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节前夕——致祖父的一封信

作者/大宇COSMOS

写在前面的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话说,不经历生死,不足以谈生死。以前上学时读陆游的这首诗《示儿》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现在再读非常感慨,倒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表达的爱国之情,而是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一种同理心让我感动得落泪,试问我们有多少个清明节没有好好祭拜先祖了?

清明节就要到了,比起在坟前烧纸钱更重要的是回忆——防止忘却;总结——自己的困惑,得失;发愿——树正心、立正念、走正道,然后虔诚地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清明节就要到了,亲爱的爷爷,您离开我们也快五年了,我时常思念您,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常常泪流满面。

小的时候,每当您在饭桌上用钢板刻写考卷,用油印机印制试卷时,我就趴在桌角傻傻地看。后来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写铅笔字,也是您教我一笔一划地写,我时常因为用力太大而将笔芯摁断了。也许是受到您的熏陶,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写字,不仅在纸上写,而且喜欢在雨后的地面用树枝写,一写就可以写上大半天,写唐诗宋词,写心里所想的话。所以,您从小就给我埋下了书写的种子。我不练书法字帖,就爱好自己写,自己揣摩,写着写着竟然写出了一些名堂——上初中时,每次硬笔书法比赛都会得第一名,获得的奖状的残迹在老家的墙壁上还依稀可见。同学们以为我一定练过很多字帖,其实我并没有,那时候哪有钱去买啊。上大学后,也因为毛笔字写得出众,在大一申请学院的学生会宣传部宣传员时,才写了三个毛笔字就被直接录用了。我想说,您是我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启蒙老师,

我怎能忘记您呢?

上小学时,我偏科严重,尤其不喜欢学数学,不是我讨厌学数学,而是害怕当时的数学老师。特别是对应用题,常常无从下手,您就不厌其烦地辅导我。记得有一道很难的应用题,您教我一种解法,得出的结果与数学老师的不一样,我坚持您是对的,于是在数学课上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很恼火,觉得伤了他的自尊,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辱骂您。我回去告诉了您,您拿出一股较真的劲儿,竟然跑到学校找他争论。他仍然对您非常不敬,口出脏话,不堪入耳。现在看来,此人真是枉为人师啊。我当时还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我在心里发誓——我以后要是不读出一点名堂来,我不配做您的孙子。放学后,您也叫我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叫我埋头苦干,发愤图强。我牢记这八个字一直到高考。八年后,我终于在高考中赢了回来,其中,高考数学考了116分,足以将他们家里的同龄子弟甩一条街,终于扬眉吐气了。您说,我怎能忘了您啊?

2006年高考填自愿,那时候家里没电脑,除了几本学校发的志愿报考指南外,信息极其闭塞。我估完分后,发现比2005年的一本线高出十多分,觉得可以上个重本院校,但是2006年的批次线出来后,出乎意料,分数线水涨船高,我的分数反倒比一本线差了5分。原计划报考省内的某所大学十拿九稳,后来因为志愿扎堆,被挤掉了,我非常不甘心,情绪异常低落。此时,又是您给我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慢慢开导我,教我把眼光投向省外,说省外有很多好大学,不一定局限在省内。而当时,我几乎没出过省,对外省的情况也仅仅局限于课本所学。您此时,在我不再想看一眼的《求学》杂志上看到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觉得适合我报考,于是又陪我去市招办填征集志愿,最后,如我们所愿,被顺利录取。

您说,我怎能忘了您啊?

上中学时,爸妈在外打工,留我和弟弟在家。那时候,家里没有有线电视,更不用说网络。每天晚上您都会去陪我们睡觉,晚上给我讲各种历史故事,解读时政热点,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成长故事的讲述让我陶醉,慢慢积累了我对政治、新闻、历史的好感,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选择读文科。而现在,我再也听不到了。您说,我怎能忘了您啊?

上大学后,您仍然勉励我读书上进——读高学历做大学问,晚一点结婚也无妨。您说,她一定也像你一样,在另一个地方努力学习成长,到那时,你们如果相遇,眼界、学识都非常契合,虽然素未谋面,却能一见如故,这样的爱情多美。我也常常幻想将来能够遇见这样一个美好的伴侣,她不必很美,但是一定是知性的,贤惠的,彬彬有礼。这一直是我所向往的美好爱情,但是,让您失望了,到目前我还是没有找到。亲爱的爷爷,您的孙子,我今年已到而立之年,我苦寻了这么久,在终身大事上真的要向现实低头,妥协认命了吗?我在心里无数次的犹豫和修正过。如果您还在,我多想听到您的声音,化解我的心结。这几年来很多人结了又离,从中我得出一个启发——只有动态平衡的婚姻关系才能维持长久,旗鼓相当的人才值得托付终身。这和您的教诲何其相似。

您说,我怎能忘了您啊?

我毕业那年考研,因目标太高又不愿调剂,止步于复试。但是我仍不甘心,毕业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终于在2017年从一个著名的商学院光荣毕业了,一来是完成我在毕业时未尽的心愿。二来为了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您的孙子没有忘记持续学习,我一直都在发愤图强,您看到了吗?

亲爱的爷爷,三年前的清明节我写过一封信给您,在扫墓时烧给了您,您收到了吧?信中倾诉了我工作和学习上的困惑,现在已经好多了。今天我写这封信告诉您,我很好,我依然很努力,会一直努力下去。您留给我的手稿,我一直珍藏着,有空我就拿出来翻一翻,温习一下您编写的正能量满满的话语,摸一摸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

写在清明节前夕——致祖父的一封信

爷爷留下的手稿及用过的油印机

写在清明节前夕——致祖父的一封信

写在清明节前夕——致祖父的一封信

备注:

油印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常用的一种印刷工具。先把蜡纸放置在一块平板上,用钢笔在上面刻写,蜡版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从用最简单的方法刻穿腊纸平放在纱网上,再把纱网架放在纸上,用油墨辊在腊纸腊纸上滚一下,从而把字印在纸上。速度超慢,工作量很大。现在还记得这种工具的人应该很少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