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啥繩和門不能賣?

張淑苗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為啥繩和門不能賣?

在農村生活的人都聽到過很多農村俗語,是世世代代人們生活的經驗總結,也是農村人智慧的結晶。農村老俗話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來說說題主問題,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論是城市和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個人如果沒有房子就好像無根的浮萍,飄忽不定。有了房子才有個安定的家,以後做什麼事情才有底氣,在外面累了,有個港灣可以停靠,心也有個棲息的地方。以前的農村人省吃儉用,再辛苦也要把房子蓋起了,就算你在家裡吃糠咽菜,只要起了房子,就會被人高看一眼,可見房子不僅代表一個安穩的家,還是一個人的價值提現。農村人修房子一般都會把門修的很氣派,因為門面門面,門就是一家人的面子。以前的農村如果家裡遇到了大的變故,實在是沒辦法的時候,才會選擇賣房子來度過難關。房子可以賣,但門是千萬不能賣的,如果賣了門就等於不要臉了,會被人笑話的。留個門就是留下了希望,看著門來鞭策自己,也許有一天就會東山再起呢。


賣牛不賣繩是什麼意思?其實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把牛賣了要留下繩子。農民為什麼還要留下栓牛的繩子呢?因為在以前的農村,沒有機械化,農業種植都靠牛來出力,耕種收穫那一樣也離不開牛,牛就是一家人的命,在長期的勞作中人對牛會產生深厚的情感,因為牛對人有恩,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誰也不會去賣牛的,如果真是沒辦法把牛賣了,那麼要留下栓牛的繩子,也就是留下了一個念想。如果連繩子都賣了,顯得你這個人太沒有人情味了,也會被人輕看的。還有一個原因也是為了鞭策自己,努力奮鬥,以前有的東西以後還要有。


以上就是農村老話“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的意思,這句話適應以前的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現在的農村已經不在適應了。


豫南小平


對於這些農村俗語,我感覺特別搞笑,也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簡直是無稽之談,如果賣房不賣門,那買房子的人還買你的房子幹嘛?沒有大門的房子,房子要不要降價處理?賣牛不賣繩,那如何把牛牽走呢?牛跑了怎麼辦?

賣房不賣門

大門是一棟房子的核心,大門的方位直接決定著房子的風水格局,現在很多人把大門修建得很氣派,也能給自己增加面子,因此從側面反應,大門和麵子是掛鉤的,如果把大門隨著房子給賣了,那豈不是面子也給賣了?

反過來說,你連房子都賣了,你還留著面子幹嘛?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別人買房子,同時也看中了大門和整體佈局,如果戶主把大門給拆了不賣,顯然會影響到房子的風水,那麼買房子的人還願意買漏風的房子嗎?房子會不會因此而大降價?為了點面子,損失的卻是鈔票,這是不是傻呀?

賣牛不賣繩

牛用繩子拴著才會聽話,如果牛沒有繩子牽住,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可見繩子的至關重要性,雖然古時農民窮,買根繩子都捨不得,而自己賣的是牛,又沒打算賣繩子,因此把繩子給留下,那買牛的人怎麼把牛給牽走呢?特別是在牛市上,沒有繩子牽住的牛萬一發狂了怎麼辦?再說了,牛都已經賣了,繩子還留著幹嘛?難道用來留給念想?

繩子是牛的附屬品,賣牛,自然要把繩子一起賣掉,沒有繩子的牛也沒人敢買,你說是吧?

因此我覺得“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句話很不靠譜,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傻的表現。


老梁話三農


你好,彝州老趙為你解答。

起先,老趙也不明白“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的意思,一直還以為古話有誤,房子、牛都賣了,要門與繩子有何用?後來,詢問爺爺之後才得知其真實寓意。

賣房不賣門

農村人很窮,奮鬥一輩子也就勉強能蓋起一套房子,而農村的房子一般都會有個院子,路人從院外就能看到院內的情況,倘若房子的大門敞開,則可以直接看到房屋裡的情況,這時的大門就起到了遮羞的作用。人生在世,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而在農村,值錢的物件也就是房子,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把房子賣掉。但賣房子可以,絕不會把大門賣掉,因為大門曾為自己遮羞,相當於自己的臉面,試問,誰可以不要自己的臉面呢?所以,即使出價再高,也會把大門留下。


賣牛不賣繩

在古代,經濟較為落後,家中有牛的一般都是大戶、富戶,對於大戶來說,倘若家中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賣牛,而牛則是自己家庭財富的象徵,而繩子則象徵著牽引財力,以後遇到發財機會,還得靠這根繩子管理錢財,日後翻身全靠這根繩子。所以,賣牛也不能賣繩子。古話“在富不殺耕地牛”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農村古話流傳下來必有其深遠的意義,也不容許我們後輩反駁,你們說是吧?


彝州老趙


“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話聽起來有點兒不可思議。大家知道,房子和牛要比門和繩子值錢多了,為啥房子和牛都能賣,而不值錢的門和繩子要留著呢?!

這就是這句老話的藝術所在!我們需要從這句老話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兩個方面來討論。



(一)這句老話的時代背景

從前農村人賣房子,賣牛那都是萬不得已的事,不是有什麼急事,不是有什麼天災人禍是不會賣房賣牛的。因為在過去農耕社會,對於普通人家來說,蓋一套房子不容易,有錢的人家的房也只會越來越多,有多少都不嫌多的,窮人家能有一套住的就不錯了。賣房子,就意味著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一定是為了給親人治病或者什麼的,或者有一些紈絝子弟賭博欠了外債等情況。而牛呢,作為農村人生產耕作的命根子,是一種不可代替的生產資料,全家人吃飯都指望著它呢,所以賣房子賣牛本身也是迫不得已的。



(二)“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為了給家人留點兒念想,在看到從前的門和拴牛的繩子的時候,就會激勵人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下門就是為了激勵家人和後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從前的房子買回來。能把從前自己家的耕牛贖回來!

所以說這句老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農村人一種決心和志氣的表達。在困難的時候,在萬不得已的時候,門可以買,牛也可以賣,但是,人們奮鬥的決心和信心不能丟。也可以看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所在。

時代不同了,賣房賣牛這些都成為了市場經濟中常見的商業行為,而不再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所以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樣的講究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今天學習和了解這句農村老俗語,能讓人們懂得從前農耕社會農民生活的不容易,也應當學習古人在艱難環境中矢志不移,奮鬥不息的決心和鬥志。

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吧。


村姑說村事


這一句話,“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不同解讀的,全國農村幅員廣闊,各地的的風俗習慣是不相同的,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是有各自講究的,應當把這句話分兩句來說,而不能一起說的!



先說賣房的事,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如果要賣房子的話,不管你家的大門有多麼豪華多麼氣派,大門是要給人家留下的,人家買你的房子,是看好你家房子的佈局,看好你家房子的條件,更看你家房子的風水,也就是看好你家房子的整體格局的,大門是你們家房子整體格局的一部分,所以人家買你房子是必須要把大門給留下的,而賣房子人家也不會把大門摘走的,這是我們這裡的規矩!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賣房是不賣鍋的,賣房子是必須把把自己家的鍋拿走的,因為鍋是吃飯的傢伙,不能把吃飯的傢伙留給別人的,而買房子人家也不會留賣房子人家鍋的,在我們東北的農村都是大鐵鍋,當賣房的人家把房子賣妥之後,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家的大鐵鍋拔出來拿走的,這也是我們這個地方的規矩!

再說賣牛不賣繩的事,在我們這個地方的農村,賣牛,賣馬,賣羊都是不賣籠頭和韁繩的,因為雖然現在把牛賣了,把馬賣了,把羊賣了,但是後來還是要養牛,養馬,養羊的,還是要用這些籠頭和韁繩的,也是給自己留個念想的,這個賣牛不賣繩的規矩,大概在全國各地都是這樣的!


到了現在,不但賣牛,賣馬,賣羊,不賣繩的,就是現在賣狗也不賣鏈子的,狗可以賣,狗可以賣幾百幾千元錢,可是那個拴狗的鏈子可能10元錢也不值,但是賣狗的時候也不會將狗鏈子搭上的,而買狗的人也不會用你的狗鏈子的,他買了你的狗之後,也會立即換成新的狗鏈子,這樣狗也感覺到,自己又換了一個新主人,也會跟著新主人乖乖的走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農村有很多俗語,雖然不敢說放之於四海而皆準,但是在特定時期在特定人群中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同樣,這句“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也是有一些說法在裡面的…
在早些時間,物資貧瘠,有的家庭被逼到了一定的地步就會選擇賣房。但凡走到了賣房這一步的,都是食不果腹的,可是儘管如此,人們有的還是會把房門留下。其中,也有一些迷信的成分在裡面,門面門面,門就代表著這個房子的排面,代表門路,選擇把房門留下就寓意著留下門路。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然目前把房子賣了,可是誰還不想他日東山再起呢?


賣牛不賣繩,裡面也是有講究的。牛在古代的地位和現在不同,現在的牛可能純粹是為了賣錢,但是早些時候的牛是作為勞動工具存在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主人迫於無奈把牛賣了,但是把繩子留著作為紀念,同時還能激勵自己努力奮鬥,爭取早點用這條繩子把下一頭牛牽回來。
這句俗語可能在現在社會不適用了,但是不可否認它是我們文化的傳承。雖然多有迷信的說法在裡面,但是它總體表達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意思。我是【農村一顆小草】,希望能和大家做個朋友,謝謝閱讀與支持,我們有緣再見。


農村一棵小草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歷史更是淵遠流長,其中俗語這個文化更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樣存在著,俗語是先人們通過總結生活經驗,用簡短的幾句話甚至幾個字就能對天氣,土地,人文進行總結歸納並口口相傳至今。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有些俗語的話語雖然粗糙,但道理卻不糙,就像今天要說的“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雖然說的比較粗狂,但是句句在理並體現了一些人文情懷在裡,那麼你們知道這句諺語什麼意思麼?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句俗語認為有以下兩個觀點:

一,賣房不賣門。

在農村房子就是農民的根,沒有了房子在哪都是沒有家。而在這個家中,大門起著保護和彰顯門面的作用。過去的農村,如果走到誰家第一眼都會看這家大門如何如何,寒酸的就顯著這個家破落,氣派的就說明這家闊氣,過去農村流行一個詞叫“門風“,大門除了能斷定 一家的經濟狀況外,還能展示這家主人的涵養和修為,落落大方的大門代表了一家的”門面“,所以人們就算賣房也不會把自己的”門面“賣掉,如果賣掉了門面就說明這家人做事情沒有底線,沒有原則,所以就會流傳這句”賣房不賣門“的俗語。

二,賣牛不賣繩。

牛是過去農村人耕地的主要勞動力,基本家家都會有一頭耕地的牛,農村還有一句俗語,“不吃看家的狗,不殺耕地的牛“其實和這句”賣牛不賣繩“有些相似,這些動物都是有靈性的,在跟人相處時間長之後就會產生感情,人也會對這些出過力的動物產生深厚的感情,但過去好多農村人因為貧困,不得已會變賣自己的牛,在賣牛的時候就會選擇把牽牛的繩子留下用來表達對牛的思念之情,其實在農村不只賣牛不賣繩,賣馬,賣驢都不會把繩子給買主,因為那樣做的話,就表明這個主人沒有人情味,不受人尊重。所以,在農村會有這個”賣牛不賣繩“的說法。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能忘根,不管在做人和做事上都不能失去自己的底線,不然在你賣完所有的東西之後,你就沒有東山在起的機會了。以上是對這句“買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俗語的理解,你們還有什麼更好的理解麼?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