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营好亲子关系?

战马童


孩子成年之后,

朋友关系是最好的,在血浓于水的亲情基础上,加上尊重、界限、友谊等等,简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亲子关系。

但是,在孩子未成年前,不可能和父母有这样成熟、流畅的关系,那么,我们面对年幼的孩子,应该如何摆放自己的心态?

我认为,师生关系是最好的。

亲子关系中的大忌就是: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伸,或是附庸、财产,好像我“生了”你,就“拥有”了你,所以你大事小事都得听我的,我拥有你的“管辖权”。

当我是孩子的时候,社会风气对于“儿童教育”还不那么重视,所以,父母很少花心思在教育孩子上,管吃管睡、上学读书就够了。什么课外活动、心理建设、兴趣发展,根本别提了。

现在的孩子非常难养,这也是为什么生育率愈来愈低的原因。做父母的几乎花尽了心思,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未必是最好的,很多父母越界了,让孩子痛苦、压抑,反而不能发挥得最好。

<strong>

<strong>

02

父母和孩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1)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父母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开玩笑说,你们将来长大如果不孝顺,我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她很认真地回答,“我们亲眼看到你是如何对待奶奶爷爷和姥姥姥爷的,我们怎么可能不孝顺?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不够成功,一直希望孩子成功来让他们有面子,这样孩子会承担很多压力和责任,反而过不好一生。

所以,你想要孩子展现什么样好的特质,真的不是用说的,而是呈现出来

,否则,他们表面上接受了,心里也接受不了。

在能量的层面,每个家族都有自成体系的完整能量,父母未能完成的课业,就会落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

比方说,我以前是个感情非常执着的人,对爱情很依赖,我女儿青春期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她看的书都是和爱情有关。

上了大学以后,她几乎都在谈恋爱,读书都不太认真。我说她,她就会幽默的回我,“这是像谁呢?”

我抗议,“妈妈虽然喜欢谈恋爱,可是没耽误自己的功课和事业啊?”她笑着不说话,我也不追击了。孩子大了,他们有自己的决定权。

我虽然认为把大好时光花在谈恋爱上面太可惜,但这是我此刻的想法,我女儿她自己要去经历这些,才能明白属于她自己的人生道理,而不是我告诉她的。

我也知道,

我自己的这一门功课修好了以后,她的“课业”就不会那么重了,这是必然的。

  • 2)好的老师会谆谆善诱学生,支持学生往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硬性规定、中途拦阻。

最近我接触了华德福学校的一些老师,他们的教学理念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需要个别化而且受到尊重的。

我问他们,你们的学生是都要出国留学的吗?他们回答,“学生想要出国留学,我们就会支持他,加强他的英语水平,协助他申请国外学校。”

我一听,这好玩,难道,这意味着如果学生想要参加高考,也是可以的?“是的”,他们说,“学生如果要参加高考,我们老师就会辅导他们做参加高考的准备。”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做家长的也是应该如此。

我有些朋友的孩子,很早就想出国留学,自己一个人去,毫无畏惧,而朋友却有点放不下。

而我的孩子,他们都是留到18岁,需要去美国上大学的时候才离开,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建议他们可以高中就去美国读寄宿学校,他们都拒绝了。

在少年期就被尊重,有权力决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比较有自信,而且也比较能够成就事业、守住婚姻。

因为没有被打压过,所以有一天当有自主权的时候,他们不会“叛逆、反抗”。

有没有看过中年叛逆的男人?他们就是从小被父母控制,结婚后被妻子压抑,最终有一天,他们想为自己活一次。

于是,各种荒诞的叛逆行为出现,反抗的就是已经结婚多年的妻子——她代表着年少时候的母亲——也因此造成事业危机或是家庭破碎。

  • 3)好的老师,不仅是尊重学生的想法,而且哪怕学生的想法再荒谬、错误,他们也会倾听背后的缘由,好理解学生的“情绪、心态”是什么。

我的一位好友跟我说她青春期的女儿很难搞,常常一点小事就闹腾不休,很难收拾。

我听了她的故事以后,我建议她,“下次女儿再为任何事情闹腾你、为难你的时候,你不要说什么,只要去同理她就好。”

所谓的同理,就是去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如此而已。你不需要一定去同意她或是顺从她,只是去理解就足够。

有一次,她女儿的好朋友答应周末要来过夜,结果不来了,女儿就哭闹不休。要是以前,朋友会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人家有事嘛!下周还可以再约啊。

据说这种回应方式会让她女儿勃然大怒,闹得更凶。听了我的方法后,她带着很深的同理心回应说,“是哦!这个人怎么这样,说好要来的嘛!要是我,也会很生气和失望的。”

她回答得如此真挚而且带着感情,女儿当时的反应是:小眼珠子嘀哩咕噜地转了几圈,居然就没事了。

她趁机说,“那妈妈带你出去玩吧!”女儿欣然同意。一场可能的浩劫就结束了。

年纪愈小的孩子,愈需要被倾听、看见、理解。

他们在那里瞎闹胡搞,你就归于自己中心的看着他们,解读他们当下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说出来,“哦,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东西,那个真的很好玩……”

接下来,再解释为什么现在不能给他们,或是表达理解他们的失望,这样,孩子感觉被听见和接受了,当下就能释放掉不愉快的情绪。

孩子都是很能活在当下的,情绪进出非常快,只有受到打压的时候,才会压抑情绪,变成日后的隐患。

其实,最好的父母,就是把自己做好了,能够知道自己正确的位置,而不是把过多的希望、未完成的梦想、没消化的情绪放在孩子身上。

<strong>

一对快乐的父母,是所有孩子最大的福报和梦想。


张德芬


我的答案是做爱学习的父母!

昨晚,上一年级的儿子和爸爸一起做作业,我听到他爸爸的声音越来越大,话语里都是批评和指责。一会儿子过来找我和他一起写作业。

晚上睡觉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和我写作业总是凶我,写不好作业,你能和我写好作业啊?”我回答:“因为一,平时我和你写作业的时候多,我了解你;二,我爱学习,我知道如何和你一起写作业。”儿子思考了一下说;“是这样的。”

我喜欢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好好学习,孩子也会爱你。亲子关系也一定好。儿子最好的朋友是我(妈妈)



王云育儿育己


想要亲子关系健康良好的发展,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经营,是父母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思想管理。孩子在亲子关系的发展中,总是一个被动的一方,父母的行为引导孩子的行为,产生亲子关系的变化。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多陪伴。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即便以后有做的不好的,孩子也仍然能理解父母的爱,不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有耐心。要记住孩子出生时的模样,记住孩子最可爱的样子,不能随着孩子的长大,对他的包容性、耐心越来越少,记住他 三、少绑架。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能是引导,不能思想绑架,期望孩子达到我们预期的样子;也要尽可能的少一些功利心,不能做任何事情都想要马上就看得见效果,有反馈。


西米妈妈亲子关系


经营亲子关系,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接纳。对于孩子的接纳,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当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接纳时,他才会信任你,进而交流,并且能够接纳你的建议,从而有所改变。有一句话:人会因为爱而改变,并且是主动改变。

而另一方面,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想要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父母要是爱学习的。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吴大娘嘚啵嘚


尝试从一些小事入手,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景仰和尊重,比如生日的时候买点小礼物,不用太酸,比如一瓶好酒、一碟好菜,平时尝试着跟老爸开几句玩笑。其实他肯定是疼你关心你的,只不过男人之间表达爱太不直接了,除非你触动了他内心某些温柔的地方,他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默默为你做些事情,表达些关心。相信你有这份心,你们的父子关系一定会慢慢好转的。

加油,血浓于水。


小农民讲笑


首先,亲子关系需要经营的话,说明平时跟孩子接触太少了,没有尽职尽责。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少了陪伴,孩子自然不亲你。

其次,如果跟孩子都不大接触,夫妻关系也可想而知,把孩子扔给另一半,做甩手掌柜,只出钱,连人都见不到。

如果真的想跟孩子拉进距离,只有无条件从内心的陪伴。




我是谁你是谁爱谁谁1


父母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前句强调抚养二字,有安抚和培养的意思,一方面当孩子遭受挫折时最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或特长加以引导培养。鼓励孩子多向老师请教,同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多方求证开拓视野,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切围绕全面提升生命状态这个中心,促进孩子在德智体劳美等全方位协调发展。


觉醒的阿龙


1.心无旁骛的贴心陪伴;

2.无条件的接纳和欣赏;

3.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

4.不娇不纵的感恩教育。


上善若水夏mama


其实亲子关系真的需要好好把控,如果过深干预,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如果不管,孩子可能会走上歪路,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交朋友是和孩子好好相处最好的方法,千万不要强硬的像上级对下级的方式,让孩子害怕,那这样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差


熊熊海洋


这个是从古至今很难解决的问题,教育是门学问,在我看来,一定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三观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