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種樹是不是更能改善氣候、改變溫室效應?

大迷糊喲


因此可以明確的說,假如在草原上種植樹木,是能改善局部氣候環境的,但是不至於能改變溫室效應,因為溫室效應說白了就是大氣的保溫效應,由於大氣的保溫作用使得地球白天的溫度不會升得太高,而夜晚的溫度不會降到很低。

不過,草原是一種自然景觀,它的形成是由氣候環境所決定的,比如由信風帶和副高交替控制而形成的熱帶草原氣候、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溫帶草原氣候以及由於海拔高度垂直變化而形成的高寒地帶氣候等。

從草原的形成環境來看,主要是與降雨量和土壤的發育有關。我們都知道,無論是熱帶草原氣候還是溫帶草原氣候,其降雨量相對都偏低,同時土壤的發育程度較弱,因此這一地區往往生長著根系較為發達的多年生叢生禾本科旱生植物或稀樹高草植物。

正如塔克拉瑪干沙漠是由於降水極少、蒸發旺盛等原因形成的,不可能貿然在青藏高原開一個巨大的口子使得印度洋水汽能夠深入一樣,草原區的形成原則上不適合吸水量相對較大的高大植物的生長,如果降水量在沒有增加的情況下,貿然大規模的造林也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是要是有科學的植樹方法,造出一個人工森林也不是不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毀於隋唐時期的毛烏素森林(草原),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沙漠人”六十餘載的防沙治沙工作,一個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漠即將被消滅,重新變回毛烏素森林。


地理那些事


題主搞反了因果關係,是因為氣候才讓草原不長樹。

下圖為2017年全國植被指數與降水分佈對比圖,我國的草原基本分佈在降水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地區,以溫都爾廟—百靈廟—鄂托克旗—鹽池一線為界,在這條界線以東,是我國溫帶典型草原分佈的地區。這條線到賀蘭山之間,年降水量200~300毫米,則是荒漠草原分佈地區。這些地區降水還有個特點就是年際降水波動大,有些年份降水豐富,有些年份乾旱,很不利樹木生長,草本植物因需水量少則能抵抗降水的變化。

另外這些地區蒸發量大也是不能長樹原因之一,例如西伯利亞地區雖然降水量少,但溫度低,蒸發量小,分佈著廣闊的針葉林。

另外草原地區地質條件也不適合樹木生長,草原地區地面大約50釐米以下,有一層叫做“鈣積層的緻密土層,樹木和灌木很難穿透,使得樹木無法立足。而草本植物的根系有50釐米土壤就滿足了。

當然草原也不是絕對不長樹木,在河流兩岸,低窪處沙質基層的局部地區就可能有樹木的生長出來。

所以在大草原大規模造林是不現實的,應該因地制宜實施綠色植被計劃,而不應盲目造林。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崑崙還東國


就怕長不成樹。草場也破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