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瞎子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東亭鎮人。阿炳是其父親的私生子,年幼時母親便離開了人世。

八歲那年,隨父親華清河在道觀做小道士。年幼的阿炳不僅天賦聰穎,而且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無論任何樂曲,聽幾遍就能倒背如流。

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二十六歲時,阿炳正式接替父親的職業,成了雷尊殿的當家道士。由於年輕交友不慎,很快便染上了嫖娼、吸食鴉片的惡習,生活開始走向下坡路。

三十歲那年,阿炳離開了道觀,成為街頭賣唱的流浪藝人,以演奏樂器和賣唱為生。三十五歲那年,阿炳雙目失明,為了能夠維持生活,便開始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流浪賣藝生涯。

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艱苦的賣藝生涯,使阿炳深深感受到人生的不易和生活的艱辛,更激發了他將人生疾苦用於音樂創作的念頭。他大膽創新音樂技法,勇於突破傳統音樂風格,用於音樂創作。其生命中的大多數樂曲,便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

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先生在南京藝術學院無意間聽到了琴童拉的一首二胡曲,便問他是什麼曲子,琴童回答是民間藝人阿炳教的,沒什麼名字。

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同年九月份,楊蔭瀏先生帶著進口鋼絲錄音機在無錫找到了阿炳,並要為他的演奏錄音。阿炳知道先生的來意後,這樣回答:“我已經兩年不演奏樂器,我的技術荒疏了,讓我在家裡練上三天再演奏吧。”

三天後,楊教授和他的同行為阿炳錄製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三首琵琶曲。並與華彥鈞協商將其中的一首命名為《二泉映月》。

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當楊先生再次拜訪這位音樂天才時,這位飽經滄桑的民間藝人早已吐血而亡。阿炳去世後,後人將其葬在無錫西郊璨山腳下的“一和山房”璨山道士公墓內,可惜墓碑在文革中遭到破壞。

1979年5月,阿炳舊墓碑被無錫知名書法家韓可圓先生在一農戶的豬圈內找到。將其清洗後捐贈給無錫市博物館。1983年10月無錫市政府將其改遷到錫惠公園的半山坡上。

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如今的阿炳墓,位於錫惠公園內,墓地佔地面積742平米,主體由幕牆和翼牆構成,狀如音樂臺,碑上寫著“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之墓 楊萌瀏 題”。

瞎子阿炳墓丨如泣如訴二泉月,道盡心中無限事

墓前立有阿炳的銅像,銅像睜著失明的雙眼,一襲長袍難掩歲月侵蝕下的嶙峋瘦骨。膝上擱著一把二胡,左手牢牢握住,右手指關節根根凸起,剛勁地拉動弓弦,恰似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正低迴縈繞緩緩流出。(圖片源自網絡,如侵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