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哪個企業家更能代表製造業的領袖人物?格力的董明珠還是華為的任正非?

縱橫戰略說


華為現在戰略是對的,高度重視基礎研究與創新。40年改革開放,為了拼經濟,中國走過了歐美日以前發展的老路子,即拿來主義和山寨,而當自身已達一定體量和,積累了大量資本,要想超越和引領,必須從基礎研究與創新上面突破,佔領科技制高點。

中國製造其實有很多實幹企業,只不過在科技這一領域還是比較薄弱,代表企業是少之又少,華為基本算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創新名片,讓國人的民族情感得以寄託,也給予厚望。

一個華為,中國無法強大,只有眾多科技與製造企業都重視基礎科研與創新,才能在未來世界有更多話語權,華為和格力都不錯,只不過華為在中國起到的鰱魚效應更強,相信很多企業會協同。


伶居


看到前半句的提問答主腦子裡一片空白,而看到後半句的時候答主覺得題主你在為難人。

的確格力算是國內電器製造的三巨頭之一,佔有國內極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從製造來看,格力的高端空調還用著日本的壓縮機,缺乏自己的高端技術,而論起產業線,近年來格力的風向也有點迷。早幾年放話要做手機,還想超越小米,結果做出來的格力手機受群嘲,可以說在手機行業格力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還說過要進軍汽車行業,也沒掀起多大的浪花;29日在東莞製造論壇上還揚言可以在芯片製作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給我的感覺就是誇誇奇談。在製造方面格力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再說回董明珠本人,不可否認這是一位傳奇的女性,能一路走到如今的地位個人能力不容小覷,超期服役至今,這位“董小姐”的獨裁作風深入人心。不過每個企業家都有其獨特的管理風格,至於適不適合,其成績就能說明。至於要說“董小姐”堪稱制造業的領袖人物,未免誇大其詞。

再說說華為的任正非。引用寧高寧2018年中化集團經理人年會上演講中的原話:

“在中國真正用研發引領持續發展的企業家,可能就任正非一人。”

若非要在董明珠和任正非這兩者選一人,任正非這位低調的大佬其實幹精神和管理的作風在小編來看還是比較符合的。

然而“製造業“”企業家““領袖人物”這三者為並列條件時,很難出結果。真正的領袖人物不僅有素養要高,領導才能要非同一般,更有崇高的價值追求,能應對複雜的行業,引領行業走向未來。在中國,不說製造業,全行業這樣的人物都屈指可數。


鎂客網


首先董明珠和任正非不是一個體量的,他們之間的差距如同庫克和喬布斯。

這個問題問的是製造業的領袖人物?何為領袖?

我認為至少有兩個硬標準:

  • 是不是創始人?

  • 公司是不是行業領袖?

創始人標準之比較

為何強調還是不是創始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你僅僅是在一個偉大的企業的基礎上做出成績,很難說這是你個人能力的體現還是本身公司基因的優秀。

我們會承認喬布斯是偉大的領袖,但是不會承認庫克有多偉大。因為蘋果這麼優秀的公司,換一個人來掌舵,只要不胡鬧都不會差。

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董明珠先輸一籌,格力真正的創始人是朱洪江,華南理工的高材生。是朱洪江帶領團隊打造了格力的質量體系。董明珠本身銷售出身,對技術根本沒有深入的瞭解。任正非親手創立了華為,這個公認的成就不是董明珠可比的。

公司行業地位比較

回到公司在行業的地位,華為在全球也屬於行業的主導者之一,跟思科之間也是伯仲之間,思科目前略佔優勢。

但是反觀格力,格力僅僅是空調領域是龍頭,跟競爭對手美的相比,不僅在市值和銷售額被美的雙殺,而且在產品的多元化上更是慘不忍睹。董明珠執政格力之後,格力的多元化投資全部以失敗告終,最近銀隆也是醜聞纏身。

看到這裡還用比較華為和格力的地位麼?

未來的眼光

從各種內部談話流出的文章來看,任正非對於未來的產業大戰略有非常清晰的認識,知道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可為。特別是對於芯片這個領域,雖然海思做出了很好的成績,但是任正非還是清醒地認識到,華為還要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高通。


但是反觀董明珠,對於芯片的言論,對於新能源汽車投資的失敗。

可見董更善於輿論的炒作,而不是真正踏實做研發。

因此誰是製造業的領袖?我的答案是任正非


汽車短視頻


如果只在這兩人中來選,不用考慮,更能代表製造業領袖人物肯定是華為的任正非!如何是任正非和張瑞敏二選一,真有點讓人犯難。


開下玩笑:“格力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而加拿大抓的卻是華為的孟晚舟,不是格力的董明珠,是不是他們抓錯了人?嘿嘿嘿。如果要靠一家民用空調生產商代表我國的製造業,才能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太瞧不起咱大中國了,也嚴重低估了世界人民的智商!

我們按歷史上對領袖人物的評判標準“立功、立德、立言”即所謂“三不朽”來分析、判斷,任正非是不是當代中國製造業的領袖人物?當然對企業家、對企業界的領袖人物不能按政治家的標準來衡量,因此對應“在企業創建及發展壯大中的貢獻”、“在保證企業持續競爭力中的貢獻”、“在建設企業文化中的貢獻”三個維度來評判。


一、在企業創建及發展壯大過程中的貢獻

任正非先生是華為的創始人,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在深圳創立華為公司,1988年起任公司總裁。華為從代理電話程控交換機開始,發展到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絡擁有者提供硬件設備、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高科技集團。現在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幾乎全部大的運營商,是一個全球性世界級的企業,去年的營收已達1000億美元、即7000億人民幣左右。

任正非先生非常非常重視華為的技術研發,18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超1000億,此經費肯定比我國家電全行業的科研經費還要多。現在的華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5G技術已是業界翹楚,領先於全世界,超越了許多老牌國際巨頭,是我國創造業在世界上少見的領先者之一。

董明珠不是格力電器的創始人,她是1990年求職進入珠海海利空調(格力電器的前身),從普通銷售人員起步,逐漸成長並負責格力的銷售工作,2001年起,任總裁兼副董事長,2012年5月繼任格力董事長。格力是我國家電業的龍頭之一,主營是家用空調,以內銷為主,18年的營收2000億左右。

格力與華為的確不是一個量級的企業,華為不論是體量,還是技術實力都要甩格力幾條街,因此從“立功”這一條來講,在企業創建及發展壯大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貢獻,董明珠真的無法與任正非相提並論。

二、在保證企業持續競爭力中的貢獻

眾所周知,華為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加班更是常態,令人望而生畏。每年,華為的離職率高達10%。即便如此,但華為的核心團隊卻始終沒有煥散,相關的高端人才以能進華為為榮,其原因就是因為華為建立了優秀的員工激勵制度。

曾是軍人的任正非深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有讓團隊富有凝聚力,才能保住企業的核心力量,才能保證企業有持續的競爭力。現如今,華為員工中年收入百萬以上的數以萬計,而他們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長期的股權激勵。華為86%的員工擁有公司98.6%的股票,任正非只佔到華為股權少少的1.4%左右,作為一家純民營企業創始人的他確是大方和慷慨的。正因如此華為形成了一個全員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員工的利益與命運和公司緊密相關,乃至融為一體,為華為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與不竭的動力,是中國製造業企業中少之又少的存在,可能也是唯一的存在。

董明珠在格力從一個基層“打工妹”變身為現在身價幾十億的土壕級富婆,的確也是很傳奇的。但從“立德”角度來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華為走共同富裕,利益共享,命運相連,構建企業的全員利益共同體之路顯然更具功課性,因此任正非要高明的多了!

三、在建設企業文化中的貢獻

企業創始人的人格,就是企業的靈魂。任正非自嘲華為人是一群青紗帳裡走出來的“土八路”,之初並不習慣於職業化、表格化、規範化的管理。任正非曾說,華為就是要發展一批狼,他們要具有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以及群體奮鬥的意識。經過三十年的發展變化,華為人不但成功變身為訓練有素的“正規軍”,華為的管理體系已成為了中國企業的標杆,而且更是一窩龐大的群狼,極具攻擊性和團隊精神,其最根本的因素來自於創始人極富遠見的企業文化和嚴密的管理體系的建設,從而為華為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華為,無論是新員工培訓、幹部培訓、各級管理人員培訓中,企業文化培訓始終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企業文化已深植於華為人心中,任正非帶頭示範,企業文化早成為所有華為人的行為指南。


任正非先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企業界的思想家,親自寫作了《華為的冬天》(這是一篇在科技業界流傳的著作,許多公司的老總都向下屬推薦閱讀)、《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講述企業的治理之道)、《我的父親母親》(任正非回憶自己曾經的艱難生活)、《北國之春》(任正非出訪日本後所寫),這些文章、著作中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是槍手所能涉及和達到的,更不是“網紅”所能帶來的高度。因此從“立言”來看,任正非對建設華為企業文化和管理體系的貢獻是非一般企業家所能比擬的。

任正非先生在華為發展壯大過程中、保證企業持續競爭力和企業文化建設中所作的貢獻和勤于思考、敏於做事、低調做人、樸實無華的謙虛品質,十分符合我們中國傳統的“三不朽”對領袖人物的評判標準,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領袖人物是當之無愧的。

🌹歡迎大家理性評論互動,喜歡的請關注點贊!互動是件特別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期待朋友們的互動🌹


虎哥視窗


我覺得是任正非,董明珠是把自己變成了網紅,力挽狂瀾保住了格力,而任正非則是以身為梁,撐起了華為在世界的風骨。

嚴格來說,董明珠是是企業家,任正非是實幹家。

不能說誰比誰厲害,但出於民族復興來說,個人更喜歡實幹家。拿一個前幾年,董明珠在央視《對話》上面說的:華為做全國第一,格力做第二。大家都知道董明珠也是很牛的人物,基本上是不會服輸的她會這麼說,也可以證明董小姐是佩服什麼樣的企業了吧。

1992年的時候,任正非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六點美國印象讓我心酸》,有興趣的可以去讀讀,裡面詳細了論述了美國的發達,以及將繼續發達下去的原因,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的目光就開始投向了世界。

而現在,華為的任正非帶領華為電信設備,佔領全球市場接近二分之一,讓眾多國際巨頭恨得牙癢癢。同時,從側面促進電信行業的資費大幅下降;而且注重研發,有中國第一通信行業的專利儲備,有自己的芯片產業;企業文化被眾多企業學習,寫的文章被奉為經典;員工待遇優厚,工資被稱為零花錢。

說真的,現在任正非在一步一步踏實的實踐著自己92年的誓言,從通信行業到成功涉足手機制造再到拿下5G編碼權,華為走的很穩,在這裡祝福華為,未來會更好。


無線端


從目前來看,任正非絕對是最能代表中國製造業的人物,原因有三:

1、業績是根:2017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6000億元人民幣,2018年銷售收入目標為6558億人民幣,有望繼蘋果和三星之後成為第三家千億美元級電子公司。必須要說明的是,這樣的業績是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不上市而帶來的,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著實難能可貴。

2、技術為本: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132.3億美元,僅次於亞馬遜(研發經費226億美元)和Alphabet公司(研發經費166億美元),並對外承諾2018年研發投入150至200億美元。須知,只有技術進步才能帶來真正的競爭力,模式創新或只能呈一時之勇。

3、管理為先:華為是國內鮮有在管理上大量投資、大膽創新的企業,這都給華為帶來了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任正非關於華為的思考,更是跨出了企業的邊界,影響了一批企業家和經理人。

因此,從立功、立德、立言三個方面來說,任正非絕對是代表性人物。


文言狀語


你們啊,畢竟還是too young。為什麼凡事總要分個高下呢?一起愉快的玩耍,哦不對一起努力的把中國製造推上高峰難道不好嗎?特別是為了證明一個人牛就得死命的黑另一個人,有必要這麼做嗎?

毛選第一篇就告訴我們,認識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至關重要。只要是對中國製造有利的人和事,不論他的性格如何,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我們的朋友。相反,一些吹牛的,不幹實事的,至今準備下週迴國的某老闆或者某老闆們,才是我們的敵人。

對於華為和格力來說,都是中國製造的代表,只不過華為更出色一些。其實格力也很不錯,有些人會說格力這不行那不行,會拿三菱,大金說事兒。你們吶,還信躬醬精神那一套,畢竟還是too young 。像家電行業,本身是一個技術中等的行業,格力的體量已經是世界級的水平了,因為有足夠的利潤,必然投入足夠的研發,大金嘛,利潤連格力的一半都不到,長此以往,還拿躬醬精神說事兒的說實話和大清國那些對著洋槍洋炮喊神拳無敵的義和團沒什麼區別。大機器時代,有足夠的錢,一定有足夠的研發。而這錢的取得,就靠佔領市場,沒錯,以前中國企業的確輕研發,不過問題在於那個時候沒錢研發,通過營銷和差異化競爭,有錢了自然搞好研發。這是非常自然的過程。和日本索尼戰勝飛利浦的過程是一樣的,不過這次輪到中國而已。華為就更了不起了,如果說格力主要銷售規模在國內,那華為就算是世界級企業了(當然了,家電行業本身就很難拓展外國市場,本國消費者傾向用自己國家的產品,尤其是老外們更是如此)。而且,曾經華為子公司華為電氣賣給了艾默生,導致華為電氣高管集體出走創立了匯川技術,麥格米特,禾望電氣,藍海華騰等知名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匯川技術,國內工控最厲害的公司,沒有之一。打開匯川技術的報表,你會發現這是家神級公司,每年都對下一年預測,每次預測都對,每年戰略都成功,每次轉型都正確,每個新領域當年就成功,次年增速至少百分之百,一兩年就形成億級收入。很多人沒接觸過公司財務,注意這不是一年,是連續好幾年,而且是預測,而且最後還都實現了。這尼瑪太牛逼了吧?注意,這還是華為曾經的子公司一部分高管創立的企業,你可以想象一下,華為本身的戰略和執行力究竟會有多強!

討論了華為和格力,再討論下這兩個管理者。重點說說董小姐吧。很多人會吐槽她強勢。我告訴你說這種話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國企,作為一個管理者而不是創始人,她不強勢就不會有後來的格力了,你好好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說的對不對。任正非當然很厲害,而且低調務實,戰略眼光無以倫比,但是董明珠也可以。真沒必要非得一決高下。

最後,衷心希望華為和格力越走越遠,同時中國的大地上,出現更多的華為和格力,那才是中國製造之福。

~\\(≧▽≦)/~啦啦啦


楚鵬748


這屬於難以回答的問題。

一個產品做得好不代表什麼都好。

每年幾千億美元機電產品遠銷國外,不只是格力、華為,之所以格力、華為名聲響,一個是廣告做得好,產品市場佔有率也不錯,同時,老闆行事風格有個性。而許多低調的製造業老闆,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大大小小的老闆合起來,幫國家站上了人類製造業巔峰。

製造業領袖誰也不敢自封,就是推舉恐怕也沒人敢當。

為何?

最近美國國會悄悄通過一個減免稅法案,幾千個品種都是美國人造不了的產品,沒有華為、沒有格力。反過來看,就是它不怕華為格力之類的企業。美國用斷供可以整死中興,但萬一那些產品一斷供,美國人也傻眼。

各行各業有不同,在一個行業裡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是值得自豪,可如今,自己產品裡說不定還有別人的血汗,有他人的骨骼,甚至心臟都是用的別人的,看清了這一點,哪個老闆敢說普天之下唯我獨大?

製造業全球最強大,80%是事實,20%是水份。高端製造比不過人家。中低端雖然量上去了,核心技術卻在人家手裡,品牌打出來,錢卻被人家賺了去。

國內製造業的老總真正偉大的地方,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沒有被媒體忽悠暈了。

所以,任總說,華為今後的最高任務是活下來。格力老總也想著造芯片。阿里巴巴老總弄了個學院,準備從最基礎做起。

不過,沒有量的積累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肯吃苦有智慧善學習。

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瞄準國際尖端製造,盯緊最先進科技發展,國內所有制造業的老總都把自己做的這一塊做到最好,都能做到不受制於人,到那時,再推舉個領軍人物也不遲。


布衣吳新建


系統起來回答這個問題,要首先要確定三個定性:企業家、製造業、領軍人物,這三個定性裡,製造業最容易理解,生產製造東西來銷售嘛,而目前來說這個定義可以排除的大佬們就非常多,比如李嘉誠、馬雲、王石、王健林包括許家印和一眾煤老闆等等這些互聯網和房地產地產能源大佬都不能算。

其次,定性看似容易卻很複雜的就是企業家兩個字,啥是企業家?目前能夠明確的有兩種,一種是企業所有者,一種是被僱傭的成功的企業經理人型企業家,但我覺得後一種比較勉強,我還是偏向與第一種~企業所有者,在現在社會中,製造業企業分類不在乎上市和未上市兩種,上市的所有者必定是公司的控股股東,非上市的直接就是老闆,而目前看來,製造業中上市企業控股股東大多是企業公司或者企業,而個人能夠控股製造業上市公司又能夠稱得上企業家的寥寥無幾,剛上市的雷軍和之前的藍思科技這種類型的應該算得上。而非上市公司企業家就多了去了,我們熟知的陶華碧就是代表,還有成片成片的生產製造業企業老闆,但凡做起來的都算得上製造業企業家。於是關鍵的來了,啥是領軍人物?百度雲:領軍人物是各行各業中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出類拔萃的素養、卓越的領導才能,能在複雜的環境中取得巨大成就,享有較高行業美譽度的成功人士!而就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整體素質和素養來看,還是多以盈利為最終甚至唯一目的,單從“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這一點就幾乎否定了99.99%,僅存的有崇高價值追求的企業家,也都因為世俗的無奈變得低調保守,如果說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我們應該可以如雷貫耳,而目前能夠符合製造業、企業擁有者、如雷貫耳的,也就吉利、福耀、老乾媽這幾個擁有企業又大名鼎鼎了,但是就領軍兩個字而言,老乾媽算不上,福耀也不會領軍行業只會一家獨大,而吉利的領軍也是時代範疇,所以說了那麼多,中國目前還真找不到製造業、擁有企業並能夠引領行業共同發展的人物。


少年中國21


我回答任正非,格力這種模式對消費者不利。溢價太高。

華為的科技是真心能推動世界進步的。通信領域華為解決了很多人類面臨沒解決的問題。華為很多可以從無到有。

格力只是在製造業領域學日本的精益求精而已。沒有真正的拿的出手可以改變世界的科技技術。格力除空調一個業務,估計未來格力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智能生產線裝備。都是日本歐美十幾年前的技術了。格力只是把別人的搬來自己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