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其实就是不打不相识。

历来一个宗教进去他国,总会遭到本土宗教的排斥。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当它刚传入中国时,首先就是和黄老玄学混合在一起的,被看做是神仙道术的一种,在魏晋时期也被用来解读玄学。

但是,随着佛教典籍的翻译的日渐增多,佛教徒接触到了更为全面的佛教学说,佛教原有的很多思想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佛教受到了本土儒家,道家两方面的攻击和反对。攻击和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其实就是不打不相识。

01 佛教的做法有违伦理纲常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佛教徒要剃度修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徒弃妻子,终身不娶,有违孝道。在这个问题上,儒家和道教,指责佛教违背了古代中国的一切伦理纲常,所以是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的洪水猛兽,在伦理价值观上对佛教展开攻击。

对于伦理纲常的攻击,佛教以老庄学说,儒家圣事去分辨,

苟有大德,不拘于小。妻子财务,世之余也,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同时也会举出自己在家出家,方内方外进行辩解。佛教是遁世以求志,变俗以达道。佛教的大慈和儒家的仁孝思想是殊途同归的。

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其实就是不打不相识。

02 夷夏有别

古代中国认为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下。其他的少数民族是野蛮的,没有开化的,孔子和孟子就说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吾闻用夏变夷,未闻用夷变夏者也。

总之,夷夏有别,不能依靠他们的学说,他们就是异端邪说,是要受到攻击的,基本都是从道德层面去批判。

佛教却认为,古代的圣贤也有出自外族,禹生西羌,舜生东夷。孔子也去过别国,老子最后化胡,道之所在,不分东西。佛教的这些反驳,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其实就是不打不相识。

03 不利于王道统治

不论什么样的学说,不符合王道统治的,通常都要受到打击,以前的焚书坑儒,以前的独尊儒术都是这样,佛教的做法,不娶妻生子,不事生产,从根本上会影响王道的统治。所以历史上,就有过三武灭佛。

对于有害治国,佛教常举出去杀劝善等教义,使民醇和,有益于教化。以前国家动乱都时候,佛教并没有传播进来,相反,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也。

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其实就是不打不相识。

整个佛道之争的过程中,思想,教义的分歧还不是最主要的,伦理观念,王道政治,夷夏之辩常常成为二者争论的焦点。当然,佛教在抵御这些攻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便自卫和反击。同时道教在批评佛教思想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佛法。

在斗争的时候,双方把对方视为异端学说,认为毫无可取之处,私下里,却又吸收对方有用的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力求使自己的学说包含对方。这也为后期儒家,道家不断更新做了思想准备。最终从整体上由相互斗争转向相互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