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做嘉賓無數次的陳東昇,這次做起了主持人。

4月7日,武漢“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以下簡稱“健博會”)開幕主題論壇,世界頂尖醫療機構代表、院士、企業家等業界領袖人物悉數登場,主持人正是陳東昇。在陳東昇登臺主持之前,湖北省的一二把手、國家醫療系統官員、還有國外政要等大咖,已經紛紛為這次博覽會做了高瞻遠矚的致辭。

這個群賢畢至、引領行業風潮的國際化論壇,沒有份量的主持人恐怕會壓不住陣腳,而陳東昇親自上場,感覺像是主持了一場精彩的老友會。他與這場盛會幹系莫大——事實上,陳東昇正是幕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他不僅賣力主持,之前還頻頻接受採訪造勢,甚至在鬥魚上做了第一次直播,為健博會帶鹽。作為一個愛家鄉的湖北人,他四處宣揚“武漢有機會成為世界大健康產業中心”。

本次健博會主辦方是武漢市政府,承辦方正是陳東昇任會長的楚商聯合會,而泰康保險集團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協辦方之一。與展會同時,還有20多場高規格平行論壇,來自全球大健康產業的領軍人物齊聚一堂,很多國際頂級大咖都來源於陳東昇以及泰康的朋友圈。

在陳東昇的動員下,泰康幾乎傾全集團之力助力這次健博會。

“把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一流的投資機構、一流的企業聚集起來,把武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火點起來。”陳東昇在4月7號健博會招商引資大會上說。武漢健博會吸引了2000多家機構參展,包括多家世界500強公司,為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搭建了一個高規格、國際化交互平臺。這場盛會為武漢帶來了豐富的大健康產業資源,也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這次健博會上,泰康還和武漢市共同發起了200億的大健康產業基金,泰康健康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為基金的管理方,重點投向有意落戶武漢的、大健康產業鏈上的優質公司。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陳東昇做了一件有利於城市、有利於行業,也有利於泰康自己的好事。”中國康復中心主任密忠祥接受摩斯採訪時說。

也許你會好奇,作為一家保險公司的創始人,陳東昇怎麼把大健康產業變成了自己的主場。如果你關注創新,泰康的跨界創新很值得研究;如果你關注企業家精神,陳東昇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企業家樣本。作為中國最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從1992年下海至今,陳東昇4次創業,開創或者引領了3個行業發展,這在中國商業史上必定留下精彩一筆。

美國最大的康復醫療機構GRS亞洲區總裁侯文璋說:“中國有旺盛的企業家精神,而陳東昇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之一。”本屆健博會摩斯有幸受邀參加,並且專訪了10位業界頂級大咖,他們從行業及國際角度對陳東昇以及泰康的評價,正是本文寫作的靈感來源。

“始”

在參加武漢健博會之前,

澳大利亞ICON集團CEOMark Meddleton特地到北京參觀了泰康燕園養老社區。ICON是國際知名的癌症診療機構,這位CEO對泰康燕園的評價是“world class”(世界一流)。

“我和燕園的一位居民打了場乒乓球,結果我輸了。”Mark Meddleton是個熱情的中年人,對泰康燕園裡老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展現出來的活力十分讚歎。在泰康燕園,有80多歲的芭蕾舞者,也有90歲的游泳健將,還有很多才華橫溢的書畫、音樂、攝影愛好者,他們像一道道光譜,把這裡的生活渲染成彩虹。這些超越年齡的美好,讓很多來到這裡的人感動。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10多年前,這樣的養老生活方式也曾讓陳東昇讚歎不已,但現在已經成為泰康養老社區的日常。2008年,陳東昇在美國一家養老院考察時,第一次看到了在跑步機上跑步的老爺爺,盛裝起舞的老奶奶。這讓他感受到了震撼,“說不定明天就要見上帝了,老人家為什麼還要鍛鍊身體呢”。相比而言,中國老人的生活只能用單調、消極來形容,在傳統農耕文明的影響下,中國老人幾乎一切都是為兒孫,沒有自己。而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一件丟臉的事,似乎只有不孝兒孫才會那麼做。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中美老人養老方式的反差讓陳東昇難受了一陣,但卻堅定了他2007年的那個決定——讓泰康涉足養老產業。這本來是一個商業決策,瞄準的是不可逆的老齡化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中國可是有13億的人口大國喲。

但2008年的美國之行,卻讓陳東昇心中升騰起一個念頭,泰康有沒有可能改變中國老人的養老方式、生活方式?

在當時,老齡化還只是學術界偶爾討論的名詞,在商業層面付諸實踐的寥寥——這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真正瞭解的市場,之前的養老供給主要是政府開設的養老院,屬於福利機構,社會資本參與度很低。

陳東昇這個看得很遠、以至有點飄渺的決定,在泰康內部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但陳東昇最終一錘定音。

12年過去,中國的養老產業天翻地覆,而泰康已經成為行業龍頭。

“10年時間,中國人就享受到了全球一流的康養產品和服務。”侯文璋說,他驚歎中國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國外需要很長時間做到的事,中國只要幾年時間。在本屆健博會上,幾十家參展養老公司展示出中國的養老產業已經初步形成多元生態體系,而泰康成了這個生態中作為參照的對標公司。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目前,泰康在國內重點城市佈局了15家像燕園一樣的高品質養老社區,不僅在規模上領先,在養老價值觀念上也成為引領者。每一個泰康養老社區都配備了一家社區醫院,方便老人就醫,這種醫養融合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業界主流。泰康所倡導的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積極生活方式,也成為一二線城市養老生活的新風尚,而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也不再是丟臉的事。

這不是陳東昇第一次引領一個行業發展。

1993年陳東昇創辦了嘉德拍賣,成為中國第一家拍賣公司;1994年陳東昇再創業,創辦了宅急送,成為中國最早的快遞公司。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拍賣行業、快遞行業的起始點,可以追溯到這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陳東昇的人生與“始”字有不解之緣。

1983年夏天,即將從武漢大學畢業離校的陳東昇,做了一件很多人想過、卻很少人做的事:他向一位老石匠學藝,在一塊石頭上刻下“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並將石頭扛上了武大珞珈山頂。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激勵自己的“始”字,竟然貫穿了他的三次創業,也成就了一個人生傳奇。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等風來

如果陳東昇聽到Mark Meddleton的評價一定很開心,那意味著他所想發動的“養老革命”——改變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經階段性地成功了。

但是商業上泰康養老已經成功了嗎?對於一個快速發展行業中快速成長的企業來說,任何過早的結論都很冒險。

泰康是摩斯多年持續研究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至少有這幾個維度值得關注:

1、戰略優勢。

2011年之後養老產業突然熱了起來,但從2007年開始,泰康在不被關注的情況下已經默默耕耘好幾年。時間是萬物的源頭,戰略競爭的是時間的價值。密忠祥說:“我特別佩服陳東昇的戰略眼光,在12年前中國的養老產業幾乎還是空白時,泰康就開始佈局,這種魄力不是一般企業家有的。”

2、資金優勢。

養老產業投資巨大,回收期很長,特別考驗企業的資金實力。2011年大量的房地產公司涉足養老產業,但最後都悄無聲息地退潮,原因就出在資金鍊上。泰康的母體是保險公司,有大量長期資本,這是很多公司無法比擬的優勢。

養老離不開醫療,經由養老涉足醫療之後,泰康在醫療產業的佈局也堪稱大手筆,而醫療也是投入巨大的行業。泰康正在打造一張多層次的醫療網絡,頂端醫教研一體化的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等醫學中心;中間是泰康養老社區配備的康復醫院;再往下是各種專科類醫院,比如泰康投資的拜博口腔醫院(最大的口腔連鎖醫院)。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2018年,泰康仙林鼓樓醫院與國際一流醫院美國西奈山醫院達成戰略合作,成為西奈山在中國唯一的掛牌醫院。西奈山國際有限公司總裁Szablocs Dorodivcs接受摩斯採訪說:“我們特別高興,雙方正在通力合作,把南京仙林鼓樓醫院打造成真正國際水準的一流醫院。”

泰康在醫療上的野心,已經藏在Szablocs Dorodivcs這句評價裡了,但這還不是全部。

目前國內很多好醫院的床位非常緊張,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做完手術“賴”在醫院,而國外病人手術之後會到專業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把急性期優質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

因此,醫療分級制度成為醫改的重要內容。而泰康的這張醫療網絡,實際上是把患者做了分類,主張不同的患者進不同類型的醫院,這對提高醫療效率、節約社會醫療資源有重大意義。它極有可能成為醫療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樣本。

3、創新能力。

有思想、有錢,不一定就能出爆款產品,消費者也不一定就買單。作為一家跨界創新的公司,泰康做醫養的方式、角度都很特別,最終創新出爆品。

在泰康之前,養老院主要是社會福利機構,為有困難的老人服務;但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對品質有追求的養老供給還是空白,泰康的產品一定程度彌補了這個空白。但這還不是打造爆品的充分條件。

“泰康的團隊真的太努力了,他們這些年一直不斷在努力,基本上是把全球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結合國情進行創新,”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顧問蔡芳文說,泰康的團隊十分有胸懷,雙連是一家規模不算大的非盈利機構,在運營上有一些特色,“泰康來我們這裡交流過很多次,十分虛心地在學習。”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養老產業最難的是服務,泰康做了很多開創性的事情,引入了大量國際化先進經驗。比如泰康引入了美國GRS康復體系,打造了中國第一個有國際標準的康復服務體系。

“我們合作內容的文字版本就有1萬多頁,可見服務的細緻和繁瑣,但是泰康真的是腳踏實地在落實。”GRS亞洲區總裁侯文璋坦言,一些合作的企業要的就是GRS的品牌,泰康是真的在做事。

泰康的創新不僅是產品層面的,更是商業模式層面的——泰康把虛擬的保險和真實養老、醫療實踐相結合,保險的支付功能是這種模式的支點。

以醫療舉例,購買泰康健康險的用戶如果在泰康的醫院看病,會有什麼結果?作為保險公司,泰康希望降低賠付率,它就有動力做好客戶健康管理,讓客戶少生病;如果客戶生病,由於支付和收款方都是泰康,那麼泰康在保障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更有動力降低醫療成本,看病貴、過度醫療等被詬病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國內頂尖醫院華西醫院黨委書記張偉說:“泰康在健康管理、健康促進上做了很多先行先試的工作,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雖然有很多優勢,泰康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泰康已經成為養老行業的黃埔軍校,但整個行業都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而人才又是服務的根本。隨著快速擴張,人才的瓶頸可能成為制約泰康發展的因素。此外,泰康在醫療和養老領域做了大量的消費者教育工作,這個工作至今也沒有完成,雖然醫養已是公認的10萬億+的風口行業,但迄今依然是局部有風,所有的參與者都還要耐心地等風來。

朝著改變世界的方向走一步

在一次演講中,陳東昇回憶早期創辦泰康人壽的經歷:“那時每次同學聚會,大家都會說,看陳東昇又來推銷保險了。”

雖然是同學間的無心戲言,卻真實地道出國人對保險的認識,在很長時間裡就停留在推銷這一層面上。而泰康“保險+醫養”的模式創新,陳東昇讓人們看到了保險的另外一面。

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席醫療官

Darren Larsen這次健博會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對中國龐大的市場以及醫療機構的服務規模感到驚奇。他說,“我非常佩服泰康,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業,推動社會醫療體制改革。

2018年中國有2.49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2.9億心腦血管患者,1億慢性病患者,8500萬的殘疾患者。這些龐大的數據,對於國家的養老體系和醫療體系都是極大的考驗,相關部門出臺了很多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政策。

目前,泰康是在醫養領域投資規模最大的公司。養老和醫療既是龐大的市場,也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

東軟望海CEO段成卉認為,大健康生態鏈的龍頭是支付,沒有任何一個板塊可以代替支付這個槓桿,在這點上泰康比較早的卡位,先發優勢非常突出。

這就回答了文章最開頭提的問題,陳東昇怎麼把大健康變成了泰康的主場,是保險的支付功能讓分散的大健康產業的聚集產生了可能。

陳東昇發動的“養老革命”咋樣了?這些全球頂級大咖給打了分

2007年決定做養老之後,改變中國老人的生活方式的想法,讓陳東昇有了一種使命感。而泰康在醫養領域的階段性成功,讓他的使命感變的更加強烈、更堅定。

“喬布斯說企業家就是要改變世界,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機會。我們可以朝著改變世界的方向努力走一步。”陳東昇說,“企業家的責任感就是看到一個對社會有福祉的事業,堅定地從零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