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我的兄弟叫胤禛:第3节 噶尔丹的议和信

小说:我的兄弟叫胤禛:第3节  噶尔丹的议和信

胤禛倒是没想这么多,看胤祥没事一般的说道:“刚才四阿哥关心我的脚踝,让我养好身体,说:年有四季,人有四体,心怀四德,所以,必须学读‘四书’,饭吃四碗,粽子吃四个。四阿哥当然也应该一样啊。”

康熙德妃哈哈大笑起来,胤禛也跟着笑道:“好、好,我也吃四个。”

康熙笑了一会说道:“嗯,胤祥说得好,胤禛也教得好,朕非常高兴。兄弟就应该这样,互帮互助,互相体谅。你们俩能够这样,说明你们都长大了,要一如既往,将来为朕分忧,为国家分忧。”

胤禛赶紧跪下道:“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起来吧。”康熙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如今边疆不稳,噶尔丹虎视眈眈,意欲南下暗图中原,这次若不将他斩尽杀绝,蒙古那些污遭猫王爷就一日不得安宁。”

胤禛即刻再次跪下道:“皇阿玛,儿臣已经长大成人,愿与皇阿玛同往,共诛奸贼。”

胤祥也道:“皇阿玛,儿臣也愿和四哥一起共诛奸贼。”

德妃笑道:“你才七岁,不可以。”

康熙哈哈大笑道:“是啊,待你和四阿哥一样大的时候再说吧。”转过头来又对德妃道:“朕知道你心疼自己的儿子,从小就不在身边,但是只要他是我大清的子民,就应该接受上天的历练。朕决定这次出征,带上胤禛同往。”

德妃慌忙跪下道:“能跟随皇上出征是胤禛的福气,臣妾,臣妾没有意见。”

康熙将德妃扶起说:“朕时常到你这里来,知道你想念自己的儿子,你不必伤怀,有朕带着他,万无一失。”

德妃不禁落下几滴眼泪出来,喉咙哽咽不语。胤禛心里有些酸楚,便对康熙道:“皇阿玛,儿臣先回去做些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康熙道:“过了这个端午就出发。”

胤禛走了两步,回过头来对胤祥道:“十三弟,一定要记得明日去太医院换药,不可忘却了。”

胤祥有点失望,点点头。转头又对康熙道:“皇阿玛,也带儿臣一起去吧。”

康熙笑道:“呵呵,你也想为国分忧?可是你才七岁啊。”

胤祥道:“皇阿玛八岁登基,也只比儿臣大一岁而已,怎么就不能出征呢?”

康熙笑得更厉害了,抚摸着胤祥的头很欣慰的说:“胤祥七岁能有这个心思,朕心甚慰。看来,德妃功劳不小,教子有方,朕要重重奖赏你。德妃,你说吧,要什么?”

乌雅氏本对胤祥心存成见,时常刻薄胤祥,骤然间康熙因为抚养胤祥得到重奖,反而感到诚惶诚恐,忙跪下道:“这都是臣妾应尽之责,不敢要皇上的奖赏。”

康熙感到奇怪,打量着乌雅氏,缓缓将她扶起,道:“朕知道,胤禛自小被带离你的身边,你不高兴。但这是皇室规矩,不能变。”说罢,快步出门而去。

胤祥望着康熙的背影,心头升起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再看乌雅氏,两行泪水从她脸颊迅速滑落。

第一次要随康熙出征,胤禛心里高兴极了,他在内务侍卫那里讨了一副士兵的铠甲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左右摆谱,心里的高兴劲儿从头到脚表露无疑。

足足摆谱了几个时辰,天色渐暗,太监们忙忙碌碌掌灯,紫禁城的钟声响彻天空。胤禛站在门口,看着宫墙外升起的明月,心思似乎早已飞到遥远的塞外战场,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四阿哥,皇上有旨,到乾清宫议事。”乾清宫的太监秦桂儿的声音打断了胤禛的思绪。

“知道了,我马上去。”说着就走,秦桂儿拉住胤禛道:“四爷,铠甲,铠甲。”胤禛这才想起自己还穿着一身铠甲呢,笑道:“我换身衣服,待会儿自己前去,你复旨去吧。”

胤禛换了衣服,一路小跑来到乾清宫大殿,本以为人多,却只见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还有上书房大臣李光地、佟国维、内大臣索额图,大将军费扬古几个人在场。康熙也没有坐在龙椅上,在他们面前跺来跺去。

见胤禛进来,康熙指指他示意大家站在一起,缓缓说:“明天是端午,臣工们都回去过节了。今天傍晚,八百里加急收到噶尔丹送来的议和书,大家都看看。将大家叫到乾清宫,就是想和大家再议议,怎么看这件事。”

胤禛这才看见康熙背着的双手还拿着一封信。康熙将信首先递给离他最近的李光地,然后说:“光地先看看吧。哦,对了,这次出征,朕决定还带上四阿哥胤禛,让他历练历练。”

大将军费扬古笑着朝胤禛竖起一根大指姆,索额图则朝他笑了笑,几个哥哥和弟弟则默不作声,大阿哥胤褆则不怀好意的瞟了他一眼。

李光地看完信道:“噶尔丹真是厚颜无耻,前两次打了败仗,皇上已经宽恕他了,今日一边扩张领地,一边祈求议和,试问,他到底是我大清的臣子还是心怀异心的番邦?”随即将信件递给索额图。

待大家最后传到胤禛手里,胤禛正打算看,康熙却从他的手里拿过去,道:“不用再看,大家说说。”

索额图道:“李大人说得对,噶尔丹此举,只怕是自己的边防还没有布置妥当,以此争取时间,我们应该及早出发,打他个措手不及。”

康熙看看费扬古,说:“大将军,你的看法呢?”

费扬古低头说道:“两位大人说得都对,噶尔丹分明藐视我大清王朝,此举在于试探我大清有什么实力把他怎样。”

康熙道:“说说,都说说吧。大阿哥,你跟随朕和噶尔丹打得最多,你说说。”

胤褆提提嗓子说道:“噶尔丹百足之虫,贼心不死,不断在北方草地做大自己,夹击各个部落,野心实在不小。然则做大做强,资源必定匮乏,需要大量钱粮供应。此番出兵,他是要骚扰我边境,抢夺人口钱粮,试探我大清王朝底线,儿臣愿做大将军先锋,斩噶尔丹首级于马下。”

康熙道:“朕是问你对噶尔丹这封信的看法,不是阵前用兵。”

胤禛大约也猜到噶尔丹会说些什么,这时候议和,必定有什么阴谋,于是道:“皇阿玛,儿臣初次参加这样的会,不敢妄发议论,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知可否。”

康熙呵呵一笑道:“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我们就看看你这只牛犊有什么高见。”

胤禛道:“噶尔丹此番抛出议和信,必定有什么阴谋。儿臣断定,这是他有意在向我大清朝示弱,他示弱的原因无非有三。一,自康熙二十九年以来,噶尔丹失败整备六年,对于这六年双方的变化,噶尔丹心里没有底,他对自己的实力和大清的实力不甚清楚。二,噶尔丹以此信试探我大清,争取时间以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三,为自己留后路,失败后争取第四次卷土重来。所以,皇阿玛,这一仗无论如何,要彻底肃清噶尔丹,免除后患。”

康熙拍拍手道:“好,好,好,胤禛真是一只牛犊,不过,这只牛犊猛于虎啊。”

佟国维道:“四阿哥真是看得透彻,臣也这么认为。”

胤禛本以为康熙还要问询其他几个哥哥弟弟,康熙却没有,他继续说道:“噶尔丹这是在挑衅我大清朝的耐心啊,这一次,朕若是同意议和,他必不把我大清放在眼里。朕放过他六年,希望他能自悔,安安心心做个戍边的汗,可他野心不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朕的底线,这一次,朕不会再放过他了。”

康熙果断撕毁噶尔丹信件,道:“只要大家上下一心,定叫噶尔丹死无葬身之地。”

胤祥期待着胤禛第二天端午来陪他一起去太医院,可是接到的消息是康熙端午突然提前大军出发,远征噶尔丹。大军午时出发,胤祥瘸着腿,一步一步往外城走,他想赶在大军出发前,送送四哥胤禛。

可是脚踝实在痛的钻心,他走走停停,不知过了多久,他没赶到外城,就见大军队伍出发了。也不知道大军在哪里屯兵的,浩浩荡荡走在北京城的前门大街。威武的皇帝龙撵走在仪仗的中央,胤祥看不见康熙,倒真是看见了四哥胤禛,骑着一匹深褐色的高头大马,跟在龙撵的后面。

大街上人越来越多,胤祥被推来推去,他大声喊了一声:“四哥。”

胤禛定睛一看,是胤祥在人群之中,忙跳下马来,拉出胤祥道:“十三弟,你没去太医院吗?”

胤祥笑着说:“我来送送你,真威风。”

胤禛左右看了一下,拉过来一个侍卫,道:“你赶紧将十三阿哥送到太医院去。”

胤祥道:“等我看见你走了再走,四哥。”

胤禛摇摇头道:“真是服了你了,好,我走了。回来给你带把敌人噶尔丹的弯刀,好不好?”

胤祥拼命的点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