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治国热情,处事清晰明白,崇祯皇帝为何还是让大明亡了?

17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在这一年大明朝在衰败中走向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许多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末代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并不是一个任由他人摆布的皇帝。他有一腔治国热情,且处事清晰明白,可大明朝为什么还是在他的手里走向灭亡了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原因非常重要:

一:朱由检接手之时大明江山已残败不堪

大明江山传到崇祯帝手里时已经过了走过来二百多个年头,在朱由校和魏忠贤等一群人的折腾之下大明江山像是一个濒临垂死的老人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生机。同时它还面临着长城以北满族政权的威胁,因此笔者以为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入不敷出。

朱由检虽然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可他生错了年代,如果他生活的时期是明中期而不是后期,那么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帝王。即使不是那种大有作为的王朝统治者,但最起码也会成为一个被后人称赞的守成皇帝。但偏偏他接手的江山已经是一个残破不堪的江山,如此一来,即使他再有能力也是无力回天罢了。

满腔治国热情,处事清晰明白,崇祯皇帝为何还是让大明亡了?

▲崇祯画像

二:皇帝本身刚愎自用

崇祯皇帝虽然拥有远大的抱负,但他是一个平常人,也有着平常人有的缺点,而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在他刚刚继位的时候试图拯救大明江山,于是他重用了一大批人,将拯救江山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些人身上。

可这些人并没有完成他拯救江山的愿望,于是他经常出发那些未能让他满意的王公大臣,就连大明的最后一道防线袁崇焕也死于他手。崇祯皇帝曾经感叹大明朝没有好的官员可以用,可是他怎么没有想想这种无官可用的局面不正是他自己造成的吗?

满腔治国热情,处事清晰明白,崇祯皇帝为何还是让大明亡了?

▲袁崇焕画像

三:大将袁崇焕被杀致使朝中无人御敌

袁崇焕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朝廷保护伞一样的存在,他驻守边疆多年,给远在京都的统治者们打开了一张大的保护伞。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成却因为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而被杀。他死之后清军也更加肆无忌惮了,最后他们直奔北京拿下了大明国都。崇祯皇帝也在一声声的绝望里吊死在煤山上。

四:农民起义的爆发

每个朝代在走向终结的时候都会爆发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大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同时朝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镇压。可明朝的农民起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实在跑不了就诈降。如此一来农民起义不仅没有被镇压反而越来越多。

满腔治国热情,处事清晰明白,崇祯皇帝为何还是让大明亡了?

▲皇太极画像

五:清兵压境、无将用兵

一直以来由满族人民建立的后金政权都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敌人,起初他们只是一个小的团体对明朝没有太大的影响。可到了明朝末年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到达了明朝统治者不能控制的地步。

而后他们就利用自己疯长的势力不停的骚扰边境,皇太极更是利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这个大将。之后明朝无人可用,后金就如同闯空城一般毫不费力的拿下了大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将皇子托付给值得信任的大臣,然后又命令后宫嫔妃自裁,最后杀死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又将自己吊死在煤山之上。

满腔治国热情,处事清晰明白,崇祯皇帝为何还是让大明亡了?

▲崇祯自缢图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大明朝的破落不是崇祯皇帝的错,他只是接手了这个以早已经残败不堪的江山,而这个残破的江山让他的才赋没有用武之地。试想一下如果他生活在鼎盛时期的大明王朝,那么他也应该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