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灰濛濛的心情。

己亥清明,妻伴我來到了魂牽夢縈的楚國故都。如今,這裡方位依舊,歲月卻使“紀南城”變成了“紀城村”。

搭車在南北兩端找到了湖北省政府立的兩塊相同的石牌:“楚紀南故城”。這裡196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單位,“楚紀南故城”五個字系郭沫若先生手書。凝望它,令人浮想聯翩。

走向溝壑,這裡縱橫著的是農家池塘、粘土包、溝壑與一望無際的田園。

走近村舍,農人們少有閒在家裡的了,竟連村委會院子也是“鐵將軍”把門。

置身成壠成片的油菜田邊,身子歇息了,內心卻有些苦澀。妻懂我心事,便打趣學她父親山西話道:“行了,看見碑了,人也站在楚大都的土地上了,可以歇心了”。

可不麼,出門前就明白此行謂虛行,眼簾肯定不會出現奇蹟的。但身不至此,心猶未甘也。

這片土地,我曾經路過許多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它是從武漢至宜昌的長途客車必經之地,路口“楚紀南故城”的標牌一晃即逝,可每回見到它,總會想起屈原的“哀郢”,總會在心頭揣摸紀南城自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278 年秦滅楚其間411年的真實存在,想象20位帝王都郢時曾經的輝煌……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郭沫若題寫的紀南城標

紀南城位於荊州城小北門外五公里處,經考古證實,它真真切切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時稱郢都。因地處楚國南方,又稱南郢;又因在紀山之南,也稱紀郢。西晉杜預在《左傳》註釋裡最早將郢都改稱紀南城,這稱謂便被保留至今。

置身此境,左顧右盼之時,心頭竟湧動著郢都咄咄逼人的一股霸氣。

楚郢都紀南城的霸氣,體現於建築規模——

現代遙感技術證實,紀南城城址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為 15.75平方公里。這個數據,恰好與今天的三峽大壩壩區面積相當。荊州古城內曾有居民8萬,現仍有5萬,面積夠大了吧,這紀南城的範圍卻是它的3倍。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遙感測定結果告訴我們,圍繞城址所築的城垣,周長15.5公里,城牆為夯土築成,高4-7.5米,城垣上部寬10-15米,可並行三輛卡車。來此聽說北部城垣遺址與水道相銜處保存較好,有一大截露在地表,聳成歷史的嗟嘆。還聽說南城垣上的報警烽火臺高大壯觀,仍依稀可辨。可惜這兩處地闊路遠且不通車,無緣親見。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紀南城模型

現代考古證實,紀南城共有八座城門,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有兩座。南北各有水門一座,水陸城門都是一門三道。水門三個門道寬度相等。陸上城門的中間門道寬於兩邊門道約一倍,為車馬出入的通道。水門由四排38根大柱直立而成,每排水柱 9根或11根,形成三個門道,凌駕於河道之上,扼守水路。河道橫貫全城,供運輸和飲用。城內分佈有大小不等的臺基,縱橫排列,井然有序。

城內東南部是宮殿區,東北部也是一片宮殿建築區,西南部是冶煉、紡織等手工業作坊區,西部和北郭是密集的居民區。繁盛400餘年的楚都情狀,不難想見。

城垣闊卓,區域龐大,城市人口若何呢?

東漢哲學家桓譚《新論》說:“楚之郢都,車轂擊,民肩摩,市路相排突,號為朝衣鮮而暮衣弊。”《戰國策·楚策》曰:“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這裡,楚國當指郢都,說明郢人口眾多,所以儘管當地是出稻米之區,食、薪仍然昂貴。而桓譚描述行人車輛擁擠之狀,恰是人口密集、市場繁榮、貿易發達之佐證。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楚郢都紀南城的霸氣,體現於王道——

自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至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共有20位楚王在此立國稱霸,這時期楚國先後剪除了黃河以南大小50多個邦國政權,統一了北至黃河、東至巴蜀、南至湖南南部的廣大疆域,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譜寫出了輝煌壯闊的一章。

歷史的“楚河漢界”,就是楚王們霸業的真實觀照。

楚郢都紀南城的霸氣,還體現於文化傳播——

屈原、宋玉等一批文學大家誕生於楚。諸子百家中的荀子、老子,亦活耀於楚。文臣武將如范蠡、伍子胥等,均系楚人。就連鍾子期、俞伯牙這樣的“知音”也是楚之驕傲呵!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士如孔子、莊子、墨子,莫不出入紀南城。屈原還是此地“左徒”,系國務院副總理級幹部哩。

在荊州博物館,我們看到了楚國的另一驕傲:那裡的珍貴文物向世人證明,當時楚國冶煉技術己位居世界前列,漆器、玉器工藝達到了驚人境界。由此推斷,工業繁榮、貿易興盛的楚都郢,無疑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南方最繁盛奢華的大都市了。

探尋:輝煌400多年的楚國郢都

紀南城門樓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紀南城的歷史,是楚國興盛時期的歷史,也是楚文化發展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階段。

楚郢都紀南城的霸氣,還體現於規模龐大的王族墓葬群——

在紀南城東南隅及其周邊,分佈著密集的古墓葬,埋藏著豐富的古代文物,被譽為我國“地下楚文化寶庫”。在川店、紀山、八嶺山、雨台山、孫家山觀音大壋、拍馬山等七大古墓葬區,分佈著上千座古墓。建國以來,已出土古代文物一萬多件。其中越王勾踐劍、鳳凰山西漢古屍、戰國絲織繡花物三次重大發現,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轟動。

我與妻還打算去川店熊家冢古幕發掘現場參現,據說其車馬坑和陪葬陣容,規格極高。主墓的發掘雖尚待時日,但僅從陪葬墓發掘在荊州博物館展出的玉器寶貝之精,數量之多,令人疑是帝王之寢。該處先推測為楚莊王陵,後經發掘物件判定年代,否定了。現在的說法,它極有可能是楚昭王的“地下居所”。倘若被髮掘證實,勢必又將引起極大轟動。

作為楚地後輩,去了紀南城,於我確可算是了卻了多年的一樁心事。

逝者己矣,可不再多想啦。可從紀南城歸來,腦子卻怎麼也閒不住。老想著秦楚之戰,緣何會是白起勝而郢都破?史書載述秦將白起當年“拔郢”十分艱難,久攻不下後採用“詐術”,取“引水漫灌”之法而破之……由是我竟傻想::這紀南城內之水道是與夏水(今沮漳河)、夷水並與長江相通的,水攻之餿主意, 說不定就是出自楚人。因為城是楚人建造,水系唯楚人熟悉,外犯秦兵焉有知情者……

嗚乎,想來晚生無福啊!

來郢都了,到紀南城了。在一片片金色油菜田邊,只能透過那橫亙於阡陌沃野之上的壯闊城垣遺址,在腦際展現並張揚昔日郢都的泱泱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