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公眾號ID:superMr_xu)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1

最近,重新回味了一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在哈佛的一次演講。

在這次演講中,他向所有哈佛的年輕學生們提出了三個忠告。

第一,取得成就的時候,不要忘記前人。

第二,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

第三,當你開始生活的新階段時,請跟隨你的愛好。如果你沒有愛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罷休。

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

他說第三條忠告的時候,特別的真誠。

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是超級的一根筋,目標就是非成為物理學家不可。

本科畢業後,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又待了 8 年,讀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後,然後去貝爾實驗室待了 9 年。

在這些年中,他關注的中心和職業上的全部樂趣,都來自物理學。

在說完這三個忠告後,他又加了一段話:

我還有最後一個忠告,就是說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應該只考慮興趣愛好。當你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你需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自豪。物質生活和你實現的佔有慾,都不會產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才會讓你產生自豪。朱棣文

朱棣文的這段話引起了我長久的思考,正好最近身邊一個朋友做了一個重大選擇,所以深受觸動。


2

老克已經很久沒有跟我聯繫了(還不認識他的,可以關注栩先生並在後臺回覆“老克”,看與他相關的兩篇乾貨推送)。

沒想到再見面交流,他直接放了大招。

金融行業,40 多歲,外企高管,有車有房,財務自由。

居然辭職了。

辭職的原因很簡單,他覺得到他這年紀,應該好好思考到底應該找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幹一輩子了。

老克是一個活在時間前面的人,總是能把很多問題提前想得很明白。

但就為了這一個簡單的原因,他已經琢磨好幾年了。

他的前半生,按照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努力拼搏了很多年。

金融,投資,精英,名利場,上級下屬,職場內耗……終於是膩了,煩了,覺得沒意思了。

於是,他花了接近一年的時間,申請上了國外一所大學的博士。

學的專業,是他一直很喜歡,但之前沒有機會鑽研很深的。

準備先把專業研究得更透徹,將來再看看是留校還是繼續深造。

我跟他聊完了,只有一個想法:啥時候,我也能跳出什麼“考核”、“賺錢”之類的低級趣味,像他那樣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啊!


3

我估計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思維誤區。

那就是,總覺得真正喜歡的東西,非得要等到有了一定基礎之後才能去追求。

包括老克自己也是這樣。

年輕的時候,先按照大眾的思維,按照世俗的標準,追求那些很基本的東西。

等到有了一定基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做選擇,繼續往前走。

但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

這也是我和老克交流時,他的一個重要觀點:他原本可以更早一點去思考、籌劃四十歲之後自己該幹什麼的。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困惑。

年輕的時候說“不知道幹啥”,往往是指不知道幹什麼才能掙大錢,幹什麼才能世俗成功。

到了中年說“不知道幹啥”,往往是指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剩餘的人生不畏懼,不焦慮,不後悔,不遺憾。

芸芸眾生,要麼不知不覺,要麼先知先覺。

先知先覺者,不僅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懂得進退取捨,什麼時候該拼一把,什麼時候該戰略性放棄。

而不知不覺者,總是被生活和潮流推著走,得過且過、渾渾噩噩,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更沒有向著內心真正渴望前進的行動。

所以,一定要早一點去想。

去思考這輩子到底該對什麼東西傾注深情,自己又能在什麼事情上能真正實現價值,人生短暫你究竟能改變和影響什麼。

這樣的想不是一朝一夕,一晚上想的激動萬分就可以了。

它需要時間的積澱。你可以把它放在潛意識裡去,沒事兒的時候就琢磨,很可能突然有一天機緣巧合,就想通透了,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

相信我,這種決定一生、想要幹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想一天、一個月就能決定了的。

很可能你十多歲的時候還想著要當一家飯店老闆,所以努力擦桌子、端盤子。

結果二十多歲,突然想明白了,就跑去說相聲了。

不怕暫時想不明白,就怕什麼都不想,或者今天想了明天就忘。

然後過了四十不惑,奔著年過半百去了,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到現在還沒有想明白要幹什麼,這才是真的悲哀了。

《三體》裡,章北海的父親對他只有一句忠告:要多想。

“想了以後呢?”章北海問。

“北海,我只能告訴你那以前要多想。”父親回答。

這樣想的結果就是,章北海成了整本書裡隱藏最深的“面壁者”,一個謀定後動,冷眼看透黑暗森林真相,一絲不苟地執行了所有謀略,幾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人類文明的人。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4

最後,我把這種值得自己傾注深情、幹一輩子的事情,分為三類。

一是追隨內心的真正喜歡。

這就像是挑選伴侶。

想象一下,這個人你想要和TA過一輩子,能不能容忍TA的所有缺點,發現所有生活的閃光點,無論貧窮富有,都要堅持下去?

工作也一樣。

這樣願意傾注一生的事情,一定是無論有多少艱難險阻、遇到多少困難,都不會輕易放棄的。

我之前寫過香港的搬磚小妹朱芊佩。

2017 年,一則網友隨手上傳的視頻,讓搬運工朱芊佩迅速走紅。

視頻裡的她,背心搭熱褲,徒手扛起一袋袋重達三、四十斤的貨物時,會露出硬朗的肌肉線條,很快,

“港版羅拉”的名字霸佔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採訪、上節目、做代言,她的勵志故事被瘋狂傳播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的質疑聲:“長成這樣幹什麼不好,非要做搬運工,炒作吧?”

即便如此,人們似乎仍在期待著,她能通過這次意外的爆紅“抓住機會”,逆風翻盤,改寫人生。

甚至於,人民日報前段時間還專門發了一篇文章,《從一夜爆紅到被瘋狂質疑,香港“最美搬運工”港版羅拉後來怎麼樣了?》,來繼續追蹤她一夜爆紅後的生活。

今年初,朱芊佩參加了內地一檔相親節目,成功牽手男嘉賓,讓人們再一次注意到這個樣貌姣好,長得像 TVB 明星的香港搬運工。

她看起來變了,換上仙氣飄飄的長裙,精緻的妝容,“女人”得差點沒認出來。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但看完她的短片後會發現,一夜爆紅的她並沒有按照大眾設想的劇本發展。

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爆火之後,有那麼多種活法。

她要是想炒作自己,不比那個小吳、王境澤,甚至多少“抖音女神”知名度更高?

她要是開一個直播,估計刷跑車都能讓她真的買得起跑車了。

但她都沒有,而是選擇回到香港的街巷裡,因為她始終清醒,知道自己要什麼。

比起保持微笑,面對採訪鏡頭,一遍遍重複自己看來並沒有什麼好歌頌的故事,她更喜歡搬貨、推車、累到大汗淋漓的踏實感。

她回到香港,回到那些隱藏在高樓大廈背後的大街小巷裡,依舊每天早晨 8 點準時上工,在一天之內,將近十噸的貨安全搬至三十幾個不同的送貨點。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搬運工是體力活,又苦又雜,現在的年輕男孩都不願意幹了,何況是個姑娘,還是她這樣年輕又漂亮的姑娘。

其實,朱芊佩也不是沒幹過別的。

她做過辦公室文員,“不能用真心,戴面具做人,很累。”

她做過保安,“雖然可以巡邏,但大半夜在一群大叔中間,怪怪的。”

後來她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跟車員”的招聘廣告,這個幾乎見不到女性的行業,讓朱芊佩感興趣極了。

搬運工在大多數人眼裡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但在朱芊佩看來,不會說話的貨物比人好打交道,搬東西的同時可以鍛鍊身體,而且跟著車跑,自由自在的

自己選的路,她堅信自己會笑著走完。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面對未來,她一步步樸實地計劃著:之後要考駕照,做卡車司機,再到主管。

她大方承認:我熱愛這個行業,職業不分貴賤,不分性別,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5

二是讓擅長的事情成就自己。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研究農學的博士。

當年畢業時,有很好的機會去高校或者研究所,去繼續研究什麼雜交、什麼育種,走自己擅長的學術道路。

但卻被當年的“公務員熱”所吸引,頭腦一熱去了某個政府部門辦公室。

畢竟學歷高,一開始定的級別並不低。

但問題是,政府辦公室根本用不著他的那些研究能力。

到後來,他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所有專業能力,去和一幫小年輕競爭什麼怎麼寫材料,怎麼給領導排席次,怎麼迎接上級檢查,畫圖表之類的事情。

數年過去了,不僅職位毫無進步,而且身心非常疲倦。

他的博士同學,現在很多都已經成了教授,在專業領域有了名氣,有社會地位,有可以持之以恆的事業,心態和他已經完全不同了。

每次聊到這些,他都是長吁短嘆,悔不當初。

他的能力特長在於學術研究,而不是去辦文、辦會,跑腿,畫圖表。

想起美團王興曾經講過,他本科時有幸在清華聽過不少大牛的講座。對他影響最大的是 2000 年前後哈貝馬斯的訪問演講,在清華法學院,擠得水洩不通,他費盡力氣擠了進去,聽完之後得到了一個重要的道理:

不要浪費時間去聽那些你根本不懂的東西,不管對方名聲多大。

人生同樣如此:不要去走那些你根本不可能擅長的路,哪怕這條路看起來多光鮮亮麗。

而關於如何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

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曾經下過一個定義:

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點力氣就做得比別人好,那就是值得喜歡去做的事。

就像物理,很多人死活讀不進去,但無論是丁肇中還是朱棣文,都學的很深,很簡單,因為他們一開始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把物理和數學考到滿分。

去年有一部電影叫《無名之輩》,我看的時候,對裡面的一首插曲印象深刻。

後來專門去查了一下,這個插曲的名字叫《瞎子》。

寫這首歌的人叫堯十三,是一所名牌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 85 後。

但我相信,他真正擅長的,並不是學醫、而是寫歌。

寫了近十年後,社會上可能少了一名平庸的醫生,卻多了一位優秀的民謠歌手。

這就是傾注一件事的價值。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6

三是選擇隨著時間產生增益的事情。

我曾經寫過。

我們年輕時曾沉迷的很多東西和事情,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是一個個的獨立事件。

比如玩遊戲,除非你打出了名堂,否則打多少年都不會有任何實質變化。

你這一把能五殺,下一把就可能死成鬼。你在這個平臺上打到了高分段,換個平臺註冊還是得從零打起。

與此類似的,還有你看過就忘的無聊綜藝節目、燒烤攤前五毛錢一串的胡吹海喝、一次睡足十八個小時的懶覺、無數次背到 abandon 就放棄的背單詞……

所有的這些事都像是在拋硬幣,你今天拋一次,明天拋一次,並沒有任何分別。

你要做的,就是果斷扔掉硬幣,去想一想、去試一試那些能讓明天的你看起來和今天的你不一樣的事情。

物是人非固然讓我們覺得唏噓,但如果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別人看到的還是一成不變的你,這就變得很可悲了。

這說明,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里,你已經成為被時間拉下的人了。

工作以後,這樣的情況更加明顯。

最怕的,是像高速收費站那種,一天天的耗著,看著輕鬆簡單,不動腦筋。

但隨著時間過去,到全國高速都取消收費時,還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一定要去選擇那些,隨著時間推移會自然增益的事情。

因為所有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你今天干這個或者幹那個,都是一樣的要工作,要做事。

但有些事情,你幹十年也還是一樣;而有些事情,只要稍微用點心,每幹一年都有一年的進步。

十年過去了,有些人在原地踏步。

而你,則很可能成了某個領域的專家。

我很喜歡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片頭下面有一行字:

擇一事,終一生。

諾獎得主朱棣文:生命短暫不能空手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紀錄片裡的所有人,首先都是在從事一件自己真心喜歡或者擅長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所做的事情,雖然看起來很枯燥,但恰恰是隨著時間變化會不斷精進的工作。

裡面每一個人,補漆的、修表的、臨摹畫的,幹到最後,都成了這個領域代表全國最高水平的專家。

成為那個有影響力的人。

這才是真正值得從一生的事業。

——

最後,多說的話。

我一直覺得,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莫過於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並從中賺錢。

最終來看,我們所有的選擇只有真正契合自己的愛好,更貼近自己的核心價值,才會真正出現大的突破。

而發現自己真正價值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在本職工作之外,永遠給自己一些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不同的可能。

八小時以內是為本職工作,八小時之外才是為自己工作。

因為不敢嘗試,不願跳出舒適圈,而滿足於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後勉強在一家公司混日子,才是對人生最大的辜負。

你來到世間一遭,總要發光發亮。

—— END ——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