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范传(二)不计前嫌讨伐朱全忠 偷袭汴州阵斩朱友宁

王师范传(二)不计前嫌讨伐朱全忠    偷袭汴州阵斩朱友宁

五代第一美人 花见羞

  却说十五岁的王师范,凭着过人的智慧,摆平了内外交困的局面,正式成为晚唐最年轻的节度使之一。

  可惜的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摊上了个强横而不讲道理的邻居——黄巢叛将、后来篡唐自立的宣武节度使朱全忠。

  宣武与平卢并不接壤,但朱全忠工于心计,颇有野心,又手握强兵,便想方设法蚕食、吞并邻近藩镇,王师范自知不敌,便向朱温提出结盟,于是双方修好,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唐天复元年,即公元901年,唐廷因大臣与宦官势力的权力斗争,宦官全诲将昭宗劫持到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处——感兴趣的朋友出门右转,详情见拙文《两拔逆臣都想挟天子:放开那个皇帝让我来》——朱全忠是宰相崔胤的后台,自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便举四镇精兵七万,包围凤翔。

  李茂贞、韩全诲都知道这是一场苦战,就以唐昭宗的口吻传檄天下,数朱温之罪,令四方藩镇出师讨之。

  诏书下达各镇,节度使们没一个肯出兵。

  原来这帮家伙个个都是老司机,早就看明白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朱温集团与李茂贞集团之间的角力,双方都想玩“挟天子令诸侯”的把戏,谁赢才能做庄。

  诸侯们正为自家实力不济,不能分一杯羹而懊恼不已,又有哪个肯去趟这淌浑水,做“出头鸟”?

王师范传(二)不计前嫌讨伐朱全忠    偷袭汴州阵斩朱友宁

朱友宁骁勇善战

  诏书行到青州,王师范览诏大哭,愤然道:“我们这些藩镇本为天子的藩篱。如今君父有难,各镇都坐拥强兵,自求平安,没有一个肯出力的,才导致贼势如此猖獗,竟然导致天子被劫,抛弃宗庙!今天我就要奉诏讨w伐全忠,与天子共成败!”

  以王师范的聪明当然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也明白这道诏书未必是昭宗的意思,但他为人忠义,急于救出天子,因此宁愿抛弃自己的爵禄地位,也要当这只出头鸟,也要为唐室为天子尽一份力。

  王师范当初接掌平卢时,昭宗的所作所为很不讲究,摆明了就是欺负他一个刚死了爹的苦命娃儿。若是换做旁人,断不会这般以德报怨。

  所以王师范的所作所为,当真可为师为范,不愧其名。

  王师范不是个愣头青,这等大事自然要谋定后动。于是他秘密与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结盟,方才分遣诸将袭击朱全忠的大后方。可惜的是,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连连失败,只有行军司马刘鄩(其事见上文)以智计袭取兖州。

  刘鄩为五代第一智将,人称其“一步百计”,厉害无比。后被迫降梁,颇受重用,一生高官厚禄。还在五十多岁的高龄时,娶了当时只有17岁的五代第一美人“花见羞”。

王师范传(二)不计前嫌讨伐朱全忠    偷袭汴州阵斩朱友宁

五代第一智将 刘鄩

  朱全忠之所以敢于出兵远征,就是因为四邻都被他或吞并或结盟或打残。他做梦也没想到已经与他结盟的王师范,居然会来这么一手!登时怒不可遏,便派其侄朱友宁率军征讨。

  朱友宁是全忠的爱侄,前期梁军围凤翔的将领。从他对凤翔围而不攻,围城打援的处理方式上,就可看出,他的确在军事上颇有天赋,朱全忠对其甚为倚重。

  凤翔之战,朱氏叔侄俩分工明确,前期是友宁负责,等全忠赶到,就派友宁回守宣武,以防意外。

  现在意外来了,友宁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他在先后齐州、兖州、营邱等地屡败平卢军。齐州一战,斩首数千级,掠马千匹。后屠博昌,清河为之不流。

  自此平卢军个个气夺。

  屡胜之下,友宁对平卢军起了轻视之心。在石楼大战中,面对平卢与淮南杨行密的联军,竟然以身犯险,亲自冲锋陷阵。

  好运气不会一直垂青同一个人,这次朱友宁就走了背字儿——他的战马被绊倒,敌人自然不会客气,登时被砍成几段,脑袋还被割了下来,送回淮南杨行密处请功。

  平卢军先败后胜,士气大振。

  但王师范却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要面对的,是天下最强诸侯朱全忠的疯狂报复。

  更多精彩,请看下章。

  关注按钮在右上方,随手点点,我心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