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此詩為明末清初詩人顧夢遊所作的《臘八日水草菴即事》。顧夢遊,字與治,江寧(今江蘇南江)人,一說吳江(今江蘇蘇州)人,明副使顧英玉曾孫。崇禎十五年歲貢生。平生任俠好義,喜交結四方名士賢豪,入清以遺民終老。此詩說道:在臘八節這一天,詩人還在異鄉,遊離在外。在這個晴朗的臘日,詩人想著自己仍然流浪在外,眼淚沾溼了衣巾。臘八節這一天,不論誰在哪裡,總會想著自己的家。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也是這個月最重大的節日,古代稱為“臘日”。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一到,就意味著進入春節時間了。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詩詞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廣東佛山臘八粥

魏晉時期名臣,著名地圖學家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東裴氏”,少年時便頗有名氣。他在《大臘》中說:“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蜡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禋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穆穆我後,務茲蒸黎。宣力葘畝,霑體暴飢。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自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延。與民優遊,享受萬年。”詩人裴秀由魏仕晉,不覺又到歲終臘日,提筆揮毫寫出《大臘》一詩。詩中描述了古代臘祭時,祭祀百神,向百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感謝百神保佑萬事成功的場景。

南北朝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魏收歷仕北魏、東魏、北齊三朝,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他在《臘節》中說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節來臨,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自己久已宿居於心中的敬神之情。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修繕後的杜甫草堂茅屋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在《臘日》中寫道:“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往年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但寫此詩的這一年臘日卻氣候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餘準備辭官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此時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卻不能隨便辭去。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蘇軾雕像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在《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中說道:“衛霍元勳後,韋平外族賢。吹笙只合在緱山。閒駕綵鸞歸去、趁新年。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他時一醉畫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這一年的臘八,詩人在黃州的一個小閣子裡取暖喝酒,醉在畫堂前。他心中還想著,不能忘記有一位故人憔悴衰老在江邊。

北宋時期蘇門四學士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張耒在《唐辰臘八日大雪二首》(其一)中寫道:“平生臘八日,借缽受齋糜。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持杯從破律,遣興自吟詩。何日依禪宿,鍾魚自有時。”

他在另一首中寫道:“東州逢臘雪,卻憶竟陵梅。客路人方遠,天涯雁欲回。遙憐簷外白,還點砌邊苔。久是無人過,誰知照酒杯。”臘八這一天下著大雪,詩人目睹臘雪,想起竟陵的梅花來。過往的客人從遠方來,天邊的大雁也想回家。詩人思鄉恨歸之情,其實也是大多人共同的情感。

著名政治家,宋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田錫在《歸去來·歸去來》中這樣寫道:“歸去來。詩不云乎,王事一埤遺我兮。終日孜孜,心力疲勞齒髮衰。爾今已年五十二,前去七十幾多時。爾性雖拙頗好學,爾才雖短頗好詩。文學歌詩之外非樂為。金門玉堂若無分,隨分官職胡不歸。苟能遣得婚嫁累,又何基礎憂伏臘資。爾不聞仲尼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浮雲富貴非爾宜。表聖表聖,爾當念茲而在茲,勿使無其實而有其詞。爾若舍靈龜而觀朵頤,無乃見爾痴爾痴。”

宋代書法家張即之在《臘八日早漫成》中說道:“簿書方應接一身,減卻新計上筆尖。愧我世無分雨補,為農憂有歲時佔。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間飲水甜。昨夜一番鄉屋夢,寒梅香處短筇拈。”臘八一過,就是年,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陸游雕像

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說:“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詩中道: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裡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跡。臘日裡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南宋詩人喻良能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後人因此稱他出生地為“郎官裡”。他在《臘八日雪參議林郎中有詩因次韻》中說道:“玉樹參差見,銀花子細看。淖糜分臘序,圓炭度朝寒。冉冉頭新白,匆匆歲又殘。聊憑一杯醉,忍把兩眉攢。”臘八很冷,過年了,如果愁苦,就喝幾杯酒,酒可暖身,亦可消愁。

南宋詩人汪莘在《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行其夜雪作》中說道:“野店殘冬。綠酒春濃。念如今、此意誰同。溪光不盡,山翠無窮。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松。籃舉乘興,薄暮疏鍾。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陣,曉枕雲峰。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小店殘冬之即暫歇,春酒一杯,沿途的溪山間不時夾帶著幾枝幽梅、幾竿孤竹、幾株蒼松,清曠疏朗之氣宜人。暮宿孤村,又逢寒風飄絮,夜雪撲窗。天明後帶上漁具,獨釣寒江雪,有胸中萬慮俱息之感。

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劉辰翁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後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他在《花犯(舊催雪詞,苦不甚佳,因復作此)》中寫道:“海山昏,寒雲欲下,低低壓吹帽。平沙浩浩。想關塞無煙,時動衰草。蘇郎臥處愁難掃。江南春不到。但悵望、雪花夜白,人間憔悴好。誰知廣寒夢無憀,丁寧白玉煉,不關懷抱。看清淺,桑田外,塵生熱惱。待說與、天公知道。期臘盡春來事宜早。更幾日、銀河信斷,梅花容易老。”

南宋抗金將領趙萬年在《臘八危家餉粥有感》中說道:“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開禧二年(1206年)冬,金兵渡江南下,以20萬大軍圍襄陽城。當時城池守軍僅萬餘,強敵壓境之際,宣招司官員相繼逃遁。趙萬年帶領城中士卒,修造武器,儲備糧食,死守襄陽城。從開禧二年(1206年)十一月到次年二月,襄陽城被圍九十多天,他以萬餘守卒,抗金人二十萬大軍,城得以全,圍得以解。這一年的臘八,襄陽城外還在激烈戰鬥。激烈戰鬥後,詩人幸得生還。如果不是他人端來了臘八粥,他還不知道今天是臘八節。了了數語,激烈的戰鬥從容而述,詩人的樂觀與從容可見一斑。

明代詩人葛一龍在《臘八日懷聖僕》中說:“懷君八日語,五見十年中。險阻貧兼病,西南北又東。兩鄉侈各健,一粥喜遙同。木末臨清曉,應披看雪紅。”聖僕應是詩人的親友,在臘八這一天,他懷念聖僕。十年中只見了五次面,因為貧病交加,而且四處奔走,都不在一處。雖然兩人天各一方,但慶幸的身體都還健康,正逢臘八節,兩人相隔遙遠,但都在同喝臘八粥。等天亮了,你應該會披著衣服去看雪中的梅花了。值此佳節,雖不能與友人相會,但能同時喝碗臘八粥,賞賞梅雪,也是幸事了。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清代道光皇陵

清宣宗道光在《臘八粥》中道:“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清代朝廷於臘八這天,有賜粥的風俗。可以想見,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湧如潮。

清代李福在《臘八粥》中說道:“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數。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嘗,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倦然對是的,趾望丞民立。”

清代夏仁虎自幼聰慧,在兄弟五人中,以他的學問事業最為突出。他在《臘八》中道:“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詩中道,臘八一到,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吃,而朝廷乃當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宮煮粥奉佛並賜大臣、諸王、宮妃等。據文獻記載,清代雍和宮有四口煮粥的大鍋,鍋最大的直徑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擔。熬粥時,第一鍋粥是奉佛的,第二鍋粥是賜給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鍋粥是賜給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鍋粥是賜給喇嘛的。

臘八節·今文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沈從文

我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沈從文在《臘八粥》一文中這樣描寫孩子喝臘八粥的場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鬍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慄,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鍋中的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乾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多了,它會起鍋巴……”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冰心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老舍

我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這樣寫道:“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等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梁實秋與程季淑

臘八節的內涵,在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筆下是祈求團圓的心願。他在《粥》中寫道,小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過,我的二舅爹爹(我父親的二舅父)就開始作業,搬出擦得鋥光大亮的大小銅鍋兩個,大的高一尺開外,口徑約一尺。然後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慄 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的用長柄大勺攪動,防黏鍋底。兩鍋內容不太一樣,大的粗糙些,小的細緻些,以粥果多少為別。此外尚有額外精緻粥果另裝一盤,如瓜子仁、杏仁、葡萄乾、紅絲青絲、松子、蜜餞之類,準備臨時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儘量加紅糖,稀里呼嚕的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舉。剩下的粥,倒在大綠釉瓦盆裡,自然凝凍,留到年底也不會壞。自從喪亂,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 興致未減,材料難求,因陋就簡,虛應故事而已。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王蒙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我愛喝稀粥》中寫道: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北方農村普遍熬製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臘八粥兼收幷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芸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乾瓜果脯杏杜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於一鍋之中,敖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乾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於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一點重農愛農思農之心。

臘八節·習俗

逐疫。臘八節逐疫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歷史上,每到臘月初七日,五臺山佛教界便忙乎起來。清掃佛殿,擦洗貢器,整理平時很少使用的大灶房。大灶房的銅鍋直徑達二米多。這一天要用米專門煮粥。原料主要是小米、黃米加紅豆、綠豆,佐以紅棗、松子及蘑菇等等,稱為七寶五味粥。銅鍋煮粥要用溫火整整熬一個晚上。第二天,除了用來供佛及僧眾自食外,主要施捨窮人。今天,雖已不再施捨,大銅鍋也停歇不用了,臘八粥用料,也遠比歷史上精細豐富,但各寺廟仍然習慣多熬粥。仿效傳說中牧女獻乳糜的情節,在每尊佛、菩薩、羅漢像前獻供。同時要舉行誦經活動,八音鼓樂,香菸、蠟光,很是莊嚴隆重。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的民間風味特產,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製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並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後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食鹽,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乾,即成臘八豆腐。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味則更好。“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它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澆上麻油,拌上蔥薑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臘八蒜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蒜去皮浸入醋中,裝入容器密封,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漸漸會變綠,色如同翡翠碧玉,吃起來味道酸甜。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臘八面

臘八面。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以面和各種豆類(紅豆為住)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韭菜葉的寬度相等的麵條)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麵。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後將蔥花油潑入鍋中。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如在陝西渭北一帶,臘八節早晨要吃臘八面。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閩南人嘴裡的四果湯

吃冰。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中華傳統節日」晴臘無如今日好——漫話臘八節

蕎麥籽粒

吃麥仁飯。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裡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裡流行。

臘八節·諺語

關於臘八節的諺語不是很多:過了臘八就是年。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臘八冰,吃不壞人。誰家灶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臘八臘八,凍掉下巴。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臘八.臘八,有的,臘八,沒有的,哈撒。臘八,祭灶,新年快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媽子吃著桂花糕,老頭子戴著新氈帽。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

晉東南流行一首歌謠,叫《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花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還有一則關於臘八的順口溜寫道:“臘月,年終月。臘八,忙碌節。喝豆粥,祛病魔。祭灶神,求平安。吃碎冰,防肚疼。糖瓜粘,掃房日。迎福氣,除厄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