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到底哪個省才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55滄海666


甘肅正寧黃帝陵,有諸多史料記載,如《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當時的羅川縣就是現在的正寧縣。現存正寧縣博物館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寧州承天觀之碑》載:“茲縣(隋羅川縣,今正寧縣)據羅川之上游,實彭原之屬邑,氣象蔥蔚,……人敦忠義之風,俗勤稼穡之事。軒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鄉;豳土劃疆,本公劉積德之地。”“軒轅師廣成於前,夏禹尊子於後。”這裡所說的“軒丘”就是羅水上游的橋山,因為有(音橋)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稱子午嶺,即《史記·五帝本紀》所說“黃帝崩,葬橋山”的橋山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慶陽知府趙本植修纂的《慶陽府志》載:“黃帝陵在羅川縣城東子午山旁。”民國14年(公元1925年),正寧縣知事蘇紹泉修纂的《正寧縣誌》記述得更清楚:“黃帝陵在縣東南湫頭鎮東北西頭村之橋山,當谷一峰聳起,草木蔥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鐫字:黃帝葬衣冠處。”此黃帝冢,正是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於橋山的地方。


1025成


歷史不能靠傳說!

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源於仰韶文化,這是學界的共識吧!

仰韶文化發現於河南豫西仰韶村,但仰韶文化的發源地在陝西關中,仰韶文化從關中華山向四周擴散。全國仰韶文化發現遺址5200多處,其中陝西2040處,佔40%。河南1000處,集中在豫西。山西1000處,集中在晉南。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前期是西安半坡遺址,後期是高陵楊官寨遺址。發源於陝西涇渭流域的炎黃華夏部落,孕育於仰韶文化中後期(所以有學者認為楊官寨是黃帝都城)。他們的後裔夏人周人,繼續從這裡發展壯大,成為天下共主。(參閱范文瀾、白壽彝中國通史)


至樂無如讀書


中華民族的老祖宗怕後人爭名份,創造了四個字,叫戎、狄、蠻、夷。他們分據四方,處在中間的叫中原,華夏文明的根不在中原而在四邊,你不覺得可笑嗎?河南古稱中原,人口眾多,城市稠密,其中曾作為都城的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許昌、商丘、淇縣(朝歌)、淮陽等,哪個地區能比得上。從姓氏上說,中國百分之七十的姓氏出自河南,那些貶河南、黑河南的不覺得是在數典忘祖嗎?另外,作為華夏文明代表的各方面的聖人,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商聖范蠡,智聖鬼谷子、字聖許慎、醫聖張仲景、以及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哲學家老子都出自河南。這一切還不能說明問題,還需要爭論嗎。


東方俊俠74412004


仰韶遺址,河南相比甘肅和陝西很少。主要集中在寶雞和隴東這一片區域。而甘肅天水大地灣遺址是學術界認定的仰韶文化的源頭。仰韶文化代表器物為彩陶以及農業。而大地灣遺址距今8000年已出土各種古樸的彩陶,被稱為最早的彩陶。而且查看全國仰韶文化遺址的分佈就可以看出,仰韶文化是從大地灣遺址區域即渭河流域向西,向東,向南發展和遷移。在河南境內,靠近陝西區域仰韶遺址較多,越往東越少。所以,仰韶文化的中心無疑在渭河流域。河南雖然有裴崗村遺址,但是裴崗村遺址沒有彩陶,和仰韶文化風格不同。因此,很明顯,它只是屬於華夏史前文化的分支,並非主體。而大地灣遺址,不僅是仰韶的源頭。更重要的是出土了450平的宮殿遺址,以及代表階級的器物,還有一種早期文字:繩文,出土中國最早的農業標本,最早的蓄養業,最早的水泥地面,最早的結網捕魚。最關鍵的是大地灣遺址所在的甘肅天水是學術界認定的伏羲出生生活的地方。那麼這種當時全國最大的宮殿遺址,最早的農業標本,最早的結網捕魚以及代表等級的器物,還有之後仰韶文化的發展和遷移。無疑在說明華夏主體文明發源於西北的渭河流域。


貳三道人


遠古時期是母氏族社會。在我的家鄉山西趙城,(現在是洪洞北部的鎮,1954年與洪洞合併為洪趙縣,1958年改為洪洞縣)離城五里有“女媧陵”。這不僅僅是傳說,據我的記憶,女媧陵四周有五人合抱不住的柏林。

遺憾的是1958年一大二公時把柏樹伐倒了,柏樹由於樹內都長空了,只用樹做了棺木。

在民間歷代都有祭祀記載的碑文,也被砸被做地基石用了。只在改革開放後查找了少部分。

趙城,還是西周時造父的封地,2008年還在趙城關帝廟挖出一方殘缺的宋代石碑,有造父封地記載。

山西曲沃晉國博物館,有西周唐虞封的十七代諸侯王墓和車馬坑。

山西南部是三千年中國歷史的見證地。

哦,山西襄汾現還有趙盾墓,等等。

不說了,山西,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


手機用戶53567857154


去年我發了一片迴文,是根據八十年代初,有句諺語改變的,大概是:七十年看香港,三十年看奧門。一百年看上海,五百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華夏,五千年看山西,七千年看中國。八千年看黃河。

中國一詞起於古運城。黃河兩岸適宜人居住。既有天然肥土,又有黃河資源。 蚩尤在東,堯舜寄於中,炎黃二帝起於居於黃河中上游一帶,炎常守於姬水陝西西部,黃帝居住於姜水中河一帶,炎被黃征服合併並勝於蚩尤,傳於堯舜。所以說,華夏"文朋"起源於山西最準確,即起於陝成於晉,逐鹿於冀燕之地,成盛於豫,展於楚,廷於皖成形於大中國。

中原為陝晉豫冀方園四千裡之地,中心為泰山西,恐龍山東,大行山中的黃帝起源始地,那就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搖藍中心一晉中地區俈西南即山西,沒有之一是肯定,

另外漢人(漢族)起於漢水,以後包括整個中原腹地,區域也。


淡定30806


中國認可的是華胥氏國(母系)發源地華山一帶,後人伏羲女媧炎帝黃帝均有此繁衍生息發展壯大活動區域客觀講:華胥氏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祖地陝西關中地區西安渭南一帶,後人伏羲女媧,王母國(母系代表崑崙繁衍地平涼黃帝的母國)炎帝(寶雞一帶關中西府渭河中上游),黃帝(涇河流域中上游還是關中地區西北處),以上活動區域八百里秦川全境甘肅平涼天水豫西晉西南,不說後來的大區域炎黃同化周邊。就現在來講甘肅天水平涼豫西晉西南從古至今都是同宗同祖同文化同生活習慣,而且西北五省豫西晉西南關中方言上億人口。同時祖先文物發掘大量按以上順序,當然河南省現在也有話語權,畢竟豫西現在是他們的,融入流淌著關中人的血。


走出從前


回答:傳說有熊氏居陝西,大老婆生炎帝,小老婆生黃帝,炎帝為把陝西甾給黃帝,東出黃河到河南、河北,逐漸向東向南。後來黃帝勢力強大,也東出黃河,炎黃曾在河北聯手打敗蚩尤,後來黃帝在河南河比發展,炎帝向東南發展,這就是我國東南有"天子氣"的來由。

秦始皇出巡,就是要剷除我國東南的天子氣,劉邦、項羽起於東南,漢吳楚七國之亂起於東南,太平天國起於東南,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起於東南,鄧小平改革開放也起於東南,殺出一條血路,才有今天的局面。

1949年本可以一舉攻克臺灣,美國人在中國後院點燃戰火,攻朝救蔣,使臺灣政權又延續了七十年。這絕非偶然,也算天意吧。


匹夫有擇762


看看歷代都城就知道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逐漸走向遠方,都城也逐漸建遠了。所以華夏人最早應在山、陝、豫三角地帶,河東大地。這裡有太多的神話傳說和文物、遺址。人類最早用火遺址在運城市芮城西侯渡,世紀曙猿遺址在運城垣曲,夏的第一個都城在運城安邑。堯都初蒲板(永濟蒲州),後平陽(晉南臨汾),舜都蒲板,禹都安邑。運城鹽池有幾千年歷史,是人類活動離不開的。黃帝戰蚩尤就發生在這裡。萬榮有後土祠,河津有龍門。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中華文明一路搖曳從這裡走來,這是中央電視臺對運城的頒獎詞。這裡最早叫中國,這是曾經的高考題答案。黃河中游的河東,與周圍的渭南、洛陽、臨汾、三門峽絕對是華夏文明發源地。


zhsw5395


要說華夏文明,應該以文字,文化,史料,科技說話,二里頭遺址連考古隊長qic自己都否定了自己的夏都之說,仰韶陶文化,世界人類原始生活的象徵,即便是彩陶也只是對稱,均衡等原始生態的模仿,倒是陶器上的文字和刻符可以算作文化,從二里頭,半坡,一直到金沙,三星堆遺址,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先後都發現了不少古文字和刻符,經過考證解讀都是古彝文,可見古彝文在古代非常普及,那就讓人聯想到滇蜀金沙彝人文明,彝人最早生活在恆河流域,大約在四萬年前,氣候回暖分四路遷徙東亞,一路進入琉球日本,一路進入山東河南,俗稱東夷,也就是中原漢人的祖先,第三路由經海南廣西進入湖南湖北,第四路經緬甸雲南進入雲貴高原金沙江流域,與吐蕃,羌人雜居,從昆明龍泉山遺址可以看出亞熱帶氣候和多人種生活方式融合的進步,這就是西夷,他們在10000年前就創造了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現存單字87000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六大古文字之首,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證實古彝文不但是中國漢字的源頭也是世界古文字源頭,(參物始記略),於此它們還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曆法,地皇太陽曆,一年365天和,12生肖,河圖洛書術數九宮,八卦,畢摩經記載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是世界政治文明的源頭,被費孝通教授和他的團隊認定為古蜀彝人文明的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中佛像出土達150多尊,加之川西古佛寺平均每個縣上百座,湘西盡然發現7000年前的古佛寺,在我國商周青銅禮器中其實出土的佛像也不少,其實山海經作者伯益的''明佛論就可以看出佛教起源於我國古蜀國是肯定的,它是由經雲南緬甸古絲路進入印度,正好是東夷丘姓部落和大月氏部落統治印度時期,後傳人西亞,中東,回傳西域新疆,因此古蜀文明也體現在它是宗教信仰的中心,印度記載釋迦摩尼誕辰只有2600年,如此宏大的文化上層建築,必然有著發達的經濟基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量象牙,貝殼,玉器珠寶,說明古蜀國是商業貿易的中心,無數的青銅禮器成分鑑定化驗由中國科技大學工業考古研究所完成,與巧家縣堂狼山古銅礦成分和放射性元素高度一致,這是中國280個古銅礦成分唯一的選擇,這裡正是古彝人六彝分家的地方,也是發源地之一,想不到的是這些數據和商周青銅器,埃及青銅器成分也高度一致受到丹麥英國,日本學者的肯定,因為他們同時檢測了它們國家館藏青銅文物,,這也說明29個省市自治區先後發現古彝文不是偶然,同時也說明埃及古文字,邁錫尼古文,克里特島古文等由我國彝族古彝文專家解讀的必然性,當然發現埃及金字塔女屍木乃伊頭頂上的蜀錦也很正常,看來上古川西皇帝帝都的記載的祝融族西逃埃及靈韌建立法老國,''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這些記載是真的(海外南經,大荒西經,印度的具義書,大林間書),更重要的是滇蜀金沙江流域是我國稻耕文化最早的地區,水利工程建設最早最發達的地區,也是養蠶紡織業發源地,我國最早的提花機出土於古蜀,都江堰水利工程出自古蜀,古蜀國王大禹是西夷彝族,盟約統一四夷討伐三苗,成立九州,可見疆域有多大,彝族的圖騰杜鵑神鳥是國王杜的化身,他退隱後發配到大同,可見陝西,山西中原都在古蜀的疆域之內,神木的石峁應該是古蜀的邊關大鎮,到現在三星堆遺址發掘工作突然停止,發掘範圍不到1/10,但是還是找到了土城,雖然彝人沒有土葬習俗,僅從三星堆,金沙遺址,越南越族遺址看出公元前3700年前的夏帝都的繁榮發達,夏,源於四川的可能性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