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

重头再来254860354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数家长 都是比较心急的,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家长们也要多点耐心。

鲁迅说: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其二,终日给予冷遇或呵斥,使他一味的退缩。


不知各位家长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不爱说话,成天低头寡语,时常一个人在角落里。这样的人他一定经历过暴力的场景,“人总会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记一辈子”。有一个朋友,她小的时候经常被她妈妈暴打,动不动就被吼骂,有次作业没有做完,被老师留下来,他妈妈便赶到学校,拿着一根棍子,直接打在了身上。现在再见到他,仿佛性格更加孤僻,原本的她也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从小活在父母的打骂教育下,却也最终活成了她最痛恨的人,这样的教育观也被沿袭到了下一代。她从一个“被害者逐渐变成一个加害者,同时也成了“打骂”的传递者”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棍棒下出孝子”真的这样吗?很多孩子因为年幼时期常常被家长打骂,他的幼年时期都会活在恐惧当中。

教育孩子要从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1. 多点耐心,疏导自己的情绪。孩子很多情况下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这个时候您可以站起身出去走一走,转移下自己的注意力,舒缓下情绪,再让自己冷静的去面对孩子的问题。

  2. 给孩子时间。很多家长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情况下,通常会抢孩子的话,不给孩子说话的时间,孩子做事情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让孩子主动说出来,更有利于管教和改正孩子不好的习惯和行为。

  3. 尊重孩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用在乎她的想法,其实正是孩子小,自信是最好培养的,要让孩子随着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家长只要在一旁加以引导就可以了。


邓超和孙俪夫妇也有过还在的育儿经历,由此小花妹妹在家里的墙上作画,妈妈看到刚想制止,就被邓先生阻拦了,邓先生说“规矩可以以后再说,想象力被扼杀了就不会再有了”。所以,打骂孩子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 鼓励孩子。家长们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十分重要,但一定善用而不是滥用。孩子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言点到即止便可,完成一样重要事情或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一定要鼓励。

  2. 奖励制度。孩子已经形成自卑内向的个性,这个时候亟需家长或外人的肯定,在鼓励的同时也可以给孩子进行奖励,并且要告知孩子是因为什么事得到的奖励。

  3. 微笑。微笑是一项特别温暖的工具,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家长可以调节自己,如何再加以引导,您的微笑一定能给孩子带来希望。



希望以上对您有帮助。


SherlingH


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有补救的办法吗?有!

前两天,我身体不舒服,不愿意做饭了,就让老公去做饭。陷在手机里的老公,一动不动。

儿子回家了。他一如既往,一声不吭地就要回自己的房间。我赶紧叫住了儿子,让儿子去做饭。

很快,儿子把饭做好了,叫我和老公去吃饭。

这次老公很给力,坐在餐桌旁,说:“儿子大了就是好啊!自己不动手就能吃上饭了。”

老公说得掏心掏肺,我听得感动至极。儿子看了看一唱一和的我们,把碗一推,饭都不吃了,直接回屋去了,脸上还挂着不屑地神情。

当时的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真心孩子看不到?我直接“炸毛”,推开儿子的房间门,一通“狂轰滥炸”,直到儿子低吼,“我今年才五岁吗?”

原来问题一直出在父母身上。

一、父母的表扬是孩子想要的吗?

二、父母以身作则了吗?

三、父母给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了吗?

如果餐桌旁的我们,第一句话是,“谢谢儿子,你辛苦了!”还会有后面的山呼海啸吗?

如果老公第一时间放下手机,和儿子共同准备食材,还会有后面的排山倒海吗?

如果老公说的第一句话是,“这菜看起来让人很有食欲,儿子,怎么做的,说说先后顺序呗?!”这样的让孩子参与交流的机会难道不是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吗?

更多方法,请关注木头宝妈。

希望能帮到你。

木头宝妈和你共同关注孩子,家庭。


木头宝妈474


对孩子大吼大叫,不顾场合的发脾气会使孩子性格胆怯,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补救的方法最好是多鼓励,少吵骂,遇到意见不合适,也尽量忍耐住自己的脾气和情绪,慢慢地孩子也就会变的开朗活泼起来。

我女儿小时候就是特别的胆小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那时我看到她那样真的心里怕急了,真的怕她长大自卑缺乏自信,还好,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改变自己,在请求老师和同学们多多关照鼓励她,通过努力女儿现在很有主见,性格开朗了,和同学们也能玩到一起。她现在很是阳光快乐。很是庆幸自己醒悟的早,补救的及时。



清幽励志文苑


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孩子内向、胆小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并不只是吼的问题,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一、女强男弱家庭

曾经有这么一个男生,高一开学后不久就休学了,原因是这个孩子非常内向,不适应高中生活,内向喜欢某个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搞了个恶作剧,给女孩发了个恐吓信息,他妈妈在他的日记里,也发现了孩子写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记,对女孩充满了威胁。于是主动联系学校,让孩子休学了。

在这过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触过几次,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家庭的话全让孩子的妈妈说了,嘟嘟地说个不停,而孩子的父亲,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木讷,基本上是一言不发,孩子也是父亲的性格,可以想象这个家庭的日常是什么样子的,这种环境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二、拥有一个“巨婴”的父亲

这种类型和第一种类型基本相似。我一个邻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辍学了,父母急着给张罗婚事,以便早抱孙子。谁知道,结婚后,男孩根本就没有担负起任何做父亲的责任,一天到晚玩网络游戏,根本不和对象交流,虽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没有管过,孩子慢慢长大,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胆小。

三、过早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或者学屋

老家有个亲戚,家里有工厂,孩子小的时候,正式工厂起步阶段,两口子都一起经营工厂,孩子没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视教育,把孩子送到城里的一所最好的小学,但是因为无法住宿,所以在学校旁边找了个学屋,就这样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办中学,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别人交流,说话声音非常小。到了大学后,他爸爸想锻炼他,给他钱让他请辅导员或者请宿舍舍友出去吃饭,他竟然都不敢请。假期回来,他爸爸让我继续开导他一下,结果说着说着,一个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来。

四、父母经常打闹,家庭不和谐

一个从小就亲眼经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变得胆小、内向。

可以说,90%孩子的问题,都源自家庭和家长,其中家庭关系不和谐,父亲长时间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说:母亲决定孩子的智商,父亲决定孩子的情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发现,在大脑负责记忆和思维的区域内,没有父亲的细胞;而在负责情感的区域,没有发现只含母亲基因的细胞。相反,只含母亲基因的细胞,出现在负责语言和计划能力的“执行区”。因此,他们相信对人类来说,母亲的基因在大脑皮质的形成中有更大贡献。

所以,当孩子出现内向、胆小的问题时,要想改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亲的回归,让父亲多陪陪孩子,多带带孩子,多做一些冒险的、刺激的优秀,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才是解决的关键,而且发现越早,越有利于解决问题。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也经常对女儿大吼大叫,但前段时间女儿一句话,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绪,孩子都会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个带娃,兼顾上班,晚上

还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转。好不容易到家停下来,女儿东问西问,要我帮这帮那。本来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为女儿晚睡上学迟到,被老师说,我又迟到被老板说。现在她又折腾,我忍不住发火了,大骂她,责怪她,把责任情绪都推到她身上。女儿哭了,哭的很伤心,哭着哭着睡着了。。。事后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碍我事,依然控制不住发火!

直到2月24号晚上,帮女儿洗脸洗脚,女儿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以后不要打我了!当时我整个人懵了半天,原来这段时间我给女儿留下这么坏的印象。我面目狰狞,嘴齿不饶人的样子全深深印在她脑海里了!

唯一让我值的庆幸的是,女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也会开始拒绝说不了!不会被骂的不吭声,或者以别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变,沉默寡言,冷暴力。她还是个健康的孩子!趁她没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了。

女儿之所以敢说不,和平时她爸的宠爱以及平时和她沟通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爸除了不犯原则上错误,基本都是宠,给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时虽然比较严厉,但很多事情会征求她的意见,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点你的蛋糕,妈妈好饿了,看起来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帮忙开电视,当时正忙,我会直接表达,妈妈现在有点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钟?再比如她不愿意分享零食,我会建议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给了你两包饼干吃哦,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点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征求她的意见为主,如果她不愿意,也会问为什么,要是她实在不愿意,我们也不会勉强。她这么小,以自我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给自己。这是与生俱来!我不喜欢在公共场合为了维护别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对方孩子错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谦让,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样子!做错了道个歉,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为什么说这些,如果孩子长期被吼的胆小,内向,那么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沟通方式了,当然自己的情绪控制也非常重要!经常和孩子拥抱,亲亲,对孩子说我爱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给足一个拥抱,再继续睡。带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复古平民公主


孩子胆小,内向,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父母平时冲孩子大吼大叫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家长您好,我是翼翔老师,从事教育工作10年,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给您分析一下:


第一种可能:孩子先天性胆小

这种情况是先天性的,有些孩子出生时属于胆小型,行为比较谨慎。这是很正常的,同样地你会看到,有些孩子一出生胆子就比较大。胆子小可以通过后天改变,所以对于这一点不需要焦虑。


第二种可能:家长的过多保护导致孩子胆小

实际上,家长过多的保护孩子导致孩子早期该探索的时候没有锻炼到自己的能力,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最终出现胆小、内向的情况。

比如:孩子小时候想去玩沙子、泥巴,但是大人因为觉得脏,制止了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禁忌过多,害怕去做事。大人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对大人形成依赖,凡事离不开大人。这样的孩子表现为:内向,不敢跟人交往,不愿意探索新事物。

家长这时候很着急,推着孩子去做。但是结果事与愿违,你越推孩子,孩子越退缩。

第三种可能:孩子缺乏安全感,源于父母的关系紧张,紧张有矛盾

安全感可以说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些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胆小。

改变的办法就是家庭中要多一份和谐,多一点爱。家庭中温暖了,孩子的心就会慢慢放开。


第四种可能:父母要求孩子过多,批评指责孩子过度,肯定孩子太少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父母经常拿孩子跟其他孩子对比,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者是给孩子过多的不好的暗示,那么即便是你没有批评打骂孩子,孩子依然无法有高的自尊。缺乏自信的孩子自然选择退缩,不愿意接触新的东西,以便保证自己的安全。

补救的办法简单总结以下几条供您参考:

1、不要逼着孩子去做某件事,否则会给孩子不好的暗示,反而适得其反

这是常见的一个错误的方法,就是孩子本来就胆小,当ta害怕一件事情时,家长还逼着孩子去做。这时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一旦失败,那么反而更加倾向于封闭自己,而且会加深自己不行的信念。

试着在一些竞争不是很强的地方给孩子尝试,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更愿意放开自己去探索,也更容易慢慢积累信心。


2、家庭中家长要保持理念上的统一,夫妻关系要和睦,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3、父母多陪伴孩子,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鼓励孩子跟朋友一起玩。

一开始,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徒步,爬山,尽量是一些孩子觉得有点难,有点挑战的项目。这些挑战不是竞争,最好不要有人关注的。家长可以在这个私人的环境下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学会突破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4、平时减少批评孩子,尽量保持耐心

胆小的孩子容易害怕、退却。ta们甚至在“期待”批评,因为这正是ta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ta甚至会习惯让自己做不好,好得到父母的保护。父母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改变心态,对孩子要多些亲密感。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要过于严肃,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完完全全地跟孩子在一起。当父母愿意沉入孩子的世界,孩子才愿意敞开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我是翼翔老师,欢迎一起讨论教育话题。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记得我停止对孩子吼叫,是从这样的一件事的思考。当时我在厨房忙,老大斌斌一岁多点,他慢慢爬上上了玻璃的饭桌,饭桌高75cm,他是从爬上椅子,再上去的,站在玻璃桌上要去碰灯,在厨房忙的我都要吓坏了,万一摔下来得多疼,对孩子的外伤得多严重,想喊“不要动”都提到嗓子眼了,暂停了两秒,想此时自己喊,斌斌可能会被我的大声吓到而摔下来,我要的初衷是什么?于是,我放缓脚步及紧张神色,慢慢走到到桌前,扶着他,问他:我们的桌子平时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不是我们吃饭的时候放了我们的美味的菜,米饭?可见我们的桌子不是给我们站上去的。对吗?孩子似懂非懂的认同。在一些事情发生引导当时,最好的教育事件。

从此,启发了我对孩子教育的想法。大吼大叫不能解决问题,对孩子有边界有规则,孩子清楚边界规则,与孩子互动建立好了情感账户,其余允许孩子发挥,孩子不会犯错一次就记住,一起帮助他 跟他站在同一边,不是事不关己,育儿路上很长,一起相互探讨。


斌馨乐妈


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家长的这种“狮子吼”式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家庭里都并不鲜见,而这种大吼大叫式的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内向胆小。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孩子在家长的大吼大叫中变得内向又胆小的危害:其一,孩子得不到家长应有的尊重,人格尊严被踩进泥土里,就会变得唯唯诺诺,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其二,家长在大吼大叫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时刻被威胁的感觉如同阴云一般密布在孩子的心头,孩子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很难形成;其三,孩子在家长的大吼大叫中什么都听不进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耗低效。同时,孩子长期在家长大吼大叫式的教育方式中,会对家长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产生“免疫”,那么以后的日子里哪怕家长喊破喉咙,孩子也会如同“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那么,孩子不仅仅是内向那么简单,性格甚至会变得孤僻冷血。



补救的方法不是没有,想整改的家长不妨耐心看完——

首先,家长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孩子。

我们知道,很多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妈妈。一般情况下,女人生孩子的痛和带孩子的苦没人理解,而孩子的父亲又不够体贴关心的话,那么女性家长就很可能把孩子当出气筒。但是,把孩子当出气筒,对孩子的伤害是深远的,因为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那就是被尊重和认可。一个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尊重,那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无异于受到一种摧残。



其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当我们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果我是孩子,我听到别人对我这样大吼大叫,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在“高压”式、大吼大叫式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的身心还能健康吗?家长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在吼孩子之前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吼孩子的次数可能就会越来越少,各位不妨试一试。


第三,对孩子既要有批评教育,更要有赞赏和鼓励。

孩子做错了事情,可以对孩子进行批评,但批评的话不一定要吼出来,把道理讲清楚的话,孩子也有可能入心入脑。让孩子性格变得不再内向,变得自信,就应该对孩子多一些赞赏和鼓励。比如鼓励孩子在上课的时候积极发言,再比如鼓励孩子争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等等,这些做法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而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肯定又能培养孩子积极上进、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你还有哪些“金点子”需要补充呢?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有一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家长能深刻理解这句话,你就会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你对孩子粗鲁的管教行为了。如题主所问,既然以往对孩子大吼大叫让孩子变得内向和胆小,现在该用什么办法改变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深刻反省你的育儿观念。我们都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如果你的育儿观里没有尊重孩子这一条,你可能随时以老子(老娘)天下第一的丑陋观念,随时对孩子动粗。你必须要清楚一点,你的简单粗暴恰是导致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根源,当孩子害怕你的吼叫时,随时会做好自我保护,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胆子越来越小,不敢随意说话,不敢尽情展现自我。

第二,家长成为情绪的主动管理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人常见的两种情绪表现,以往对孩子大吼大叫是在向孩子发泄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并不能让家长自己带有好心情。与其这样,为何不能用积极情绪去面对孩子呢?当你微笑地看着孩子时,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欣赏或赞许。当你用严肃的表情盯着孩子时,孩子能从你的眼神中理解你的内心感受,根本用不着你大吼大叫。

第三,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管教时的手势动作。既然以往家长养成了缺乏耐心,且易烦躁的坏脾气,那不如在管理孩子时多用一些手势辅助,比如看到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就约定暂停手势。如看到孩子在床上、沙发上、客厅地板上乱蹦乱跳时,约定好马上停止手势等。多一些肢体语言的辅助管理,容易让孩子马上知错并停止胡闹。

第四,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聊天说话。有些时候,家长如果心态变糟糕了,很可能和孩子说话时随时用那种生硬甚至是大嗓门去吼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内心是非常恐惧的。与其这样,倒不如用温和的语气,蹲下身来,或弯下腰下,目光和孩子平视说话。说话时再面带微笑,极容易让孩子内心感受特别舒适,这样就拥有了心理安全感。

第五,鼓励孩子根据场合与时机大声说话。只要你降低了高分贝音量,也改变了大吼大叫的习惯,你会发现孩子胆子会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根据场合大声说话,也可以结合平时带孩子阅读时,利用大声朗读,有节奏朗读,或者互讲故事等环节,让孩子学会掌握适合的音量说话。请家长记住,孩子需要你协助。

第六,利用亲子游戏时间锻炼孩子冒险精神。想让孩子突破胆小这一瓶颈束缚,就需要爸爸平时多陪伴孩子,多做一些亲子游戏。比如户外运动时的攀爬,或者做一些器械活动,或者组织孩子和玩伴一起做一些小比赛的游戏,通过孩子参与其中,爸爸适当鼓励,会让孩子自信心不断提升。再加上平时多鼓励与肯定孩子做事,会让孩子不断突破自我。

以上几点建议,希望家长认真阅读和思考,好爸爸好妈妈好心态,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与幸福感,而这一切都掌握在你手里。做一名睿智的爸爸或妈妈,你需要有一颗童心,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做科学育儿的父母自然会容易养育活泼健康的儿女。


寒石冷月


父母大吼大叫可以让天生性格外倾的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越来越不听话,反抗意识越来越强,而对天生性格内倾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吼叫那就是惊雷,会变得越发胆小,怯懦,没有自信心,好哭闹,有什么事情会越发藏于内心不让其他人知道。内向有部分原因是生物遗传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强化还是减弱其内倾性。补救办法是有的,那就是与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向性格。

内向的宝宝特别害怕冲突,特别是父母之间的争吵,他会觉得争吵原因是因为自己,这会导致宝宝逃避,向内心躲藏,从而更沉默,不愿意说话。内向宝宝不是不会表达自己,而是不愿意说。所以要避免孩子经常面对父母之间的吵架;建立宝宝的自信心,及时的肯定与更多有内容的 赞赏。内向的宝宝属于高度应激群体,对周围的环境更加敏感。通常别人的一个语气都能引起他内心强烈的反应。内向宝宝一般不主动做新奇的事情,除非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

父母要引导,常用“我们先试试,做不好再试一次等”;内向宝宝喜欢安静,所以多带他运动,去大自然中感受四季变化,比如春天踏青,栽培植物,夏天到海边玩水,爬山,秋天捡落叶,冬天玩雪等,都会让宝宝身体感受到悦动,引导内向宝宝多读书,一旦喜欢读书,他会自己发现新的天地,并沉迷其中。

其次了解自己。

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大吼大叫?

第一问问自己到底是因为焦虑烦躁等原因本来心情就不好 ,还是确实是孩子的行为让人生气? 我家宝宝有时晚上很晚睡觉,有段时间因为自己忙于看书学习,时间特别感觉不够用,所以每次都想念咒“快睡吧快睡吧!”期待孩子快快如我所愿睡觉,可是每次发现自己越焦虑孩子越发睡不着,最后每次都是吼哭了才去睡的。很快我察觉到了自己的焦虑引发了孩子的焦虑,所以索性就抱着晚上不再看书,尽情陪玩的放松心态,后来宝宝自己玩一会就心情愉快的睡觉了。

第二如果是孩子的行为让人生气,那么你要问问自己,你生气是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还是家中财物受损,给自己添了麻烦?有次我发面做蒸包,宝宝跟我一起做。面发好揉好我稍离开一会,回来就看她把一杯水全倒在面里了。我很着急的凶她:怎么能把水倒在面里,这面没法做蒸包了!她低头悄无声息。吼完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赶紧道歉,然后问她:宝宝为什么要倒水呢?她也不知道,也许觉得有些硬,因为自己小手揉不动。我知道自己一时为浪费这块面而生气。可是如果自己是爱她的,那么表达出来的就不应该是愤怒。有次放风筝,结果风大吹跑到对面工地,孩子就哭着要追回来,我说再买个新的,她就要这个。只好带她去找,结果工地全封闭进不去,只好回来,我跟她说:"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风筝,上面有小猪佩奇,被风刮跑了你很难过。我也想把她追回来呢....."我这哭口婆心的怕她还难过,结果走到离超市不远处,她转头笑眯眯地说:“妈妈,我们去超市吧!”

第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的人说我就是控制不了,那只能说明你太自私,不想改变自己。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暴发期大致在什么时间,比如生理期,那么就在这段时间特别提醒自己注意休息。发火之前,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血液膨胀,这时要提醒自己内心默数100,或者到另一个房间去冷静。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只要擦掉孩子心灵上的灰尘即可,不要给他留下痛苦的回忆。”爱他就要多陪伴他,当然不是身在心不在的陪伴。爱他就多给他鼓励与支持。多抱抱他。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让你的爱多一些耐心。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