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自成这么快这么突然就打下北京了?

西湖边的耕田人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攻下潼关,督师孙传庭战死,明军主力溃败,李自成乘胜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改国号为“顺”,年号永昌。经过短暂筹备之后,李自成挥师杀向北京,迅速掠过山西、河北等地,三月十七日兵临北京城下,三月十八日攻入北京城。

李自成为何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从西安一路打进北京城里?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沿途的明军兵力空虚。

明末辽东战事不断,八旗军多次越过长城进入内地,陕西、山西等地边镇明军多次被征调入卫,或者前往辽东,损失惨重,其中还有大量逃兵加入农民军的行列。崇祯十六年孙传庭收集陕西等地的精锐力量与李自成决战,惨败之后,陕西、山西、河南基本再没有像样的官军了。

所以李自成快速占领了汾州、怀庆、太原等地,但在代州遇到山西总兵官周遇吉的顽强抵抗。代州失守后,周遇吉退守宁武关,农民军强攻多日,损失惨重。周遇吉力战而死,但宁武之战险些让李自成放弃前往北京的计划。

此后,大同、宣府等地守军主动投降,李自成再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第二,援兵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三月初四,崇祯皇帝正式确定放弃宁远城,征调辽东总兵官吴三桂、蓟镇总兵官唐通、山东总兵官刘泽清等人率兵入卫。

蓟镇距离北京最近,两天之后唐通就带领八千人马第一个赶到北京,崇祯皇帝很高兴,派司礼监太监杜之秩带着几万两银子与唐通赶往居庸关。但当李自成打到居庸关时,唐、杜二人没做任何抵抗,弃械投降。

而吴三桂距离太远,当李自成进入北京时,他还在半路上。另一位刘泽清根本就没打算来救北京。

第三,李自成目标明确,策略得当。

早在襄阳时,李自成就确立了夺取西安、进军北京的大计,可以说是有备而来。在进军途中,李自成大力宣扬自己的主张,指出明朝社会的种种不公不义、贫富悬殊、赋税沉重、豪强盘剥、官吏腐败等等,以争取民心。

李自成另一个手段就是恐吓和安抚政策并用,派人带着他的令牌提前到各地通报:“如我兵到,俱公平交易,断不淫污抢掠。”同时又警告各地官民:“放头铳,即要正印官迎接,二铳乡官迎接,三铳百姓迎接。”

如果限期之内没有投降,就要屠城。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这种政策非常有用,许多地方传檄而定,李自成只派几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

最后,北京兵力薄弱,指挥不当,将士毫无斗志。

北京城中的守军严重不足,又因为军饷不足,将士毫无斗志。崇祯皇帝只好命令宫中太监登城,协助守城,并由自己的亲信太监王承恩提督北京城防。

在兵力的布置上,负责城防的襄城伯李国桢策略不当,出城安营的三大营官兵迅速投降,调转炮口帮助农民军攻城。城上守军在开炮时,只装硝药,不装铅子,而且开炮之前会提示城下的农民军退后。如果哪一炮不小心打死了农民军,开炮的人立刻吓得四处躲藏,害怕城陷之后被清算。

如此种种,导致整个北京的城防迅速瓦解。


于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大话题,只是简单说说。

第一,防御北京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歼灭。

除了关外对抗满清的明军以外,当时关内明军可以作战的正规军已经所剩无几。

最后一支机动兵力,就是兵部尚书孙传庭的陕西境内几万大军。

但此时孙传庭绝非李自成的对手,因为他的实力太弱,无论兵力和粮草都无法对抗。

其实,之前的柿园之役,孙传庭已经设伏大败李自成,杀败农民军30里。但因兵力太少,军粮匮乏,士兵们不得不采集没有成熟的青柿充饥,最终又被农民军杀了个回马枪,被迫放弃河南逃回陕西。

此时李自成比柿园之役时候更强,孙传庭却更弱,结果可想而知。

更惨的是,崇祯强行命令孙传庭和李自成决战。

而当时河南境内严重旱灾,孙传庭出潼关以后千里都是饥荒区,根本无法筹集军粮。

明军是饿着肚子长距离跋涉,同数倍兵力的农民军作战的。

即便如此,孙传庭知道明军最后的精兵都在他的麾下,咬牙拼命,一度连续大胜,在郏县差点捉住李自成。

但是,双方客观实力对比差距太大,李自成几乎是稳赢不输的。

果然,攻占郏县以后,明军军粮耗尽,已经无力继续作战,只能撤退。而此时农民军虽然伤亡很大,但兵力雄厚,元气还在,李自成立即追击。

追到南阳,两军决战。此时明军军粮耗尽,士气低落,一部军队甚至因长期缺粮(更别说军饷)试图反叛,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就是明军在数倍农民军围攻下崩溃,4万多人被歼灭,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辎重都丢光了。

随着孙传庭的机动兵力被歼灭,大明也就不可能守住北京,因为没有军队可用了。

随后李自成虽然在攻打山西时候,遇到一些顽抗,但只是损兵折将,拖延进攻速度而已。

明军死守宁武关造成农民军7万伤亡以后,李自成进行屠城,随后地方明军再也没有激烈抵抗,基本上都是纷纷投降,尤其是河北境内明军。



第二,守北京的明军都是壮声势的。


北京城的禁军是比较特殊的。通常是在全国挑选精锐,加入禁军,“京营”。禁军的工资主要由皇帝的私库提供,待遇不错。

然而,明末时期大明没有钱,崇祯也没有钱,有的禁军士兵一二年都没有拿到过军饷。

兵无粮就乱,中央禁军很快就沦为一个影子,有本事的士兵都自谋生路了,剩下的都是没有办法走不了的,自然也谈不上有任何的训练。

理论上,北京的禁军应该有五六万人,其实最多不过二三万,其他都是空饷空名。

还有资料认为明军实际上只有1万左右的兵力。这是因为之前北京流行鼠疫,很多士兵和老百姓死的死了散的散了,所剩无几,根本就不可能守住北京。

北京内外城墙上一共有15万个堞口,如此平均下来,大约15个堞口才有1人守卫,这怎么可能呢?

况且这些禁军士气低落,本来又是混口饭吃,谁愿意以卵击石送死?况且,就算去拼命,禁军也没有合适的武器和组织,常年没有训练过,去了也是送人头的。

所以农民军打来,北京禁军就四散了。

说通俗点,这群禁军类似于黑社会打群架时,每人给几包烟找来撑场面的小混混,只能壮声势而已,不能来真格的。

最终,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李自成大军。

第三,大明是灭亡于政治而不是军事。

这是封建王朝的必然轮回,大明崇祯就处于封建王朝的末期,灭亡是必然。

到了王朝末期,无论是汉末、唐末还是清末,国家的各方面崩溃都是难以逆转的。

如果大明是初期或者中期,根本不会把只会骑马射箭的建州女真放在眼里。

同样,如果大明内部不出现这么大面积的流民、灾民团体,李自成也算不了什么。

李自成历史上几次被明军全歼,但只要振臂一呼很快就能聚集几万甚至几十万人。

说通俗点,李自成的兵员,都是大明的政治错误,逼得老百姓成为农民军的。

其实,任由一股流寇在中原腹地的河南等地长期流窜,本来就说明这个国家离灭亡不远了。


萨沙


在1644年,李自成大军包围北京的时候,北京的皇帝亲军京军三大营,都已经因为长期欠饷,早就失去了斗志。

当时,就连边军欠饷“或至三年以上”,士兵常年吃不饱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辽东战场都出现了“军粮四月不得发”而且就算是发了也“烂如粪”的情况。一个士兵,三年不发工资,四个月不发口粮,士兵拿什么养家糊口?拿什么活命?

在这种情况下下,谁还愿意为了皇帝,为了大明去拼命打仗?在崇祯元年,各边欠饷已达520余万两。到崇祯16年,欠了多少军饷了?明朝士兵一个月不过1.2两白银,可见工资拖欠之严重了。

一路上明军将领,姜镶,陈永福,唐通,白广恩和王承胤等等都是不战而降。根本不准备,在几年收不到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还去为皇帝卖命。只有,周遇吉一个总兵抵抗了大顺军。

太原,大同,居庸关,宣府,昌平这些重镇险关等等几乎都是不战而降。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结果这些人,不是慢慢腾腾,就是投降,要不就是直接掉头逃跑。

这就引出了第2个原因,崇祯的重臣精兵已经损失殆尽,由此,作为皇帝,崇祯的权威性已经丧失殆尽。如果,不是松锦大战,在1644年,洪承畴还在,洪承畴带领的吴三桂,曹变蛟等八大总兵九边精锐,还有祖大寿的老关宁军还存在。

姜镶这些人,哪里敢不战而降?刘泽清这些人,哪里敢不服从命令,直接逃跑?吴三桂也不敢慢吞吞的散步。崇祯已经没有执法能力来处罚这些人,那谁还会继续卖命?

如果这些人还在,明军在太原,大同,宣府阻挡住大顺军,根本没有问题。随后,洪承畴八大总兵就会发动反攻,一举击败李自成于城下。而现在,没有援军,也不会有反攻了,人心也就散了。


深度军事


李自成并不是突然打下北京,从1629年李自成参加起义,到1644年进入北京,已经过去了15年。

李自成打下北京,经历的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说他是经过一场场胜利的逐步积累,越打越强,而崇祯则相反,经过一系列失败,越来越弱。所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的官员和军队都认为明朝即将灭亡,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崇祯人心既失,无人肯听他命令,连召集大臣都做不到,这种情况下,北京城再怎么城高墙厚,也是守不住的。

如果打个比方,明太祖朱元璋,从1352年从军,到1368年攻下北京,经过了16年,同李自成差不多。攻占北京的情况也与李自成类似,1368年8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甚至没有抵抗,直接就弃城而走,跑回了老家。这时,元朝同样还有数十万兵马,还有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悍将,一样没有敢于抵抗。不同的只是崇祯坚持抵抗且殉国了,元顺帝没有而已。


李自成在这15年里,几次被击溃,甚至只剩十八骑躲入深山蛰伏,运气稍微差点就会挂,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才最终苦尽甘来,成功并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是他自己一步步拼出来的。就在兵临北京城下之前,大顺军还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代州总兵周遇吉,固守代州十余日,随后退守宁武关,最后全家殉国,但也给大顺军造成惨重伤亡,李自成前后损失七万余人,受伤士兵无数,导致大顺军报复性屠城。

《罪惟录》“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

宁武关一战,是大顺军遭遇的最后一场顽强抵抗,三月初一攻克宁武关,三月十七兵抵北京,三月十八李自成还和崇祯秘密谈判,请求裂土封王,不过崇祯不肯,到了三月十九,李自成就在明朝降臣引导下进京,这是他进入北京的过程。


小院之观


从资料上看,李自成其实都没有必然打下北京城的自信,所以李自成猛然称帝以后,说都不会话了,直接导致了大顺的迅速败亡。

事实上,崇祯十六年十月,之前能胖揍李自成的孙传庭战死,从李自成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只要他不刻意的逼崇祯买活孙传庭(派其他更厉害的武将,比如吴三桂),那么朝廷是理由调动更凶悍的武将剿匪的。所以这时候,李自成最重要的事情是:

称帝。

3个月后,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随后李自成兵分两路攻打北京:

一支部队是从陕西——山西大同——居庸关——北京的路线;

另一支是从河南出发,一路攻打河间、保定等地。

谁知道,明朝自孙传庭死了以后,满朝还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了!与此同时,针对抵挡李自成的决议,满朝文武居然就分成了两派,于是讨论如何抵挡李自成,就讨论了接近俩月:

一派是李建泰的建议,也就是迁都。

另一派则是主张救援,但找谁救呢?

于是在李自成称帝后2个月,朝廷还在纠结:河北的唐通、辽东吴三桂还是山东刘泽清过来救驾呢?

活生生就把包抄李自成的机会给断送了。

等到远在南京的史可法收到消息,点兵出征,这时候崇祯尸体早就凉凉了。

大明王朝:


GAME OVER


酒骑风


北京作为元明两朝的首都,当然之后也是清朝的首都,守卫力量毫无疑问是很强的。李自成从一月份开始向东征讨,在三月份的时候就攻下了北京城,这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的迅速了,要知道之前实力比李自成部队强大许多的满清也派兵来围攻过北京城,却没有成功。这其中的原因必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首先在天时上,当时对明朝政府就相当的不利。根据当时的一些文献记载,因为那时候经常发生旱灾,导致大规模的鼠疫爆发,致使当时守卫京城的明朝军队人数大大降低,战力当然也是被削弱的厉害。

这边还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吴三桂,当时在李自成快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曾下令让吴三桂迅速带领军队来解救北京城,其实吴三桂从出发赶到北京城快马加鞭也就两三天的时间,但是吴三桂的部队却整整走了半个月多的时间。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崇祯根本已经没有能力再去领导地方军阀了,而地方军阀也无所谓明朝的生死。


当然以上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明朝后期的政府实在是腐败到根了,当时国库已经没有什么钱了,皇帝发不出守卫官兵的工资,北京城里也没有多少人想为朝廷效力。说白了,老板没钱,又失了民心,员工不想饿着肚子再给现在的老板卖命,自然换个老板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导致当时的北京城是如此的虚弱,不堪一击,李自成能这么快打下北京城也不足为奇了。当然,也许当时的李自成自己也没有想到能这么快拿下北京城吧。


柒月枫很凉


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崇祯也无力回天

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 ,在往北京进攻的路上 ,镇守的官员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真正组织抵抗的没有几个,所以很快的就逼近了北京城 ,速度完全超过了的预估,而在此时崇祯皇帝才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才急忙调兵遣将保卫京师 ,可是为时已晚。



崇祯17年农民军抵达居庸关城下 ,这是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崇祯皇帝也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此, 他期望守军能守住, 等待各路援军的到来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崇祯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在,进攻这座生死忧关的隘口时 农民军没遇到太多的阻力。 因为守将唐通投降了 同时真定太守邱茂华也挂了白旗投降 ,大学士李建泰则在保定投到李自成麾下,至此北京城已无险可守。

不日,李自成大军抵达高碑店,西直门开始攻城 守城者很快投降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 ,周皇后,袁贵妃上吊自缢,长平公主被崇祯皇帝砍伤昏死过去 ,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也被崇祯皇帝刺死,此刻天色将明,崇祯皇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来朝,足见这个皇帝已尽失大臣之心,绝望的崇祯帝在景山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时 年33岁大明王朝宣告终结。



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但是他性格上有明显的缺陷 他对袁崇焕这样的忠臣无端的猜忌中了清人的离奸计 自毁长城, 他也对嘉靖皇帝时的弊政急于纠正 ,出台了很多过激过猛的政策,使得明王朝的朝廷重臣有怨言,基层小吏无生路。



加上崇祯皇帝在位时 全国范围内连连发生灾害 致使河南陕西等地颗粒无收 ,农民起义军有了不断壮大的基础,一些市民王朝的官吏也纷纷加入了农民军 ,这导致明王朝的底层基础垮塌,所以李自成能很快的打到北京,就算崇祯皇帝有心重振国力的壮志, 但无奈天灾人祸,终摆脱不了亡国君主的命运!


申报七十七载


原因有几点:

1,自然原因,大面积的干旱导致老鼠和人都没有食物可以吃,老鼠的求生欲开始四处逃窜,逃窜过程中鼠疫遍开始向人传染,人开始大量死亡,崇祯16年的时候北京城四周也已经被鼠疫感染,北京地区被鼠疫折磨的损失惨重。

2,经济原因,坚守北京城的士兵都是从周边挑选的优秀士兵,而精兵的军饷可以说是崇祯帝私人支出,由于严重的贪腐可以说崇祯帝穷的叮当响了,发不出工资那么士兵自然就没有战斗力。而且禁军士兵不管在皇宫内还是皇宫外都几乎没有实战经验自然打不过李自成的军队。

3,地方军原因,李自成进入到达北京称之前崇祯帝曾下令吴三桂回来解救,快马加鞭的话吴三桂2天就可以到达北京。但是他却走了18天才回到北京,然后这时候崇祯帝早已经死了。

4,民生原因,明末巨大的政治问题使得人民已经达到迫切希望明朝倒台的局面,他们极度希望“改朝换代”来解决贪腐残暴的明王朝,李自成的军队对他们来说就像救星一样,自然而然一路畅通无阻。


沙鱼的辣椒


这得益于李自成李闯王的政策。李自成是最早的,斗地主分田地。

连年征战,人们流离失所,饥不裹腹,当人们听说闯王来了,有饭吃后。好多城,不攻自破,城里的百姓,主动出城迎接闯王。

李自成就带着难民,去一地吃一地。将当地的乡绅贵族洗劫一空,分给百姓。所以,好多地方是老百姓主动迎接李自成来的。


小胖恋爱吧


不是李自成打的太快,而是明军降的太快了。李自成称帝前陕西、河南已经被祸害完了,称帝后已经不能养活军队了。李自成就想到山西打秋风,没料到沿路望风而降,结果雪球越滚越大刹都刹不住,一路拿下北京。后面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