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在競爭激烈的民航市場,航企最為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擁有一條黃金時刻的賺錢航線。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大英航空經營的倫敦希斯羅---紐約JFK機場的航線,一年能為大英航空創造超過十億美元的營業收入。

這比全球任何一家航企飛行的任何一條航線都要賺錢。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相反,如果航線的經濟效益不好,航空企業就會承擔鉅額虧損的風險。前段時間,美國航空就取消了芝加哥往返北京的航線。

為了搭建全球第五和第七大城市間的空中走廊,美聯航採用最先進的B787寬體客機執飛,這也是能運營該航線的最小載客量客機。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儘管如此,這條航線每年損失依然超過上千萬,堪稱投資災難。這與美航前期定下的8000萬營收目標相差甚遠。

作為航企,匹配兩個城市容易,但決定是否開闢新航線,就複雜的多了。

2015年,美國三大航企,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聯航總共開闢101條航線。這其中,既包括飛行時間只有30分鐘的支線航班,也包括洛杉磯飛往上海的跨洋航線。

時至今日,一些航線依然營運,而有些航線,則因效益虧損,不得不停航。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達美航空,自2015年開闢新航線至今,總共還保留70%的航線。美國航空保留76%的航線。美聯航,則成功保留了將近85%的航線。

對於航企,新開航線停航數量的多少,也並不能說明什麼。不同航企有著不一樣的市場需求,比如,是否善於運營長航線,是否有意加強區域網絡。

美聯航之所以能成功運營85%的航線,是因為在多數航線上,比如,墨爾本、大溪地、臺北、成都、德里、孟買等長程航線,有且僅有美聯航一家美國航企運營。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相對來說,美聯航更善於規劃航線網絡,不管大城市,還是小城鎮,美聯航都成功保留了有盈利空間的航線。

那麼,決定航企是否需要開通新航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注意!敲黑板啦!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有多少旅客想飛去新城市?”,"旅客又願意花多少錢買機票呢?”顯然,這是兩道問起來輕鬆,答起來難的問題。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對於新的地點,到底有多少旅客想去,航空公司有著可靠的數據。

還是用美聯航舉例。

2015年,美聯航開通丹佛---Oregon機場直航航班。在這之前,旅客須由丹佛經停舊金山飛往Oregon。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根據數據統計,美聯航可以確切得知,搭乘經停航班由丹佛飛往Oregon的旅客數量。同時,美聯航還擁有多條飛往丹佛的航班。因此,也可以推算出,有多少潛在旅客經停兩次最終飛往Oregon。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基於上述分析,美聯航在開通直航後,旅客就可以減少經停次數,縮減飛行航程。

但對於境外長程航線,美聯航想要精準數據,除了依靠自身的旅客信息外,還要藉助其他的輔助工具。

一般來講,航企可以通過查閱客票信息網站,例如Expedia,Google Flight,Skyscanner等,獲取旅客訂票數據。

這些網站有精準的客票資源,他們也樂意將相關信息售賣給航空公司。比如,Skyscanner,它提供的數據就包括,每年19萬人搜索伯明翰到香港的機票,42萬人搜索德里到奧克蘭,110萬人搜索曼谷到巴塞羅那,140萬人倫敦到Kochi。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這些數據都可以成為航空公司開闢新航線,賺取營業收入的參考。

有意思的是,在這幾條航線上,儘管旅客需求旺盛,存在盈利空間,但卻沒有航企開通直航。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裡就引申出第二個因素,“乘客願意花多少錢,去買機票”。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2017年,美聯航開通洛杉磯---新加坡直航,這也是當時全球最長的航線。美聯航對此也有著更大的寄託。

然而,事與願違。過於激烈的機票競爭,導致美聯航根本無法盈利,其他航企444美元的往返機票價格,擊垮了美聯航的信心。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一年後,美聯航停飛。

同樣,前文提到的芝加哥---北京航線,由於上座率過低,再加上擁有更低成本的亞洲航企競爭,美聯航停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此,到底旅客願意掏多少錢,以及能否盈利,也是考驗新航線是否開航的重點。

除了以上兩條外,影響航線經濟性的還有許多因素。同一條航線,有的航企賺錢滿滿,而有的卻只虧不盈。

在澳洲,飛往中國大陸的本土航企,只有悉尼到北京、上海的昆士蘭航空,墨爾本到鄭州的Jetstar航空的3條航線。然而,從大陸飛往澳洲的中國航企,卻經營著43條航線。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這看起來極不平衡,但是,乘客們的習慣就是樂於乘坐本國航企出行,特別是語言不通的情況下。

而去澳洲的中國人又遠比飛往中國的澳洲人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更多的中國航企樂於開通飛往澳洲的航線。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中國航企的勞動成本較低,機票價格有競爭力等等。

除了考慮盈利,有時候,航企開通航線也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核。

2017年,當時還未倒閉的低成本航空WoW,開通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到達拉斯的航線。一週內,另一家冰島航企,也宣佈開通雷克雅未克到達拉斯的航線。

一個月之後,美國航空宣佈,開通同樣航線。

對於美國航空,達拉斯機場是非常重要的樞紐中轉。美國航空在此有著很大的市場份額,並不希望看到旅客乘坐其他航企飛往冰島。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而且,一旦乘坐其他航企飛機,旅客甚至有可能從冰島飛往歐洲,不再搭乘美國航空飛往歐洲的直飛航班。

最終,美國航空成功擠走了冰島兩家航企。

作為航企,當決定拓展航線時,也並不意味著,該航線可以一直盈利。左右航線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


航空公司是如何開闢新航線的?買了這麼多年機票總算明白了



真正衡量航企是否繼續執飛,道理很簡單,賺錢了,繼續飛,不賺,就停。經濟利益是唯一的考核因素。

部分素材參考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