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滄州驕子》叢書徵稿選登之五十五

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懷舊:電波中的記憶

--藝術家張家聲

百家號

去年看了央視一檔著名的文化節目叫《見字如面》,其中有一期裡,張家聲老先生出到場做了一段朗讀表演。讓我不由得想起我曾經看過一段對他的採訪節目。

那是張家聲在82歲時接受《回族人物誌》節目的採訪,那段名為《帶著微笑去奮鬥》的採訪錄像,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這段採訪涵蓋了張家聲先生的一生經歷,從他的人生信念中,我感受到無窮的向上的力量,老一代藝術家對專業工作的認真刻苦,讓我明白了他們成功的關鍵。給我帶來巨大的啟發,在此也分享給各位讀者,共勉。

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一、感謝黨的民族政策

張家聲小時候受過苦,12歲起開始要了幾年的飯,他們回民管這叫“跑門兒”。當時,小小的他在心裡一個勁兒的鼓勵自己,反覆對自己說一句話:“我要奮鬥,我要奮鬥,只要奮鬥,就能前進。”就這樣,他以樂觀的精神熬過了那幾年艱難的歲月。

滄州有一箇中學,在哥哥的建議下,張家聲過進去了,直接插班讀了初三,準備畢業後去河西教小學,這樣好歹每個月發四十五斤小米,就能活下來了。因為畢竟是初一初二都沒讀過,一下子讀了一年初三,成績雖然還過得去,但也不是特別好。

那時張家聲全靠他母親賣雞蛋養活著,家裡很窮。

中學畢業的時候,大家都去北京考學,張家聲沒錢去北京,就不想去考。多虧學校有一位老師,得知情況後,告訴他北京有一個專門招收回民的學校,叫他一定去試試。

就這樣,張家聲兩眼一抹黑地去了北京,沒錢坐車,就靠一雙腳一步步地走到了回民學院。報名的時候還挺驚險,他趕到學校時,正好一位老師正在鎖門要走。就差一步就趕不上了。他成為最後一名報名的學生。

第一次看見樓房,住的二層樓,看到雙人床,覺得特別好。每週改善一次生活,土豆加肉。讓他覺得像上了天堂一樣的幸福,他在這裡讀完了中等師範。

張家聲接受採訪的時候,眼角溼潤地反覆說:“我非常感謝黨的民族政策,真是幫了我們少數民族很多。”

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二、誤打誤撞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從回民學院中等師範畢業後,教什麼呢?當時有一種說法,小四門最缺老師。小四門指的是:體育、音樂、美術、勞作。張家聲就拼命在這幾方面用功。17歲畢業分配到河北省通州,在大廠回族自治縣中學教體育、音樂、美術。整個中學只有六個班。

教了三年中學,趕上國務院號召在職人員考大學。一個老師指點他去考戲劇學院,因為當時身材和外貌都不錯。於是,他就去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張家聲覺得自己肯定考不上,因為自己連戲都沒看過啊。在考試時,他看到有一個女考生,穿著打扮時尚得很,他覺得自己這麼窮肯定沒法和人家競爭。一進考場,考官老師說:“我掉地上一根針,你幫我撿起來。”他知道肯定沒掉什麼針,地板上都是縫,掉地上也進縫裡沒了。但他還是認真地找,地板上好多灰土,他一吹飛得到處都是。考官老師們在旁邊都樂了,臉上露出讚許的表情。原來,這就是一段最精彩而真實的表演啊!

老師說他表演得太好了,要錄取他。張家聲卻傻乎乎地對老師說:“老師別錄取我,我不是幹這個的材料。”

後來又考聲樂,他在中學教過音樂,來了一段自彈自唱。考形體的時候,他不會跳舞,老師說那我得考察你形體靈不靈活。於是,張家聲教過體育,也學過武術,在現場翻起了跟斗,全場老師給他鼓掌叫好。就這樣,1956年9月,他成功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三、攀登新高峰,從不驕傲

在中央戲劇學院,張家聲特別用功,成績優異。四年畢業的時候,中央實驗話劇院的人點名要他,就是現在的中國國家話劇院。1960年開始在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導演。在這裡,他是全軍第一:導演第一,演出第一。演了很多戲,也導演過不少的劇,比如《劉胡蘭》等。也曾到海外各國去演出。

在工作中,他總是在找自己的不足。不管別人怎麼誇獎他,他都要回頭看看,剛才那段兒是不是再快點就好了?是不是講得再慢一點兒就好了?老有遺憾,也次要改進。得了那麼多獎,他從來沒有驕傲過。

他的採訪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人生就是爬山,太陽在山頂上,你奔著太陽去,不要回頭,不要往回走,永遠奔著太陽往前走。”

滄州張家聲:電波中的記憶

四、人物簡歷

張家聲1935年出生於河北滄州,回族人。國家一級演員、導演、朗誦藝術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為中國藝術語言研究會理事、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表演部主持人、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

他六十多年的藝術生涯,參與創作品達一百多部。主要從事話劇表演及導演、電視劇表演及配音、電視片的解說等,幾乎涉獵了所有有聲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

作為一名優秀的長篇演播大家。他在1984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列為十大演播藝術家,1991年被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評選為"全國聽眾喜愛的演播藝術家"、曾獲全國最佳廣播劇男演員獎等等。演播過幾十部長篇小說,比如:《毛澤東的故事》、《抉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神鞭》、 《故土》、《超越自我》、《復活》、《十面埋伏》、《喜劇演員》、《中國金融黑洞》、《紅色康乃馨》等。其中《毛澤東的故事》、《抉擇》獲"中國廣播文藝政府獎"一等獎。

作為導演,因執導歌劇《劉胡蘭》獲全國優秀導演獎。榮獲過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導演一等獎。

作為演員,他主演過曹禺的《北京人》、莎士比亞的《溫莎的風流娘們兒》等幾十部話劇、《武士敏》、《師魂》等電視連續劇、電影《黨小組長》等。獲全國話劇演員"金獅獎"、電視劇"飛天獎"。

作為解說和配音演員,他解說了大量的電影、電視專題片,如電影《大決戰》、大型專題片《孔子與中國》、《先生魯迅》等作品。《夢中的哈納斯》獲全國一等獎。在譯製片《春天的第十七個瞬間》中為主角鈕勤配音,該片獲“飛天獎”。在連續劇《馬克思青年時代》、電影《扶我上戰馬的人》、電視專題片《莫忘八·二九》、《圓明滄桑》、電視連續劇《尋找格蘭特船長》等擔任配音或解說。

作為主持人,他曾擔任北京電視臺的《看中國》專欄主持人。應邀為全國多家電視臺主持欄目、晚會。此外還因撰發了《論語言個性化》、《說解說》等專業論文數十篇。

祝張家聲老先生藝術生命永遠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