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会对孩子性格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佳常育儿


你好!很高兴有机会为您解答!

长期一个人带孩子不会有影响,但是如果不出门,孩子长期只面对一个人,对孩子对妈妈都有影响

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我在产假期间和一个阿姨两个人带孩子都觉得疲惫不堪。所以非常佩服你的能量,你真的是非常棒的妈妈!

一个人带宝宝并不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多大的影响,有很多甚至于单亲妈妈带的孩子都可以非常健康非常优秀的长大,何况你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只是孩子爸爸上班比较忙而已。

但是,如果如你所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带着宝宝在楼上住,让孩子长期只面对一个人的话,对孩子还是会有影响的。不单单如此,长期不和他人接触,妈妈自己也是会有影响的。

我曾经有个朋友,孩子三岁以前基本上都没怎么出过门,结果就非常的怕生,脾气也有些大。每次见到孩子,完全就是一个“小霸王”,完全没法控制,可是真的碰到陌生人又胆怯的不行,只会缩在朋友的背后。

所以我觉得以下有几点可以考虑:

降低自己的压力,学会适当放松自己,保持乐观

一个人带孩子,不单单要带孩子,也要处理各式家务,压力一定很大。

学会放松自己,降低自己的压力是第一步。

孩子的心情和一切都是围绕着妈妈,如果妈妈倍感压力,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所以把家务尽量简单化,减少自己的压力。我每次阿姨回家的时候,就开始运用一切能帮助的方法。拖地用拖地机器人,菜饭尽量一锅解决(比如在电饭煲里面煮饭的同时加入土豆莴笋等)等。

当生活变得简单之后,乐观的妈妈才能养出阳光灿烂的孩子。

多带孩子出门和朋友聚会

有了孩子以后朋友圈肯定不一样,但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家里不出门。我在网上结识了一帮差不多大孩子的妈妈们,有机会就带着孩子到这家或者那家聚一聚,一方面让孩子多接触不一样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能够和同龄人慢慢接触。

同时自己也可以和妈妈们交流妈妈经,减压又能够得到一定的帮助。

当然,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如果孩子不喜欢,要耐心给孩子时间,找到孩子更喜欢的方式。

可以先带孩子出门多转转,和外人保持距离,让孩子慢慢适应。

一切慢慢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多么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多带孩子尽可能的看遍这个世界的好与坏。

记得多夸老公,让老公尽可能参与到带娃中

家庭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爸爸即便加班也总有空闲的时候,这时候,尽可能多正向鼓励老公,切勿抱怨。只要老公带了孩子,就尽可能多夸,让老公觉得带孩子也是幸福感爆棚的事情。

生活不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养大孩子特别不容易,无论如何,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尽可能安排好自己睡眠等时间。如果孩子不会自主入睡,孩子睡着的时候尽可能自己也睡。同时尽可能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入睡,自主进食,自主玩耍等技能,自己轻松的同时,对孩子也是有好处。

撑不下去了,记得求助

身边的父母,身边的朋友,总有一时刻,会累的不行,记得求助。并不是说你不是好妈妈了,而是说,你是一个最真实的妈妈。孩子大了,请真实面对孩子,有困难,一起解决,对孩子有好处。

有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让孩子健康幸福的长大,是我们都需要努力的事情,有负能量并不是罪恶,而怎么缓解,怎么解决,才是更重要的一环。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更多关于眼睛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眼科医生枫姐。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眼科医生枫姐


首先肯定的回答,长期只有一个人带孩子,对孩子的性格肯定有影响。


我有一个以前的同事,是全职妈妈,老公经常出差。爷爷奶奶在老家,而且因为婆媳关系不好,还有和公公也吵过架,所以根本不来往。孩子整天就只跟妈妈接触。

这个妈妈是脾气非常暴躁的人,我觉得有点狂躁,而且对孩子过度的紧张。比如带孩子去小区里跟别的小朋友玩,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撞到他的孩子啊,别人家孩子太脏啊,别人家妈妈不讲理等等,所以跟邻里也搞不好关系。


现在孩子已经四岁多了,上了大半年幼儿园了,每天都会哭,撕心裂肺的哭,不肯去。在幼儿园别人家孩子都在玩,她孩子就一个人坐在边上,动不动就说哭着说想妈妈,要回家。在家里因为妈妈要做家务,没空陪他,就让他一个人待着又不让看电视,所以孩子在家里各种搞破坏,家里够得着的,能扔的,能撕的,全部都弄乱,撕碎,打破,纸巾,花瓶,台灯等等。一旦外出,特别是人多的地方,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拉不住,不然就大喊大叫。每每妈妈都情绪大崩溃,打孩子,但是下次又一样。


我个人觉得,带孩子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孩子不断的接触外界和认识外界的过程,所以需要多人参与,让孩子能够看到更多,过度的紧张,长期把孩子禁锢,对孩子影响非常不好。

第一,孩子只跟妈妈一个人接触,肯定会生活的重心里只有妈妈,只愿意粘着妈妈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就像那个小孩,四岁多了,上幼儿园还能每天哭成那样,就已经很不正常了。

第二,妈妈的性格对孩子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情绪波动大,所以造成孩子性格也会这样不断焦虑,容易通过大喊大叫,搞破坏,不听指挥等来获得关注或者发泄。如果接触多点人,这种影响就会小一些,有所转移。


第三,除了妈妈,孩子还应该多接触其他的亲人,爸爸,爷爷奶奶,甚至周围的邻居等等。学会接受别人跟你不一样的地方有包容心,也会让孩子能感觉得到世界的万象。反之,这不能接触那不能接触,把孩子搞成温室里的幼苗,反而更脆弱。

总之,让孩子多接触外界,明白世间的多元,多跟人互动,多接触自然,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南希shuo


我女儿快三岁了,长期我自己带,我妈偶尔过来帮忙,但不带孩子。从小月龄开始,我就喜欢带她逛街,背个包带上所有需要的东西,推车,我就出门能逛一天。现在大了,一手牵着就能随时出门。长大报了早教班,所以性格方面还挺好。

要说有什么缺点呢,就是真的太黏我,晚上睡的迷迷糊糊都要爬起来确定我在不在。有时候我背对着她,她就会哼哼唧唧哭。随时随地要摸着我的胳膊肘才能安心,就像有些宝宝喜欢咬指甲有的宝宝喜欢啃口水巾一样。

我说的话都很听,别人说的可能就会顶嘴。

这种例子太多太多,毕竟24小时陪着,感情依赖肯定比别人相对要浓一点。


太阳底下的贝壳她娘


作为一个长期自己带俩孩子的全职妈妈,有些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大宝1岁左右,我就怀上了小宝,于是,从那时起,大宝基本上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宝临出生前,由于家庭原因,大宝更是长期跟着老人生活,而我就负责照顾小宝,直到小宝2岁,我才将大宝从爷爷奶奶家接回来自己带,而那时大宝已经4岁了。

虽然大宝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是大多数时间,大宝还是奶奶在带,爷爷除了做饭,基本上不带孩子。而奶奶又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带大宝出去玩的时候,奶奶觉得危险的东西不让大宝碰,不让大宝跟着其他小朋友跑,怕孩子摔倒,而且会严厉阻止大宝玩这个,玩那个,每次看见奶奶这样对大宝的时候,我都想阻止,但是却不好沟通,渐渐地,大宝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去尝试,变得胆小、不合群、没有耐心,没有一颗孩子应该有的好奇心。

后来,当小宝长大后,我自己也有能力带两个孩子了,将近4岁的时候,我将大宝接回了家,自己一个人带俩孩子。大宝和小宝在一起玩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俩孩子的不同:大宝胆小,不愿意尝试,小宝却什么都愿意去摸一摸,看一看;大宝做事没有耐心,遇到困难就哭闹,小宝会自己专心摸索,实在不知道的会主动找我询问;大宝好动,静不下来,做事三心二意,小宝在一件事上专注的时间更长......

俩宝的这些不同,让我意识到:一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养成,跟带孩子的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现在,我跟题主的情况差不多,一个人带俩孩子,宝爸每天早出晚归,只有周末才会陪孩子玩。所以,在我陪孩子的时间里,我会尽量带孩子们出去找小伙伴玩,鼓励孩子主动去交朋友,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尽量不主动帮助孩子解决,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家里,也让俩孩子自己玩,不参与俩孩子之间的争吵,我在家制定了一个规则:如果其中一个找我告状,两个人要一起接受惩罚。慢慢的,大宝也变了一些:更有耐心、也喜欢问为什么了......

所以,宝妈一个人带孩子时,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有限,虽然有家务缠身,但是也尽量抽出时间去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不足,及时纠正,也随时改变自己的带娃方式,通过看书、网络资料等,学习一些育儿技巧和经验,相信,孩子的性格也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都胆小怯懦。全职妈妈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开朗自信。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成长为自己


我也是长期自己带宝宝。孩子1岁多的时候带回老家,看到陌生人就害怕,特别是看到男士都不敢抬头看。当时马上觉得自己带孩子有问题。自己是个内向妈妈,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如果能在家呆着就尽量在家呆着。所以导致孩子如此怕生。我尽最大努力改变了生活习惯。

带孩子出去玩耍

夏天的时候每天带孩子出去玩,在小区跟其他小朋友玩,可能孩子太小,对小朋友不感兴趣。我就带她坐公交车,宝宝特别喜欢坐公交车,坐一阵再换乘下一辆。经常带她去海边玩,她喜欢玩水,玩沙子,城堡。可以脱鞋感受沙子的那种细密的感觉。秋天带宝宝去公园,植物园。带孩子捡落叶,回来玩树叶贴画。冬天因为天冷出去的少,小区里几乎看不到小朋友。每次下雪,陪她出去堆雪人。回来时再带一小桶雪继续在家玩。



几乎每个星期天会带她回乡下姥姥家,那里有山有水。大自然是最好的游玩场所,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及“自然缺失症”,即现在的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大自然能给孩子开阔的视野,完全原始单纯的快乐。带孩子去爬山,挖野菜,捡树枝,摘山楂,板栗,看虫子,玩泥巴等。每一项对孩子都有无穷的吸引力。

平时有时间我都会到妹妹家去或让妹妹带孩子来我们家。让宝宝对身边更多的亲人产生安全依恋,对宝宝来说就不会将注意力全部用在妈妈一人身上。让宝宝和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多接触,多创造机会一起玩耍。

爸爸带来的快乐

宝宝的生活中绝对不能缺失了爸爸(即丧偶式育儿)。专家指出父亲缺失容易让孩子变得懦弱,脾气暴躁,还有可能变得攻击性强。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分别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相较于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妈妈,爸爸的动手能力更强。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探索欲,想象力和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越强,越能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以前我忽视了宝爸的作用,觉得宝爸的教育理念不如自己。现在我会在爸爸在家的时候(下班回家,休息日等)把孩子全权交给他带,给他和孩子一起快乐玩耍的时间。我发现宝爸给孩子带来的都是刺激性比较强的快乐。比如爸爸会让孩子骑大马,孩子特别喜欢“中途摔下马”,每次都是哈哈大笑。爸爸把自己半躺给宝宝当滑梯。趴在床前让孩子“爬山”。每次宝宝都玩的气喘吁吁。《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写道:大多数父母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做好自己

全职妈妈一定不要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将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孩子。让自己保持快乐健康的心态,多读书,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终要离开自己。作为全职妈妈也要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无论宝爸能不能挣钱养活一家人,都要做到离开谁你都会自信快乐的生活。这种信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我家宝宝现在2岁多了,活泼开朗。


素墨浓香


孩子缺乏父爱,会更加渴望父爱,长期宝妈独自带孩子,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有个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到家看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爸爸这时已经很疲惫,也很烦躁。  

“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  

“儿子,这不应该是你问的问题。”  

“可是我想知道,爸爸。”  

“好吧好吧,我一小时赚20元。”  

“那……爸爸,我可以跟你借9块钱吗?”  

爸爸听了孩子的话有点生气,他烦躁地告诉孩子,爸爸已经很累了,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赶紧睡觉去。  

“我每天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要再拿这些无聊的事来烦我。”爸爸气愤地说。  

小男孩一脸委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爸爸开始对自己先前的态度感到不安。  

“我刚才的话有点重了,这是9块钱,拿去吧。”  

小男孩开心地从床上跳起身,然后从被子底下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钞。  

看到这情景,爸爸的火气又升腾上来了。“你不是有钱吗?干嘛还要借钱?”  

“刚才……还差9块钱。”小男孩有点怯生生地回答。  

“爸爸,我想让你陪陪我。我有20块钱了,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吗?这就是现实孩子想得到的父爱,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这个层次的感悟的。

对于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说妈妈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女性的照顾也容易培养孩子的善良与细腻,那么爸爸的陪伴可以给孩子独立、坚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面对挫折的乐观性等,虽然不绝对,但大致可以互补男女性格的不同。

养不教,父之过,这个古训就道出了父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strong>

再一个长期呆楼上,缺乏社会人的接触,对于宝宝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都也会受到影响。

必须要调整,多带孩子出去参加活动、户外走走,宝爸工作固然忙,也尽量抽时间视频电话,录好故事陪伴孩子入睡,节假日有时间就多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等等哦!

孩子虽小,但是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等孩子拿出零花钱买大人的时间,我们就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时间花在哪里了呢?值不值?


伍妈说营养


宝妈一个人带孩子,说实话,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内向及弱一点。

刚好我今天在小区碰见一位妈妈,她看着我的孩子在那和小朋友开心地玩耍,并且嘴里不停地说这话,表示很羡慕。

她旁边也有一位小女孩,一直躲在她身后,双手紧紧的抱着她的左手。

那位妈妈和题主差不多的情况,两夫妻带着孩子,爸爸工作比较繁忙没什么空陪孩子,从孩子出生就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现在孩子三周多了还是非常内向。

我觉得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妈妈教会孩子礼仪、照顾起居生活,那么爸爸则是教会孩子勇敢、胆大。

我自己从胎教开始就让孩子爸参与进来,每天陪胎儿说说话,唱一首歌。到孩子出生以后,只要我们在家,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出门,我不说我孩子如何优秀,至少非常开朗,并且能很快的融入新环境。


(冬天带着孩子出门看雪)

那位妈妈可能也意识到了孩子的不足,也说每天上午只要天气好就带着孩子出门跟着小区里的这些小朋友一起玩耍。而我也建议爸爸这个角色要丰满起来,多让爸爸带着孩子。

所谓父母父母,父亲是掌握孩子大致教育方向,而母亲是负责将方向细致化,孩子的教育离不开两位家长的同心协力照顾。

希望题主可以多和孩子爸沟通一下关于孩子教育及性格培养问题,多带孩子出门玩耍。


派球育儿经


如果是全职妈妈,利大于弊。孩子可以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妈妈的爱和自由让孩子更勇于探索。我的二宝当时2个月放在乡下,奶奶带到幼儿园我们才自己带,孩子安全感不足,不自信,内向,关键是母子关系不稳定,没有3岁前的陪伴,孩子和自己的感情不好,当时的轻松,换来长大后的问题多多了,所以是非常后悔。所以要三宝后,我全心投入陪伴孩子,现在两岁多的孩子在妈妈有事忙可以独立玩耍,看书画画,出去外面玩总喜欢和小盆友一起玩,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特别愿意自己动手做,每天时不时冒出一句:妈妈,爱你,再累都觉得值得。


三宝妈育儿日记


如果是长期封闭式地养一个孩子,那肯定是会影响孩子性格发育的。

  • 我家大宝和小宝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宝出生后,我因为要去外地工作,两岁前基本是太奶奶在带。虽然是在村里,但是太奶奶年纪大了,也比较少去窜门,我家大宝自然也很少可以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所以,她两岁前性格就偏文静,偶尔家里来客人,她有时候因为害怕陌生人连饭都不肯吃。别的小朋友抢她的玩具她也只知道躲到太奶奶怀里哭,反抗的念头都没有。我记得有一次假期我回老家,带她去村里玩,其他小孩子想过来跟她玩,她就不太乐意,总是跑开自己躲一边玩,旁边有一个家长就问我家宝宝是不是自闭症。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家宝宝因为长期封闭地被“圈养”,已经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我于是下定决心离职回家带她。还好后来上了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接触多了,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了。


  • 再来说说我家小宝。大宝四岁的时候小宝出生了,当时我和老公都离职了回村里办了一个农场,种果树养动物。小宝出生就是我和老公一起轮流带,从小就在农场里跟着我们种花种树,喂牛喂鸭,来农场里工作的工人也都喜欢逗她玩;我和老公工作之余有时间还会带着她去外地玩耍。所以她性格很好,喜欢大笑,开朗大胆,勇敢善良,遇到麻烦想办法自己解决,解决不来的时候还会向身边的人求助。前几天,农场的一头小牛因为生病死了,两岁多的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还会跑到牛棚里安慰牛妈妈。昨天,她把她爸爸拉到牛棚里,给她爸爸上了一场关于小牛死亡的课程。上完课回来,爸爸笑着说,原来她是想说服爸爸买头小牛给牛妈妈。她不仅会自己调整情绪,还会用她自己的方式帮忙解决问题。
  •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只是由妈妈一个人照顾,而且妈妈也不太喜欢跟外人打交道,没什么事不会带孩子出去做户外活动的话,我觉得从长远考虑,为了孩子性格的培养还是想办法增加一个看护人,或者宝妈换一个方式带孩子。你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多接触花花草草;可以带孩子会会老朋友旧同事、亲戚等;还可以带孩子上邻居家玩;小区里总会有一两个地方是小孩子比较喜欢集中在一起玩的,你可以拿上他喜欢的玩具带他去那里玩,即使他刚开始并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也没关系,时间久了他自然会有改变。总之,为了孩子,宝妈必须做出改变,封闭式“圈养”有弊无利。

喂奶有学问


不要太紧张,因为这种情况的小孩太多了,真正出现异常的却是极少数。

我和我老公背井离乡,我老公早出晚归上班,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现在宝宝一岁了。

一个人带娃,因为我可能有些产后抑郁,情绪不太稳定,有时候会觉得天塌下来了,孩子被我带不好了,我老公也不是会说话的人,也经常说宝宝被我带不乖了,我常常处在很崩溃的状态。

可是我情绪正常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我女儿没有绝顶聪明,但是各方面发展都不错,六七个月会叫妈妈阿姨奶奶,十个月之后慢慢开始学会各种小动作,比如会点头摇头恭喜发财,该爬的时候会爬,该走的时候会走。小孩子嘛,当然也有淘气的时候,看见洗衣液,她要伸出小食指蘸着尝一口什么,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会很紧张,可是情绪正常的时候,就会耐心教她,给她擦擦嘴巴洗洗手就好了。

现在冬天,外面下雪的时候,关着玻璃门让她看雪,她小手比划着也是很开心的;天气好的时候就带她去公园玩,她当然更开心。有时候也不用特别带去公园,我就让她坐推车里,我们有两个推车,一个舒适巨大,一个简易小巧,看心情换着推,孩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她都会很开心。

我上面写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大人的情绪比较多,尤其像我这种情绪不稳定的人,常有崩溃之感,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好了,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状态的不满意而已。对小孩子的话,我们尽量控制好情绪,不要发泄到宝宝身上就好。做妈妈的,天天陪着娃,给他们足够的爱,他们没有那么容易出问题,反而是妈妈,如果长期一个人带着,一天天只面对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娃,期间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和难处,我们最该调整好的是自己的状态。一个心情愉快的妈妈带的宝宝,差不到哪里去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