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最近,小花經好友推薦看了一部美劇——《惡行》,豆瓣評分8.6分。

看這部劇的名字,還以為是暗黑兇殺案,或者什麼喪盡天良的故事。

但這部劇主人公只有倆:母親和女兒。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上面海報中的兩位,就是這部劇的主角:女兒吉普茜(喬伊·金 飾),母親蒂蒂(帕特麗夏·阿奎特 飾)。

母親蒂蒂,是一位48歲的單身媽媽。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眾人眼裡,她是個完美母親。

她沒有工作,數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著自己癱瘓的女兒,吉普茜。

女兒吉普茜病得很重,幾乎只能靠輪椅代步。

按她母親的說法,吉普茜從小就被多種病症纏身,譬如:癌症、腦性癲癇、癱瘓、肌肉萎縮、心雜音、貧血、過敏體質……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因為癌症,她的頭髮被全剃了。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因為癱瘓,她只能靠輪椅代步,挪動全靠媽媽抱。

因為喉嚨有問題,所以不能口服任何食物,只能靠胃管打流食。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因為哮喘,她每晚睡覺都要佩戴呼吸機。

因為過敏,她不能吃任何甜食。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多麼可憐的小女孩。

照顧吉普茜是件辛苦的事,但她媽媽沒有任何怨言,反而甘之如飴。

母女倆相依為命,這種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感動了不少人。

每年都會有各種採訪和捐款紛至沓來,譬如她們現在住的房子,就是慈善機構送的。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對於大家的讚揚,母親蒂蒂的態度一直都很謙卑、溫暖。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兩個人相依為命,抵抗命運的不公平。

但是,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對天使般堅強美好的母女,總會顯露出一些讓人不適的細節。

每次採訪時,母女倆總是牽著手互相鼓勵,回答也滴水不漏,相親相愛。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但所有問題,都只由媽媽回答,即使是問吉普茜的,也會被媽媽搶答,女兒完全喪失了發言權。

記者走後,吉普茜略帶期待和恐慌的詢問媽媽“我剛才表現的怎麼樣?”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聚會中,母親謊報女兒年齡,讓明明20歲的女兒穿可愛的衣服,看起來像12歲。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發展的劇情中無意中透露著詭異的信號。

直到……吉普茜聽到醫生診斷說,她對糖類並不過敏。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醫生與母親的相反言論讓吉普茜有了疑惑,她決定進行嘗試。

這個嘗試,揭開了恐怖的真相……

吉普茜大口喝著可樂,發現自己對糖分真的不過敏。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她的喉嚨也沒有問題,可以自主吞食,不需要胃管。

甚至,她都沒有癱瘓,完全可以隨意走動。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原來,吉普茜根本沒病,從小到大都是個健康女孩。

所有病症,全都是她母親在騙人!

騙過了她,也騙過了所有人。

母親嚴防死守,甚至為了不讓女兒表達自己真實的身體狀況,喂女兒吃安眠藥。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吉普茜被母親的謊言欺騙、恐嚇、洗腦。

從身體到精神,徹底被改造,將吉普茜囚禁於病床上,口不能食,腿不能行,永遠只能任由母親擺佈。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母親對女兒就像一個馴獸員對待自己的寵物一樣,要求吉普茜言聽計從,成為自己的所有物。

她利用對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將自己塑造成偉大的母親形象;

利用女兒“病入膏肓”的病情,收取鉅額捐款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以愛之名,做惡之行,受害者的苦無處訴,冤無處伸,只能被親情的繩索縛在行刑臺上,任人宰割。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結果可想而知,母親迎來的是女兒知道真相後的極端反抗。

有一天,鄰居進到她們家裡,發現蒂蒂背後被砍了很多刀,死了好幾天了,吉普茜也離奇失蹤。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殺人兇手是吉普茜男朋友,而這一切都由吉普茜指使。

然而,《惡行》這部劇最讓人感到恐懼的,就是片頭那句:由真實事件改編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這樣的“母愛”,讓人不寒而慄。

在真實案件發生後,母親的這種怪異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

照顧者捏造或誘發被照顧者的身心疾病,以此取得別人的同情或者憐憫。


實際上,病患就是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

但《惡行》要呈現的也不止是這種怪病,而是更廣泛的、病態的親子關係。

大家熟知的,就是去年惹起不少爭議的朱雨辰母子倆。

朱媽媽稱自己是用生命愛兒子,實際上是拿自己的愛綁架他。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而朱雨辰並沒有因為媽媽這種偉大的愛變得多麼幸福,一提到母愛,他就會頭大,甚至還因為母親的寵愛找不到伴侶。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除了朱雨辰,還有成龍和吳綺莉的女兒吳卓林。

眾所周知,吳綺莉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家長,她對吳卓林愛和管教一直很極端,據說吳卓林9歲前上廁所,都是被抱著去的。

最近吳綺莉的一次報警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吳綺莉報警稱女兒將自己反鎖在屋內,擔心她有危險。可是在出動了大批消防人員後,才發現原來只是吳綺莉想借警方聯絡女兒。母女倆已經有近20天沒有互通音信了。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而對於吳綺莉的報警,吳卓林只是冷漠地建議媽媽去看醫生。

面對愛的綁架,吳卓林不止一次反抗過,她寧願流落街頭也不歸家,多次割腕自殘,抽菸、喝酒、剃陰陽頭,公開出櫃,高調結婚,甚至報警抓捕母親。

其實,控制型父母離我們很近,還記得深圳那個女童被母親暴打的3分鐘視頻嗎?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虐童的背後,是這位母親的控制慾。

在這對父母看來,孩子似乎只是他們的私有財產,可以攥在在手裡,想怎麼處置都行。

換而言之,他們的控制慾實在太強了。

用暴力滿足自己的控制慾,似乎就是他們生兒育女的意義所在。

他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她的感受如何。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很多家長打著“我是為你好的”的旗號,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一股腦兒地填給孩子,抽乾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母親照顧「癱瘓女兒」18年反被女兒殺害,以愛之名,作惡之行...

孩子成了傀儡,成了提線木偶,甚至是滿足自己慾望的犧牲品。

這個世上,不知有多少父母以愛之名控制著孩子;不知有多少父母用“我生你養你,所以你要聽我的”這種理由支配著孩子的生活。

他們認為自己很清醒、很明白,實際上正在一步步地毀掉孩子的人生和自己的人生。

所以父母們,最該學習的一課就是適時放手,及時制止自己的控制性行為。

如果你並不清楚自己是否是控制型父母,你可以問自己:

我正在對孩子做什麼?我是不是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對待?我是否充分徵求了孩子的意見,尊重了他們的選擇?是否順勢引導而不是粗暴干預了?是否以孩子的需要為出發點,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作為出發點?

反思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要永遠記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空間和隱私,不是你的私人物品。

就像紀伯倫在1923年寫下的詩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說的一樣: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會長大,也會與你漸行漸遠。

最好的愛是放手但不放任,關注但不打擾,默默守護,靜待花開。

與君共勉!

—end—

知子花教育互聯網家庭教育領域的先行者,20000+海量原創家庭教育案例,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方式,讓家長利用碎片時間實現深度學習,輕鬆掌握家庭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幸福樂觀,出類拔萃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