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中有“花式作爹”苏大强,子女如何“都挺好”?

董其斌


《都挺好》围绕苏大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展开,他所制造的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情节,子女们的无奈与无助,到最后主人公向生活和解,向亡妻和解,父女兄妹和解构成了电视剧的框架。细品该剧其实整部剧反应的是苏大强与孤独与老去的斗争过程,是一场悲剧。

说着《都挺好》,其实是不愿说与人的辛酸。我们生活中也一样,与人寒暄别人问你好不好,你只能说:“挺好挺好”,即使不如意,也不能把一肚子的苦水倒给别人,只能用“挺好的”来掩藏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是焦头烂额和鸡零狗碎。

苏大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无理要求我们称之为“作”。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妻子在世时他是严重的“妻管炎”。甚至妻子一度想和旧相好私奔。这样极度压抑的家庭条件下,他大气不敢出,更别说与妻子说说心里话了,他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消极的混日子,这样的孤独已经到了极至。

妻子赵美兰死后,他“翻身农奴把歌唱”,翻身做了主人。他猛然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精彩,加之子女们条件都不错,他开始翻着花样的享受人生了。订高档外卖、住高档酒店、喝手磨咖啡、听评弹、洗桑拿、吃西餐、用保姆、买新房、想再婚……他不顾子女现状,想过太上皇的生活。与蔡根花分手之后,他自己也说:“你们没有人能真正地陪我”,他甚至想到了死,与其说是失恋让他痛苦不堪不如说是失去了蔡根花之后的孤独寂寞让他想到了死。可见他所有的一切不合理行为,都是他的孤独造成的。因为他的精神空虚,所以追求物质享受。

直至在无休止的索取中,他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并非他想象的那么好,蔡根花宝贝也会离他而去,不是他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加之他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他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再折腾下去了,他的不担挡和一系列的花式“作”爹行为已经给子女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伤害,他怕没有更多的时间弥补自己的过失,也怕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子女们一起平静地生活,他学会了向生活妥协也学会了为子女考虑,他去朱家道歉,又爱心满满地立了遗嘱,这是他在向生活和解。

他去赵美兰的墓地看亡妻,不哭反笑,笑的凄

苦笑的孤独,笑的矛盾。他不想在她面前认怂,他不想哭,他固执地抵抗着。也许他在想我不该来看你的,但是还是来了,他拍着赵美兰的墓碑苦笑着说:“到头来还是遂了你的愿啊”,这句话反复重复,让人忍不住泪如雨下。他向她妥协了,和解了,再次被她牵着鼻子向前走。他遂了她的愿,他无法与她真正的分道扬镳。他还是牵挂她,在意她。这是他与亡妻在和解。

从墓地回来,苏大强踩着水花,踩得调皮,踩得尽兴,踩得乐此不疲,这段戏被倪大红老师演绎的如此传奇,深深的孤独感让人不禁泪如雨下,复旦大学陈果老师说过:“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强烈的对比,笑中有泪。成年人的世界即使微笑也会眼中有泪。

最后苏大强真的病了,他学会了承受孤独,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再与孤独作斗争了。苏大强的斗争是无效的,因为人总是孤独的,终会老去的,终会患病的。所以说这是一场悲剧。最后苏大强终于说出了那句很戳泪点话:“明玉,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谁叫你是我女儿呢?”至此苏大强完全和生活和解和子女和解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作”也罢,闹也罢,自私也好,气人也罢,总之并没有那么讨厌看起来还有点孩子气。他的心里是难过的、心酸的、孤独的、不愿说与人听的。他的儿女们也各有各的烦恼和不如意,但是为了满足“作”爹的花式需求都极尽所能的忍受所有的无奈和无助,尽量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些都是不愿说与人的心酸,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只能潦潦的,用《都挺好》一句带过吧。






馨风娱乐


我觉得在苏大强花式作的情况下,子女们没有去不管而是变着花样让自己老爹舒心,这种对亲情不离不弃的关怀才是真正的都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