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書法作品

執筆與運腕的特點

要寫好小楷,執筆與運腕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鄭子經說:“夫執筆者,法書之機鍵也”。儘管總的執法上與寫行書及大楷並無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書寫小楷時,在執筆和運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小楷書法

“指實掌虛,腕平掌豎”是基本大法

所謂“指實”即為擫、壓、鉤、格、抵的五指執筆法。擫以大指第一節指肚緊貼筆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點。壓用食指上節端壓住筆管外方,力量與大指相對。鉤用中指上節靠近橫紋處,彎曲如鉤地鉤住筆管,力量朝右下方。格用無名指爪肉相接處緊貼筆管,力量與中指相對。抵用小指緊貼無名指下端,藉以增加無名指的指力。由於五指的合理分佈,力量由四面聚集筆管,一枝筆就堅實穩定地執在手中。書寫小楷,執筆宜淺,當以指端貼管,因為指端處感覺靈敏。執筆淺則掌自然虛,掌虛則運動適意,無窒礙之勢。南唐李後主所提出的“拔鐙法”,歷代書家各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認為善於騎馬的人,當以足尖踏馬蹬,淺則易出入,有的人認為拔鐙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燈心,比喻淺執之法,有的人認為由於淺執筆時,虎口狀如馬蹬(即鳳眼執筆法),這三種解釋儘管不同,但都是指執筆要淺,淺則易於轉動。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小楷書法

書寫小楷,執筆不可太緊,亦不可太鬆,太緊則用筆易於僵硬,太鬆則點畫易靡弱,故執管當用軟硬勁,緊而不死,松而不脫,不寬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趙宧光《寒山帚談》中說:“握管太緊則力止於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靈動,又安能指揮如意哉。”這確為心得之語,筆力要透過肩、肘、腕、指貫注到筆尖,各關節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緊張用力,執得太緊則力止於管,腕部緊張則力止於腕,縱有臂力,亦不能貫注於筆尖,故蘇軾提出把筆雖無定法,但必須欲虛而寬,只有虛而寬,才能運轉自如。書寫小楷時,若執筆太深(即執管在食、中指中節處),則掌勢必不能虛,指深掌實,運筆時就不能迴旋進退,容易導致氣機窒滯,調運不靈的毛病。書寫小楷時,執筆又不宜過高,以離筆頭約一寸左右,低則沉著而堅定,字無飄忽之弊。唐韋榮宗說:“真書小密,執宜近頭。”趙宧光《寒山帚談》也說:“真書宜穩重,故執筆去筆頭一寸或一寸二分。”如寫小楷時執筆太高,則畫勢虛浮,而無實力,況小楷以端重沉著為主,執筆稍低可以更好地控制筆力。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書法

書寫小楷,腕宜平,掌宜豎(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則手掌微微豎起,與紙面保持一個斜直角度)。腕平掌豎則鋒容易正,鋒正則四面勢全。在這裡必須說明一點,書寫小楷,在運筆時筆管不是永遠與紙面保持垂直之狀而平行運動著的,當以直為圓心,筆管隨著筆勢的往來,前後左右,翻騰起倒,惟意所使,及其收筆時,端若引繩,終則持之以正,則筆勢自然圓活。特別是書寫以方筆側鋒為主的小楷時,在發筆時,握管不宜正中直下,當使筆管向右後下方微微傾斜,以側取勢,則內無阻遏,自當流暢,往往可以達到得心應手的效果。朱和羹《臨池心解》中說:“吾更謂執筆如槍法,左右前後,偏鋒正鋒,必隨勢轉之,一氣貫注,操縱在心,時亦微帶側意,運掉更靈。”這段話很值得我們回味的,若拘泥以中鋒為定法,一味持之以正,則勢必不能達到圓活自然的變化。總之,執筆之法,但取適意,不可好奇,這樣才能使筆力行到充分的發揮。

小楷作品欣賞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小楷書法作品欣賞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小楷書法作品欣賞

要想寫好小楷就必須瞭解小楷的用筆及執筆要點,一下幾點必須掌握

小楷書法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