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單親媽媽以後,生活變得更糟了嗎?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女性貧困》一書中,在說到女性貧困的原因時,把單親媽媽列為第三大重要原因,並且指出“日本政府將年收入低於125萬日元(約合6.6萬元人民幣)的家庭定義為貧困階層,而其中單親媽媽家庭中佔比達到48.2%,遠遠超過歐美髮達國家的比例。”說起這個問題,作為單親媽媽的我感觸很深,也想從親身經歷談談對女性貧困問題的看法(僅代表個人經歷,請謹慎參照)。

成為單親媽媽以後,生活變得更糟了嗎?


離婚後的影響

我是2015年離的婚,離婚的原因我就不細談了,但是離婚的結果就是:我結束了十年的感情、五年的婚姻,帶著當時兩歲半的孩子,重新開始了生活。

離婚時,孩子爸爸給了10萬元的補償,由於他的過錯,他淨身出戶,家裡的所有財產都歸我。說到這裡,可能你會覺得我很幸運,但實際上,這多虧了我有一個學法律的妹妹。

我決定離婚的最初,實際上是什麼都不想要,就想早點帶著孩子離開那個家。這大概也是大多數女性在面臨婚變後的感性想法吧,太傻了。現在,我十分感謝我的妹妹,當初幫我爭財產,幫我要補償,包括後來確定孩子爸爸每月給我的生活費。

離婚的過程我不說了,這個與本文要談的主題無關,我只談談我成為單親媽媽以後,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

一個是感情上受到了衝擊,大概有半年都渾渾噩噩無心工作無心家庭事務無心照顧孩子,這期間我妹妹剛畢業,家裡多虧有她。

另一個是社會評價。我周圍的同事朋友慢慢知道這個事情,但我很奇怪他們的態度,大多認為,誰的婚姻不是湊活過啊,離了你怎麼辦啊,多辛苦啊,有希望還是復婚吧。就是這樣一種態度,每每談及,我都無言面對。

當然,也有支持我的同事朋友,在生活上工作上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包括孩子的接送,工作的靈活安排,我真的要感謝他們,沒有他們,我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境地。

我陷入女性貧困了嗎?

那麼說說我現在,我有沒有陷入女性貧困的境地呢?客觀的說,真正的貧困,沒有,相對貧困,還是有的。

我是公務員,所在的機關單位裡的女性,大多家庭穩定社會地位高,她們的另一半也大多是商人、體制內,或是一些收入更高的企業人士。在婚姻裡,吃穿用度就不用說了,相比她們,我不可能再任性的剁手、娛樂,花錢的時候確實有了很多制約和牽絆,總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而這些,她們是靠一個家庭來完成,我是一個人,這大概是所謂的相對貧困吧。

但是我仍然能靠自己不算高也不算低的收入維持我們兩個人的正常生活,並且有了一些理財和對未來的規劃,我想,有幾件事是讓我沒有陷入絕對貧困的主要原因。

一是獨立的經濟來源。前文說過,我畢業就進了體制內,經濟收入是穩定的,體制內的工作,也讓我在有了孩子之後,享受了正常的產假,哺乳假。到孩子兩歲時,我們曾因是要僱保姆還是上託班爭執的時候,當時我的同事幫我介紹了一個認識的老師開的託班,孩子兩歲就進入了幼兒園,這也是後來離婚後我仍然能正常工作的原因。

二是獨立的性格。其實這一點應該放到最開始的,很多時候,我都在反思是不是由於我的過於獨立造成了我的婚姻感情失敗。但是現在,離婚兩年了,我也反思了很久,現在的我不那麼想了。可以說,恰恰是獨立的性格救了我,讓我在最困難的時候挺過來。

比如,我最早工作時實際上是很拼的,那時候沒有孩子,每天加班寫材料,作為女性我沒有太多抱怨。後來離婚後,我由於感情的衝擊去找領導轉崗,領導因為我之前的表現,也很爽快的答應了,並且在我調整好了以後又幫我升了職,轉回了原來的崗位。所以,離婚後,我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調整。

再比如,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生活費就是自己掙了,考公務員之前,我就怕萬一考不上,家裡又不給經濟支撐,我還要工作的話,肯定要影響到考試,所以我畢業時攢了一筆錢,打算萬一考不上公務員,起碼有積蓄能應付一段時間。那段時間也是拼了,同時參加四個考試,最終有兩個崗位都考上了。

說完我自己,再來說說其他人。離婚後,曾有好多人過來找我,說她們想離婚卻有很多原因不能離。有的女性因為是全職,離婚後無法找到工作,家裡也不支持;有的女性是覺得怕社會的眼光,認為孩子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庭,哪怕這個家庭實際已經支離破碎;更多的因為父母,大多老人特別是爺爺奶奶那一方,不希望離婚,而且有的離婚就要剝奪孩子的撫養權,這對於媽媽來說,就是要了命。這是另一個話題了,但我想說,我很理解她們,這是不同的人在做出不同的選擇,沒有對錯。但是如果真的走到了離婚這一步,也不要害怕,自己也要有所準備才能應對變化後的生活。

女性應該如何避免陷入貧困危機?

中國女性有這樣的貧困危機嗎?需不需要警惕?

當然有,特別是在如今國家鼓勵二胎、鼓勵女性迴歸家庭,但是男尊女卑、男權社會很多思想依然強勢,國家對孩子、對女性各方面保障又跟不上的大背景下,企業用工女性歧視嚴重,女性自身一方面極端女權,一方面極端依賴男性依賴家庭,全職媽媽越來越多,這些都給中國女性的貧困埋下了種子。

女性通常是感性的,當有了家庭以後,很容易為孩子做出犧牲,放棄了自己的成長,轉而從家庭裡尋求慰籍。我也沒有比較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的意思,其實中國女性已經很優秀了,社會帶來的各種壓力和評價我們沒辦法改變,我只從我自身經歷出發,談談避免讓自己陷入貧困的幾個做法。

一是終身學習,讓自己始終擁有能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即使是全職媽媽,這點危機意識還是要有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付於他人。經濟獨立即使很難做到,也要做。不管是兼職也好,發展自己的愛好也好,哪怕寫寫公眾號,也許這些都會成為你日後的收入來源。大多數女性所面臨的“因為父母我不敢離婚”“因為父母我必須結婚”,很多時候確實是經濟不夠獨立造成的。試問如果你在解決自己工作的同時,還能給父母貼補家用,你的經濟足夠強大,你還沒有能作出決定的勇氣嗎?

二是不做“完美”媽媽。別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孩子終究會長大,要自己面對社會,孩子更需要一個自身就獨立堅強的媽媽給她做榜樣,而不是一個把他照顧的無微不至,自己卻失去自我的媽媽。

三是通過自身努力逐步換來社會環境的改善。雖然這一點可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我指的是那些為了騙產假和工資隱瞞懷孕卻站著茅坑不拉屎的女性。很多時候,女性一邊抱怨著社會對自己的歧視,一邊卻給自己定位要嫁豪門,炫耀嫁了個好男人,自己也不努力工作,拿女性角色給自己找很多的理由。正是這樣的人,讓企業更加堅定了不僱傭女性的想法,然後,更多上進的女性卻要因此受到更大的歧視和不公。

期盼和呼籲社會的進步和改變是應該的,作為公務員,我每年也在給法制辦提交一些關於女性保障和社會保障的建議意見,包括一些立法意見。但是在大環境無力改變的情況下,我們不能放棄自己的獨立和進步,還是應當努力做一些自己能做的。

比起古代,我們已經擁有了更多的權利,享受了更多社會進步帶來的福利。其實,全職媽媽越來越多而社會保障又跟不上的話,男性的家庭壓力和社會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男性和女性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作為女性,也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情,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才能從源頭上避免陷入貧困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