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71年出生的李英愛,今年虛49歲了,當年憑藉《大長今》火遍大陸的韓國女神級演員,34歲接拍了樸贊鬱這部《親切的金子》,電影中的她依然風姿綽約,冷豔又性感的不可方物,就像電影中的臺詞一樣:”一定要漂漂亮亮,一切都要漂漂亮亮”。

手機屏幕前的你也是哦~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導演: 樸贊鬱

編劇: 鄭瑞景 / 樸贊鬱

主演: 李英愛 / 崔岷植 / 吳達洙 / 金時厚 / 金秉玉 ...

類型: 劇情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 英語 / 日語

上映日期: 2005-07-29(韓國)

片長: 115分鐘

又名: 復仇的金子 / 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 (2005)

小金獅獎

最佳影片 - 競賽單元

聯合國際電影聯盟獎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06)

最佳亞洲電影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經典辣評

樸贊鬱知道得太多了,這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親切的金子》作為導演樸贊鬱“復仇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藉助電影藝術的表達形式犀利地揭露了宗教和人性這兩個世界層面的話題。而這部影片也貫徹了他以黑色詭異著稱的電影風格,血腥暴力以及色情場面都是毫不避諱的。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樸贊鬱像

“復仇三部曲”壓軸之作的《親切的金子》,講述的是金子(李英愛飾)因女兒被綁架而受脅迫替白老師頂罪,以“誘拐兒童”入獄。在獄中苦心經營13年,熱心友好,誠懇近人,大家都稱她為親切的金子,但這一切都是她復仇的手段,最後她在獄友的幫助下成功復仇。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作為一部壓軸之作,這部影片中涉及到的不僅是這種凌駕於道德之上的人性暗面,更是回到了復仇的最根本命題——宗教。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那麼問題來了?宗教這一意味是從哪裡展現的?

影片開始時,金子出獄,一把將牧師手中象徵著洗刷邪惡的豆腐打翻在地。牧師這一身份本就是神聖的代表,具有典型的宗教意味。而後來,牧師幫助金子復仇,這暗喻著金子凌駕於宗教之上,以聖母的身份指揮眾人。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其次是金子身份的多重性。一方面她是聖母,在牢獄中對所有的人都施以友好,熱心幫助別人,在充滿罪孽的監獄裡閃爍著金光。另一方面她是一個復仇者和劊子手,以聖母的頭銜來掩蓋劊子手的邪惡,給予被害者以希望,又將施暴者推入絕望,甚至以此光輝做屏障來遮蓋她復仇的心。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所以,金子身份的多重性正好契合了“宗教”這一定義的多重性,而金子的作為將宗教對人性本具有的教化和指導功能完全顛覆,這也是導演藉助人物角色對宗教定義的多重闡釋和探討。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若這只是對宗教的淺層探討,那麼影片之後的敘事中金子角色的展示就是更深層次的。“行刑”的一段無疑是電影中最精彩的部分,金子的指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整個審判和行刑的標準,她成為了道德價值的最高指揮。金子利用錄像帶將真相帶到眾人面前進行復仇宣揚,並且不理會在座的探員,探員甚至成為了被指揮的群體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法律和理性規範失去了約束金子的能力。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這一層面的展示更加論證了金子角色本身的至高無上性以及宗教、人性和法律的扭曲。之後,金子讓所有的人抽籤決定順序來對白老師施暴以復仇;而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人懷疑她的指揮能力和判斷能力,雖有人性層面的掙扎但是最後仍然屈服。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在我看來,這是導演對宗教的審判也是對人性的審判。但這番審判要處理的不再是惡有惡報、以眼還眼等淺顯的倫理命題,而是把復仇作為填補宗教缺口,同時又把宗教和人性的缺口同時展現出來,撕裂了擺在世人的眼前看。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張愛玲在《封鎖》中有一段比喻:“生命像聖經,從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從英文翻譯成國語,翠遠讀它的時候,過於又在她腦子裡翻譯成了上海話,那未免有點隔膜。”就像金子這個角色,不同人對生命,對人生,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所作出的行為也不一樣,善意的、欺瞞的、鄙陋的……

但,人無完人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宗教也一樣,不論國際,不論地區,不論膚色,宗教雖淵源流傳,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對宗教的理解。導演也藉助女主來向大眾闡釋了自己的理解:

人有惡就必須要食惡果,上天總會把人的善惡區分清楚。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在“雪地”的那一場戲中,金子企圖以聖潔的雪和潔白的蛋糕來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但她內心明白多潔白的東西也不能,正因為清楚這一切,所以她內心是痛苦的。於是她將臉深深埋在蛋糕裡,以求心理安慰,而在此之前她之所以沒有接受女兒遞過來的蛋糕,是因為她更希望女兒繼續保持天真爛漫的樣子,去原諒她,然後去好好生活。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她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她清楚地知道:宗教並不能完全的給人以真善美,而人性的鄙陋也永遠無法被遮蓋,自己身上的罪孽總會以另一種代價來償還。


親切的金子 | 人有惡,食惡果,上天總會區分善惡


宗教這一命題的探討或許有些難以理解抑或太過沉重,但是以這樣有深度的話題作為導演“復仇三部曲”的終結且算是一個完美的句號。而我也更期待樸贊鬱之後的作品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END-

文 | 陳三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