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我經常給寶寶的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可又聽別的寶媽說這樣會產生有毒物質,寶寶之後再去玩兒玩具會把有毒的東西粘在手上!我想問塑料玩具究竟有沒有毒?能不能用開水給塑料玩具消毒?

一位讀者朋友發來了這樣的問題。

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塑料一直都不是什麼好的東西,就像我們知道被陽光暴曬過的飲料不能喝,外賣用的塑料餐盒也最好不要連同食物一起高溫加熱,而現在,那些微小的“塑料微粒”在肆意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的同時,又在加緊步伐威脅整個生物圈的食品安全。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截止到目前來看,塑料的名聲確實是十分敗壞!

但關於塑料究竟有沒有毒性這方面,說起來卻是有些複雜的。

塑料是高分子材質,性質也特別穩定,用過後也難以被分解(塑料的降解才是世界難題),所以塑料的本身是無毒的。從理論上來講,即使你不小心誤吞了一塊塑料到了肚子,也不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危害的,就是因為這東西是超大分子,根本沒有任何能進入人體膜結構的機會,更別說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啦。

但問題的關鍵是,塑料的本身是沒有毒性的,但你在加工塑料成你想要的顏色呀或者形態時需要的一些輔助材料,像穩定劑、增塑劑等,它們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人們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塑料時,這些含有毒性的輔助材料就會從塑料中被釋放出來,從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感覺是不是有些嚇人?但請你先淡定一下接著看,話說世界的石油工業已經發展得將近有200年了,對於塑料的研究基本上也差不多了,哪種製作工藝的塑料在啥情況下會有毒,人類已經弄得很清楚了。

所以,人類對工業上各種各樣的塑料都進行了分類,根據安全標誌的不同,具體的用途也不盡相同:

以常見的礦泉水瓶為例,大家應該在瓶底看到過這種標誌,雖說大家對此並不陌生,但要說具體哪個標誌是怎麼用的,什麼狀態下會釋放有毒物質,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曾經我就見過有篇不負責任的文章拍著腦袋在那胡說八道,說什麼“上面有數字1的就代表只能用1次,有2的就代表只能用2次……”媽呀,想象力太豐富了有沒有~~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對於瓶底這種“三角標數字”,其實只是回收塑料時的分類表示,每一個號碼都代表著一個塑料的種類: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1號標識:PET,這類塑料通常用於礦泉水瓶及飲料瓶,也就是掃地的大爺大媽很喜歡的那種“塑料瓶”的材質。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它不耐高溫,70℃就會變形,並隨即釋放出有毒物質。如果使用超過10個月,也有釋放出致癌物的可能。所以對待這種材質的塑料,還是不要拿來裝開水、用開水燙、在太陽下暴曬,也不要長期使用,有些老人喜歡用它來裝油或者酒,不要,千萬不要這樣,因為塑料中的有害物質是會溶於油和酒的,吃的時候豈不是就會進到人的肚子裡?

2號標識:HDPE,這種塑料的輔助材料有一定的毒性,一般不用於食品包裝以及兒童用品。

3號標識:PVC,這種材質的塑料大家不陌生吧,很多下水道管子以及大多數寶寶的爬行墊都是這個材質的。只是這種塑料不耐高溫,所以也不用來做食品包裝。

但這種材質的塑料究竟有沒有毒性,那得取決於你在製作的過程中添加的是哪種穩定劑。不講究的小廠家會添加含有鉛鎘的穩定劑,講究的廠家會添加無毒性且環保的穩定劑,當然這其中的差價還是很大的。

4號標識:PE,我們常用的塑料包裝袋、保鮮膜就是這種材質的。這種材質在高溫時會產生有害物質,所以有些人喜歡在飯店把熱飯熱湯直接用袋子打包回家食用,其實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小孩子玩兒的滑滑梯、過家家用的廚房用具都會使用這種材質的塑料來製作。

5號標識:PP,這種材質的塑料相對上面的會貴一些,但也更穩定,它的熔點高達167℃,是唯一可以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的塑料。很多小寶寶入口的牙膠都是這種材質製作的。

6號標識:PS,不耐高溫,超過80℃就會釋放有害物質。它經常被用來做碗裝泡麵盒、快餐盒、玩具。

7號標識:其他類的(無法回收類),包括PC、PLA等。

還有一些新型材質的,其中有個PPSU材質的塑料,外表呈現淡淡的金黃色,能耐高溫到180℃,可以反覆消毒使用,但它比PP材質的還要貴,所以在市面上它的製成品並不多,它一般用於醫療器械上,以及小部分的奶瓶上。

其他材質用的不多也就不再細說了。這些知識大家瞭解就行了,不是專門從事相關行業的,看過記住的也沒幾個。

無論塑料的種類有多麼多、多麼複雜,但在給孩子選塑料用品時你應該知道的是:

1.塑料的本身是沒有毒性的,但製作不同材質塑料的輔助材料有時候是有毒性的;

2.一般的塑料只有在高溫的時候才會釋放出有毒物質,但只有PP以及PPSU這種材質的可以耐住高溫;

3.即使是同一種類的塑料,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殘留下來或者遇高溫釋放出來的毒性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看塑料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有毒性的,外界主要取決於是不是高溫,常溫狀態下一般都是很穩定的,一旦溫度達到某個程度,不同材質的塑料就會釋放出一定的有害物質,這種味道一般很是刺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會發現這些的,比如說新買回來的拖鞋、塑料材質的商品等在打開的一瞬間會有“刺鼻的塑料味”,甚至有些還會刺激眼睛流淚,這主要就是因為這類塑料不耐高溫,而在運輸過程中太熱了,有害物質的氣味才會被釋放出來。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所以,寶寶的玩具,只要你沒把它放在火上烤、放在陽光下暴曬、在開水中持續的煮,就不用太過於擔心玩具釋放毒性的問題。

除此之外,家長們千萬不要沒事就給不明種類的玩具高溫消毒,雖說高溫消毒一下細菌什麼的是沒有了,但有害物質是會被釋放出來呀;再者,孩子實際上是不需要無菌環境的,你在家裡給孩子各種消毒製造無菌環境,孩子不與細菌病毒作鬥爭,他的免疫力又怎麼會提升呢,免疫力弱了,孩子在幼兒園在室外那種充滿細菌的環境下該怎麼辦呢?是不是要三天兩頭的生病呢?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琦姐姐也並不是說給孩子弄得越髒越好,只是適度就好,不要過了頭兒。

你要給玩具消毒也是可以的,用酒精擦一擦晾乾就可以了,你要是害怕酒精殘留了就再用溼布擦一下也是可以的(其實酒精都揮發了);如果你有強迫症,非得要給玩具消毒,那你就直接給孩子買PP的、PPSU的或者其他新型耐高溫材質的塑料製品好了,無非就是貴一點。

玩具是屬於塑料裡的哪個種類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製作的工藝,是不是符合國家標準,是不是嚴格要求的,是不是使用了環保無毒的穩定劑以及塑化劑。

許多國外生產的孩子用的塑料製品,價格是比較貴,但它生產的標準也是比較高的,安全性也是比較高的,它的價格對得起這樣的價格。反觀國內部分小廠家做出來的那種很薄很劣質很便宜的玩具,能肯定的是,它一定不會是好材質做出來的,甚至有些根本就不適合用來做玩具,這種釋放出有害物質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不要再把塑料玩具放進開水裡消毒了,這樣做可能會害了孩子

資本都是逐利的,沒人願意做虧本的生意,那些劣質的玩具賣的已經很便宜了,它的成本會高到哪裡去呢?為了降低成本,那就只能在材料上做文章了。有些人可能會說,人家也可以搞科研做創新,製造出一些成本低性能高的材質來用呀!但請你捫心自問,有多少小產家會這樣做?有多少小廠家有這樣的資金實力去這樣做?當然,琦姐姐也希望在今後,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能搞科研製造出性價比高的材質來造福社會。

可能有些跑偏了。總之,在給孩子選購塑料產品時,認準大品牌以及3C認證,塑料工藝好,問題也基本不會太大。

願今後的中國家長們不會再為孩子的塑料製品是否安全而過於憂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