真实的薛家将,布衣出身,起兵造反被封王,家族显赫二百年

评书小说中,把唐朝的薛家将演绎的出神入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广为传颂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父子二人建功立业,一时无两。虽说这属于艺术塑造,但真实的薛家比起评书小说更为传奇。

薛家其实是武将世家,众所周知,薛仁贵是在唐太宗时期发迹,如果再往前翻黄历,薛仁贵的祖上是薛安都,此人是北魏时期的名将。早年投靠在刘宋朝廷帐下,屡立战功,并因功封侯;后来刘宋变故太多,就投靠了北魏,也也很受器重,死后被封王。

随着时间流逝,到了唐朝初年,声名显赫的薛家其实已经败落不堪。薛仁贵只能靠种田维持生计,薛家有尚武的传统,薛安都那会儿,年纪轻轻就擅长骑射,薛仁贵也不例外。这时正赶上朝廷招兵买马,当朝太宗皇帝广纳贤士要对高句丽动武。

真实的薛家将,布衣出身,起兵造反被封王,家族显赫二百年

薛仁贵的妻子就劝告他说你本领高强,现在太宗皇帝正好在招募武将,你为何不去博取功名呢?就这样,薛仁贵第一次踏入军旅,这时的他已经三十一岁了。

在辽东战场,薛仁贵初出茅庐,就碰上了一场恶仗。大军被高句丽包围,郎将被困,他见状挥铁枪直取一个高句丽将领的性命,把人头挂在马鞍上,往来冲杀。这一番举动直接把高句丽的包围军吓退了。

而他最广为流传的还是他和唐太宗的故事,贞观十九年四月,唐朝大军围攻安市,高句丽号称二十五万大军依靠有利地形坚守。唐太宗命令李勣正面交锋,长孙无忌率军断高句丽的后路,但战役开始后,一个白袍武将却吸引了唐太宗的注意力。

真实的薛家将,布衣出身,起兵造反被封王,家族显赫二百年

只见薛仁贵挥舞铁枪,腰上别着两张弓,单枪匹马大喝一声,率先发动冲锋,随后大军冲上,高句丽大败。这一仗,李世民对薛仁贵大加赞赏,直接封将。高宗朝的时候,由于薛仁贵在万年宫救过李治的性命,所以更加受重用。

也是在高宗朝,薛仁贵东征高句丽,北定铁勒突厥,三箭定天山,西征吐蕃,薛家的声望达到顶峰。后来薛仁贵死后,他的儿子们继承他的衣钵,比较出名的一个是薛讷,也就是薛丁山的原型,一个就是薛楚玉。两人相比较,薛讷更胜一筹。

薛讷是薛仁贵长子,但是一直没得到重用,直到武则天时期,北边的突厥日益猖狂。武则天觉得薛讷毕竟是薛家的人,本事应该不小,破格提拔他为幽州大都督,镇守边疆。薛讷在边疆时期,善于整顿军容,连唐玄宗都称赞他有周亚夫的遗风。

真实的薛家将,布衣出身,起兵造反被封王,家族显赫二百年

但是薛讷也打过败仗,差点送命,玄宗刚继位,急着树立威望,薛讷趁机提出要突击契丹。结果,由于他轻敌冒进,加上正赶上夏季酷热,被契丹人打了个伏击,只带着十几个骑兵逃了出来,还被契丹人嘲笑是“薛婆”。

后来唐玄宗把其他的将领都处死,薛讷虽然免死,但是被贬为庶民。但是同年八月,吐蕃主动进犯,薛讷再次被启用,把吐蕃十万大军打的丢盔卸甲。经过薛讷在边境数十年的经营,到他告老还乡时,北方已经一片太平。

真实的薛家将,布衣出身,起兵造反被封王,家族显赫二百年

薛家的第三代掌门人是薛嵩,这人是薛讷弟弟薛楚玉的儿子,这个人是薛家第一个被封王的人,不过,这王来的有点不齿。唐朝中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薛嵩镇守边境,就跟着安禄山对抗朝廷,屡立战功,被安禄山封为邺郡节度使。

后来皇太子统帅兵马讨伐,薛嵩正好防守相州,听说朝廷兵马来了,加上叛军刚刚战败,转头就投降了朝廷。这时朝廷急于安抚人心,对于这些叛将也不去追究,结果薛嵩就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真实的薛家将,布衣出身,起兵造反被封王,家族显赫二百年

唐代宗时期,薛嵩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统帅六州,被封为平阳郡王。当年他祖父薛仁贵南征北战,也不过是个都督,如今薛嵩还是个叛将,竟然能做官做到节度使,还能被封王,也堪称是传奇了。

到这,已经是唐朝中晚期了,薛家自薛仁贵起为李唐王朝效力了快两百年,依旧在朝廷地位显赫。薛嵩死后,他的儿子薛平本来能继承父亲节度使的职位,可他为了给父亲守丧,甘愿把位子让给叔叔。薛平本人历经代宗朝到文宗朝一共七朝,也是元老级的人物。

而且综合来看,薛家个个不仅受重用,而且都活的长久,中间造反也能化险为夷,显赫两百多年,也没有家族能出其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