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帝招五人勤王,结果最后只有这个人来了

公元1644年,明崇祯皇帝登基的第十七个年头,经过十七年的霍霍,到这个时候的大明朝终于在风雨飘摇的大明摇摇欲坠了。面对李自成的西渡黄河入山西,然后攻陷太原,身在京师的崇祯皇帝什么也坐不住了。此时的崇祯再也顾不得脸面,立马快马加鞭派人出去召呼当时身在各处的部队们过来勤王。而当时被崇祯寄予厚望希望能拉自己一把的分别是掌握关宁铁骑吴三桂,山东总兵的刘泽清。还有黄得功,唐通和左良玉等人。

明崇祯帝招五人勤王,结果最后只有这个人来了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有的将领以此为由头和崇祯坐地起价谈条件,谈妥了条件了在来勤王的路上其他人都磨磨蹭蹭的。但也有积极的人,还没听到征召就想自己跑来的勤王的。比如史可法就是属于没有收到征召就北上勤王的人。但这样的人来了用处不大,无兵无将,有的也是临时征召的武装农夫罢了,来等于没来。这五个被征召的人里面,刚开始表现最积极的就数被后世骂惨了的吴三桂了。吴三桂手握关宁铁骑镇守山海关,看着局势发现京师不妙就赶紧就请求主动勤王,是一个积极份子。

明崇祯帝招五人勤王,结果最后只有这个人来了

当时的崇祯皇帝看到吴三桂的请命,很是欣慰,于是命令内阁给吴三桂起草诏书要他赶紧来,但是没想到是,当时的内阁阁老陈演、魏藻德两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和想法,俩个人竟然就是拖着不办,结果愣是给吴三桂错过了勤王的最佳时机。等到火烧屁股了,崇祯皇帝征召吴三桂的文书才开始下发。到了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过于积极的心被严重打击了还是什么的,吴三桂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在勤王路上磨磨蹭蹭的磨起了洋工。这和我们玩游戏比如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一样,喊打团战他最凶,结果开战了他就不见了,可耻啊。

明崇祯帝招五人勤王,结果最后只有这个人来了

小编估摸着当时吴三桂脑海里肯定是想起了前领导袁崇焕,生怕自己勤完了王爷也跟袁总督一样被崇祯卸磨杀驴,所以吴三桂能拖就拖,一直到崇祯死也没等来吴三桂。没办法,你崇祯皇帝不讲道义啊。被征召的人里还有刘泽清。这家伙是靠镇压农民军起家的。但说来搞笑,刘泽清这人生性懦弱,因为巴结周廷儒所以才当上的山东总兵,当时刘泽清主要的功劳就是谎报战功向朝廷讨要赏赐。当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征召刘泽清火速护卫京师,但是刘泽清想了想,竟然自己爬上马背然后自己摔下来说自己却受伤了动弹不得这个理由拒不奉诏。

明崇祯帝招五人勤王,结果最后只有这个人来了

而当时最有资本的就数左良玉了。他可以说是明末江南最强大武装势力,没有之一。但是左良玉为人处世很有问题,情商也高做事情很会留后路,因此虽然左良玉手握重兵,但这些兵马却被他当成了政治资本。当崇祯皇帝召集他勤王的时候,他也是推推搡搡的,要和崇祯皇帝谈条件。迫于无奈,崇祯只能答应左良玉条件。就是让左良玉父子封王,世世代代镇守武昌。还有的条件还没回复呢,北京就被攻破了。被征召的人里还有黄得功,崇祯征召黄得功勤王,黄得功是个粗人起身就要走,结果被自己幕僚一句“将军记得袁崇焕之事否?”给叫了回来,然后就不肯奉诏了。

明崇祯帝招五人勤王,结果最后只有这个人来了

唯一一个受诏勤王的只有唐通,明末时期唐通是宣化总兵、密云总兵,在当时手握兵权,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李自成攻破大同的时候,唐通受诏勤王,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唐通还是入京了。但是唐通和李自成交战的时候,监军太监杜之秩私开居庸关,导致唐通腹背受敌最终投降。想来这唯一一个勤王的人最终还是败给了太监。这也能知道为何大家为何不敢来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