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不負眾望地成為春節檔

檔期冠軍,而它帶來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此。

在帶給觀眾和市場驚喜的同時,《流浪地球》也確確實實奉獻出了一部非常獨特的科幻作品

但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作為為中國科幻電影的“門面”,《流浪地球》無可避免地會被拿來和好萊塢科幻大片做對比。

雖然平心而論,在劇作和製作方面與好萊塢一線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價值在於,中國電影人終於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主題,在好萊塢大片的主場正面硬碰硬了。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影片中幾乎一直在採用東方的觀念來抵抗好萊塢建立的敘事模式和情感邏輯

影片的故事的背景是若干年後的地球若仍在太陽系中將面臨不復存在的風險,於是全體人類決定帶上地球一起逃生。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但是這與其說是逃生,不如說更像是“搬家”


在影片最後三十分鐘的高潮戲中,《流浪地球》將東方式的故土情懷與中國知識分子的血氣糅合為一體,故事的核心只有一個:

如果要死,寧願與地球死在一起,也不願意做宇宙的棄兒。

片中Moss的評價“指望人類保持理智真是一種奢望”正是對此最好的評論。

是的,這種選擇顯然不是最理智的,然而卻是最東方的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這並不是劉慈欣或者《流浪地球》偶然做出的選擇,其實,對於“家”的保護和堅守貫徹了整部影片。

影片中的每個人物,無論是什麼身份,軍人、平民、宇航員,也不管身處何處,都在內心深處保留著對於“家”的念想和回憶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正是這種圍繞著親情建立的對於家國情懷的執念,讓中國人的科幻故事是“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這樣充滿想象力的孤獨又浪漫的思路。

雖然名為“流浪”,實際卻一直緊握著迴歸。雖然要遠行兩千多年,但對於人類來說,這是返鄉之路。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劉培強決定用空間站作為噴射火焰的助推器的設定,被很多觀眾當做“缺乏邏輯的魯莽情節”。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但這種不追求科技的日臻完善,不依靠精密的儀器,不完全依賴於理性,而是在關鍵時刻,

將未來交付給希望和信任——這正是以一種東方式的感性邏輯,來對抗好萊塢的理性邏輯。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這種“亂來”一般的選擇反而連通了中國歷史上千千萬萬捨身成仁的義士豪傑,從張目怒罵的典韋到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所有那些

可以有更“理性”的選擇時,卻“任意而為”的人們。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作為人類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倖存者,中國文明中這種與過去、回憶和故土難以割捨的牽絆賦予了《流浪地球》獨特的質感。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對於《流浪地球》來說,對於好萊塢敘事邏輯的挑戰同樣還表現在於對“英雄”的消解,在影片的絕大部分時間裡,我們看到的故事雖然有“主角”,但是並沒有“英雄”


為什麼說,只有中國才能拍出《流浪地球》


所以,《流浪地球》毫無疑問可以當得起中國科幻電影的門面,2019也確實可以稱為“元年”。

我們終於朝向未來邁出了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