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裤子,那冬天是怎么御寒的呢?

世界小眼观


很高兴和大家聊聊古代“裤子”的事情。

古人外面是穿着裙袍,裙袍里面又是什么样的呢?难道是光不溜丢的?

我们现代人总习惯于把古人想得太蠢,太低层次,落后而生活悲惨。

目前在中国发现的“裤子”能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内出土的。

说到战国时期的裤子,大家想起什么来没有?

对喽,胡服骑射。

一、胡服骑躯

当时在北方活跃着游牧民族,他们是要经常骑马的,你不穿裤子能行吗?裆里头肯定刺挠得不行。

于是,胡人(不止是一个民族)就发明了裤子,到了赵武灵王时期,就把这种穿着汲取到中原民族,首先运用到军队中,这就是“胡服骑射”。

所以说,裤子,发源于游牧民族,中原民族穿有裆的裤子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服装的改变是从赵武灵王开始的,网上有些蝗汉整天叫嚣,哭着闹着要恢复老祖宗的传统,有种你们就别穿裤子。

开始,“胡服骑射”是项军事措施,以短衣长裤取代长袍,是为了提高军士的灵活性,这项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士兵,普通人仍然穿裙袍。

二、纨绔子弟

那么冬天冷了怎么办呢?西北风呜呜吹进袍袍里,风在裙袍里面嗖嗖地内循环,光溜溜地肯定不好受。所以,还得穿裤子。

首先是富家子弟开始穿。为了保暖,两条小腿套上筒袜,这叫“绔”。

更富有的人这个套袜是用丝织的。这就叫“纨”。

这些富家子弟就被大家称为“纨绔子弟”,意思就是腿上套着袜筒的有钱人。咱们现在都是纨绔子弟。


但是,我们注意到,虽然两条腿暖和了,但是裆里仍然是冰凉的。

三、穷绔

这就要来给大家保护裆部了。《汉书·上官皇后传》记载:

这是什么个故事呢?就是讲,霍光的女儿嫁给了汉宣帝当皇后,霍光为了让她女儿独擅专宠,早生儿子,就让宫中其他女性都穿上连裆裤,免得皇帝随时看到那些露着屁股的女人就见色心喜。

原来,以前宫女嫔妃们都是开裆裤的,为了方便皇帝做爱做的事。

现在把裆连上了,这就是“穷绔”。

四、裈

而后,满裆裤又出现了,“裈”,真正的连裆裤。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中记载:
这是说,司马相如拐走了卓文君,带回家乡,夫妻二人“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裈”,就是短裤衩,在大庭广众下跑来跑去。


“犊鼻裈”也属于裈的一种,是短裤,也就是说,“裈”就肯定遮住裆部了,司马相如当然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穿着开裆裤乱跑。

但是,这仍然是丢人的,因为严格地来说,“裈”是亵衣,内穿的,就像现在,你穿一身睡衣上街,也很不体面。

那个时代,裤子和袍裙并不矛盾,可以即穿裤子也穿裙袍。

五、缚绔

到了魏晋南北朝,连裆裤很普遍了,因为有了椅子。以前的“坐”就是跪,穿开裤裤还无所谓,现在有时候要屁股压到椅子上坐了,你再穿开裆裤,就会春光乍泄,一枝红杏出裆来。

下面就是北朝妇女穿的:

这样的裤形,裤角比较宽大,这就被称之为“缚袴”。

到了唐朝,这种连裆裤,就不叫“穷绔”了,而是称之为“绲裆绔”。


我们可以注意到,唐朝妇女穿的这种裤形的裤角收缩紧窄,这也是受当时少数民族的影响。

但开裆裤仍然保留着,直到宋元时候,仍然很普遍。下面就是宋朝人穿着的开裆裤。

六、膝裤、半袜

宋明时期,妇女们穿着的套裤,叫膝裤。下至脚踝,外观上有点像长筒袜,所以也叫“半袜”


到了清朝,膝裤的形式就很成熟了,像下面这个样子:

所以说,在中国的古代,人们也是穿裤子的。


馋嘴肥猫铲史官


悟空问答上有人疑古中国人无裤,答列如下;

古名不懂才有此迷惑。

衣裳是上衣与上身外套,贴身为衣,衣外套罩为裳,再外罩为氅,下衣是现在的裤,下衣外套罩称假腿,有人述成无档裤,近代农民称为假裤或夹裤,实与套袖一样,应为称套腿,因只两腿管,小腿缠布称绑腿。裤筒是骑马人称夹裤的名称。

衣服是比衣更贴肉的内衣名称服,多被肚兜与兜屁布表示,但现在词愿述为几层的穿几层衣了。几层就是几服。

电视剧演员身上可见的外布制罩服,称衫,衫再加外套罩称袍,袍再罩称氅,氅再罩称披风。披风又名英雄氅。衫内有上下衣。衣内有服的几服或几层或现在的几件。

穷人仅两身衣,即单衣与棉衣,用于春夏与秋冬用。

富人四季各几套装。即春有春套装.夏套装及秋冬各套装。

套装分:睡.寐.息.休.闲.便.常.劳.行.访.待.迎.宴.席.贺.议.堂.祠.庙.殿.宫.礼.华.仪.责.斥.祭.祀.祷.诰.誓.祈.祝。各字后加服。且四季各三套共六装,即三套各有青红紫三色。只不过是侯族贵族如此配备,其下渐递减。


味哎儿


兄逮,古代怎么会没有裤子呢,不要小看我们中国古人的智慧好吗


历史心发现


想太多了,那时候和野人差距不大。猴子怎么御寒,人也差不多


老乐辣吐槽


有钱人用地龙或者土炕,没钱人只能烤火还有就是靠身体抵抗力了。


江十四郎105065382


绑裹兽皮御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