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道什么菜,证明你已经老了?

娱乐小练儿


青椒炒肉丝算吗?这是从小对妈妈的味道,每当吃上这个菜,我就会想起妈妈以前小时候特地给我做这个青椒肉丝和香菇丝,这个质量倒菜的情景,还记得那个时候在小学三年级老师要求我们跟家人吃饭碗筷要分开那一天我们在农村老家冯长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碗和一根筷子,后面每次打饭的时候,因为我是走读生,每次打饭的时候我妈就把像学校注销那些学生吃的一样,把下面打上一层米饭,上面缠上两三勺菜哦,我都会给我妈说菜比肉都还,菜比饭都还要多,让我怎么吃?一点都没有制造学校的感觉,学校吃饭的感觉是我饭那么多菜那么少,怎么吃?回到家里面就是哦,肉那么多,米饭那么少,又怎么吃?所以说啊,只有美在外面,现在我在部队当兵六年了然后每当外出的时候我就会点上一个青椒炒肉丝,但是一直没有吃上妈妈的味道,因为这边的参谋炒的菜收入没有调,那个没有放那个那个什么豆粉,然后那个青椒也没有鲜炒了之后再在加油上去跟肉一起炒,所以说吃上吃上去的是比较那种清淡,没有,家里面那种味道,不管是肉还是青椒都没有,家里那种感觉,我想主要是还是少了妈妈的感觉吧,希望能够在家陪父母一起吃饭的朋友,一定要多陪陪父母,不要像我们远在他乡,想陪就陪不了,想带他们一起去逛街,购物都没有,所以说你们要珍惜,机会好好孝顺父母,有句话说的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希望朋友们要好好理解这句话,不要让到时候让自己后悔,希望大家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替我照顾好你们的爸爸妈妈,谢谢!






James陈博主




我父母单位是每个月8号发工资,平时我家以吃蔬菜为主,难得见大的荤腥。到了周日休息,父亲才会用配给的肉票去菜场排队买回一点肉来,而且专挑肥肉多的买,因为肥肉可以熬油,香脆的油渣可以炒菜,也可以烧美味的豆腐汤。而少得可怜的一点精肉丝,我妈妈还要省着分几天放在青菜中吃。到吃的时候父母都把那几根珍贵的肉丝挟到弟弟和我的碗里,他们说不喜欢吃肉,长大点后我才知道他们是省给孩子们吃。可即便如此,往往每个月到了3、4号我们家就青黄不接,不大有钱买蔬菜了,家里只有萝卜干和自家做的豆瓣酱了。




那时候,我妈就会从我家屋前一小块空地里摘几根碧绿的米葱,洗好切碎后放在碗里,然后挖一小块雪白的猪油,倒上酱油,撒一点白胡椒粉,用开水冲好,一大碗下饭的酱油汤就做好了。我们把香喷喷的酱油汤泡在米饭里,三下五除二就一碗饭下了肚,吃的还很开心,丝毫没觉得日子过得苦,因为周围我的同学朋友们几乎家家如此。



我妈为了不让我们感觉家里穷,产生自卑感,还专门为这碗酱油汤编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有钱人出差到广州去,跑到一个著名的菜馆,看着菜单点了一道名菜叫青龙白玉汤,这菜价格也不便宜,可菜上桌后有钱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以为这道菜中的青龙是广东人最喜欢的蛇汤,可服务员解释说,飘浮在酱油汤上的两根青葱就是青龙,而白玉就是猪油。这碗价格不菲的酱油汤故事从此深入我和弟弟心里,因为感觉有钱人花大钱下馆子也就吃的和我们一样,而我们不用掏钱就吃上了美味的酱油汤,可比那有钱人聪明多了,所以我们喝酱油汤喝的心里还美滋滋的!

这道葱花酱油汤,是那个物质极其匮乏年代,很多人家没钱买菜时不得已为之的标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并深深的留在我们脑海中,以至我们现在回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还是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年纪大了,有时候荤菜吃腻了,还会做上一碗葱花酱油汤换换口味,只是把荤油换成了麻油,那感觉真的很温馨!


李自不言


那个难得猪油捞饭的年代,食物,应该说是所有的物资都不丰富,而且要凭票购买。种类有粮票,鱼票,肉票,煤票等等,用以对应购买相应的物品。

记得小学时,在学校搭个早餐,是除了钱以外,还要外搭粮票的,还要大约几斤几两的,就像货币一样分元角分。

就这样的条件下,吃肉的机会是不多的。小时候,弟弟好久才能吃上一点腊肠,特别喜爱,特别盼望吃。大人们还取笑他长大后必需要娶个卖猪肉的,才能满足这个愿望了。

要是有了钱,有了粮票,就可以吃上猪肉了吧?噢,恐怕还不可以,你必须要很早去肉档面前排队,幸运的话,也许会买得到。不是因为有需求的人多,只是因为供应的太少。

就这样,排到了。瘦猪肉却不是受欢迎的,肥肉,尤其是猪板油才是最受欢迎的货。大家都喜欢有油份,肥嘟嘟的东西。

家里就有一笑话,说某天太婆买了冬瓜切成粒放在厨房,二叔他见了,欢天喜地地跑出来,宣告天下说:“今天有肥猪肉吃!”

而实际上每次几乎也都是猴儿精的二叔才能把猪板油买到家。

猪肥肉,猪板油买回来了。太婆就会把它们熬成猪油。大约一个小时后,等肥肉呀或猪板油缩成小小的一块,变得表面金黄的猪油渣,猪油就算熬好了。当然,再熬也可以,但那时猪油渣就会变焦发黑,猪油就不会是好看的白色了。

冬天熬出的猪油冷却后,就会凝固变成又香又白的一块。这时,只要准备白饭一碗,酱油适量,舀一小勺白白的猪油放在饭面,拌匀。

放一勺这样的饭在嘴里,又香又滑,不用配其他的菜,就这样,就可以吃完一碗饭。剩下的猪油渣,都可以当一个菜。

在那样的年代,的确是穷人家最爱的菜。

现在的猪油,恐怕已经用得很少了。如今,世人谈脂肪、胆固醇色变,视猪油为洪水猛兽,连之前做中式点心,需用猪油的老婆饼,月饼什么的,都创新改良用别的油代替了,更何况猪油捞饭了!



木子罗379


七八岁的时候,爸爸领我去饭店吃饭。

那个时候饭店的人很少,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来的闲钱下饭店。即使上饭店吃饭的外地人,也只是简单的一菜一饭,几毛钱解决问题。过油的菜一天都没有几个人点的。大鱼大肉就更没有人吃了。有的人只是要了一碗汤,然后就着大米饭吃。还有的只是吃碗面条了事。还见过要一碗饭,就着桌上的酱油醋吃。最困难的见过一个人,在外面买了两个馒头,进来坐下,就着酱油吃,弄得服务员跟他直翻白眼,而他就像没有看到,一言不发,只顾着吃饭。吃完饭抬屁股走人,一个谢字都没有。好在当时是国营单位,没有人计较这些,人们实在是太穷了,吃过的饭,碗里干干净净的,很好刷碗!

我因为有病刚好,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爸爸就一咬牙,领我去了饭店。

他点了一盘肉炒青椒,给我要了一晚饭,看着我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他吃过了!

很快,我风卷残云一样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可好像还没有吃饱,饭店的大米饭也卖没有了,于是爸爸给我要了一盘菜。

那是我头一次见过这道菜,雪白雪白的,胖胖圆圆的,好像元宵,却比元宵大太多了,一共有十二个大球,整齐地放在盘子里,上面撒了很多的白糖。真漂亮呀!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菜,只是觉得好吃,咬一口软软的,柔柔的,里面不知道是什么馅,甜腻腻的是那种柔和的味道,吃下去满嘴留香,我一口气吃了十来个,看着剩下的两个大球在想,在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真的是天下的美味,那个时候我想,要是能天天都吃上这样的美味该有多幸福啊,可惜呀,只能是在梦里想一想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也吃过几回这道菜,感觉都没有那回的口感好,都没有那回做得漂亮。那是我记忆中最好的美食,它的名字叫做――雪衣豆沙!


熊猫生活家


用新鲜荷叶包着的夹花肉,大肉丸子。那个香气真让人垂涎三尺,拿回家要分二三天才能吃完。肉要切得很薄,就着青菜炒可香啦,丸子最起码要切八块。就着一个鸡蛋打汤,还要长辈先喝。

现在基本上都找不到那种感觉了,瘦肉都没人动筷子,何况大肥肉。我偶尔也想尝尝,也再也没有当年那种滋味了!


梦醒不复


七零后的我虽然算不上老人,但我已经在改革的大潮中步入中年,有时也会怀念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忆中的我当时虽然能勉强填饱肚子,但我们吃的主食也就是地瓜面(红暑面粉)煎饼和玉豆面(玉米面粉)饼子。平时几乎不炒菜,就吃自已腌的夢卜头子(腌萝卜)辣菜头子(与萝卜相似的一种球茎菜)。有时遇到红白喜事,或家里盖房子,最常吃的饭菜就是,油条熬韭菜鸡蛋汤吃麦子面煎饼。油条是给帮忙的邻居,好友,准备的早餐,剩下后再中午做汤菜用(我们那时家里平时不会买油条吃的,因为经济条件下允许),鸡蛋是自家养的几只鸡下蛋攒的(我那时过生日时,我娘也就给我煮两个鸡蛋做为生日礼物,真的不舍的吃!),麦子面煎饼也是专门烙的,我们平时吃是地瓜面的。

今天就跟大家介绍这道我儿时记忆中的美食,让我再找回儿时的味道!






(所做饭菜量为二十人的量,数据由我母亲所授)

主料:

鸡蛋十五枚,韭菜一千克,油条一千克

配料:

肥肉三百克,盐一百克,酱油一百克,清水三十斤,水发粉条二斤,葱花一百克,姜丝三十克

制作:

一,将鸡蛋打入小盆内搅匀备用。将韭菜摘洗干净切寸段备用。将油条撕成小块备用。将肥肉切丁备用。

二,大锅涮净烧干,放猪肥肉把油煎出,放葱姜炝锅,加入清水烧开,放粉条,酱油,盐,加入油条,一手把盛鸡蛋液的盆从高处缓缓倒入锅内,一手拿勺子把锅内的汤转动。放入韭菜开锅盛出。

三,每人一大碗油条鸡蛋韭菜汤,再配上喷香的麦子煎饼那叫一个好吃!


日照酒鬼孙上上


小时候农村有个红白喜事都是流水席,厨师都是村里请的,擅长做大锅菜,菜系自成一体,有很多特色菜,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拔丝了。

熬好的糖浆包裹上刚炸好的食物,夹起来能拉出好长的糖丝,所以叫拔丝。小时候最常吃的是拔丝苹果和拔丝地瓜。不过这种东西要趁热吃,冷了就粘结成块了,夹不动也不好吃。所以拔丝上桌最好的场景是一桌人哄抢,一人一块趁热吃,吃完一块后就光盘了。

长大后去南方就没吃过了,外面餐馆很少见,后来才知道拔丝是鲁菜,南方鲁菜馆又少,所以才不得见。前几天竟然在一个卖烤羊排的餐馆里看到了,南方的小伙伴们都没听说过这道菜,就点了一份让他们尝尝鲜,这道菜估计只有北方的同学才能懂。





浮生味记


我小的时候每逢暑假,同时也是我爸妈的暑假——因为他们会直接把我送到家在农村的姥姥家很长一段时间,而享受他们的二人世界去了。

于是我吃的东西基本可以延伸到我姥姥那个年代,区别是条件好点,能有好面馍吃。所以印象深刻的基本都是和面相关的食物。

有一种食物我们经常吃,就是姥姥用平底锅炕的洛馍。

洛馍不能太干又不能太湿,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炒些菜或者夹葱或者酱都可以。

这里要说的是当我们没有炒菜或者没有葱和酱,姥姥就有一种另外的做法:

那就是把洛馍撒上盐和芝麻,炕至干硬,这样吃起来就很酥脆并且还有芝麻的香味。由于当时表兄弟多,家里条件也不好,我们都是抢着吃。

时间过去二十多年,那酥脆咸香的味道,现在还难以忘怀。


黄小米频道


用一道菜好像不能够证明我老了吧!不可能因为时代在改变,菜的品系就淘汰了。如果应要那一道菜来证明啊!肯定会选择苦瓜炒鸡蛋咯!



为什么呢?因为苦瓜苦啊!代表年轻时的辛苦劳累,鸡蛋代表着破茧成蝶,羽化登仙。

接下来小冰来你一起回忆那个时候的苦瓜炒鸡蛋。那个时候没有现在富有,但是美食界的种类和目前相差无几罢了。简单介绍一下过程吧!

第一步:苦瓜洗净,纵向一剖为二,整个给它剖开。然后斜刀把苦瓜切成薄片,或者切成小块状。把苦瓜片放进大碗中,备用。



第二步:将鸡蛋打好,不断搅拌,直至成絮状,即可,备用。



第三步:苦瓜和鸡蛋同时放入锅中,加入其它配料和配菜,不断翻炒,直至有香味浓郁。



其实,简简单单的苦瓜炒鸡蛋,先吃苦瓜是感觉有点苦,但后来吃到鸡蛋是时,觉得整个人还是有希望的。

这个菜系也代表过往的人生经历吧!


扑gai小冰


厚皮菜,随便什么时候吃都觉得相当好吃,虽然别人都说这个以前是喂猪的,但是真的很好吃嘛!!!

所以蒙管是猪吃还是人吃!!!好吃才是硬道理!

最喜欢的做法就是,四川的家常做法

1、厚皮菜洗净,撕小块,热水烧开,下厚皮菜,要多煮一会儿,听麻麻说没煮熟,吃了要中毒,所以每次我都煮的久,筷子戳到已经耙了,就OK了

2、油八分熟,下葱姜蒜,豆瓣酱以及豆豉炒香。

3、下厚皮菜爆炒,加入老抽,生抽,看味道情况再考虑要不要另外加盐

4、最后勾点水欠粉,完美出锅!(图是网上找的,答题的时候自己没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