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咸豐帝佈局的八大顧命大臣制度?辛酉政變為何那麼順利?

xiaole898



顧命八大臣大體來看,並沒有問題,其實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咸豐帝沒有將弟弟恭親王奕訢算計在內,沒有將奕訢綁在保衛皇權的戰車之上。

首先我們大概看看咸豐帝佈置的格局。

咸豐帝留下的八大顧命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

咸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未來的同治帝載淳“同道堂”印章,實際上由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掌握。

他的大概想法,應該是以顧命八大臣為主,然後利用兩宮太后來牽制他們,不至於顧命八大臣一家獨大,不至於同治帝皇權旁落。

但有一個致命漏洞。

清代有一個規矩是皇帝留下的顧命大臣要有親親之誼,也就是有一個血緣親人為顧命大臣之列。雖然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還有肅順這三個人有皇室血脈,但距離帝系已遠。

其實咸豐帝的親弟弟恭親王奕訢最適合,但咸豐帝與恭親王當年因為爭奪嫡位,早有不和。加上咸豐帝的寵臣肅順與恭親王是政敵,所以肅順一進言,咸豐帝自然沒有將恭親王加入顧命大臣之列,而是以駙馬景壽為顧命大臣之一。

這樣一來,恭親王不屬於顧命八大臣之一,自然心有不滿。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恭親王本來就有所不滿,加上與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是政敵。所以慈禧太后利用這一點,聯合了恭親王,最後成功破局,幹掉了顧命八大臣。

政變之所以順利。

主要在於顧命八大臣做夢都沒有想到兩宮會與恭親王聯合,而且他們對於兵權不重視。所以有兵權的的一方打沒有兵權的一方,他們不只是被打的措手不及,更是馬上被打的全軍覆沒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回答,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宋安之


顧命大臣,也就是死去的皇帝為繼位之君指定的輔政大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先帝的權威。

我們先來看看祖制,也就是清朝設置顧命大臣的傳統。

滿清第一次設置顧命大臣是康熙朝,也就是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行藍批,把皇權交給了這四大輔臣。

第二次是乾隆朝,顧命大臣一共七位。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張廷玉,豐盛額、訥親、海望。其中允禮是乾隆的親叔叔,允祿因為過繼給莊親王,也可以算遠枝親王,但他其實也是皇帝的親叔叔。

第三次是咸豐朝,顧命大臣一共十位。定郡王載銓、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文慶。載銓、載垣、端華都是遠枝皇親。

可以看到,皇帝的親叔叔也曾經做過顧命大臣的,不一定只能做攝政王。

咸豐選擇的顧命大臣呢,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栽垣、端華、肅順三個人是遠枝皇親。

從名單上看,少了兩個重要的人。一個是在北京主持政務的恭親王奕訢,另一個是道光任命的顧命大臣僧格林沁。僧格林沁這時候是清廷手上最重要的帶兵將領了,他雖然因為私扣英國使團的事被革爵,但是很快就復爵,說明實在沒別人可用。

如果八大臣裡有奕訢,可能就不會有辛酉政變。如果有僧格林沁,政變的難度會提高很多。皇帝的叔叔做顧命大臣,會不會威脅皇位呢?不會。因為顧命大臣人數眾多,是可以相互牽制的。而且顧命大臣的地位比攝政王低多了,就算剩下奕訢一個顧命大臣,他能做鰲拜做不了多爾袞。

關鍵還不是名單,而是在於他違背祖制,給了皇后和慈禧一人一顆印。因為皇帝年幼,只能實行藍批,也就是由顧命大臣代替皇帝批奏章,打聖旨。現在要求在藍批上加蓋太后印章才有效,這在清朝祖制裡是沒有的,也是不允許的。因為“後宮不能幹政”!

他不信任自己的親弟弟,不信任自己挑選的臣下,實際上把最高決策權交給了後宮。“互相牽制”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反而變成了“互相沖突”。所以,他設計的體系很快就崩潰了。

那他應該怎麼做呢?最負責任的做法就是直接傳位奕訢。太平天國作亂,洋鬼子打破了北京,財政崩潰,國家不安,這個時候談什麼私心?國家要是亡了,就算把你擱太廟裡又能受幾年香火?

實在不願意,就讓恭親王攝政。他將來就算篡位,至少肉也爛在自家鍋裡。而且他還可以同時設顧命大臣,對恭親王有所牽制。

他的設計是在刀尖上跳舞,讓每一個人都琢磨如何內鬥,太冒險了。就算成功,國家也完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1861年,咸豐皇帝在承德駕崩,死後由6歲的載淳繼位,咸豐給兒子找了肅順、載垣、端華、匡源、杜瀚、焦佑瀛、景壽、穆蔭八大臣來輔佐政務。可顧命大臣中卻沒有自己的親弟弟六爺、七爺,在第二次英法戰爭中起作用的蒙古王僧格林沁也沒有。軍機大臣有5個,單文祥沒有入顧命。所以這些人是對八大臣不滿的。當然不滿的還有慈禧,八大臣是慈禧弄權的最大障礙。於是在承德恭親王和兩宮太后密謀除掉八大臣,這個行動得到了都統勝保、僧格林沁、文祥、桂良等人的支持。

於是恭親王在等人在京城部署,兩宮太后和小皇帝先行回北京,由肅順護送咸豐梓棺後動身。

政變由恭親王坐鎮,文祥、桂良、七爺奕譞、僧格林沁等動手,將八大臣控制起來。之後形成兩宮垂簾聽政,恭親王輔政的局面。

政變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兩宮太后的支持、恭親王等人的運籌帷幄、得到軍隊的僧格林沁和勝保的支持,使其成為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