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专访邬贺铨院士:成功不靠复制、唯有创新永恒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曲严时间:11月3日人物:邬贺铨●人物档案邬贺铨,1943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他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

《对话》专访邬贺铨院士:成功不靠复制、唯有创新永恒

时间:11月3日

人物:邬贺铨

●人物档案

邬贺铨,1943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他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他现为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对话背景

邬贺铨院士的PPT 每翻过一页,观众席上总会有几十部手机举起拍照。

最新的数据和发展理念,伴随着邬贺铨带着粤语口音的快语速,有一种激动人心的热切,就连马云都说他的演讲像是在听“院士单口相声”。昨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光谷”国际电子博览会暨论坛(简称光博会)上,说起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他妙语连珠,现场多次响起热烈鼓掌。

如果不是满头银发,你会忽略邬院士的年龄,他精神抖擞得像个年轻人。作为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互联网大佬都是他的微信好友,互联网的新发展和新事物,他都了如指掌,几个月前还在网上进行了直播首秀。

互联网大佬各有特点

记者(以下称“记”):您演讲的语速很快,马云说像是在听“院士单口相声”,您平时说话也这么快吗?

邬贺铨(以下称“邬”):赶时间嘛,演讲我不能拖时。我的性格有点急,讲第一句话恨不得把第二句话讲完,什么事情都想快点做完。

记:您是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都是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互联网大佬,他们平时好沟通吗?

邬:很好啊。马云比较直率一点,跟我有点像;马化腾比较儒雅一点;李彦宏比较帅气一些;雷军呢,比较阳光一些;周鸿祎也是湖北人,比较豪放一些;张朝阳是比较随性一些,有时候袜子也不穿,都是有特点的。我们很多交流是在一起参加一些会议的时候,平时也会从网上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

记:听说您发一个朋友圈,马云是点赞最快的。

邬:对,马云是比较快的。阿里巴巴开发了一个类似微信的平台,叫“往来”,后来我发现马云自己也用微信,说明他也没有一定不用别人的。

“光谷”地位牢固

记:您是广东人,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对武汉的感情应该很不一般?

邬:对,当时院校调整合并到武汉,我在武汉度过了一年半的求学时光。刚开始工作时,我先是做传输系统,后来做光纤通信,跟现在的烽火科技做的是一样的,所以现在也经常来武汉。

赵梓森院士是“中国光纤之父”,当年他没直接教过我,不过他夫人教过我,我们也都很熟悉。赵院士关注光纤和器件,我比较关注系统,我来武汉开会,或者他到北京开会,都会经常见面聊一聊。

记:您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的骨干之一,见证武汉光纤产业发展,光博会到现在已经举办到第13届,您觉得武汉的光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邬:我记得很多年以前,中国工程院在武汉开过一次会,当时很多院士联名提出支持武汉成为“中国光谷”,我也签名了,尽管刚开始有人是持异议的。这些年来,随着武汉的发展,“中国光谷”的地位在国内很难有其它城市可以挑战。

痛点就是起点

记:现在我们都在说“互联网+”,很多企业由此而生。像光谷出现的两家独角兽企业:斗鱼和卷皮,也都是互联网企业,您觉得还能出现像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大企业吗?

邬:现在要出很难。BAT当年发展的时候,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比较滞后,一定意义上给了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机会。相对来讲,现在不一定有这么多空间。有些小企业说,大树底下不长草,现在没法发展了。虽然要在这样的大企业下长草已经有些困难,但是永远都是有机会的。互联网创新是不断的,关键是不能够简单模仿,要找到一条不同的路。一开始就想做到很大不现实。未来还是有可能产生像BAT这样的大企业。我举个例子,诺基亚原来大不大,现在就下来了。没有一个企业是永远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打垮。

记:您对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邬:不能仅靠一时的热情。很多受挫的互联网创业者是开发APP的,因为门槛低、起步容易,但是正因为门槛低,这种开发很多,同质化太严重,成功的比例不大。现在苹果上的APP有130万种,谷歌上的APP有150万种,真正排在前面能应用的也就十几种。所以,如果开发的APP没有真正针对市场,真正找准刚需,可能开发出来也只是开发出来。痛点就是起点。前提是你真正找的痛点是什么,你必须是不可替代,否则类似的很多,怎么会有市场呢。

互联网众包群智

记:刚才您讲到创新很重要,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有这方面的空间吗?

邬:中国有实现的空间。昨天我在上海参加工博会,一位美国专家说,他们现在在开发语音的手机和PC(电脑)。他认为全世界还有很多人是文盲,根本不会用PC,甚至手机,用这些可以直接语音输入和搜索,看不懂外国电影的,在手机上下个APP,戴个耳机,声音能自动翻译成中文。实际上,互联网的使用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创新空间。

记: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您说软件定义一切,未来一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吗?

邬:互联网本身是个平台,正因为大众的参与,互联网才能发展到现在,群众智慧无穷无尽。美国的GE公司是做喷气式发动机的,它要设计发动机拖架,在网上征集56个国家近700件工作品,最终选了一个马来西亚28岁青年的设计,奖励了一万美元。小米也是用快速迭代方式开发手机,各种发烧友反馈帮助它改进。互联网就是利用了众包群智的这种功能,利用了广大网民的潜力,这种思维可以用在各行各业。

记:互联网带给了我们大数据,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让个人隐私变得透明,您怎么看?

邬: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贵阳一个大数据峰会时就穿上了“大数据西服”。这是青岛一家服装企业根据研究采集的200万名顾客的定制数据,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更加符合国人身材的西服。还有交通、环保、医疗等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与服务。当然,掌握数据是可以的,但原则就是不要侵犯别人的隐私。互联网安全需要法律保障,企业有义务保护他人的隐私。

人永远是计算机的主人

记:今年年初,阿尔法狗战胜围棋名将李世石,很多人惊呼人工智能可能会战胜人类,您觉得会吗?

邬:人工智能也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肯定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说计算机战胜人类,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它战胜了最高级的棋手,但不代表它能战胜人类,因为它的程序集成了全世界所有棋手的智慧,这种智慧依然是来自于人类。当互联网智能化发展得更好时,意味着人的智能会更优于互联网智能。

机器有比人更好的存储、搜索和学习能力,在这点上有胜过人的地方。但是人也可以开发出一种保证人能控制它的手段,人永远是计算机的主人。

记:去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25.6小时。您平时的上网时间是多少?很多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您怎么看?

邬:我每天不会少于3个小时上网。我本身从事这个行业,也有个人兴趣,平时关注一些科技信息,也关注热点。说到网瘾,有些人确实沉迷网络,有人说是互联网惹的祸。实际上,这种依赖症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没有互联网,也有打麻将、赌博上瘾的。互联网说到底是工具,我们不是它的奴隶。

主持人:贺俊

电话:027-88567316

邮箱:[email protected]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曲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