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卑微的女招待,却靠拳击救赎了自己

撰文 苏碧雅

在看到《百万宝贝》剧本时,希拉里·斯旺克曾发出疑问:为什么会有女人想成为拳手,宁愿站在拳台上往复于打人和挨打之间呢?后来,她明白了,对于玛吉而言,拳击不仅是出路,也是唯一的爱好。

一个卑微的女招待,却靠拳击救赎了自己

和菜头发过一条"除去幸福,我一无所有"的微博,相对于和菜头文艺腔十足的调调,玛吉在32岁生日那天悲哀而愤怒的击打着梨球说出的那句"除去拳击,我一无所有",更显得真实悲壮。

是啊,她一无所有。出生在密苏里州偏僻的小镇上,家庭无温暖,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只知道一件事:自己是个垃圾。即使跋涉了1800英里来到德克萨斯州,她依然在餐馆里做着卑微的女招待,前途暗淡无光。

以前曾跟朋友讨论过"人为什么需要爱好"这个问题。朋友觉得人生在世太寂寞了,总需要某些东西来消遣。而我则认为爱好,关乎一个人的存在感,价值感以及幸福感。爱好,说重了,是一种救赎。然后就想起了《百万宝贝》中的玛吉,拳击于她,是生命中破土而出的野花,是晦暗人生中的一束色彩。她要抓住。

一个卑微的女招待,却靠拳击救赎了自己

为了抓住,她做女招待,吃客人剩下的食物,把赚到的硬币一点点的积攒起来,交拳击馆的训练费;她自行摸索练习拳击三年,每天坚持去海边跑步,锻炼身体。在打动教练弗兰基训练自己后,日夜练拳,挥汗如雨。

打拳是爱好,赢拳是梦想。而最后悲剧的输拳,则是现实。但无论如何,玛吉离开了,她在拳击台上屡战屡胜的征战骄绩,以及台下一阵阵的欢呼掌声,还有弗兰基教练那声父亲般深情的"莫·库什勒",我的挚爱,我的血肉,永远留下了。拳击,让玛吉不再一无所有,她通过爱好赢得了尊严,信仰,友情还有梦想。

一个卑微的女招待,却靠拳击救赎了自己

无论如何,人都一定要有爱好。那是增加人生维度的东西,它会让人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爱好是一条隧道,通往未来的自己。隧道沿途的人以及风光景色,都是爱好的附加值。有时候,尤其当你处于绝望灰暗的环境中无力脱身时,爱好许会救你的性命

这样的例子太多。《百万宝贝》中的玛吉,《上帝之城》中的阿炮,《钢琴家》中的史标曼。还有很多现实中的例子,诸如安妮也是在法西斯屠杀犹太人时,在闭塞的屋子里靠着写日记来勉励自己活下去。而文革中的木心,手指一遍遍的弹奏划在木板上的钢琴键,不也正是用爱好抵御时间的寂寞和人世的荒谬吗?

一个卑微的女招待,却靠拳击救赎了自己

当然,如果把上网和嗑瓜子也算作爱好的话,那就没了意义。这里所谈及的爱好,是指那些真正触及心灵层面的东西,能让你耐得住寂寞,而不是让人更寂寞的事物。谨防自己成为一个无趣的人,连爱好这个生命稻草都丢失的话,人生在遇到大挫折时想找个转移痛苦的方式都没有,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记得弗兰基教练曾说"如果你受伤了,别对我哭。"即使在拳击台上被打断鼻梁,被偷袭导致高位截瘫,玛吉总是笑着。但最后当弗兰基说,"莫·库什勒"是"我的挚爱,我的血肉"时,她的泪扑簌簌的落下来。

如果爱好,既可以赢得自我,也可以赢得他人的爱,这都不属于一种救赎,那是什么呢?有爱好真是件物超所值的事情,付出的和得到的,一切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