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考落榜的男孩,被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錄取,哈佛大學看中學生哪些方面?

娛樂小傻喵


國內高考落榜,被哈佛大學本科錄取的說法完全不靠譜。高考狀元被哈佛大學拒絕,應該是普遍存在。因為哈佛大學根本就不看中國的高考成績。

即使哈佛大學看中國的高考成績,狀元被拒,也是大概率事件,因為哈佛大學每年錄取的中國籍學生只有幾個人,其中還有是在美國讀高中的。也就是說,一般在中國國內讀高中的也就5人左右可能踏入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都是國內頂尖高中的特別優秀的學生。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在中國的頂尖高中,他的校友都沒有被哈佛大學錄取過,還是不要做“哈佛夢”。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省份,被哈佛大學本科錄取都沒有實現零的突破。


現代與經典


英國教育哲學家懷特海曾說:“教育是訓練對於生活的探險,教育是引導個體去領悟生活的藝術。”所以,但願所有的改革推進,都能承載起孩子和家長們的樂觀期待,讓教育真正迴歸啟迪智慧、啟發人生本身。不難想見,如果每個經受現代教育浸潤與滋養的人,都能張揚個性、激發潛能、勇於創新、擁抱夢想,成為合格康健的現代公民—這是個人成長、成才的幸運,更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幸運。

一個在國內高考落榜的男孩,卻被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錄取;北京一個高考理科狀元,申請了美國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錄。



“中國人民破解了美國的教育體系”,有人在網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並轉發了2011年5月29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文中提到一個馬姓的美籍華人。

國內高考落榜的男孩卻被哈佛大學錄取

今年34歲的馬某,在臺灣出生,小學即到美國留學,大學讀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在華爾街幹過,還當過高中老師,後來自己創業。

“跟大陸學生談話,我最頭痛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馬某說。“差不多”、“馬馬虎虎”、“還行吧”,這些孩子回答問題時,大多三言兩語,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句,交談起來特別費勁。“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面試100個學生,有80多個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想幹什麼。

一天,一個從銀川來的男孩,讓馬某眼前一亮。這個男孩姓楊,當時已經高中畢業快一年了,沒有上大學。



跟絕大多數高中生不同,小楊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歡的事:做NGO(非政府組織)。他曾與同伴募集到5萬本圖書、15臺電腦,分別送給18所農村小學。他還跑到大學徵召短期支教的老師,去偏僻地區的小學教英語、電腦、音樂等。他甚至召集到100來個志願者。

小楊告訴馬某,他想註冊一家NGO,這可不是件容易事,開始特別不順,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許多人,都沒辦成。最後,是當地一家媒體出面,幫他掛靠在一個縣級單位下邊,才算註冊上。

小楊的另一段經歷,也讓馬某很感興趣。高中畢業後,小楊一個人去了西藏,在牧區與藏民生活了半年。“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裡,而是在旅行的過程中,你都遇見了什麼人,他們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小楊這麼認為。

~ 1 / 2 ~

馬某問小楊,去美國上大學,最想讀什麼專業?他回答說:“中國經濟改革30年了,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受益最大。而西部,幾億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鄉,現在依舊落後、貧窮。”

“我常常有種無力和受困的感覺。如果能去美國上學,最想讀的是經濟學。我希望能學到好的知識和理論,將來回到家鄉,改變那裡。”這番問答讓馬某很滿意。

“你們問,美國一流大學,有什麼錄取標準?這還真沒有一個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話,可以這樣說:他們要的是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是具有這種潛力的人。”他飛快地說。

小楊的考試成績不理想,SAT(相當於國內的高考)分數滿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點兒。哈佛對小楊的面試地就在北京。談話結束時,面試官笑著對他說:“假如你被錄取的話,你將是哈佛有史以來,錄取分數最低的華人學生。”

最終,哈佛的經濟系錄取了他,並給了全額獎學金


精靈說


我說個我知道的故事,一箇中國的男同學(非問題中的男生)經過嚴格的遴選被哈佛錄取,當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提到,我之所以被哈佛錄取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在一家政策性銀行工作期間曾為成千上萬個大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圓了他們的大學夢。這裡並不是給這家政策性銀行打廣告,只是覺得教育的本意是讓人變得文明,而文明的標誌應該是利他,服務他人,服務群體,服務社會。

人的進化史就是從利己走向利他,利己是天經地義的,但是狹義的利己會變成互害,互害只能走向文明的反面。人類社會每次改革都是在這個認知上的升級從而做出制度上的革新和安排,讓欺詐,虛偽,犯罪等行為付出不可挽回的代價,讓誠實,利他,堅守的美德獲得褒獎和鼓勵,因為好的制度,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的去做利於他人利於社會的事情,從而讓社會更加美好。

哈佛大學重視價值觀,重視人的持續成長,有目標,且持續的為之付出努力。中國孩子太過於在父母的影響和呵護下成長,千篇一律。而那些優秀的人並不一定是學術成績最最出色的,但肯定有與眾不同的特質。


周叢依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故事:

其實美國的大學錄取,大致看三大塊:一是學習成績;二是學生自己寫的申請信;三是課外活動。成績不僅有SAT,還要看高中階段的平均成績等。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是,當成績過了錄取門檻後,分數只能起30%的作用。你要想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光是成績好不行,分數達標的學生太多了。這些大學,到底在找什麼樣的人?答案很簡單:讓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藝和擁有特殊課外活動的學生。你的夢是什麼?你的故事是什麼?這些非常重要。

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做自己喜歡的事,加之不懈努力和堅持,成功離你就不遠了。


完美理財



哈佛這樣的頂尖名校錄取更多的看的是學生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關於硬實力和軟實力這個說法是在這些年在美國申請開始熱了之後的一個說法。其實有一句話我覺得總結得比較好,在美國大學申請方面,硬實力決定你屬於哪一群人,軟實力決定你屬於哪一個人。

這句話我們先好好的品讀理解一下,硬實力就是得看看什麼是硬件,什麼是軟件。咱們常說的比較好理解的就是一些標準化考試,那些可見的分數,比如說在本科申請裡面的託福、SAT、雅思、GPA,甚至你的資金情況等。研究生方面的託福、雅思、GPA、GRE、GMAT、法學院的LSAT、醫學院的MCAT,牙醫的DAT等,這些硬件的、直接可見的就是所謂的硬實力。

軟實力可以概括的理解為綜合實力,比如說領導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時間管理能力,上進心,價值觀等等,在未來可能會影響到事業發展層面的一些能力和素質。

大家可能都明白這個IQ、EQ的關係,大家也越來越能理解EQ的說法,不過我們不考慮那個問題,還是回到我們關注的申請層面。我之前一再給學生強調,美國大學在篩選學生的時候,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和很多英聯邦國家不同,美國的這些大學是希望能夠招收到來自全球的比較優秀的人才,經過學校的培養,把這些“潛力股”變成 “很掙錢的股票”。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前20的大學都是私立學校,這些私立大學的財政來源更多是來自校友捐贈,而非政府撥款,所以學生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因此在挑選學生的時候,他們最關心就是你的未來,你經過他們培養之後能不能夠成功。這就是學校考察的唯一的一個核心因素。

比如,今天遲到的學生挺多,其實守時也是軟實力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素質。很多時候,在同等情況下,學校更願意錄取早申請的學生,因為他們認為對自己學校更重視的學生,一定準備的比較充分。這些學校經過很多年的沉澱,對於社會,對於人的觀察和思考是很深刻的,雖然很多事物都在變,但美國大學都能保持很好的領先,其實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人。

回到我們原來的問題,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學生能獲得成功呢?其實第一課中我們提到,一個人的成功各有各的不同,有些人創造力很強,有些人很勤奮,有些人堅持,又有些人很務實,這些都可能是他們成功的因素。就拿留學行業來說,中國最早的兩家上市機構,為什麼新東方比環球雅思強那麼多呢?在國內來說都算是成功的,但其實創始人的兩種風格是很不一樣的,俞敏洪會把他喜歡的這個事情做成一個事業,而張永琪是在一個正確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他對這件事情雖然有一定的感情,但他其實更在乎的不是產品本身,所以他會選擇把自己一手創建的公司賣掉套現。

基於對於這樣的一個理念的一個很深刻的認識,學校他們就會很清醒的意識到,你的學習能力,比如說你的託福、GRE或者GPA,這些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你的智商,比如我們現在申請理工科前50的話,基本上可發現一個average的水平,託福分數在95-105這樣的一個區間,GRE在315-325的區間比較多,GPA基本上在3.3-3.6之間的一個狀態。對於這樣的一些學校來說,你能達到我的要求的話,你的學習能力是OK的。

但是你這樣的成績到底能夠申請到什麼樣的學校,其實學校還會很注重你的軟實力,因為軟實力才是長遠決定一個學生未來能發展到什麼樣的層次的一個內在的東西。比如國內現在鼓勵全民創業,但你認真觀察一下,會發現這些獲得成功的人是有一些共性的,比如做事情很勤奮,很好的領導力,很強的溝通能力,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等等這些素質。

學校很清楚的知道,他們怎麼通過申請材料發現這些東西呢?他們會通過一些內在的邏輯去分析這些東西,大家知道文書是體現這些軟實力比較重要的方式。但是文書並不僅僅是這幾百個字,文書這些字並不難寫,難寫的是文書背後的東西,舉個例子,學校在觀察一個學生的GPA的時候,並不僅僅看GPA的數值,他們還要看你在哪個學校畢業的,這個學校他在這個領域它的優勢怎麼樣,教學聲譽怎麼樣,比如理工科,北航的GPA分壓的相對比較低一些,GPA含金量就高一些;比如而清華北大3.3的GPA可能比一個不太有名的211學校的3.5,3.8的GPA更有優勢,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是經過嚴格篩選,在那樣的層面,他們會獲得更多的資源,有更高的眼界,有更多的提煉,本身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很高,學校會很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關於這個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這個關係,這個部分是大家可能在申請過程中也會比較糾結的,因為大家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可以很好的從這個各大論壇各大網站看到往年申請的學生他們的畢業學校,什麼檔次,GPA多少,託福多少,GRE多少,或者還能看到他們說拿了多少篇論文,有什麼項目經歷,或者說實習。

這些東西其實可以在百分之六七十的程度上決定一個學生的水準,屬於哪一群人,在這群人裡,你到底是前30,前20,還是10,這個時候硬實力已經不是學校care的重點了。上次課的時候學生就問道是不是分越高越好?關於這個問題的話其實就很有代表性,我在這邊把它分成兩部分來講。一個分數到底是不是越高越好,其實是要分兩種人,第一種人的能力是更擅長做應試的,他更擅長去考試,對於習題的理解也是一種很強的能力,所以你們經常會看到硬件能力特別突出,但軟件方面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沒有豐富的經歷或者出色的表現,就是靠著好的三圍就能拿到一個非常不錯的錄取結果。

但有一些人呢,可能並不擅長這方面的東西,在大考方面是不擅長的。大家可能也經常聽到一些言論是說,混的特別好的這些人其實往往都是學渣,而不是學霸。對這種人來說,拼命也考不到多高的分,但是卻可以在科研,領導力層面有突出的表現。那這時候,即使分不漂亮,學校也會考慮。



水哥談留學


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不管什麼原因進去,得了哈佛的青睞,想順利畢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進去不代表就是學業有成。

中國大學是嚴進寬出,進好學校比較不容易。但是在學校規規矩矩完成課程,拿到學分,做好畢業設計還是很好畢業的。

進了哈佛等名校不代表就成就了事業,學校只是一個平臺。哪怕是個世界名校,也只是一個平臺。

被哈佛還有其他美國學校拒絕只能說明這位學子不符合美國學校的招生標準。在中國長大,習慣中國學習方式的不被美國學校認可本身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這並不代表這位學子就不出色,相反,能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本身就是學霸一名。而想當一個學霸,還是得要幾分本事的,起碼記性要好,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要比一般人好。我相信這位學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好好學習研究,遲早會脫穎而出。


依樓看雁歸


中國人非常好學沒個國家的人比得上(我指的人群比例),外國人貪玩會玩的人比例比較多。由於中國學子多,以成績劃界錄取以示公平。因為中國人太會比、太好比了,又特別敏感計較,只要被參與者發現有一點不公之處,就會鬧得你雞犬不寧!教訓呀!沒法呀!。 中國人知道這種錄取辦法,肯定埋沒了有培養前途的:學子,只能是這樣。這是在中國,就得安中國的實際情況,再說題主的問題是個例或少數例證不能說明大多數的問題:也說明不了哈佛大學有多了不起,中國大學比哈佛有差距⋯⋯天生我才必有用,好的學子只要幹他喜歡專業定能成才成就事業,行行出狀元,


得亮1


提這種問題,如果能標明被錄取者的名字和被拒絕者的名字以便查證則更好。題目貼圖沒提供對問題的任何進一步說明,不貼也罷。

至於回答和評論中,說高考公平也好,說高考不能唯才試舉也罷,說白了,其實這是社會結構分層後的一個表現。

以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孩子來說(家裡沒礦的),統一的高考選拔體制,給孩子們以一個晉升的通道,這涉及了千千萬萬的孩子,故此起碼七成以上的網友是贊同高考制度。

但看到另一面,高考制度束縛了孩子的特長和個性,造成了千篇一律的人才產出。故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家長尤其是較富裕家庭,在某種程度上不自覺的在給自己孩子試錯,為孩子提供跟多高考之外的途徑。而這些途徑要求更多的於現行高考考核項目之外的學習內容或者練習內容,或者實踐內容。

一定程度上放棄刷題等與孩子發展目標無關的學習方式。

2種訴求都無可厚非。中國社會進步到世界第二的現在,正常的社會反饋。

一方面,基礎薄弱發展到現在仍舊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需要高考這個改變孩子層級的通道。另一方面,富裕家庭需要孩子能衝破高考科目的限制,能更好地掌握未來自己未來的命運,能飛揚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即便只有10%家庭需求。對於中國來說,也可能牽涉到3/4千萬個家庭孩子的命運。

現行高考體制,顯然需要進一步進化,來同時滿足這兩種訴求。否則,顧此失彼,只會造成高端人才流失海外,而普通人群仍然感到不公。

升斗小民胡言亂語,勿噴勿噴。



跟著閨女學英語的大叔


中國的考試選拔制度有很多缺點當然也有很多優點就是無論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學習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只要努力還是有可能的。在西方所謂的常青藤學校首先是私立的要生存就要高學費和捐款否則是活不下去的。名校也不是所有人都成才,所以他們的招生制度看的是你擁有的資源而不全是成績,參考中國的三本就知道了。私立學校怎麼能立足教學成果也是很重要的,否則怎麼吸引人呢,所以擁有名校名頭就擁有了可用的資源,而一個人的成功和你可利用的資源有很大關係這就是美國學校越辦越好原因,而中國也同理但是僅憑好的成績你擁有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成功的幾率也就是黑天鵝了。


龍騰


核心還是因材施教,不能說高考落榜的學生就不是好學生,只是他們的特長沒有被髮展起來。到了國外教育觀念的不同,個人特長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取得很好的成績也不足奇怪。通過應試教育選吧的學生,當然也是好學生,只是他們的優秀被平均化了,即使有突出才能天分可能也被犧牲去平衡其他學科了,如此而來顯得平庸也正常。但統觀大局面,應試教育顯著提高了居民素質和知識水平。等再過個三十年,優秀的人才和有天賦的人才將爆發式增長。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只有不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個人理想,奇特才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和發展,這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