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自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是如何處置崇禎帝的?

carrrrrson


要說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後,對崇禎皇帝和周皇后還算是十分仁義和禮遇的,並沒有讓一兵一卒動過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屍身。反而是讓人找來兩口大棺將二人裝裹入殮,並隨崇禎皇帝一起自縊的太監王承恩一起運往昌平皇陵。



此前,崇禎皇帝的田貴妃去世後,崇禎將其葬於皇陵思園。因此,李自成也就以思園葬崇禎與周皇后。等到清軍入關之後,清朝皇帝又以帝后之禮重葬崇禎與周皇后,改思園為思陵。追諡崇禎為“明莊宗毅皇帝”。並將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樹套上鐵箍,名曰“罪槐”。

李自成本人對於崇禎皇帝也是感到唏噓不已的。李自成還組織文武百官去給崇禎皇帝弔喪,結果是,拜而哭者30人,拜而不哭者39,其餘的人都以睥睨的目光來看崇禎。李自成一看,你們這幫人如此不義,天下豈能不亂?據說,李自成曾問崇禎皇帝的兒子朱慈烺,明朝何以失天下?朱慈烺回答,用了周延儒等賊臣。



其實,明朝的賊臣何止周延儒。李自成葬完崇禎皇帝與周皇后之後,反過頭來開始誅殺明朝留下來的這幫臣子。李自成在北京成立了比餉鎮撫司,專門去找這幫人要錢。三個月的時間竟然搜刮出白銀7000萬兩,是大明朝一年財政收入的兩倍還多。



並且李自成還問崇禎時期的閣臣魏藻德同樣的問題,明朝為何失天下?魏藻德回答,都是崇禎皇帝的錯。氣得李自成的手下大將劉宗敏左右開弓給了他十八個大嘴巴。最終,用鐵箍將魏藻德箍到腦漿崩裂而死。


傅斯鴻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1644年3月19日,崇禎帝朱由檢在寫下這麼一段話以後,便自縊於煤山的歪脖子樹身亡。這位史評“勤政”的崇禎皇帝在臨死之前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的百姓,而他自己的身後事則更是波譎雲詭,李自成的大軍已經進入了北京城,這位前明皇帝可是他的頭號大敵。


和前十幾位明朝皇帝相比,崇禎從生到死都是極為寒酸的。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以後,便讓人去煤山將崇禎皇帝的屍體收斂起來,剛開始只是將崇禎屍體裝在兩扇門板之中,後來又放進了一具廉價的柳木棺材裡面。明朝的那些舊臣實在看不下去就上疏請求李自成以帝禮安葬崇禎,李自成思考了很久決定“帝禮葬,王禮祭”。雖然是“帝禮葬,王禮祭”實際上也就是將崇禎下葬的衣服換了,就連下葬的錢還都是趙一桂募捐來的,最後崇禎和周皇后的屍體一起被草草的放入了田貴妃的墓中。


雖然李自成拿崇禎的葬禮不當一回事,但有人卻當個寶,清兵入關以後,為了安撫民心,重新以帝禮祭拜崇禎帝,並且將崇禎帝,周皇后,田貴妃的合葬墓再一次修葺,建造了一些園寢建築,這就是明十三陵的“思陵”。

李自成和清廷在對待崇禎屍體上面的不同態度,也註定了它們各自命運的不同結局。李自成入京以後,大肆抓捕前明官員,不久便退出北京,大順政權也朝不保夕。而清廷入關,一方面收攏人心,一方面武力鎮壓,雙關齊下,最終坐穩了江山。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崇禎自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是如何處置他屍體的?”近日,有網友這樣提問。眾所周知,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崇禎太監王承恩的跟從下,吊死於煤上的歪脖子樹上。那麼,隨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1、滿朝文官只有30人哭拜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進北京後,崇禎的屍體很快被發現,大順軍把朱由檢、周皇后屍棺抬出皇宮,在東華門外示眾。結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睥睨(pì nì),是指斜眼看,表示厭惡、反感。

大順軍隨後把崇禎和周皇后放棺材裡,弄到了昌平。當時百姓打開了田貴妃的墓,把崇禎和周皇后合葬莊進去。清兵入主北京後,重新挖出崇禎和周皇后,用皇帝的禮儀安葬,並令臣民著喪服3天。諡號是“莊烈愍皇帝”,陵墓叫“思陵”。

2、《明季北略》的記述更詳細

《明季北略》對於崇禎死後的記述更加詳細:大順軍進京後四處搜尋崇禎、太子朱慈烺,搜到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把朱慈烺送到劉宗敏帳下;朱慈炯送到李牟帳下,並封朱慈炯為“宅安公”。後來有人把太子朱慈烺帶到李自成面前。

最初,朱慈烺跑到了母親周皇后的父親周奎的家裡,周奎裝睡沒開門。朱慈烺走出宮內被大順軍所抓。李自成封朱慈烺為“宋王”,被朱慈烺拒絕,又讓他下跪,朱慈烺大怒說,我能屈服於你嗎?

李自成問,你爹去哪裡了?朱慈烺答,已死在壽寧宮。李自成問,你老朱家為什麼失天下?朱慈烺答,誤用了賊臣周延儒等人。李自成笑著說,“你是個明白人。”朱慈烺問“為何不痛快殺掉我?”李自成說:“你無罪,我怎麼會擅殺?”

朱慈烺說:“如果真是這樣,你應聽我一句話。一是不準驚動我祖宗的陵寢,二是儘快以皇禮安葬我的父皇、母后,三是不準殺戮百姓。”同時說:“文武百官最是無情無義,明天肯定會入朝拜賀於你”。次日,朝賀者來了1300多人。李自成嘆息說:“這群人如此不義,天下怎會不亂?”於是,就動了殺百官的念頭。

《明季北略》中還記述了一名16歲宮女費氏的故事:

費氏看到大順軍進京後,投井自盡,去被大順軍用鉤子拉出來,看到她姿容俊美,就相互爭奪。費氏說:“我是長公主,你們要是無禮,一定告訴你們的主子”士卒就把她獻給李自成。李自成讓內宮的人查看,發現並不是長公主,就獎賞給了部下羅將軍。

這個羅將軍把費氏帶走宮門,費氏說:“我是生活在皇宮中的貴女,不能隨便就嫁給你,你必須擇吉日完成大禮,否則我就是死也不從命”。羅將軍大喜,回營後沒幾日就置辦酒席成婚。費氏洞房中懷揣利刃,趁羅將軍大醉,割斷他的喉嚨,自己也自刎了。

《明季北略》是這樣記述如何發現崇禎屍體的:

大順軍發現崇禎屍體後,用兩扇門抬出來,送到魏國公牌坊下面。崇禎屍體用頭髮蓋住臉,穿白服、藍色短上衣,原色鑲邊的白綿的背心,白色的褲,左腳鞋子、襪子沒了。右腳穿著紅綾襪。

崇禎屍體的上衣裡發現有血書:朕自登極十七年,致敵入內地四次,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據後來有文武官員交待,崇禎死前曾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寫了一封血書:朕之失天下,皆因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可殺,百姓不可殺。

《明季北略》是這樣記述安置崇禎屍體的:

大順軍用二貫錢,讓太監買來柳木棺,崇禎抬進去後在脖子下面放上土塊,棺材停放在東華門外的施茶庵。有兩個僧人誦經,老太監四五個人守靈;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一起,文武百官不能去哭拜。

只有襄城伯李國禎、兵部郎成德、主事劉養貞到棺前大哭。李國禎哭著求其他大臣,一起上書要求以皇帝之死安葬崇禎。李自成看到上書後說,你們這些人一半為公一半沽名鉤譽,根本不真是為了舊主,就撕碎了上書丟出宮門。

隨後,一個青衣殿士拿著硃批書信出來說:“帝禮葬,王禮祭。”文武百官再次請求以皇帝之禮安葬。一會兒,青衣殿士再次出來傳說:“準行了。”二十三辛亥日,周皇后在前、崇禎在後,兩個棺材抬出皇宮,棺材上有紅漆。

並且為崇禎戴上頭冠,穿上袞玉金靴,袍帶上也有袞玉。設祭壇一處,李自成也出來,向四方垂拜並流淚。隨後,大順軍抬棺材到了昌平,讓人挖土造墳,四月初四安葬,抬棺的有二三十人,草草掩葬。跟著出來的大順軍將領也拜伏,也沒被禁止。

同《明史》記述的一樣,“哭拜者30人,拜而不哭者69人,餘皆睥睨過之”,只有主事劉養貞用頭觸地,大哭。大事記中記載,崇禎被草草葬於西山長陵的旁邊,只有襄城伯李國禎一人送行。


指動濟南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軍破城,崇禎將後宮女子盡數殺死,與貼身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

由於當時形式非常混亂,李自成佔領皇宮後並沒有發現崇禎的蹤影,因此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

後來才發現崇禎已經吊死在煤山上,這個曾經的大明天子頭髮散亂,衣服沾滿了泥漿和血跡,衣服上寫著“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而同樣上吊自盡的周皇后,下身衣服用絲線層層縫死,令人動容。

農民軍將崇禎和周後的屍體抬到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內,搭蓋了臨時靈棚,由於崇禎生前沒有為自己修建陵寢,只好將崇禎和周皇后共同葬在田貴妃的墓中,整個葬禮辦的非常寒酸。

直到清軍入關後,為了緩和滿漢關係,將田貴妃墓,命名為思陵,並進行了重修,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思陵旁邊還有太監王承恩之墓,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忠貞殉主。


一點點歷史


李自成勢如破竹般帶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北京城內局勢混亂,義軍被勝利矇蔽了雙眼,在北京城內胡作非為,一時間,北京城充斥著恐懼與壓抑的氣氛。
與此同時
,崇禎帝在絕境之下,將自己的皇后嬪妃以及幾個女兒殺害,以免她們被義軍羞辱,崇禎帝朱由儉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吊自殺,身邊只有一個太監至死追隨著他,走向未路的他可謂悽慘,一心為國,但無奈大明氣數已盡,沒有深思熟慮的智慧以及精明的治國手腕。後世謂:君非亡國之君,臣亦是亡國之臣!

李自成入京致力於搜刮戰利品及財富,迅速建立自己的大順政權,一股小農心態,沒有選擇安撫民心,重整朝綱法令,吸取大明覆亡教訓。

李自成命人追尋崇禎帝的下落,最終在煤山發現吊死在歪脖樹下的兩人,李自成手下將崇禎帝的屍體暴曬三天之久,草草將崇禎帝與其皇后屍體運至昌平,合葬于田貴妃的墓中。可謂魯莽,不顧世俗禮節,這為他以後的失利,做足了鋪墊。

清朝入關,將崇禎帝以帝王之禮厚葬,拉攏民心,李自成與其相比,猶如一名暴發戶,一切來的匆匆,去的匆匆。

最終李自成這位闖王結局以淒涼畫上句號。


北海一秀



李自成是如何處理曾經的生死大敵崇禎帝身後之事的呢?

老實說李自成對於崇禎帝的處理勉強還可以吧,在明朝舊臣的哭求還有崇禎帝的太子要求下將崇禎帝以帝禮葬,王禮祭。但也僅僅是面子上以帝禮葬,王禮祭了,認真來說其實是草草埋葬了事了。

對比入關後清朝對於崇禎帝相對來說算是極其隆重的改葬待遇,拉攏了大批人心來看。李自成在崇禎帝這個前朝正統最後一位皇帝的身後之事這種極具政治意義的事件上,並沒有處理到位,缺乏政治上的遠見,也可以以此細節來管中窺豹的看出李自成為什麼而失敗的。

下面宋安之來具體說說李自成如何處理崇禎帝的遺體的。

李自成攻入北京,發現崇禎帝屍體以後,剛開始竟然是以兩扇門板將其裝起來,極其寒酸。後來稍微好點裝入柳木棺內,搭蓋起了臨時的靈棚。

事情到了這裡,可以看出李自成這個當時天下人譽為下一個皇帝的人並沒有什麼政治遠見,壓根沒有把崇禎帝遺體拿一回事,也不知道處理好了可以收買一把人心。

但李自成是250,不代表崇禎帝身後事真的這麼寒酸了。(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畢竟明朝享國近三百年,雖然滅亡了,也還是會有人為崇禎帝身後之事說話的。

當時明朝舊臣中襄城伯李國禎、兵部郎成德、主事劉養貞三人是不顧忌諱的撫崇禎帝棺大哭。後來李國禎哭求諸臣,以公疏來請求李自成以帝禮安葬崇禎帝,李自成考慮以後,回應道:帝禮葬,王禮祭。也就是說以帝禮來埋葬崇禎帝,以王禮來祭祀崇禎帝。


加上崇禎帝的太子被抓住以後被李自成封為宋王,提出了三個條件,其中一個條件就是以皇帝之禮來埋葬崇禎帝與其皇后。

李自成做出這樣的回應,也算是正常了,後來李自成還親自祭拜了崇禎帝,四拜垂淚。

當然雖然崇禎帝的葬禮提高了,但也很是勉強或者說只是字面上提高了,只是崇禎帝遺體所著衣服提高了一些。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最後將崇禎帝與皇后周氏草草合葬在田貴妃墓中,埋葬所需要的銀兩都是昌平小吏趙一桂組織募捐來的。

就這樣崇禎帝的身後之事以表面上的帝禮下葬,實際上的草草埋葬而結束,幾百年後也是讓人唏噓不已,一代帝王,帝國分崩離析之後,竟是落草的鳳凰不如雞。

之後李自成敗退,清軍入關。當時清庭為了籠統人心,以帝禮重新改葬了崇禎帝,並且將崇禎帝還有周皇后及其田貴妃合葬的墓升級為“思陵”,營建了一些地表園寢建築,是為明十三陵中的最後一陵。

雖然清庭這次的改葬還有新建的地表建築並沒有耗費多少銀兩,而且下面官員也是相互推諉,但還是起到了很好的拉攏人心效果。


總結來說,李自成身為農民起義者,推翻明朝後面對偌大的無主天下,並沒有完成開國皇帝所需要的那種質變,所以對於崇禎帝這個前朝皇帝的身後之事,也算是敷衍了事,勉強還可以吧,但對比之後入關的清朝,李自成處理崇禎帝的身後之事,可以說是極其失敗的。


宋安之


1644年,大明朝的首都北京一片火海,這時候城外的喊殺聲已經越來越近,焦急的崇禎帝在紫禁城鳴金召喚大臣們,結果無一人前來,崇禎極度失望之餘,跌跌撞撞的走向了故宮的後宮,因為他知道,這幫逆臣賊子是不會來了,城外的賊人馬上就要攻進來了,他決定保存皇家最後的體面,絕不能讓自己的妃子與公主被侮辱,於是他手持利劍把最愛的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砍殺,並命皇后貴妃自盡。在做完這一切後,他走向了煤山,找了一顆歪脖子樹,自縊身亡,終年34歲。

後來李自成終於攻入了紫禁城,在叛徒的高密下很快的就發現了崇禎的屍體,根據正史《明史》的記載,李自成命人用門板從煤山抬了下來,並且裝入到了棺材裡面,放置在了東華門外,結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也就是說,那些大臣們大多數成為了看客,並且一度變現的非常厭惡這位大明皇帝,爾後,有一些忠貞之士懇請李自成善待崇禎後事,就這樣李自成下令把崇禎葬到十三陵,但崇禎沒有建造自己的陵寢,他們便打開了田貴妃的墓,把崇禎和周皇后合葬莊進去。

至此,大明的崇禎皇帝才算有了個安身之地。


老豬的碎碎念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後並沒有“侮辱”崇禎皇帝,而是將他草草安葬。作為曾經的明朝子民,李自成算是給足了這位亡國之君面子。

一、1644年3月,李自成大軍已經把北京城圍的水洩不通,但李自成並沒有急著攻城,反而派出使者和崇禎談判,條件是“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雖然這只是一種作秀。即便失去了談判資本的崇禎依然沒有答應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下令攻城。2天之後太監曹化淳從內打開了城門,李自成的部隊大搖大擺地進入了明朝的國都北京城。

城破國亡。鑑於李自成對待福王朱常洵的手段,崇禎帝為了避免家眷受辱,於是把太子、永王和定王分送出宮。同時逼迫周皇后、袁貴妃自盡,砍死了年僅6歲的昭仁公主,砍傷了15歲的長平公主。然後崇禎一路砍殺自己的嬪妃,向煤山奔去。

到煤山後崇禎在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死前,崇禎用血書在袍服上寫下“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立國277年的明朝正式滅亡。

二、李自成進城後,立即派人搜尋崇禎的下落,但他的部隊正忙於搜刮財物和搶佔美女田宅,沒人願意去管這份“閒事”,直到三天之後,崇禎的屍體才被發現。

得知崇禎已死,李自成長出了一口氣,於是命人將崇禎和周皇后的遺體抬到了東華門旁,又花了20串錢買了棺材殮放,這一放就是三天。這三天之內,有許多明朝官員路過東華門,但只有二三十人哭祭了崇禎,其餘官員唯恐避之而不及。李自成看到這些官員的醜惡嘴臉,頓時覺得崇禎非常可憐。

第四天,京城許多百姓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要求將崇禎安葬,李自成同意。但由於崇禎沒有修建自己的陵寢,李自成只能下令將崇禎和周皇后的遺體抬到昌平的田貴妃墓中安葬。雖然安葬過程十分簡單,但崇禎總算是入土為安了。

三、清軍入關後,出於政治需要為崇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下葬的田貴妃墓進行了修繕,改名為“思陵”。同時將崇禎自縊的歪脖子樹保護起來,讓後世子孫引以為戒。


石頭說歷史


崇禎是明王朝最後一個皇帝,不同於南明小朝廷,他是明王朝大一統時期的最後一個皇帝,而且崇禎在位期間勤政節儉,但是他識人不明,沒有掌握到君王施政的精髓平衡,他只是一味的重用東林黨人,造成了最終的東林黨獨大的形式。他還沒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刀,所以在面對朝廷無錢可用時竟然去募捐,而且還沒有募捐刀足夠的錢。所以崇禎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遺留問題,另一方面則是他自己的問題了。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崇禎自縊於煤山。崇禎死時留下遺書,“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遮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李自成將崇禎屍體收斂,用門板裝起,裝入柳木棺內,並搭了一個十分寒磣的靈棚,最後將崇禎葬在了天貴妃墓,從開始到結束李自成都沒有給與與崇禎地位相符的葬禮,而且埋葬崇禎的錢還是由民眾捐慕的。

滿清在入關後給與了崇禎厚葬,籠絡了人心,獲得了在入關之後的第一筆政治資本。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後,並未做出任何寬免鄭策,只是大肆撈錢。所以說在於滿清的鬥爭中李自成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他失去了人心,滿清則站在了正義的一方,當然這只是建立在後面的屠殺尚未發生之時。


歡樂的禿子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禎帝逼死周皇后,在煤山自縊。死前他在衣服上留有血書,意思是隻要李自成放過其他人,自己的屍體任由處置,可見崇禎帝是一個真爺們,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連累其他人。

明朝傳到崇禎帝的時候已是個爛攤子,外有清兵威脅,國庫捉襟見肘。崇禎帝十六歲登基,他非常勤政,節儉治國,面對千瘡百孔的江山,他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貧苦的老百姓橫徵暴斂,最終官逼民反,李自成的農民軍迅速壯大。他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把袁崇煥凌遲處死,北邊門戶大開。從叛親離,走投無路的崇禎帝只好選擇自殺來謝罪大明江山。


李自成找到了崇禎的遺體,被太監們放在草棚子下面,他的舊臣們一個個避而遠之,非常冷漠。李自成買了棺木,設靈堂,還親自去祭壇憑弔崇禎帝。並以天子之禮安葬他。可到處都找不到崇禎帝帝陵寢,因為他們不知道崇禎帝就沒有為自己修過陵寢。於是找到了崇禎帝曾經非常寵幸的田貴妃的陵寢,就把崇禎帝與田貴妃和葬了。李自成也有大仁大義的一面,他恨朱明王朝,但他對崇禎的子女沒有搞殊殺,值得敬佩。他對崇禎很仁慈,但對老百姓還是亂殺無辜,因而也失去了民心,最終也導致了他的徹底失敗。



崇禎帝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死後還能全身入土,他曾無數次的揣測“逆賊”李自成會將自己鞭屍,或者將自己的頭砍下了掛在城門上。他搞不懂仇敵李自成能這般的善待自己。李自成也搞不懂從叛親離的崇禎死得如此淒涼。他們都應了那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們都遭到報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