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战争,你赞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还是适当的时候投降?

兜兜里有糖28575331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如果是普通小兵,我自己会坚持到最后一刻,被打死才会停止抵抗。死就死了,也不是多大的事。

但是,如果我是指挥官,我坚决反对让部下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作为指挥官,第一要执行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第二就要保护自己的部下。

战争很多时候,不是说战斗到全死,就能解决什么问题。

要权衡所谓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付出的代价有多大,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有多少。

假如,部下都愿意牺牲,你们全部战死可以给敌人带来重大损失,那么你自然可以和部下一起战斗到死。

但如果你们全部战死,其实对于敌人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让部下做无意义的死亡,当然就不能这么做。

很多人骂衡阳保卫战的指挥官方先觉是懦夫,认为他最终向日寇投降。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方先觉不但不是懦夫,还是伟人。

大家看看萨沙的文章《衡阳方先觉为什么最后投降?不能为了我的名声葬送数千弟兄》

摘录其中一部分。

衡阳城已经被攻破,方先觉认为:援军在1周之内是不可能解救衡阳成功。即便援军来了,因兵微将寡,甚至自身都难保,不能改变衡阳沦陷的必然结果。

此时衡阳城内还有多少国军官兵?

守军战死4000多人,稍后被俘的官兵共为1万3306人。

日军资料认为,这1万3000人中绝大部分是重伤员、重病员(当时传染病横行),很多人根本不能自己行走

日军认为,守军可以拿起枪作战并且能够走动的,不过2000多人。

对于这个数字,一些中国历史学家并不同意。他们认为1万3000多人是日军夸大的数字,实际上被俘官兵只有7000多人,其中只有1200多人还能作战。


下一步该怎么办?

方先觉判断:日军已经攻入衡阳城内,衡阳已经城破。衡阳城市面积狭窄,只有几条街,不具备巷战条件。如果死撑,衡阳国军最多还可以坚持1到2天,但也可能坚持不超过半天。而在一周之内,援军是不可能解救衡阳成功,也就是说衡阳必然沦陷了。那么,第10军以上万伤兵的性命作为代价,坚持1天甚至半天,有什么意义呢?以日军的凶残程度,只要国军在衡阳坚持巷战,鬼子一定会将这1万伤兵全部杀死或者折磨死。

就方先觉自己来说,他已经得到蒋介石的密令,可以放弃部队自行突围。

日军对于衡阳的包围圈,其实并不严密,有很多漏洞。

方先觉对附近地形非常熟悉,带着小部队逃出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在7月20日,方先觉曾组织了150人的部队,由曹华亭营长率领突围杀向西南,寻找援军。这150人就顺利杀了出去,伤亡很少。

但是,主帅方先觉跑了,剩下的弟兄们怎么办?

任由敌人残杀虐杀?

常德会战中,余程万最后罐头,率领100多人突围。

日军占领常德后恼羞成怒,屠杀了约1000多国军战俘。

以日本的惯例,如果方先觉坚持拼下去,这1万伤兵恐怕活不了几个人。

方先觉多年率领第10军,对部下有很深的感情,多年来同生共死。

军人之间的情谊,没有当过兵的人很难理解。

方先觉作为第10军的父母官,把官兵当做自己的孩子,不能任由敌人残杀。

当时,方先觉有几个选择。

第一,他可以率部战斗到最后,在支持1到2天,然后开枪自杀。这样一来,他死后会有一个很好的名声,流传万世。但是,第10军无法作战的近万伤病员,一定会被日军残杀;

第二,方先觉不自杀,而是率领小股部队突围,再命令各部分散突围。这样方先觉保住自己的性命,也有一些国军能够逃出去。但占伤病员绝大多数的不能行走的人,就必死无疑。

第三,就是方先觉出面投降。

由于衡阳战斗极为艰苦,日军多次向方先觉诱降。

日军许诺,只要第10军放弃抵抗,日军就不会杀害1名战俘。

如果方先觉选择投降,就可以保住第10军近万伤兵的生命。

可是,就算是北洋军阀的吴佩孚、段祺瑞甚至声名狼藉的黑帮杜月笙,都不愿意做汉奸,何谈抗日名将方先觉?

方先觉身经百战,负过重伤,九死一生,当然不会怕死。

投降日寇,方先觉就成为无耻的叛徒,投降敌人的懦夫。

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这样的下场,比死了还要惨十倍。

只是,一个人的名声就算再重要,也抵不上1万条生命。

方先觉权衡轻重,宁愿自己遗臭万年,也要保住弟兄们。

中午,方先觉再次召集除了暂编52师师长饶少伟在内的几个师长(饶少伟是客军,是薛岳的心腹)。

参谋长孙鸣玉介绍,衡阳巷战还在继续,非常惨烈。上午日军冲入第69兵站医院,把几百个不能动的伤兵,全部用机枪和刺刀杀死了。

方先觉犹豫再三,终于下达命令:为了保住无数伤兵,只有放下武器了。

于是,8月7日晚上,方先觉派出幕僚进入116师团、68师团阵地进行了联系,决定投降。

事实证明,虽然第10军放下武器以后,也有部分伤员遭到日军杀害,但大部分人还是幸存下来。


萨沙


作为军人家族的一员说说,我爷爷参加朝鲜上甘岭的二次接防秦基伟部队的战争,我爷爷说接防的时候全师能战斗的不到一个连,如果投降美军就能绕过上甘岭迂回包抄,整个五圣山战役的后果不敢想象,我军会被包饺子,我父亲参加越战,叔叔参加两山轮战,我没有参军因为身体原因,我哥我姐姐夫都是军人,回首看解放军的战斗意识,62年的中印,79年后的近十年的中越战争,没当过兵的不知道中国军人的战斗意识,今年我爸越战聚会是在我们家搞的,看到两鬓沧桑的看病酒过三巡后抱头痛哭的景象,再想想死在越南的战友,此时此景如何评论,今天的安逸生活其实就是他们为我们承担风险,就是这种不怕死不投降死战到底的任性才让世界另眼看我们的祖国,中国几千年保持今天不是没有原因,抗战时涌现出数不清的中华死士,川军姚明章师长战死到最后成功拖住日军猛烈进攻最后全师阵亡,常德会战全师机会打光,临沂会战张自忠将军从正面击败板垣师团,台儿庄的英雄永垂不朽,如果选择性投降的话,站在人民身边不丢人反而高尚,为国战争就必须要有必死决心,


皖---七杀


战斗还是投降,要看战争的性质,如果是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投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如果是内战,我们始终要站在人民这一边。在东方人眼里,军人投降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古今皆是如此,毕竟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将气节看得很重要。

在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拼死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1941年八月,日军调集七万人对我八路军北岳、平西的根据地进行扫荡,到了九月底,日伪军三千多人围攻我军狼牙山地区的八路军,7连完成阻击任务后,派五名战士掩护部队撤退,这五名战士利用地形,打退日伪军数次进攻,最后面对敌人紧逼,他们誓死不降,跳下山崖。其实在抗战时期这种英雄事迹有很多,现在影视剧中也刻画了大量的这样的人物,每当看到《亮剑》中的骑兵连等人物牺牲场面,都让人热泪盈眶,中国军人就要有这种誓死不降的亮剑精神!

对外战争中,无论是直接投降,还是适当的投降,都会背负骂名。“曲线救国”这一“策略”不知道误了多少人,最后汪精卫真可谓是遗臭万年。衡阳保卫战方先觉率领第十军将士苦苦坚守了47天,但是最后为了满城的伤兵,还是选择了向日军投降,虽然他是民族英雄,但是投降这一“痛处”永远挥之不去。打内战则不同了,都是同胞相残,当年蒋军不得民心,最后都是全靠抓人来扩充部队,这些人都是广受欺压的穷苦百姓,为什么替老蒋卖命呢?投降也情有可原。

西方士兵对投降这件事就看得不是特别重了,他们把士兵的生命看得很重要,如美国士兵在弹尽粮绝、孤立无援、伤亡率达60%的情况下就可以投降。而东方大部分都是把战斗到无法抵抗作为绝境,以身殉国是莫大的荣耀,这种部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也真是因为这种精神,我军当年在朝鲜战场才能击败装备精良的美军。


兵说


如果爆发战争,你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还是举白旗投降?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回答呢?相信大多数人为面子,都会率先回答直到战死都不会投降。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又有几个人会这样做呢?

最近,就是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被炒的热火朝天,甚至形成了正反两方。在笔者看来,有充大头的也有真正有这个想法的。同时,也有许多网友比较理性。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个时候还的看自己是一种什么身份。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士兵的话,笔者很有可能会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至于为什么,笔者是这样考虑的。

所谓乱世出英雄,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如果坚持到最后一刻的话,无非是两种结局。第一种,名流千古,会被评为烈士。毕竟,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是死得其所。

第二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坚持到援军到来,得救后会走上仕途,飞黄腾达。之所以不会投降,是因为所谓的优待俘虏政策都是“骗人的”。

当然,换言之如果我是一名将领的话,必然会在特殊条件下选择妥协,向敌军投降。毕竟,在这个位置总会比一般士兵要考虑的多。更何况,手下的弟兄不能明知是送死,还要让他们献出宝贵的生命。

作为一个军官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道理还是有必要懂的。而在明知赴死的情况下,止损撤退或是投降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军武视界


战争是残酷的,爱好和平的人都不愿看到战争,由其朴实善良的中国人……

但世界之大,我们无力佐佑霸权主义者的残食和侵略!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卫,总不能侵略者残害自己的同胞,欺压到家门口都当怕死鬼,任狼宰割,如果连自己的亲人和同胞都不能保护,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残忍的战争会带给千万个家庭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家破人亡!说到战争,我们不难回想起伊拉克,我曾经看过个镜头,两个从不相识的小孩无家可归,向路人乞讨馒头,这就是战争的伤痛,战争在霸权者和侵略者眼中是娱乐和游戏,而在和平者的心里却是魔鬼。

我们需要的不是战争,是和平,和平!和平需要每个人争取去捍卫!

战争所带来的就是流血和牺牲!作为一名爱兵如子的将军或一线指挥员,当然不愿看到一个个士兵在身边倒下!因为战场上只有军令和兄弟,别无选择……

作为士兵的我,当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冲锋陷阵,倒在血泊中时,怎能苟岂偷生,只要有一口气,仍将继续战斗!

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肩负着国之尊严,家之尊严,军之尊严,人之尊严,这就是我们军人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更是维护和平的一把利剑!!!


永恒的思念876


战争也有不同的性质,如果是抗日战争那种,那么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没有子弹,还有刺刀,刺刀断了,还有牙齿,牙齿崩了,还有天灵盖是硬的。

如果是一般的战争,作为一个指挥官,必须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做出判断,是否有必要花费高昂的代价和战士的生命继续战斗下去。这也是指挥官必须拥有的业务能力,历史上也有各种判断失误的,比如说新加坡的英军投降,再后来显示是个错误,他的对手也快要坚持不住了,人数比他少,武器比他差。

在二战中的菲律宾的美军受到日军强大兵力的袭击,温莱特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为了保住八万人的生命,宣布投降。

当然,可惜他的敌人是日本人,对这支投降的队伍极为不友好,还进行了一次“巴丹死亡进军”。在做战俘的时候,时常还有日军毒打他,他都坚持着活下来了。因为他的投降,最终还有有四点五万人活了下来。

他一直活着,就是为了在战后承担起宣布投降的责任,接受美军军事法庭的审判。怒火冲天的麦克阿瑟(这怒火不是冲着他去的),一抓到制造“死亡行军”的日军指挥官,立刻就枪决了(这一点几乎是违法的,不过美帝是战胜国,没有审判枪毙敌人指挥官被有意忽略了)。

当他被拯救队就出来的时候,他担心他面对的审判。

这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麦克阿瑟坚持带着他去参加日本对美军的投降仪式,而且就让温莱特站在他的身后。麦克阿瑟身后那个要都直不起来的将军就是温莱特。

麦克阿瑟一共用了五支笔来完成整个签字仪式,并且把其中一支送给了温莱特。

他回到美国后,被授予美军最高奖章,荣誉勋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会荣誉勋章”,并且他获得上将的军衔。

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始终无法摆脱投降带来的阴影,在反复的自责中,离开了人世。可是美国人一直视他为英雄,甚至为了写了一本书《巴丹英雄》。

美国人认为,他为了士兵的生命,甚至放弃了自己军人的荣誉,在责任和荣誉面前选择了前者,他是个英雄。

要不要投降,如果是个士兵,那么很好决定,服从上级命令。

如果是指挥官呢,艰难的选择和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李勉9


正义之战即是非战不可,何惧敌强我弱,何惧马革裹尸!要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魄! 投降派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作战都有投降的可能!外敌入侵投降者都是秦桧一脉。面对战争你要看清楚投降意味着什么?如果意味着国破山河碎,敌人玩你老婆杀你娃, 那是必然没有投降的前提。有一种投降叫降和,也叫有条件投降!但怎么说还是投降,最好的结果就是三等公民!二等是狗!公园门口那个什么人和狗不能入门的牌子就是“三等公民”标配!所以,投降永远是没前途的!面对敌人干就对了!


温舟小鱼


如果发生战争,我们支持战斗到最后一人,还是支持投降?

发生战争,战斗到底还是投降,不是我支持或者反对就能决定的。战争有自己的规律性。我们从古代战争的开始结束来考察战争的情况。

周朝特别是西周时期,国家之间的战争控制比较有品位。一般情况下,战士是自由民和贵族的多,很多战士是志愿入伍。奴隶做战士较少。国家与国家之间战争,主要目的,控制在攻城和击溃对方军队,而很少杀对方普通的百姓。进攻方基本上要围城的,多数情况下,如果对方君主选择结盟,意思我听你的话以你为盟主以后有事说一声我是你的跟班小弟,双方结盟后退兵。急于求成,这个成不是成功而是盟约的意思。因此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小国的投降或结盟是经常的事。

秦朝以后,战争的残酷程度上升了。特别是土匪农民军,强行拉夫,农民入伍多数是被强迫的。一般军队所到之处杀人无数,特别是随意劫杀普通农民百姓,随时随地到处强抢粮食和妇女。

只有汉唐、宋等正义皇朝国家军队要好一些,主要是不杀老百姓纪律较好。

如果所在军队不是西汉、东汉中前期以及唐宋皇朝的国家部队,我的意思是这些战争大都是不正义战争,因此士兵将校千万不要战死,自己活着才是真本事,该投降就投降,该起义就起义,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对于明清甚至是西汉武帝时期,应分开说明。我基本上赞成尽量不要战死,首先是战败的话要溃散和逃跑,如果对方追击应死战以利于逃跑。如果受伤,则应该不要战死,被俘虏不丢人。如于禁被关羽俘虏,胜败兵家常事也。如果被包围尽可能的选择突围,如失败且无法逃跑,对方兵力三五倍以上,我赞成士兵和将校都有投降的权利。

但是,如果被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土匪农民军包围,建议首选突围逃跑,如果突围不成可以选择死战,当然也可以选择投降不过这个结局多数不好可能要俘虏后被杀的思想准备。

现代战争,伤亡达三分之一左右时,多数军队溃散逃跑了,美、欧、中日多数士兵都是选择突围逃跑的多。只是很少的战役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多数士兵战死了。

因此,本人认为,将军校官和士兵,被包围时,可以选择一战:结果有三种,突围逃跑、战死、被俘虏。也是可以选择投降,毕竟大多数战争都是不正义的战争,士兵有投降和战场起义的权力,并且不应该受到惩罚。如一战时,英国后来的著名首相邱吉尔被俘虏了。这个选择的权力不在你我,而在于战场上的军官和士兵。


汤之铭



我认为作为军人。在战场上,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交出武器,被敌人俘:一是弹尽粮绝。二是孤立无援,且被截断退路。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被俘后。又没有归顺、帮助敌人。一不视为叛国。二依然是英雄。

如果一部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或者由于指挥员的失误,或者是友军救援不利,或者敌人太过狡猾。弹尽粮绝,又不能突围。可以缴枪。

如果要求他们弹尽粮绝,依然冲向敌人。那就是没有人性的侩子手。

依据儒家思想,杨家将的杨业兵败被俘。杨业并未归顺辽国。被关进大牢。辽人也很敬重杨业,劝其归属。杨业誓死不降,绝食而死。

即使杨业不绝食而死,只要他一直不归顺敌人,一直坐牢就是英雄。

苏武牧羊,苏武被敌人俘虏后,一直不归顺匈奴。依然是大汉的英雄。


杨朱学派


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战争本来就分很多种,国战内战暴动起义等等,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经历了无数王朝更替和多次异族统治,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都是投降者的后代,说句更诛心的,你能存在到这个世界上,能看到这个头条,那是你祖宗屈服投降,留了三百年的猪尾巴辫子。我很欣赏《天国王朝》中主角的台词,所谓的历史仇恨宗教仇恨只不过是个借口,发生时现在敌我双方战士根本都还没出生,需要保卫的是一个个活着的人,而不是城墙上这些冰冷的砖头,我别无所求只想尽可能让绝大多人活下来,如果抵抗能让大部分人活,我会毫不犹豫的抵抗,如果抵抗没有用,投降能让大部分人活下来,也会选择投降。如果我的投降会致使队友和国家死更多的人,我会选择死战到底,如果我的坚持只会让更多的人白白死去,我选择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