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你去东北才知道的事情?

山城小老表


本人东北人,出来快20年了,今天我简单回答一下

就说说口音这事。

1.能听出东北口音的多数是辽宁人(沈阳人口音最东北)

2.听不出口音,但是他又说自己是东北人的,多数是黑龙江人(哈尔滨的普通话基本上全国普通话的标准,平卷舌超准)

3.平卷舌严重不分,口音乱七八糟的东北人,多数是吉林人。

4.现在人的“东北人”概念就是东三省了,其实有时候我们东北人管内蒙人也叫半个老乡,口音上也有相似的,这个就要靠微乎其微的体貌特征来区分了。

觉得分析的好的,留个赞呗!东北人不含糊,东北人必点赞!嘿


爱度婚纱摄影 钱磊


我是在东北上的大学!刚军训的时候才知道啥叫“串一下子”啥叫“山炮” 。

第一次看见大粗管一样的暖气片!进教室总感觉不一样一直没弄明白直到夏天才发现教室没有吊扇。

去饭馆吃饭才发现盘子比盆大。出去逛街才发现不是饭店就是KTV !

东北的天亮的特别早有一次包宿凌晨三点出来天就开始亮了!

东北菜特别好吃像锅包肉 溜肉段 熘肥肠 地三鲜 肉末茄子等等。

东北的天特别的蓝,土地特别的黑。还在公路上见过马拉车。

冬天的雪特别的大一两个小时就能下特厚的雪,风吹着雪花往脸上刮,生疼。但是冬天的糖葫芦特别好吃嘎嘣脆。

东北的地特别广特别长!放假去同学家掰苞米在地的南边看不到地的北边,一屁股蹲在那就没有干的欲望了。

还有很多玉米叫“苞米”西红柿叫“柿子”等等。


影乐摆渡人


我是三岁来东北,也算大半个东北人,东北地大物博,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美称。所以爸爸也是慕名也来,当时最流行是,北大荒好地方,小米干饭,土豆汤。

东北有三怪,窗纸粘窗外,孩子吊起来,十七,八姑娘叼大烟袋,这我见过,当时,我们同房,西屋家就是,从窗上横梁垂下一根绳子,挂一框,框里有被,孩子在里面,一哭就晃,估计晃晕了,也就睡着了。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乌拉草我印象最深,大雪封山,可谓林海雪原,东北话说,嘎嘎冷,人们都买绵靰穿,物资匮乏,没什么垫的,爸爸就用乌拉草当鞋垫鞋垫,隔凉保暖,爸爸总说,这是咱东北三宝呀,所以我记忆优深。







农村达人224


去了东北才知道啥菜都可以用来蘸酱,还都是生的。

第一次在东北当地的饭馆吃饭,看到有一排蘸酱菜的自助,各种酱,各种菜,想吃啥自取,就跟火锅店的自助调料一样,觉得很新奇,什么生菜白菜婆婆丁苦菊黄瓜,只要是蔬菜都能蘸酱,南方人没见过,围着研究了好久,啧啧称奇。

第一次去东北旅游,知道了啥叫旱厕。旅游大巴在冰天雪地里开了好久,车上的游客都想上厕所,导游说那只能上旱厕了,原来旱厕就是在野地里上厕所,虽然挺恶心的但不上也不行呀,也算是难得的体验了。

第一次去冰雪大世界玩儿,才知道相机也能冻关机,我还以为坏了呢,结果到了室内又好了,才知道原来是冻的。

我吃过最好吃的米线居然是在东北。东北米线都是改良过的,喜欢在里面放百叶丝,东北叫干豆腐,鱼丸儿和油麦菜,再加上香喷喷的辣油,一锅烩,回来以后再没吃过这么合口味的米线。

吃过最便宜的涮肉就是在东北长春。一只大铜锅,上面连一只大烟囱通往室外,送四样蘸酱,人满为患,两个人吃撑了才花了六七十块钱,这要在我们这,最起码200块起。

到了东北才知道梨和柿子也能冻着吃,还超甜。


看小明


东北的菜分量真大,一份菜,一个人,吃不完!


东北的天气真冷,零下二十多度,不戴帽子,不带手套,在外面半小时,手就受不了了!呼吸的时候鼻孔里的鼻毛有结冰的感觉,吸气的时候回动起来发硬,呼气的时候再解冻,根本想不到啊!


东北的室内,真暖和,可以穿毛衣,可以吃冰棍!爽得很!


东北的夏天,是不需要用空调的!


东北的茄子,做的真好吃,很多种做法,什么烧茄子,磨盘茄子,肉末茄子,凉拌茄子,地三鲜,西红柿烧茄子,等等,关键是每一种都很好吃!我来东北之前,从来不爱吃茄子,来了之后,我居然爱上了吃茄子!


东北的雪,从11月份一直到来年的三月份,一个冬天不带化的!


东北的农村,过年每家杀一只猪,灌血肠,猪肉直接扔在外面一冬天都没事!不用什么冰箱了!省电,自然,安全!


东北的烧麦,是羊肉做的!来到南方真是不适应,居然还是米做的!这是烧麦吗?


来到东北,才知道,炖菜也能做的很好吃!


鹏程日志


去了东北,发现那边人真的少,出了市区,那边就是工厂。

冬天是真的冷,晚上风吹的人脸疼,至于能不能舔铁柱子,没试过。

乱炖吃不惯,可能去的店不对,没啥味道,就是看着分量十足。

当时去沈阳是住在大学城旁边,发现周边的小吃没有西安的多,妹子是一个比一个漂亮😃


星火e点点


地道东北人必须给你显摆一下子我们东北。东北人都贼仗义,对于陌生人看见有困难都会帮助。前一段时间来珠海,带了一个大行李箱,有点重,坐大巴的时候真的放不到车上,和边上的大哥说,能不能帮忙提下,大哥说忙着呢,没空。。。。当时就贼想家,因为在东北,不用张嘴,边上的大哥大叔或者小弟弟都会主动帮忙的。鲜明的对比就是,从天津坐车去沈阳,绿皮车。也是大行李箱,不是很重但是对我来说也有一点重的。想放在行李架上,有个大哥在上面放行李,他媳妇看我跟他说,你把这个也放上吧,她拿不动。真的超暖。回东北的操作是这样的,请君欣赏🤔🤔🤔











偏执59412502


本人南方人,2008年冬天在吉林大安的一个镇上做风电项目。一天晚上8~9点钟在宾馆待着没事,有同事提议去尝尝当地的烧烤,几个人来到一家烧烤店坐下点了些烤串,这时服务员问点点儿啥酒水?同事说要啤酒,服务员问:冰的还是常温的?大家说:常温的~服务员略显迟疑地看了看我们,又问了一句确定来常温的?我们齐声说道:来常温的。服务员转身离开后,有同事嘀咕一句:这么冷的天哪敢喝冰的呀。

不一会烤串啤酒上桌,大家吃着烤串打开啤酒,确发现啤酒不能从酒瓶中倒出来,仔细一看原来啤酒在瓶里冻住了。于是叫来服务员询问:我们要的常温啤酒,怎么给拿的冰啤酒呀?只见服务员不紧不慢地说道:没错,这就是常温啤酒。听此我们心中顿生困惑,随后问服务员:那给我来瓶冰啤酒。心想到要看看冰啤酒能倒出来不。片刻后接过服务员拿来啤酒一看,啤酒并未结冰,于是很自信的对服务员说:这个没结冰的才是常温的嘛。

服务员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语气坚定地说:前面结冰的啤酒是放在院里的,是常温的!后来拿的啤酒是放在冰箱里的是冰的!有同事马上说:你冰箱里温度多少?服务员说:零上5、6吧。

大家对视一番,顿时笑了起来,连忙向服务说明:在我们哪里,冰啤酒比常温啤酒温度低,不好意思哈,弄劈叉儿了,对不起了~哈哈哈~

每每一想起这件事就忍不住想笑~


涛哥1354790


既然被邀请了,那么作为东北人就给你们简单说几句吧。\r

来到东北之后你们会发现原来东北是三个省\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东北的口音并不全是赵本山在春晚上的声音。\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原来黑龙江的口音是东北最没有东北味的地方。\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哈尔滨人的穿着可能是全国最时尚的。\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冬天真的一点都不冷,在东北过冬之后你都不想回南方过冬了。\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喝酒是不能剩的,因为他们会告诉你东北喝酒怎么能剩呢。\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总有小伙伴会在冬天让你去室外舔铁栏杆,并且告诉你特别甜,孩子信我一句话千万别去舔,因为栏杆真是甜的。\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下雪时候在外面疯喊的人多数都是南方来的小伙伴,本地孩子都在屋里吃雪糕呢。\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东北男孩很少有打媳妇的,因为真的打不过\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在饭店点餐,你点多了服务员会告诉你:哥,你们点的菜够吃啦。\r

来了东北你会发现,这里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会颠覆你在新闻里的认知,这里的人很可爱


小疚鬼的搞笑生活


不请自来

关于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在东北度过四年大学生涯的人来说非常有话语权。

东北地区是一个广泛含义的称呼,它主要包括沈阳,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是我国很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民风豁达粗犷,东北人民为人忠厚风趣,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北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东北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所以在东北地区有很多的不同的有趣的事情。

而东北在我们的印象里都是天寒地冻,这也就让东北的特点与冬天是分不开的。

以前我一直以为冰箱是用来制冷的,没想到在东北的冬天里,他居然被用做保持常温。在冬天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常温啤酒居然是从冰箱中拿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因为东北的冬天过于寒冷,室外的温度甚至还没有冰箱里的温度高,所以很多人在冬天将啤酒放在冰箱里作为常温,而冰镇的啤酒直接放在室外便可。

东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北地区的冬天与大雪纷飞是离不开的,东北的雪天是极具北国风光的,它厚重,洁白,天寒地冻。而打雪仗是年轻人都非常喜欢的一项娱乐,之前在家里我们的雪仗是将雪团成一个球,互相的攻击。而在东北则不是,而是将人放倒在雪地里,然后用雪将人埋起来。不要以为这样非常野蛮,本人但是感觉这样颇具东北的文化风格,而且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欢乐。

除了冬天的欢乐,东北还有非常多的特点,还有非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吃食方面,东北人眼里的事物是“万物皆可炖”,又比如在人文方面,东北人也有着莫名的亲和力。

总之,东北文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北方文化,它是一个地区的代表,又非常多的有趣的事物,如果希望了解东北,有机会可以去东北转转,了解下当地的风土民情。

希望多多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