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女鬚生王靜嫦的“梨園傳奇”

【聚焦學習】

我從小愛聽書、看戲、喜歡跟在“紅火”(秧歌、高蹺、抬擱、地蹦子……)後面跑。在諸多戲劇曲藝中,對山西綁子情有獨鍾。從童年看到少年,後因家遷至石柺才不看了,在這期間,幾乎把老包頭的幾家戲園子全看遍了,如“南園子”“黃河戲院”“和平劇場”,及位於財神廟對面坡上的爛蓆棚園子。那時的戲票便宜,大人一角二,兒童八分錢,都是賣骨頭、廢鐵得來的。俗話說:童心記事牢。所以,我對兒時所看的戲及唱戲人,至今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女鬚生“果子紅”便是其中一位。

果子紅姓王名靜嫦,一直在包頭戲劇界一代晉劇大師——王玉山先生(水上漂)所主持的“南園子”獻藝。她擅出演老生戲,如在《哭靈》中飾劉備,在《武家坡》中扮薛平貴,在《蝴蝶杯》中當田雲山………幾乎場場博得滿堂彩,是觀眾心目中名副其實的“好唱紅”。那時,我是個少不更事的孩子,看戲只是出於好奇,為了看紅火熱鬧,根本看不出門頭腳道,只認為哪個演員被票友鼓掌多,便是“頂頭紅”主角。由於孩子氣,我還向一位“老戲迷”問她為什麼叫“果子紅”?老人說她會打臉子(化妝),雖然戴著黑白髯口,但臉上總是有紅有白,像鮮果一般紅白相間,楚楚可人,如桃杏般嬌嫩光彩。再加上她那副高亢有力的金嗓子,唱出的聲音甜盈盈、脆生生、洪亮亮,好像咬梨,嚼脆棗似的讓人越聽越有味,越入味、越對味、越夠味,所以送她藝號“果子紅”。怪不得人們說:唱戲人的綽號,是觀眾為他們量身定做的貼身“標籤”。腦子裡突然閃出“捨命紅”“金鈴黑”“海棠花”“筱金喜”等藝名,細細思考其中的說道……我曾到“南園子”看王靜嫦主演《遊龜山》,在戲裡她飾演田雲山,我坐在長條木凳上,聚精會神地盯著戲臺。在悠揚的琴板聲中,“果子紅”頭戴青色官帽,身穿青色官袍,腳蹬一雙高袎白底官靴,墨髯垂在胸前,風姿綽約,不卑不亢地站在盧林王的堂廳,有條有理,頭頭是道地唱:田雲山站在公堂上,諸位大人聽端詳。卑職官居江夏縣,攜帶家眷到任前。所生奴才對獨生子,起名就叫田玉川。我送他南學將書會,這多好日子未回還……

她唱到這時,觀眾便報以爆竹般的掌聲,接下來還會有一片“嘖嘖”聲。她那自然酒脫、毫無拘束的唱聲,猶如行雲流水在觀眾心中飄過、淌過。當她把這段臺詞全部唱完後,她的帽翅還在上下襬動,官袍像被風吹起似的前後抖動,以十分拿人的站立動作,作出餘怒未消的神態,惟妙惟肖,令人歎為觀止,拍案叫絕!我還發現她無論身著什麼樣的戲服,總是給人以雅緻、灑脫的感覺,無怪乎戲迷說她長了一付“好身架”。她是以專攻老生戲(京劇稱“末角”)為主的女名伶,所以十分重視聲腔、音調、嗓功方面的鍛練與提高。至於她年輕時如何苦煉基本功,我不知道。但曾見到她在“天命”之年,繼續吊嗓子練音時的情景。不妨舉個例子來說: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青山區居住,與市委黨校隔牆為鄰,又與包頭市晉新團所在地僅隔片大樹林相望。我在樹林晨練時,聽到多位演員練嗓子,猛然聽到一位演員的嗓音很耳熟,稍作思考便認為是“果子紅”了,我有意悄悄靠近她,為了不影響她專注練嗓,站在一株較粗的楊樹後面窺視……她完全失去了昔日在舞臺上的風彩,可能是沒有化妝,沒穿戲裝,素面便服的緣故吧?但聽她的嗓音、聲調、手勢,仍是原來的調頭,只是給人留下年華未暮、臉面先秋的嗟嘆。面對此情狀,不知怎的,眼前突然閃出當年演出時的場場幕幕、臺臺出出………

我看過她唱的多出戲,但每每有新意。她不拘泥於師傅傳、班主教的唱法與藝技,想方設法創新更有利於刻畫、表現人物的唱腔和動作。如在《二堂訓子》中,她飾田雲山,用響遏行雲的高音唱:“田雲山,怒衝冠,開口大罵你田玉川,父命你南學把書念,放書不念你遊龜山……”往起輕輕一跳,官帽便歪戴上了,兩根帽翹前後顫,比此常見的演員一手擾冉口,一邊跺腳,形象得多,逼真得多,這需要刻苦練習才能做到。她無論唱快板、慢板、流水板、還是唱喜腔、哭腔、高拔子腔,都能根據所飾人物的心理變化而變化,把嗓子運用得十分得當。如她在《空城計》中扮諸葛亮,是用漫彈唱的:咱二人在嶺南會過一陣,殺得你敗回營不敢再攻……聲調剛強有力,語氣沉雄堅毅,眾容不迫揭露司馬懿侵蜀的野心。又如她在《哭靈》中飾劉備,自始至終是用哭腔唱的:漢劉備、痛肝腸,哭罷翼德哭雲長,留下為兄如何活……唱聲如泣如訴,語氣悲涼悽切,嗓音沙啞喑哽,大有痛抱西河的傷楚,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尤其在《武家坡》戲中,她扮演薛平貴,用《耍耍腔》表達夫妻闊別、悲歡離合的複雜心情。她用亦莊亦諧、套問誘向的語氣唱:遠見我妻王寶釧,手摘野菜放筐籃,有心上前去相認,十八年鴻稀鱗絕須試探。我要學莊子三戲妻,百草山洞賓戲牡丹,秋胡戲過羅氏女,莫讓“倒休”再重演……思念中含有謹慎,嚴肅中流露輕佻,渴盼中現出汗顏,在賠禮中暗顯得意。把這種別也難,聚也難,即將相會又犯難的猶豫與喜悅心態,表現得細緻入微。我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觀眾”在聽這段唱時,閉著眼,點著頭,用手拍著膝蓋,表現出一種難以言表的酷愛、沉醉、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