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昌耀《斯人》

小編按:昌耀在談到自己作品的藝術精神時,曾這樣說:“生命(或者說人類生活)給予我的感受總是偏於沉重,而生命(或者說人類生活)又總是愈挫愈奮。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呈示的是人類的這種高貴的抗爭與悲壯的美感”。我們為此而感動! 但如今,密西西比河此刻仍在風雨麼,仍在那邊攀援而走麼,可是地球這壁,再也不見了那個無語獨坐的人。一人端坐無語 ,無語也風流。還是讓我們“無語獨坐”吧,像詩人一樣去傾聽靈魂深處呼嘯的風聲,去感受人類“高貴的抗爭與悲壯的美感”!

斯 人

昌耀

靜極——誰的嘆噓?

密西西比河此刻風雨,在那邊攀緣而走。

地球這壁,一人無語獨坐。


過目難忘詩歌 | 第15期:昌耀《斯人》

昌耀,一個閃亮的名字,隨著他的死亡,而逐漸升起。這首短詩,恰恰總結了一個思想者面對真理孤獨的一生。在一個要靠成功的外交手段才可能引起注意的時代,昌耀幾十年來安居偏隅,保持著高貴的沉默,成全了他詩歌的特質和尊嚴。他是中國最後的古典浪漫主義詩人,他所有對現代生活的描寫,都帶著化石般的冷雋,彷彿他生錯了時代。然而他的心是熱的,一個獨自擔當虛空的人。

我不禁驚歎,詩人在寫作技巧上的嫻熟,及詩人神思及遠的思維狀態。詩歌技巧無外乎承、轉、啟、合四個字。雖只四個字,但真正能夠熟練運用的詩人確是少之又少。而昌耀卻能夠在短短的三行詩裡,將寫作技巧運用的嫻熟無比。

過目難忘詩歌 | 第15期:昌耀《斯人》

題目為《斯人》詩歌已經展開。“靜極——誰的嘆噓?”承接題目,將詩鋪展,更引出了懸念。接下來應該是回答這個問題了吧?然而不是,“密西西比河此刻風雨,在那邊攀援而走。”猛一下,卻轉到密西西比河去了。就如平時我們行走在一條筆直的道路中,本沒有懸念,但是突然間拐了個彎,這下我們的興致又上來了。這兩行的效果就是這樣。就在我們又在疑惑怎麼會到了密西西比河去的當頭,“地球這壁,一人無語獨坐”。猛地又折了回來。既啟承了與上句的關係,又與第一行的設問融合。通過幾次的突然轉折,而於短短三行間,將詩那曠古的幽思,演繹得淋漓盡致。

詩人在深夜,一人獨坐,神思及遠,廣闊無邊,短短的三行文字,就已經繞了地球一週。此等境界,此等筆法,如非大胸襟者大詩人,是無論如何而達不到的。

過目難忘詩歌 | 第15期:昌耀《斯人》

昌耀的詩在詩歌史上不屬於任何範疇,詩風帶有名顯的理想主義特徵。早在50年代昌就開始詩歌的創作。當時年輕的昌耀便顯現出他詩歌的深厚根底。他的詩並不附屬於當時的時代,而是在於最接近西部自然的地方鋪獲靈感。因而遭到了長時期的放逐,在結束了漫長的苦難命運而重獲創作的20年間,卻造就了他藝術生命的輝恍,這也許是失道者所始料不及的罷!

宏燈詩話推出“過目難忘詩歌”系列。受本人視野及閱讀面的影響,推出的作品不一定全面,歡迎大家提出指導意見並關注宏燈詩話,與您共享頭條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