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4年火爆,7旬老漢巧手製作稀罕物日銷2000,細節決定成敗


河南張村泥娃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發源於魯北農村的鄉土玩偶。這種泥娃娃以黃河淤泥為原料,經過搗泥、制底座、糊紙、上泥漿、擦粉、上色、開眼等20來道工序手工製成,被當地人賦予“祈福、納祥、求子”的寓意,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廟會來專門交易泥娃娃。

農曆的二月初二,來自周邊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要到火把李廟會上購買泥娃娃,以圖得到好運勢。久而久之,這個廟會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都有上萬人前來參加,就連百公里外的濟南和德州都有大批人慕名而來。

今年的廟會又創下參會人數的歷史新高,一大早,通往廟會的各條道路被趕會人的私家車佔滿。

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在廟會上購買了當地村民手工編制的柳條筐,準備帶回家留作紀念。

在廟會上,又見到了去年那個因賣草編饃墩子爆紅網絡的農村老漢王金祥。老人家說,其實他趕廟會饃墩子已經有20多年了,以前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只是5年前才找對了門路。

連續四年在網絡上霸屏讓老人家的產品賣脫銷,今年,王老漢帶來的饃墩子增加了一倍,價格不變,還是30元一個。一些趕廟會的人一眼就認出了這位網紅大叔,紛紛掏出手機拍攝老人賣貨。

對於自己在網上的走紅,老漢說他內心很平靜,對他這樣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來說,“網紅”這個詞太深奧,他根本搞不明白,唯一能讓他搞清楚的是,自己的產品賣的很火。

老漢說,這些用野生白蒿草製作的墩子,是他們農村人用來裝饅頭用的日常用具,從他還穿著“開襠褲”的時候,就跟父親用白蒿草編各種小玩具,那時候家裡窮,買不起玩具,白蒿草就是伴隨他童年成長最好的玩物。

後來,自己幹了木匠,依然沒有放棄這門老手藝,一有時間就去田間拔白蒿草,回來編成鍋蓋和饅頭墩子等,做的多了,才想起來拿到集市上銷售。前些年,因為塑料製品的普及,一度因外觀簡陋而被多數村民拋棄使用。

不過,隨著近幾年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這種天然環保的容器又再度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受到市場追捧。

不過,真正讓王老漢賣草墩子走紅的卻另有原因。老漢告訴我,前幾年,一群拿著“大照相機”的人經常來集市上找他拍照,讓他抱著饃墩子擺出各種造型,完事後還買他的產品,他才意識到,原來生意還可以這樣做。

如今,王老漢只要一看到拿照相機的人就十分高興,立刻挺直身板,擺好姿態,露出笑容來配合拍照。“買不買東西無所謂,只要讓俺的形象,俺的產品露個臉就行”,王老漢這樣認為。他甚至還準備了老花鏡和另外一身衣服,以應對不同攝影師的取景要求。

王老漢的老伴也時常客串一把模特,雖然她不太適應這種被人們圍觀的場合,不過仍然儘量擺出好姿態來配合大家。好奇心重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習慣,看到有人圍著老兩口拍照,自然也就對他們家的產品抱有極大的興趣,特別是那些城裡人,對於這個在網上爆紅的農村老漢更加關注。


不到一個小時時間,王老漢的產品就賣掉了一半。老漢說,因為不會用二維碼收錢,他還錯過了好多單生意,不過他仍然對今天的生意感到滿意,此時,距離他日銷2000元的目標已經很近了。接到兒媳的詢問電話,王老漢滿臉笑容的用老年機向電話那頭報喜,說很快就能趕回家吃午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