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裝批發的寒冬來了?鄭州一批發商三個月內關停兩店……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文 記者 張鬱/圖

已經進入冬季,11月末鄭州的日最高溫還徘徊在十四五攝氏度。這樣溫暖的冬季,還缺一場暴風雪。

同樣,今冬冷清異常的鄭州服裝批發市場,也在等一場遲到的暴風雪。服裝人寄期望於這場風雪,帶火一把遲遲無法脫手的貂皮棉襖。

不過,悲觀者已然斷定今冬業績萎靡是大概率事件。寒冬是否真的來了?

現象

硬撐的店鋪

“還沒到風暴眼,洗牌期還沒結束,接下來還會‘死’很大一批商戶。”

11月26日,鄭州火車站服裝商圈一男裝品牌創始人林磊(化名),手握茶拂,蘸了水,在石材茶臺上畫出一個圓圈,用力地點了圓圈最外圍的地方,緩緩說道。

“這就是我們現在服裝批發商所處的位置,感受到了寒意,但最中間才是行業最困難時期,我們距離困難期還很遙遠。”

不過,林磊還是嗅出了更甚於往年的陣陣寒意。往年11月20日就進入了服裝的旺季,羽絨、貂皮、皮草等冬裝一窩蜂上市,今年他卻還未等到想要的旺季。

“今年冷清得很!”林磊說,去年一個秋冬季連開七八家地市店鋪,今年他交的開店成績單為零,原因就是,“新商場死亡率太高,沒客流量。”

這種下滑趨勢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凸顯,另一名童裝批發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去年開了8家店鋪,今年關停了3家。”

“很多店鋪在硬撐,我身邊不少同行對於今年的銷售已經處於放棄狀態。”鄭州火車站服裝商圈一原創女裝品牌創始人顧嘉(應採訪者要求為化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在他的印象中,這是“前兩年從未遇到過的情況”。更為可怕的是,顧嘉也遭遇了關店現象。去年他還為當時每年保持四五家開新店的規模躊躇滿志。

如今,他不得不面對“今年6-9月份接連關停兩家店”

的事實。

即便顧嘉認為“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卻也束手無策。

冬裝批發的寒冬來了?鄭州一批發商三個月內關停兩店……

案例

有極端店鋪下滑30%多

何勁松(應受訪者要求為化名)剛剛從美國一家奧特萊斯店代購了一個Coach包,價格七百多元人民幣。他對比過,這個包在國內官方專賣店裡賣到了3800元。

11月26日,坐在崑崙雪菊泡開的茶臺前,何勁松稱之所以舉這樣一個例子,是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今年倍感‘壓力山大’,再也不敢亂花錢了,買個包都要精打細算,因為今年七八九月份銷售額連著下滑了13%。”

顧嘉的情況要更差一些。地市店長剛剛向顧嘉彙報了近期的營收數據,“有漲有跌,但總體是下跌趨勢,有極端的下跌了30%多。”

店長解釋稱是由於今年天氣暖和,棉襖、羽絨服賣不出去的原因。這個理由沒能讓顧嘉信服,“棉襖賣不出去,但呢子大衣、夾克總得賣吧?!問題是全面飄綠!”

距離春節還有倆月,不過顧嘉已不抱太大期望,

“想要在五六十天裡把過去的差距給彌補過來,也是‘壓力山大’。”

冬裝批發的寒冬來了?鄭州一批發商三個月內關停兩店……

原因

價格下降,成本上升

原因出在了哪裡?

顧嘉巡店回來後發現,服裝銷售價格在下降。店裡原先賣2000元的大衣(主做高端品牌),如今賣到了1400元一件。

對比鮮明的是,成本在上漲。他開在縣城的服裝店,員工工資從最早的兩千多元最高漲到了五六千元。而員工告訴他,因為近期鄭州三環禁行大貨車,物流費用從20元一下子漲到了40元。

“衣服售價在下降,成本卻在上升,兩頭一壓,服裝商的日子不好過。”顧嘉說,“原先說價格戰是商家競爭的最好法寶,現在這個法寶也失靈了,便宜也不起量。”

林磊感受最深的是開店和招商加盟成本在不斷飆升。以60平方米的店鋪舉例,如今門檻提升到40萬元才能開得起,這筆費用包括9萬元的租金(繳納一年)、1萬元押金、7.5萬元的羽絨服備貨費用、10萬元的冬裝備貨費用、2萬元的門店基礎裝修、2萬元的貨架等。

一名做女裝的店鋪老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一家批發市場的12平方米商鋪,已由2013年的38萬元漲至60萬元。再加上工人工資上漲,導致中間商吐槽沒利潤空間。

冬裝批發的寒冬來了?鄭州一批發商三個月內關停兩店……

好消息

有商戶生意增幅達四成

同行口中的服裝批發業寒冬,在郭龍(化名)眼裡,卻是一派春光明媚。

今年他的服裝生意增幅達到了40%,一年銷售額在四千多萬元。

他承認有同行營收下滑,並且預估“九成商戶生意不好”,不過卻也認為“有一成生意相對是好的”。

林磊給出了應對的良方,堅持差異化營銷,採購渠道多元化。他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大好的行情也有虧錢的,再差的行情也有掙錢的。 生意有好有壞,關鍵在於做的人。”郭龍總結說。

服裝批發常常會比零售提早一個月時間。不過,今冬的服裝批發業,還未全部結束。現在繳械投降,為時尚早。春節前的大戰,還在等待服裝人開場。

大環境

行情都不太樂觀

除了鄭州這些服裝批發商戶,今年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的行情都不太樂觀。小E前兩天就報道過廣東一家服裝廠12月起便開始放春節假(戳此回顧→廣東某服裝廠12月1號起放年假3個月),而早在10月,也有很多紡織服裝老闆抱怨:明明該是旺季,整個市場卻有點反常。原因如下:

1、上半年已經囤好了!下半年面料貿易商不敢囤了!

上半年的狂歡過後剩下了下半年的“一地雞毛”!部分服裝企業和貿易商在“一布難求”的預期下,在3月份之後開始大範圍的囤積面料,加上中美貿易對外貿關稅上漲的預期,原本在9月後下的外貿企業的訂單也提前到8月份之前了,從終端服裝到貿易商都存在著一定量的面料庫存,當市場原料庫存飽和了之後,可想而知,9、10月的主力服裝、面料貿易商也不敢囤貨了,訂單下達自然就減緩了。

2、秋冬季特別是羽絨服,羽絨、原料暴漲等成本漲了一倍,不敢囤了!

在服裝生產過程中,服裝價格與原料成本、生產損耗、人工成本等直接相關,隨著這兩年市場的好轉,包括面料、輔料等服裝產品的相關產品迎來了暴漲,據服裝企業反映,目前羽絨的成本已經漲了一倍,羽絨服作為秋冬季的主打產品,價格的暴漲和近幾年流行趨勢的改變讓服裝企業對羽絨服秋冬季的銷量擔憂,因此要麼提前備低價庫存要麼就是減少庫存量,羽絨服這一塊的訂單損失其實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不止是羽絨服,這幾個月以來,化纖原料的暴漲讓企業的成本也是在不斷增加,一方面即使近期價格下跌,也較上半年的價格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同時市場不穩定讓本是接單定價季的企業很為難,在不能正常出貨、價格漲的離譜的情況下,市場節奏被打亂了,貿易商是不敢囤了!

冬裝批發的寒冬來了?鄭州一批發商三個月內關停兩店……

3、部分已經在買買買,但是市面上現貨庫存太多了!

要說市場沒啟動是不現實的,的確還能看到旺季的一絲跡象,部分服裝企業的訂單還是在陸續下達,但是為什麼不管織造工廠的訂單還是原料工廠的產銷都這麼低迷呢,其實在往年來看,淡季囤貨旺季銷售是個常態,但是上半年的火爆讓貿易商的貨囤得太多了,下半年9、10月份正是拋貨的時節,當高庫存遇到大甩賣,可想而知啊!

……

除此之外,環保嚴查、天氣、貿易戰等各方面因素,都把紡織服裝老闆們壓得透不過氣來,可見整個市場確實是在一個不太樂觀的大環境下“負重前行”。

小E叨叨叨

當然,行情的好壞多少會影響一部分人的生意,但是在小E看來,行情好時也有生意做得差的,行情不好時一樣有生意做得好的,就像上文所說,“生意有好有壞,關鍵在於做的人。”而且,真正的寒冬天氣還並未到來,消費者們對寒冬衣物的需求也依然存在,所以各位服裝人也不用太過焦慮,春節前的大戰在等著你們開場!小E

希望接下來每個服裝人都能冬裝大賣!

綜合自:鄭州批發市場&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知識產權,我們會盡可能註明來源,若不願轉載,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服裝資訊&跟服裝人一起交流開店經驗,歡迎添加群主VX 【fuzpf888】,備註“今日頭條”即可免費進群~


冬裝批發的寒冬來了?鄭州一批發商三個月內關停兩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