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老北京城五大“鎮物”都是什麼?

鎮物,說白了就是鎮宅之物,如鍾馗像、天師像、七星寶劍等,除此之外,用神像、佛經、神符等供奉於家中,也能抵制邪怪侵犯,以取“以正壓邪”之意。

在古老的封建時代,人們十分重視“鎮物”的使用,常見的鎮物有“泰山石敢當”、“厭勝塔”、“八卦牌”、“石獅子”、“獸面牌”、“桃符”、“鎮符”等,主要用來保護城市平安。但在眾多的鎮物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

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出現於明清時期。當時,以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的理論,在北京城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各設立了一個鎮物,用以避邪除害,確保京城萬壽無疆,皇權千秋永固。

1.東方的鎮物是金絲楠木

東方屬木,鎮物是廣渠門外神木廠的金絲楠木。關於這金絲楠木,有很多比較“邪氣”的說法,其中一個說法就是,別看如今那金絲楠木早已經腐爛了,但“精氣神兒卻一點都沒散”,北京城別的地兒老著火,就這個神木廠,從來沒有發生過火災,就是因為神木跟通惠河一塊兒,把火給鎮住了。

老照片:老北京城五大“鎮物”都是什麼?

頤和園的銅牛是北方鎮物

過去的神木廠,如今已經成為大北窯,北京有名的CBD商務區,很多大企業都駐紮在那裡,經濟態勢非常好。難怪有人說:“昔日神木廠,今日黃木莊;昔日休閒地,今日商務區。”看來這鎮東之地,確實不是個平凡的地方。

2.西方的鎮物是大鐘寺永樂大鐘

西方屬金,鎮物是大鐘寺的大鐘。大鐘寺原本叫覺生寺,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是皇帝祈雨的佛寺。乾隆八年(1743年),從萬壽寺移永樂大鐘至覺生寺,至此,覺生寺更名為大鐘寺。

永樂大鐘,高6.75米,重46.5噸,有世界鐘王之稱。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如此重量的大鐘,當時沒有吊車,是怎樣移動到覺生寺的?據說,為了搬動該種,可是費了一番周折。先是在一路打井若干孔,在冬天的時候潑水結冰,鐘下墊圓木滾到覺生寺。然後先將鍾滾到一個事先堆好的土堆上,再蓋房子,立柱搭架,最後將鐘下的土一點點地清除掉。這樣,46.5噸重的永樂大鐘就懸掛成功了。

3.南方的鎮物是永定門的燕墩

南方屬火,鎮物是燕墩。燕墩,又被叫作煙墩,位於今天永定門外大街的路西。史料記載,燕墩始建於元朝,原本只有土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磚包砌。清乾隆十八年立石碑,其上有乾隆親筆,滿漢文對照的《御製皇都篇》碑文,是北京最著名的碑文之一。

4.北方的鎮物是頤和園的銅牛

北方屬水,鎮物是銅牛。銅牛位於頤和園內,臥伏在一座雕花石座上,神態生動,形似真牛,原材料為銅,因此得名為銅牛。銅牛建造於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建。如今牛背上還鑄有八十字的篆體銘文《金牛銘》,所以銅牛又被稱為“金牛”。

5.中央的鎮物是景山

中央屬土,鎮物是景山,也就是今天北京的著名旅遊景點——景山公園。景山原是明成祖修建北京城時堆煤的地方,所以有老北京人管它叫煤山。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以壓制元朝王氣。景山東坡下面有一棵古槐,那是明朝崇禎皇帝自縊的地方。景山算是北京城內最大的人工假山了,如今的她巍然矗立於京城中央,位居京城中軸線之上,是皇城故宮北邊的一道重要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