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兒子趙德昭之死

◆何苦生在帝王家

要說這件令趙光義無比惱怒的事情,先得從宋軍的一次“夜驚”事件說起。

什麼是夜驚事件呢?

就是軍隊在過夜的時候,因為一次突發的事件而導致全軍陷入混亂。大家知道,軍營是高度戒備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夜裡,每個將士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有人做出反應。某個人的過激反應,又會像蝴蝶效應一樣擴散,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比如,如果軍營有人無聊地喊一聲“敵人來偷襲了”,很可能讓全軍將士陷入恐慌,自相踩踏,不戰自潰等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宋軍攻幽州失敗後,逃命逃得太緊張,晚上就發生了一次夜驚事件。事情發生後,全軍投入到了混亂的夜跑運動中,趙光義也在其內。

結果,一片混亂過後,大家發現,事情不妙——趙光義找不到了。

顯然,弄丟皇帝肯定比弄丟鑰匙後果嚴重。有人以為,趙光義已經在混戰中遇難了,就提議再立一個新皇帝。

從技術角度講,再找個人來當皇帝是很容易的,可讓誰來當合適呢?

當時宋朝立國不久,政治秩序還不穩定,在皇位繼承問題上,仍是一盤爛賬。

弟弟趙廷美,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都是候選人,他們的情況我們都介紹過了。當然,趙光義也有兒子(當時有六個),理論上,他們也可以湊湊熱鬧。

如果趙光義真的掛了,這些人中,宋朝將士更願意讓誰來當新皇帝呢?

這個問題我不需要分析。答案很簡單,你只要問問自己,如果你是一名宋軍將士,會把票投給誰呢?

我相信,大家的答案和我一樣,都會把票投給趙德昭。

因為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大家都覺得可惜,趙德昭作為長子來繼承皇位,很符合常識。趙光義本來就沒啥大功勞,憑什麼佔便宜?至於趙廷美,他完全是個打醬油的。

當時,趙德昭正在軍中,他和趙廷美都跟隨趙光義一起來攻打幽州,要把他立為皇帝,也符合就地取材的原則,很方便。

事實上,宋軍將士和你我的想法完全一樣,他們決定趁著趙光義失蹤,給他來個宣告死亡,然後擁立趙德昭為新皇帝。

宋太祖兒子趙德昭之死

但是,趙德昭終究沒做成皇帝,因為失蹤人員趙光義很快又找到了,這事就此作罷。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趙光義回來後,這件事不知怎的,傳到了他的耳朵裡,頓時讓他心頭火起。

趙光義沒法不生氣,登基四年,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事實告訴他,他還沒走出兄長的影子。他所看到聽到的,只是表面的臣服和恭順,人心依舊歸屬著兄長趙匡胤。

如果說,當時大家討論擁立的皇帝是趙廷美,趙光義的心裡可能還會容易接受點。畢竟,趙廷美繼承了自己此前的地位,按照兄終弟及的套路,也該輪到他了。但將士選擇的卻是趙德昭,這一事件傳遞了一個信號,大家對趙光義並不完全認可,更深一層說,他們對四年前那個夜晚所發生的一切,抱著深深的猜疑。

趙光義感到了莫大的羞辱,他把怒火遷移到了趙德昭身上,雖然趙德昭並沒有做錯什麼。對趙光義來說,只要趙德昭存在,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趙光義的心思,趙德昭並沒有察覺,此後他的一個不理智舉動,使自己引火燒身。

宋軍在幽州固然打了敗仗,但攻打北漢獲得了成功,按照當時的規矩,將士們還是應該獲得一筆獎金。可這筆獎金遲遲沒發下來。

原因很簡單,趙光義不批。

古往今來,扣發獎金這種事情歷來最遭人厭。

將士們的要求也很合理,打幽州本來就屬於加班工作,怎麼可以因為加班任務沒完成就剋扣其他獎金呢,事情一碼歸一碼啊!

大家都有怨氣,但誰都不敢當著趙光義的面提。終於,僵持了一段時間後,有人站出來說話了。

很不幸,站出來說話的人正是趙德昭。

趙德昭找了個機會,給叔父趙光義提了條建議(乃乘間入言),勸他把該發的獎金髮了。

糊塗呦,要知道,最不該說這句話的人,就是你啊。

趙德昭當時已經二十九歲,但他明顯缺乏政治歷練,把很多事情想得太簡單。趙光義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本該避開都來不及,他卻迎頭撞了上去。

果然,趙光義聽到趙德昭的建議後,勃然大怒,放出了一句狠話:

“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這是一句分量很重很重的話。

指責別人想當皇帝,就相當於給人定了謀反的死罪。

從這句話裡,趙德昭還聽出了很多話外音。

你是想自己當皇帝吧?你以為我忘記擁立事件了嗎?你替人出頭討賞賜,難道不是要籠絡人心嗎?只要我趙光義還在,就得聽我的!

趙德昭嗅到了濃濃的火藥味,他感到異常委屈。他自問從未覬覦過皇位,也從未對叔父絲毫不敬,將士們的想法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只是一次平常的進諫,何錯之有?卻遭來無端的猜忌和指責。

趙德昭是個烈性的人,被趙光義一番羞辱,情緒變得十分激動,回到府邸後,就問左右隨從:“你們帶刀了?”隨從覺得趙德昭有點不對頭,就推說宮裡有規矩,不準攜帶兵器,所以身邊沒有刀。

可此時趙德昭羞憤交加,根本無法控制自己,他一路衝進自家茶酒閣,關上閣門,找出一把切瓜果的刀……

一怒之下,自刎了斷!

誰都沒想到,趙德昭居然會用這種極端方式來自證清白。一代皇子,就這樣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關於趙光義聽到這個消息後的反應,史書是這樣描述的:

趙光義聽說後,驚訝悔恨,過去抱住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傻孩子,何必這樣呢!”(上聞之,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耶!”)

我讀史,寫史,很不喜歡將人臉譜化,因為我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感情,不能一棍子打死。

我甚至更希望這段記載是真實的,或許趙光義見到那攤殷紅的鮮血時,真的幡然悔悟,真的想起了兄長趙匡胤,想起了他們同是趙氏血脈。

但是,這種想法很可能是我的一廂情願,因為再翻過幾頁史書,又出現了一條記載:

“(太平興國六年三月)己酉,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德芳卒,年二十三。”

也就是說,僅僅趙德昭被逼自殺的一年多後,趙匡胤的第二個兒子趙德芳死了,年僅二十三歲,死因不明。

是巧合還是陰謀,大家不難判斷吧。

也正因為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慘死,讓我對五年前那個“燭影斧聲”之夜有了一個判斷。

正是權慾薰心的趙光義製造了兄長趙匡胤的死亡!

因為,他讓我看到,權力對人性的腐蝕,居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對此,我只想說,利益最集中的地方,往往就是鬥爭最激烈的地方,也是人情最稀薄的地方。

幾千年歷史,輝煌的宮殿堙沒了多少人性溫情!

趙德昭、趙德芳。

何苦生在帝王家?

最後,在這段結束前,說點有亮色的信息。趙德昭、趙德芳雖然死了,但他們的血脈都延續了下來,幾經世事沉浮,他們都有後人當上了宋朝的皇帝,也算曆史給他們的一點補償吧。

節選自野狐狸所著《宋朝進行時》第一卷《王朝開啟》,中信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