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人李君羡只是武则天的一颗棋子,不想用就扔了

小说:情人李君羡只是武则天的一颗棋子,不想用就扔了

在关帝庙里与李君羡偷情欢悦后的武才人从关帝庙走出来,红光满面,气色滋润,她在心里正沾沾自喜。这里是荒郊野外,平时很少有人来,亲信宫女玉儿在庙门口站的腿都麻木了,这才坐在庙门口的台阶上焦急地等待着。她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这才站了起来,道:“娘娘。”

武才人望了望四周围,又看了看玉儿,问道:“玉儿,没有什么人来过吧?”

宫女玉儿摇了摇头,道:“娘娘放心,奴婢盯着呢,连个过路的人都没有!”

武才人道:“玉儿,今天本宫来这里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说起,你是本宫最信任的人,要是此时走漏半点风声,我拿你是问!”武才人的语气像是在警告,却带着几分恐吓。

玉儿吓得连忙跪在武才人的面前,道:“娘娘,奴婢不敢,就当娘娘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武才人道:“走吧!”

宫女玉儿纳闷道:“娘娘,我们去哪儿?回宫吗?”

武才人道:“好不容易出来一次,还是给后宫的那些娘娘们带点礼物吧,不然,她们又在背后搞鬼!这女人啊,一旦有了虚荣心,便什么都忘记了!”

宫女玉儿问道:“那娘娘,我们买什么好呢?”

“投其所好,胭脂水粉,珠钗之类,跟着那些主子们的喜好来吧!”武才人强调道。

一边说着,两人朝着草丛中走去。

武才人带着一干宫女和太监提着礼盒来到了立政殿外,还没有进殿,就听到这里闹哄哄的,七嘴八舌,都是女人的声音,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些娘娘们正在议论武才人,除了徐惠说些好话外,其他嫔妃也都是落井下石,都在诋毁武才人。武才人身后的太监和宫女们听到里面的谈话,纷纷左顾右盼,不敢说话,她们都在观望武才人的表情。武才人听了那些长舌妇的话,心里当然不高兴,但是她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买这些礼物就是为了消除芥蒂的,眼下皇帝对“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是深信不疑,这些特征武才人都具备,她不得不小心谨慎。

“武才人到。”立政殿外的太监通报道。

武才人领着太监和宫女走了进去,进去一看,韦贵妃端坐在中央,两边坐满了各宫的娘娘,除了韦贵妃和徐惠脸上有笑脸,其他娘娘们一个个是怒目以对,大多没有什么好脸色。

武才人假装不在意,她来到韦贵妃的面前,拜见道:“臣妾参见贵妃娘娘。”

韦贵妃笑道:“武才人请起!”

武才人又向两边的娘娘们见礼,道:“武才人见过诸位姐姐!”

阴妃不屑一顾,道:“免礼了!”

徐惠朝武才人点了点头,笑了笑。

武才人身后的太监和宫女一起朝诸位嫔妃拜见道:“奴婢拜见诸位主子!”

“你们都请来吧!”韦贵妃道。

“谢娘娘。”众宫女、太监道。

韦贵妃看了看宫女们手里提着的盒子,十分不解,道:“武才人,你很少来我这里,你这是?”

武才人笑道:“贵妃娘娘,臣妾出了一趟宫,为贵妃娘娘和诸位姐姐买了一点礼物,好在诸位姐姐都在,武曌也不用一一上门了!”

韦贵妃以及众妃都按捺不住喜悦之情,一个个眉飞色舞,迫不及待地朝各个盒子看去。

韦贵妃笑道:“想不到妹妹如此有心!本宫谢过了!”

武才人回头吩咐道:“你们快按照盒子上写的名单将礼盒一一送到诸位娘娘的手上!”

“唯。”众人应道,然后将各自手中的礼盒分别送到了在场的诸位娘娘们的手里。

“我最喜欢的一款胭脂!”杨婕妤打开礼盒,欣喜若狂道。

“这款唇脂的颜色正合我意!”杨妃打开礼盒,惊喜不已道。

娘娘们各自打开礼盒都在为盒子里的礼物沾沾自喜。

阴妃却眼巴巴地看着,宫女送到阴妃手里的礼盒被阴妃搁在椅子旁边的桌案上,见娘娘们正乐得合不拢嘴,阴妃道:“瞧你们一个个的,就这样把你们一个个都收买了?!”

韦贵妃笑道:“阴妃你不能这样说,这也是才人妹妹的一番心意嘛!”

阴妃却不以为然地将脸侧到了另一边。

武才人走到阴妃的面前,笑道:“阴姐姐,你倒是打开看看啊,也许你看了会很高兴的!”

武才人将桌子上的礼盒打开,伸到了阴妃的面前,阴妃故意将脸侧到一边,武才人又再次伸了过去,阴妃斜眼看了一下,忍不住喜悦之情,但又故意装作不领情。武才人笑道:“阴姐姐,我知你最爱美玉,这是我请玉师雕刻的观音像,你喜欢吗?希望它能保佑你!”

虽然,阴妃很喜欢,但是碍于面子的她,一时找不到台阶,上座的韦贵妃笑道:“阴妃,你就收下吧,你看才人妹妹多细心啊,把你们一个个的爱好都摸得透透的!”

阴妃勉强接过礼盒,故作高冷道:“谢了啊,武才人!”

武才人笑道:“妹妹给姐姐们买礼物都是应该的!”

此话一出,娘娘们顿时心被融化了,对这个武才人也没有了芥蒂,一个个脸上都显得有些内疚。

韦贵妃笑道:“才人妹妹,你的礼物本宫收下了,谢谢你!”

“我大姐不在身边,以后你们就是我的亲姐姐,妹妹我有好东西,肯定先想到姐姐们!”武才人道。

徐惠道:“才人妹妹,你在我心里一直就是我的亲妹妹!”

武才人笑道:“谢谢徐姐姐!姐姐们慢慢聊,我今天出了一趟宫,累坏了,先回寝宫歇息了!”

武才人和随行的宫女、太监一起走出了立政殿。

见武才人远去,韦贵妃瞧了瞧在场的嫔妃,道:“你们看看,武才人多么了解你们,把你们当成亲姐妹,你们可不能再暗中为难她了!”

嫔妃们的表情有些信以为真,有些不以为然。

光阴荏苒,一转眼,长安城又进入冬天。一连刮了几天几夜的西北大风,长安城外的城墙上已结成了干冰。树枝上的叶子摇摇欲落,飘落的满地都是。街上的行人很少,出门的人也都像包粽子一样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一连数日的大风,终于在某天晚上,大雪光顾了长安城,窗外的雪花嗖嗖嗖地下个不停,夜很静,静的可以听见雪花落地的声音。从大明宫外望去,长安城漆黑一片,只有零星的灯光分布在黑暗中。蓬莱殿里太宗皇帝李世民躺在龙床上翻来翻去的睡不着觉,在床上辗转反侧。太宗身旁的徐妃也被太宗惊动,苏醒过来,徐惠面对太宗问道:“陛下,你是不舒服吗?”

太宗烦恼道:“外面好像下雪了!朕能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

徐妃道:“难道下雪的声音也能干扰到陛下睡觉吗?”

太宗道:“爱妃,朕总觉得心神不宁,自从李淳风告诉朕大唐江山要易主,朕就寝食难安,这就是朕心里的一块石头,朕虽然不愿意轻信此等愚昧之事,但俗话说得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朕的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也不知道哪天就被老天爷带走了!朕实在放心不下社稷啊!没有找到这个祸害我大唐后世的人,朕死不瞑目!”

徐妃同情道:“陛下,既是天意,人又怎么能改变呢?!”

太宗叹道:“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朕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到头来江山社稷落到外姓手里,朕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愧对太祖啊!”

徐妃安慰道:“陛下,睡吧!陛下宅心仁厚,乃一代明君,相信上天会保佑大唐的!”

太宗依然一副愁容,体贴的徐妃将被子扯上来给太宗盖上。

次日清晨,太监进到蓬莱殿,升起了炭炉,并打开了窗户。徐惠下了床,三两个宫女上前亲自为徐惠穿戴整齐。徐惠穿好衣服后,紧接着太宗下了床,徐惠亲自为太宗穿好了龙袍。穿戴整齐后,太宗来到炭火炉子前烤了烤冰冷的手,便来到窗户前,望了望大明宫,整个大明宫被厚厚的白雪笼罩,长安城已呈现出一片白的世界,天空看不到一片云,寂静的可怕。

体贴的徐惠拿来一件披风给太宗披上,道:“陛下,天凉,还是回到火炉前取暖吧!”

太宗舒展舒展筋骨,心情不错的样子,道:“爱妃,你看,这雪还在下,所谓瑞雪兆丰年呐,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朕真希望大唐的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徐妃笑道:“大唐有了皇上是臣民之福!陛下,还是过去烤火取暖吧!”

太宗道:“不了,朕还要感到宣政殿上朝呢!”

说罢,太宗便风风火火朝殿外走去,紧接着太监陈得禄前来伺驾,几个小太监也随之跟上。

雪风夹带着雪花吹进了宣政殿,宣政殿的门被刮的吱吱作响。宣政殿里文武大臣手持笏板站成两班,他们冷的直发抖,一双手冻得青一块紫一块。

“皇上驾到。”陈得禄一边朝殿内喊道,一边扶着唐太宗走进宣政殿,朝大殿内的宝座走去。

群众跪了下来,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宗在陈得禄的搀扶下来到宝座前坐下来,太宗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众臣齐刷刷地站起来。

太宗朝殿下的文武大臣看去,扫视了一圈,感慨道:“这俗话说得好啊,文臣治天下,武将打天下,朕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不知还能活多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今还剩几人呐?!河间郡王李孝恭、蔡国公杜如晦、许国公高士廉、蒋国忠公屈突通、郧国公殷峤、谯国公柴绍、胡国公秦琼都先朕而去,就连朕的股肱大臣魏征和房玄龄两位爱卿也弃朕而去!朕想他们啊!”

众臣连忙跪下,齐呼:“皇上!”大臣们的语气充满了同情。

“朕的身体每况日下,每日以丹药续命,朕当年在玄武门亲手杀死了那个对太祖不忠不孝、对兄弟不仁不义的皇太子李建成,朕背负着世人的唾骂和指责,但朕不后悔,朕穷尽一生才有了今天的贞观盛世,朕只是盼望诸位爱卿日后能殚精竭虑的为大唐效力,保大唐,也是在保你们自己!大唐繁荣,你们的爵位和富贵才能延续啊!”太宗道。

跪在地上中书令长孙无忌持笏板道:“陛下,保重龙体要紧啊!臣等身为大唐之民、陛下之臣理应为陛下分忧,为了陛下和大唐臣等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啊!”

“臣等为大唐为陛下万死不辞!”众臣一起响应道。

大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让太宗皇帝欣慰不已。太宗道:“你们都起来吧!”

“谢陛下。”众臣起身。

太宗道:“近日大雪天气寒冷,朕今日就紧闭殿门,在这宣政殿宴请诸位爱卿喝羊肉汤,这草原上的羊啊肉质鲜嫩肥美!”

群臣相顾以盼,都表现的十分期待。

太宗对一旁的太监陈得禄道:“传旨下去凡有爵位的武将都来参加!”

“唯。”陈得禄接旨后便向殿外走去。

大臣们退到两边,殿门大开,太监们分两人一组抬着小长桌走进来,宫女们则端着果盘和菜品走进来,待太监们将桌子都摆好后,宫女们将菜品一一上摆上。很快整个宣政殿都摆满了桌子和菜品,太宗的御案上也摆上了御膳和贡品。随后,武将们纷纷从宣政殿的正门和侧门纷纷入内。待所有人等进入到殿内以后,殿门随之全部关上。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将一起跪道。

太宗望着这一桌桌丰盛的菜肴,笑道:“诸位爱卿都对号入座吧。”

“遵旨。”大臣们按官阶大小一一对号入座。

待百官坐定后,太宗道:“现在你们每人面前都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诸位爱卿还是赶快享用吧,等你们喝完了羊肉汤朕再说话!”

群臣此时已经冷的直发抖,脸色苍白,纷纷捧着羊肉汤碗,大喝,猛喝起来。很快,大臣们将一碗发烫的羊肉汤干的一滴也不剩。

太宗看了忍俊不禁,道:“朕看你们平时都斯斯文文的,想不到一说到喝羊肉汤,大家都狼吞虎咽啊!”

“让陛下见笑了!”群臣异口同声道。

长孙无忌道:“陛下,臣等此刻的双腿双手都已经麻木了,要不是陛下赏臣等一碗羊肉汤,估计是受不了了!”

群臣连忙放下手中的碗筷,迎合长孙无忌刚才的话,异口同声道:“是呀,陛下。臣等谢陛下恩典。”

太宗笑道:“我大唐开国几十年了,朕从来没有请过这么多大臣吃饭,还是在这大殿之上,今天赶上冬至,加上天气寒冷,所以才想到请大家喝羊肉汤!今天,诸位无需恪守君臣之礼,大家开怀畅饮!”

群臣面向太宗,就地跪谢道:“谢陛下恩典!”

太宗道:“朕刚不是说了嘛,怎么又注重这些繁文缛节了!快平身吧!”

“谢陛下。”群臣纷纷入座。

太宗道:“这俗话说的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朕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不知来日几何?今日君臣同乐,咱们不谈国事,只管吃好喝好!不如,咱们行酒令如何?谁先来?!”

众臣左顾右盼,都不敢第一个站出来表现自己。

太宗笑道:“你们谁先来?不如朕提议,诸位爱卿不妨说说自己的乳名吧!谁也不许隐瞒和虚报!朕听惯了诸位爱卿的大名,这乳名颇能引发朕的兴趣!不如从长孙无忌开始吧,你是百官之首!”

一听太宗皇帝提出这样的要求,众臣皆畏缩起来,目光回避。

长孙无忌道:“陛下,微臣没有乳名,只是大伙儿在臣小的时候喜欢叫我信陵君!”

太宗一脸诧异道:“信陵君不是魏公子魏无忌吗?怎么叫你信陵君?”

长孙无忌道:“让陛下见笑了,陛下有所不知,臣在小的时候因为仰慕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故改名为长孙无忌,后来臣的性格喜欢打抱不平,又时常收养一些孤儿和有才之士,所以,邻里街坊都叫我信陵君,久而久之,就成习惯了!”

太宗大笑道:“朕认识你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你的名字竟然是这么来的!朕看你比那魏公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群臣跟着笑了起来。

太宗举杯道:“诸位爱卿,来,朕敬诸位爱卿一杯!”

见皇帝举杯,众臣连忙站了起来,举杯面向太宗,道:“谢陛下。”众臣将一杯酒一饮而尽。

几杯下肚,众臣也有些醉意。

兵部尚书李勣道:“陛下,老臣的乳名叫默儿!”

李勣有些难为情地环视了周围,太宗忍不住笑道:“默儿,太师这名字怎么讲?”

“老臣曾经听娘说老臣生下来没有哭,长到很大才开始说话,我娘就叫我默儿,就是哑巴的意思!”李勣道。

太宗大笑道:“朕看太师你的口才很好嘛!”

群臣也笑了起来。

紧接着是礼部尚书唐俭,道:“陛下,臣的娘说臣自小多动,又爱哭闹,所以,臣的娘就管臣叫闹儿,唐闹!”

群臣又笑了起来。唐太宗笑道:“诸位爱卿啊,没想到大家的乳名一个比一个有趣!大伙儿都说说,一个个来,朕和诸位大臣就当乐子听!每个人都有童年,没有什么难为情的!”

每个大臣都要说,轮流着来,终于轮到武连县公李君羡了。 将领出身的李君羡性情爽朗,跟身旁的将军们猛喝了几碗下肚就萌生醉意,浑然不知轮到自己说出乳名了。

太宗喊道:“君羡,该你了!”

李君羡已经醉的迷迷糊糊,身边的将军推了推他,道:“李将军,轮到你了!”

酩酊大醉的李君羡,借着醉意,道:“陛下,小将乳名五娘子!”

群臣哄然大笑。

太宗的脸色却十分的难看,脸色铁青,问道:“你既然为女子,为何这般雄健勇猛?!”

李君羡醉醺醺地笑道:“陛下,我娘说我是九天玄女下凡!”

太宗身边的太监陈得禄道:“大胆,你竟敢在皇上面前称自己是天神下凡!你该当何罪?!”

李君羡从宴席前走出来,站在大殿的中央,面对唐太宗,提着酒壶一边喝,一边撒泼道:“皇上,皇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武将,他能当上皇上吗?”

群臣为李君羡捏了一把汗,长孙无忌斥道:“李君羡,快下去,休要胡言!”一时上来几位将军,要将李君羡拽下去,李君羡执意不肯。

太宗道:“你们都下去,让他说!酒后吐真言嘛!”

醉酒的李君羡拎着酒壶,继续喝了一口,接着道:“当年要不是我出卖了王世充,陛下能有今天吗?!”

长孙无忌为了保李君羡的性命,忙朝外面的侍卫喊道:“来人,将李君羡带下去打入天牢!”

众臣同情李君羡,一同站了起来,面对唐太宗,异口同声道:“陛下,李将军酒后失言,还是饶恕他吧!”

唐太宗朝进来的两名侍卫挥了挥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示意他们将李君羡带下去。

暗藏杀机的唐太宗暗暗在想:“李君羡身居武卫将军,封号为武连县公,皆有武字,偏又号五娘子,此人有勇有谋,莫非他就是那篡夺我大唐江山的人!”

想到这里,唐太宗的表情十分的可怕。

自从皇帝怀疑女皇登基,尤其对宫里姓武的女子尤为提防。武曌明白,如果不如履薄冰,不小心谨慎,随时都有被杀的可能,弄不好还要满门抄斩。所以,从那以后,武曌在宫里随时扮演一个胸无大志的普通女人,不敢再在皇帝面前卖弄才华。长安城里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大明宫除了站岗的士兵,基本上没有人在外面走。武曌在寝宫里,生着炭炉,坐在炉火边一边烤着火,一边绣花,也不再舞刀弄棒了,连一些圣人的典籍都不敢轻易翻。武曌坐在炉火边全神贯注地绣着花。这时,太监小邓子出现在她跟前,低头绣花的武曌看到了小邓子的脚,这才抬起头来。小邓子连忙见礼道:“奴才拜见娘娘!”

“免礼了!你们都下去吧!”武曌看了看周围的宫女和太监吩咐道,并放下手里的绣具。

小邓子将嘴凑到武曌的耳边,低声道:“娘娘,今日陛下在宣政殿大宴群臣,主要宴请的是武将,皇上一时兴起让众臣报出乳名,哪知武卫将军李君羡醉酒在大殿上得罪了皇上,现在人被关进了天牢!”

武曌问道:“怎么回事?说说!”

小邓子道:“李将军自称乳名五娘子!还说大唐有今天都是他们那些武将的功劳,陛下震怒,将其收监!”

武曌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奴才告退。”小邓子刚要踏出门。

武曌喊道:“回来!”

武曌将自己头上的发钗取了一支下来赏给了太监小邓子,并嘱咐道:“要是有人看到你来我这里,你什么也不要说,如果实在要说,你就说本宫家里有人带口信儿,知道吗?”

太监小邓子双手捧着金钗,道:“谢娘娘,娘娘放心,奴才若是吐露半个字,除非是不要脑袋了!”

说完,武曌放心让他离去。

小邓子刚走,武曌的亲信宫女玉儿来到了她的面前,道:“娘娘,你没事吧?”

武曌紧张道:“玉儿,李将军被皇上关了!”

玉儿不敢多言,只是问:“那娘娘,你要去天牢探监吗?”

“不了,玉儿,你先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武曌道。

玉儿只好恭敬地退了下去。

武曌站起来,围着火炉徘徊了几圈,伸手烤了烤,眉头紧锁,暗想道:“皇上,好一出鸿门宴呐,你请武将吃饭,将其灌醉,还探听乳名,你这不就是要找那登基之人嘛!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偏偏又叫五娘子!李将军啊,你这次是死定了,本宫也救不了你啊!你既死,但愿你不要拉本宫垫背啊!”

天牢里阴暗潮湿,常常有老鼠在牢房里四处流窜。李君羡身着囚服蹲在牢房的角落里,蜷成一团,形貌甚是狼狈。他的样子甚至连长安城外的叫花子都不如,完全没有往日那英姿飒爽的气派。

皇上身边的太监陈得禄带着几位小太监出现在李君羡所在的牢房门口,狱卒打开了牢门,陈得禄朝李君羡喊道:“圣旨到,武卫大将军李君羡接旨!”

精神恍惚的李君羡捯饬了一些头发,连跪带爬地来到了陈得禄的跟前,道:“罪臣接旨!”

陈得禄缓缓展开圣旨,道:“皇帝诏曰:经查武连县公李君羡勾结奸邪,诅咒皇上,现革职抄家,武卫将军李君羡于三日后午时在玄武门外斩首示众!钦此!”

李君羡疾呼道:“陛下,臣冤枉啊,都是臣酒后胡言,臣绝对没有勾结奸邪,诅咒陛下啊!”

李君羡痛心疾首。

陈得禄同情道:“李将军,你在大殿之上对皇上大不敬,皇上如果不杀你,如何能重振朝纲,如何能在文武大臣面前竖立威信,李将军你还是接旨吧!皇上开恩,没有让你的家人连坐,已经是莫大的恩典!”

李君羡流着泪,伸出双手捧回圣旨,道:“臣接旨。”

李君羡热泪盈眶,倒不是李君羡怕死,只是他心里不甘,不甘心一个众臣被污蔑为奸臣。

“娘娘,娘娘,出大事了!”武曌身边的宫女玉儿火急火燎地赶到武曌的面前。

此时的武曌正在寝宫外面修剪着盆景的枝叶,武曌一边修剪枝叶,一边道:“是不是李将军的事情?!”

玉儿连连点头,急道:“娘娘,宫里传出消息皇上刚刚下旨三日后要在玄武门外处斩李将军!”

武曌道:“以何罪名?”

玉儿道:“圣旨上说李将军勾结奸邪,诅咒陛下,这次是死罪难逃了!李将军不敢在大殿之上当着百官的面让陛下难堪啊!”

武曌放下剪子,道:“玉儿,你跟我进来!”

武曌和玉儿进入到寝宫里,来到自己的书房,铺开纸张写了起来,写完后,武曌将纸条卷巴起来,伸给玉儿道:“玉儿,你找一个信得过的奴才将这张纸条送到天牢里交到李将军的手里!”

“唯。”玉儿握着纸条匆匆忙忙地走下去。

精神失常的李君羡坐在牢房里,用石块在地上写写画画,不知他在画些什么东西。突然牢门打开,一个狱卒提着饭盒走进来,将饭盒放在李君羡的面前,道:“李君羡吃饭了!”

狱卒放下盒子便锁上门出去了。

李君羡打开了饭盒,里面是几个馒头还有一些青菜和肉食,李君羡捡起一个馒头便啃了起来,刚一啃就发现了馒头里有一张纸条,他望了望周围没有人,赶紧将纸条取出,回到角落里匆匆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李将军,皇上杀你不仅仅是因为你在金殿上辱骂他,只因近来民间传出女主武皇代李称帝一事广为流传,陛下甚是忌讳,将军被封武卫将军、武连县公,就连将军的乳名也被陛下怀疑,所以陛下杀将军是必然的!事到如今,武曌也无能为力,关帝庙之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将军活着一天就让武曌寝食难安,既然皇上要杀将军,武曌奉劝将军还是自尽的好!也可保全尸!将军放心,你的家眷武曌会竭力照应!时下风声正紧,武曌不好亲自前往天牢探视,往将军走好!看后请将军销毁纸条!”

李君羡读罢,将纸条捏成一团,带着一口米饭一口气咽了下去。

李君羡冷笑,道:“原来末将只是娘娘拿来消遣的男宠罢了!末将谢娘娘照顾末将的家眷!”

李君羡一狠心,咬舌自尽。

太宗皇帝正在御书房里批阅奏章,太监陈得禄领着长孙无忌匆匆赶来,陈得禄道:“陛下,长孙大人到了!”

唐太宗抬起头,看了看长孙无忌,便放下笔,道:“爱卿来了?”

长孙无忌叩拜道:“臣参见陛下!”

“平身吧。”

“谢陛下。”长孙无忌站起来。

还没等太宗问话,长孙无忌急道:“陛下,武卫将军李君羡在天牢里自裁了!”

唐太宗质疑道:“天牢里,一无上吊用的白绫,二无毒药,他是如何自尽的?”

长孙无忌道:“陛下,自杀的方式有很多,并非要用此二物,李将军是咬舌自尽!”

唐太宗震怒道:“岂有此理!不过李君羡也算我大唐的开国功臣,就留他一个全尸吧!不过,这件事情在朕看来甚是蹊跷,会不会有人从中作梗?!”

长孙无忌道:“陛下,李将军一向忠于大唐、忠于陛下,他是绝对不会勾结奸邪的!希望陛下明察!关于李将军突然暴毙,臣也难以置信,臣也在调查之中!”

唐太宗道:“行了,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朕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是。”臣告退。长孙无忌和陈得禄纷纷退出殿外,长孙无忌的表情有些不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