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广水世友地板2


导致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既有日、俄两国自身的因素,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要完整说清日俄战争的起因不妨先对当时日、俄两国的国情以及国际形势格局进行分析。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又使日本饱受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肆虐,因此一直以来日本就始终存在着一种“大陆情结”——对富庶辽阔的亚洲大陆充满了艳羡之情。早在公元4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大和王朝甚至在尚未完成日本列岛的统一之前就已出兵朝鲜半岛并征服了所谓“弁韩之地”,在此设“任那日本府”进行治理。日本的势力在朝鲜半岛一直存在到公元663年,由于这一年日本在白江口之战中败于大唐王朝,被迫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随后受李唐王朝扶植的新罗国大体上统一了朝鲜半岛,日本势力被从朝鲜半岛完全清除。16世纪正由战国乱世逐渐走向统一的日本就在丰臣秀吉的统率之下试图通过侵占朝鲜进而图谋中国,甚至进而迫使印度与南洋诸国也称臣于日本。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败于明朝与朝鲜的联军之后日本再次进行了战略收缩,然而在朝鲜进行战略收缩的同时日本并未放弃在其他方向的扩张: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从而迫使琉球在向明王朝朝贡的同时也向日本萨摩藩称臣。在向南方的琉球扩张的同时日本也在持续不断地向北扩张,而这一扩张行动实际上已持续了数个世纪:事实上今天日本的主体民族大和族并不是日本列岛最早的原住民,在他们到达日本列岛之前阿依努人曾遍及整个日本列岛,直到公元7世纪日本大和朝廷所统治的区域大约只相当于今天日本列岛一半的面积,今天本州岛东北部的岩手、福岛、宫城、青森、山形、秋田等县以及北海道都不在日本大和朝廷的版图之内。从公元7世纪开始大和朝廷对位于今天本州岛东北部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发起了持续不断的征服活动,到1593年在历经持续数百年的征服活动后阿伊努族聚居的北海道岛被丰臣秀吉正式吞并,同年丰臣秀吉派遣大将松前庆广以北海道岛为基地出征库页岛南端。1635年日本方面派村上扫部左卫门巡视库页岛。1644年在松前藩的提议下日本方面绘制了《正保御国绘图》,在这张地图中首次把北海道、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等原本由当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划入日本版图。1679年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建造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并开始与当地阿伊努族居民进行贸易。由于这一时期正值明清易代,尽管库页岛先是隶属于明朝的奴儿干都司管辖,后隶属于后金政权极其演变而来的清王朝管辖,但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使明、清两朝对库页岛都无暇顾及,日本方面趁机在岛上多次进行勘察和冒险活动。

当日本利用明末清初库页岛上形成的权力真空进行渗透扩张之时在库页岛对岸的西伯利亚地区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上西伯利亚长期是北亚游牧渔猎民族活跃的舞台——至少在相当于中国唐代时这里的民族已开始向国家形态过渡,在唐代史籍中记载的驱度寐国、流鬼国、夜叉国三个属国就位于西伯利亚。元代的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已深入到西伯利亚腹地,明代的奴儿干都司也曾管辖过西伯利亚部分地区。蒙古帝国分裂解体后西伯利亚形成了相对较为复杂的局面: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地区成为蒙古的瓦剌、鞑靼等部族游牧之地,东部则是明朝的奴儿干都司管辖之地,西部是从蒙古帝国分裂解体过程中诞生出来的西伯利亚汗国(又名失必儿汗国)统治,这是一个由西征的蒙古后裔与突厥系民族混血产生的国家,是从蒙古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四大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之一。蒙古帝国的分裂解体为俄罗斯民族的崛起壮大以及日后征服西伯利亚地区创造了条件: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斯拉夫人的基辅罗斯国家,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国家解体成一系列小型公国。1236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西征欧洲,罗斯诸公国全被其席卷。1240年拔都在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蒙古金帐汗国对罗斯诸公国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基辅罗斯分化出来的诸公国中莫斯科大公国逐渐脱颖而出——莫斯科大公国通过为蒙古可汗征收贡赋和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而取悦于蒙古金帐汗廷,而莫斯科大公国则利用蒙古人的威势趁机削平群雄,逐渐完成了罗斯诸公国的统一。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率领罗斯诸公国在沃扎河和金帐汗国大打出手,战后莫斯科大公国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赢得了独立,但在1383年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再次入侵莫斯科。1480年日渐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彻底摆脱了蒙古的统治,到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已兼并了特维尔、普斯科夫和里亚赞等罗斯公国,又从立陶宛人手中收复了斯摩棱斯克,至此一个北起白海、南至奥卡河、东临乌拉尔山、西达第聂伯河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宣告诞生,然而这仅仅只是俄罗斯民族扩张史的开始。148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兼并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552年第一位正式使用“俄罗斯沙皇”这一头衔的伊凡四世亲率15万大军,携带150门大炮征服了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1556年伊凡四世又吞并了蒙古后裔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1557年沙俄在北高加索的中心要地松孟河与捷列克河的汇合处设立哥萨克军屯以窥视格鲁吉亚;1595年3月沙皇自行颁布诏书声称哈萨克归属于俄罗斯。1581年哥萨克人叶尔马克奉沙皇伊凡四世之命纠集了840名俄军侵入失必儿汗国,1584年失必儿人一度打败俄军,甚至叶尔马克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落水淹死,然而沙皇俄国还是在1598年征服了这里。至此整个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玛里人、楚瓦什人、乌德摩尔特人、巴什基人、摩尔多瓦人全部臣服于俄国,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1598年失必儿汗国的被征服,俄国人已越过作为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进入到西西伯利亚平原,此时东面辽阔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没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而始终是以分散的原始部族的形象存在,这大大刺激了沙俄向这一地区扩张的野心:1601年康德拉特、库罗奇金沿着叶尼塞河下游驶往大海,占领了皮亚辛河一带;1609年沙俄在叶尼塞河中游地区建立了叶尼塞斯克城;1620-1624年他们又发现了勒拿河;1627年沙皇任命别克托夫为叶尼塞斯克的行政长官,负责征讨外贝尔加;1633年伊凡·勒布罗夫和伊里亚·彼尔菲列夫沿勒拿河顺流而下到达北冰洋,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北部沿海一带的扩张;1632年沙俄在雅库茨克建立进一步向东扩张的根据地。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推进到鄂霍次克海一带。

1697年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已推进到堪察加半岛,随后开始致力于寻找与日本通商的航线,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从阿依努人口中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1742年俄国人舍利京克勘察了几乎整个库页岛的东海岸。1765年沙俄远征队入侵库页岛北部,对当地的赫哲人进行屠杀和驱逐。1789年俄国又入侵了库页岛南部,再次对当地居民展开屠杀和驱逐。在这两次军事行动后俄国人在岛上建立起政厅、教堂、监狱、学校、军营、煤矿等建筑。对这一切不要说反击了,事实上当时身在北京城中的乾隆皇帝仍醉心于自己所谓的十全武功,对库页岛上发生的一切甚至压根都不知情。在此之后尽管就法理上而言:库页岛仍是中国领土,但事实上中国在岛上已不存在实际的管辖,库页岛进入到日、俄两国争夺的时期。日、俄两国在争夺库页岛的同时也在邻近的千岛群岛博弈交锋:从1760年代开始俄罗斯渔船比起以前更加频繁地去千岛群岛,不久后俄国人就成功迫使岛上居民加入了俄罗斯国籍。然而这一时期日本也在向千岛群岛扩张,双方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853年日本被美国黑船强行打开了国门,两年后沙皇俄国迫使这时正对欧美白人充满恐惧的日本签订了《日俄下田条约》:以伊图鲁普岛与乌鲁普岛之间的海峡为界,海峡以南称为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以北则归俄国所有。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将自己对库页岛的占领明确化。1862年德川幕府派遣竹内保德使团赴沙俄首都彼得堡进行谈判,在这次谈判过程中日方提出以北纬50°线将库页岛分割为南北两部分,而俄方则坚持以北海道岛和库页岛之间宗谷海峡作为日、俄两国的分界线,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妥协。1867年3月30日在经过再次谈判后日俄双方签订了《库页岛暂行规定》:俄国把俄属千岛群岛中的得抚岛等四岛让与日本,允许日本渔民在库页岛居住;两国的国界线仍以宗谷海峡为界;继续保持原来的杂居状态。由于日、俄之间的领土纠纷使日本在开放国门后的相当漫长的时间内始终将俄罗斯视为列强之中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假想敌。

同时日本为摆脱被强行打开国门所带来的民族危机而想出的应对方案是:通过对亚洲邻国的侵略转嫁自身的民族危机。早在1855年当日本自己还在异国黑船的威胁下战战兢兢之时吉田松阴就明确指出日本应当通过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来弥补因西方列强入侵而损失的利益,用吉田松阴在《幽囚录》中的原文来说“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侵略亚洲邻国的大陆计划,在这一计划中我国东北地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整个日本的侵略计划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东亚,欲征服东亚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而日本这一扩张计划几乎注定只会使其与俄国的关系更加紧张,因为沙皇俄国自从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获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外东北领土后已进一步勾画了旨在鲸吞中国东北的“黄俄罗斯计划”。与此同时明治维新后国力渐强的日本似乎也逐渐有了与沙俄博弈的资本,双方的争夺最先仍是围绕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直到1875年5月7日沙俄与日本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沙俄把千岛群岛北部给予日本以换取日本在库页岛的主权;日本则宣布完全放弃库页岛的主权。至此日、俄两国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争夺暂告一段落,然而围绕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正将拉开序幕。而两国之间的敌视心态也并未终止——1891年5月出访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竟被日方安排负责他的安保工作的警察津田三藏刺伤。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清王朝统治下腐朽没落的老大帝国败于新兴的日本之手:不仅丢失了藩属国朝鲜,连辽东、山东等地也饱受日军荼毒。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等人进行谈判。在日方最初的谈判方案中包括有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然而正在执行“黄俄罗斯计划”的沙俄早就盯上了旅顺这一远东重要的不冻港,日、俄双方的扩张计划不可避免地迎头相撞了。沙俄随即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了清政府。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国内对俄国的仇视心态。1896年6月3日出访俄国的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沙俄通过这一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开建矿山等特权,同时条约中还有共同防备日本的条款。1900年5月28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由入侵中国,当时俄国一方面积极派兵加入八国联军在京津地区的行动,同时对中国东北展开入侵:8月28日俄军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1900年11月俄罗斯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企图把俄罗斯独占东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就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反对,这其中尤其以同样对中国东北怀有野心的日本最为激烈。1902年沙俄在中国和列强的一致反对下与清政府达成《交收东三省条约》:承诺分期撤兵。然而到了次年撤兵的期限之时俄国却拒不履约,恰逢此时《中俄密约》之时被披露出来,日俄矛盾迅速激化了。

俄国的扩张势头不仅使日本将其视为假想敌,也引起了英、美列强的警惕:英、美不愿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俄国存在。尤其是英国一直以来对欧洲大陆始终采取军事外交策略——绝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单一强权,因此欧洲大陆有任何国家出现将发展成为独霸欧陆的迹象时英国就会坚决反对;另一方面英、俄此事正在中亚进行博弈,在这一过程中俄国大获全胜——几乎征服了整个中亚,对此英国打算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封锁围堵俄国以制约其发展。美国曾在1899年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政策,这其中只有俄国未对美国的要求进行正面回复。日本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与英国结成英日同盟,这一同盟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为了牵制俄国而诞生的,同时日本也获得了大量来自于英、美的贷款。英、美此举实际上就是想将日本塑造成为在远东遏制俄国的棋子,无疑英、美的支持客观上助长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底气决心。促使日本下定决心的另一个因素是:沙俄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位于欧洲部分,远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俄国兵力薄弱的地区,毕竟这里距离俄国的中央核心地带实在太过遥远,漫长的战线对俄军的兵力调度和后勤补给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当时沙俄在远东部署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装备有148门炮、8挺机枪,部署在远东的太平洋分舰队有排水量合计19.2万多吨的60余艘作战舰艇;相比之下日军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部队有25万人,装备有1140门炮、147挺机枪,海军方面有排水量合计26万多吨的80艘战舰。考虑到日本本土距离作为战场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要比沙俄近得多,这意味着日本的战线要短得多,相应的后勤补给的难度也就小得多。这样一来在总体实力上呈劣势的日本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上形成了明显的兵力、装备和后勤优势。然而此时沙俄正在加快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一旦铁路建成将使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优势被大幅缩小,甚至连日本本土也可能受到沙俄的威胁。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日俄战争的起因是为了争夺对我国东北的控制权。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人在英日掩护下,跑了,慈禧太后很生气,对光绪咋看咋不顺眼儿,于是策划了一个已亥(农历1899年)建储,想要废掉光绪另立新君,但洋公使们没一个捧场的。

1900年,气昏了头的慈禧决定招抚势头正盛的义和团,向所有“彼等”(洋人)宣战。打着“扶清灭洋”旗帜的义和团,在政府的纵容下,在山东、河北、京津等地大规模焚烧教堂,杀戮教士教民,围攻使馆。在东北,盛京副都统晋昌率领拳民拆毁铁路、攻击俄侨,俄国乘机以镇压义和团、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占领了东北,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强迫盛京将军增祺同意遣散军兵、交出军火、拆毁炮台,由俄国驻军监管奉天行政等,从实际上剥夺了清政府在东北的主权。

1901年9 月,《辛丑条约》签订后,获得了巨额赔款的列强陆续撤退,但俄军却赖在东北不走。

东北是京畿的屏障,又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清政府都不能失去东北。在清政府的强烈要求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1902年4 月,俄国政府不得不与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答应在一年半内分三期从东北撤军。

到了1903 年4 月,第三期撤兵期限已到,沙俄又向清政府提出了参与北满行政管理、其它国家不得进入满洲等无理要求作为撤军新条件。这明摆着还是不撤。

对清政府来讲,就两个选择:同意,还是同意?如果你是牛逼的政府,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两个都牛逼,那就直接开打。问题是,以清政府当时的军事、经济能力,根本不足以应对一场大规模的近代战争。单独对俄作战是谁都不敢想的事情。

自己打不起,找个伙伴一起打?

日本一直觊觎东北,那联合日本,撵走北极熊,把龙兴之地夺回来,给日本些好处,如何?

张之洞、盛宣怀、岑春煊、李经羲等南方督抚建议政府“联日拒俄”。

联日拒俄,说起来容易,其实也是困难重重。首先,除了军事、经济原因外,大清决策层被八国联军打怕了,再不敢轻言战事;其次,一旦与俄国公开作战,东三省必将惨遭涂炭,海兰泡那样的惨案极可能重现,虽然传统政府是牧民,但就是放养的牲口,牧主也不情愿子民让别的牧人给屠了不是?何况他们还是传统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以民为本的儒家意识形态呢?更重要的是,日本也拒绝和中国联合作战。

日本这样做似乎很不合逻辑,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一则,看不上中国。中国的兵力实在有限,能投入东北战场的也就三、四万人,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日本还嫌中国碍事,不愿带你玩儿,累赘:“诚不愿中国之干预以致强兵之国为兵力不足之国所累”。

再则,不愿得罪列强。美、英、法、德、意等列强既不愿俄国独占东北,又不愿因中国直接参战使战争延及关内,影响其在华利益,如果日本同意和中国联合抗俄,将得罪列强,一旦失去了列强的金融支持、援助,日本也打不起这场战争。

三则,怕失去控制权。日本担心清政府同时约请英美等国介入争端,使其失去对局面的控制权。

日本不愿和咱一起上,那愿不愿自己上呢?

愿意。

为嘛?

学雷锋?

当然不是。

一则是因为对沙俄联合法、德干涉还辽强烈不满,想要报仇;

二则是为了自己独占东北。和其他列强相比,日本最不能容忍沙俄独占东北。地缘政治上,东北是个美丽的大姑娘,日本与俄国,谁都想霸王硬上弓,1891年,俄国就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要推行它的远东政策了,可日本胃口更大,并且动作更快,甲午战争先吞掉高丽,下一步就是东北,再下一步,中国内地。甲午战争,日本本来赚了不少,但沙俄纠集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俄国从清国手里,取得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东北北部的权利,并且把日本吐出的旅大,自己给吃了。这样一来,整个东北成了沙俄的了,庚子事变后,沙俄占得先机,进一步向东北渗透,并且,连高丽它都周郎一顾二顾的,插进一杠子又一杠子后,跟日本提议,那啥,咱能不能让高丽保持“永久中立”,谁也不能吃独食呢?

气死小日本了,你前面打俺脸,现在又打俺屁股,叔能忍,婶不能忍。

于是日、俄两国就东三省问题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双方胶着很厉害,沙俄的意思,小日本你得承认,东北永远在你的利益范围之外,但是高丽,你不能吃独食;日本的意思,沙俄你得承认,高丽永远在你的利益范围之外,但是东北,你不能吃独食。谈到最后,日本其实有所让步,谈判方针退到满韩互换上来,但是沙俄很强硬,满洲问题是中俄之间的事儿,跟你日本有个毛关系?我们想跟你谈的,就是高丽问题。沙俄这边也知道,谈了少半年,自己不但没退步,还往前一直走,给予日本的,不但没增加,还减少了耶。

日本的屈辱感觉,空前加重。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国内舆论沸腾,干死它,干死它……日本遂决定通过战争来解决。

1903 年11 月25 日,日本向清政府通报了日俄交涉情况及日本的备战情况。

1904 年2 月6 日,日本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8 日,日本海军突袭了旅顺港内的俄舰,日俄战争爆发。


端木赐香


日俄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04-190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主要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场强盗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听任日俄两国铁蹄践踏我国东北锦绣河山。这场争霸战争历时20个月,最后以日本取胜而告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与俄国先后跨入了帝国主义时期。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日俄两国纷纷扩军备战,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当时,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瓜分的主要对象。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爆发了中日甲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俄国觊觎中国渤海湾口旅顺已久,而且当时已经在东北地区获取了大量权益。为实现其独占中国东北的野心,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针对日本共同制造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试图迫使日本让步,并由中国出巨资“赎回”辽东半岛。

日本对此怀恨在心,决意扩军备战,以武力与俄国争夺远东地区的霸权。俄国对日本的干预成功后,扩张野心进一步膨胀。1896年,俄国取得在东北修筑中东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的特权以及对朝鲜军队的控制权;1898年,俄国取得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和修筑中东路支线(哈尔滨至大连)的权益;1900年前后,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曾出兵参与八国联军对北京进犯,同时以“护路”为名派兵占领了东北全境。俄国的扩张侵略与日、英、美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1902年日、英缔结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并得到了美国支持。

1903年,日本基本完成了扩军备战的计划,开始以武力同俄国对抗。俄国则希望通过战争来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霸主地位,以摆脱国内严重的革命危机。1903年8月,日俄双方就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及朝鲜的问题进行谈判,因俄国拒绝从中国东北撤军,日本于1904年2月6日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断绝了日俄间的外交关系。同时,日本海军开始采取行动。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偷袭了旅顺港的俄国军舰。10日,日俄两国政府相互宣战,日俄战争爆发。


谋士说


1904年2月8日晚,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正在舰队集结地中国的旅顺,为其夫人的命名日庆典,舰队所有军官都参加了盛大的舞会。忽然,“轰,轰,轰”,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炮声。翩翩起舞,纸醉金迷,身着华丽衣服的男女惊慌失措,夺门而逃。有人故作镇静,说这是舰队为司令夫人呜放的礼炮。然而,人们惊魄未定,正式消息就传来:日本偷袭了旅顺口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这就是日俄战争的开始。为什么日俄双方要在中国的领土,领海开仗呢?这还要从中日甲午战争说起。

由于《马关条约》的签定,日俄两国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加剧,沙俄不甘心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扩大。在法,德的支持下,迫使日本在中国付出三千万兩银子后,将辽东半岛归还了中国。俄以此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给了沙俄在东北的筑路权与开矿权以及建立太平洋舰队基地的权利。而日本的野心是先霸占朝鲜,然后霸占我国的东北,争夺太平洋霸权,这样,两国在争夺我国东北利益的矛盾上,不断扩大。到了20世纪初,日俄两国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一触即发。

日俄两国都是军事封建帝国,就实力来讲,日不如俄。日本敢于对俄发动战争,和美英从中挑拨有关。英国以“借刀杀人”的手法,鼓励日本和沙俄打,以削弱沙俄势力。由于日本和英国订有同盟条件,这就让日本增加了和俄开战的底气。美国为了自己在东北的利益,也支持日本反对俄国。德国既支持日本反对俄国,又纵容沙俄向东方侵略,目的是减少沙俄对欧州事务的干涉。就这样,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纵容下,日本偷袭旅顺港的沙俄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天太2


日俄战争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推手,这个推手就是李鸿章,李鸿章三次激化了日俄的矛盾,导致了日俄为东北利益大打出手。所以日俄战争的起因就是东北利益,日俄战争就是一场在中国东北进行的帝国主义利益的纠纷。但是战后两国却都没能控制东北,反而是东北的控制权又重新回到了清廷,继续保持着一种相对的平衡。

日俄第一次打上死结是在甲午战争时期,当时的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要求割占辽东半岛。也就是说日本要独占东北,因为一旦辽东半岛到了日本手中,远东最重要的不冻港就到了日本手上,这自然是沙俄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沙俄搞出个“三国干涉还辽”的事件,使得日本非常恼火。而此时李鸿章便直接同沙俄开始交涉,不断放出风声要让沙俄将远东铁路修到东北,这让日本非常紧张。



而日俄关系第二次打上死结就是因为李鸿章同沙俄的秘密条约,其实也不是秘密,因为签订之后日本就知道了。这条约的内容就是让沙俄在东北修铁路,给予沙俄在东北的特权,并且还请求沙俄一同抵抗日本扩张。这次是日俄矛盾激化最大的一次,因为从这时开始,日本就开始磨刀霍霍,准备用战争解决问题。


日俄关系第三次被打上死结则是因为沙俄加快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也就是横跨东西的大铁路。这条铁路一直牵动着日本的神经,因为一旦修建完成,那么日本再远东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那么沙俄便可达到控制东北、朝鲜的目的,到最后估计日本本土都将受到威胁。所以日本才会急着发动日俄战争,在沙俄铁路未完成之前便收拾了沙俄。


小司马迁论史


发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以日本人的胜利而结束。在日俄战争中,中国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受害者。旅顺工厂被炸,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光,几十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成批的中国群众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中。之所以如此,和这场战争的起因有关。

位于辽宁大连的旅顺港,是俄国在远东攫取得唯一不冻港,也是太平洋分舰队的主要基地。整个日俄战争,始终贯穿着双方对旅顺港的争夺,其实质是争夺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制海权。

日俄争夺对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

沙俄海军中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从左至右)

日本自甲午战争战胜清军后,积极向中国东北和半岛扩张,一直想在远东攫取不冻港的俄国,自然对此难以容忍,于是同日本刀兵相见。

1900年,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而后拒绝履行条约从东北撤兵,日本和英国遂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俄国放弃独吞东北,但遭到俄国拒绝。

1904年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交,开始军事行动。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率日本舰队悄悄驶入旅顺港,向驻扎港口的俄国舰船发射鱼雷,日俄战争就此打响。

孰知,一直被俄国视为螳臂当车的日本,却把自己打得个狼狈不堪,由此中国东北被日本蚕食。

日本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精心策划了很多年,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派遣了大量间谍刺探情报,因此战争一开始,沙俄就陷入了挨打的局面。列宁评价这场战争时曾说:“沙俄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是封建主义的失败,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沙俄是在用谍防谍上的失败。”

(兵说团队:山野)


兵说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原本在《马关条约》中还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但由于俄国打算将此地发展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拉上德、法两国一道,迫使日本放弃了这一要求。日方作罢后,俄国随即于1896年6月3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确认了在东北地区的各项权益,实际上将其划成了俄国势力范围。

而日本方面,通过《马关条约》排除了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之后,开始不断向朝鲜发展势力,妄图将其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此,北上的日本,与南下的俄国在朝鲜进入了势力争夺。

由于当时日本的军事实力尚处下风,所以在其政府内部,暂时由伊藤博文等“避战派”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俄国借干涉该运动之机开始大规模增加在华尤其是在东北的兵力,而且故意拖延不走,妄图进一步巩固其势力。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日本国内的反俄呼声骤然高涨,“对俄强硬论”迅速抬头。

1903年5月,俄国为进一步向朝鲜扩张势力,派军队开进了朝鲜北部的鸭绿江边,引发了“龙严浦事件”。这导致日俄关系开始愈发走向了恶化。为予以应对,日本政府从当年8月起,频繁与俄方交涉,主张将朝鲜置于日本势力范围,并以此为代价,承认中国东北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这一帝国主义的分赃理论,在当时被称为“满韩交换论”。但是俄方却在回复中提出了日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将朝鲜半岛北纬39度以北的地区作为中立地带,该地带禁止日本的军事活动。

受此影响,日本国内鼓吹开战的新闻媒体、民间团体急速飙升,强硬的对俄舆论就此形成。结果在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驱逐舰突然袭击了旅顺港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刘峰FRED


历史就是历史,不会有人再敢对现在的中国做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否认蠢蠢欲动的人还是有的,但世界在变化,我可以肯定,掠夺和侵占领土的国家变少了,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也不再喜欢这样做了。


一只卑微小蚂蚁


是这样滴,沙俄是日本最大威胁,沙俄占领东北后,势力范围囊括朝鲜,日本如果无视下一个被欺凌侵略的国家只有日本了。中国甲午战败,沙俄组织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利益受损以外,充分看清了沙俄的强悍与野心,这是日本人不能接受的。同时国际形式也对日本有利,日本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就取决于对俄国的战争了。


奇少真


1895年的《马关条约补充议定书》和1897年的《中俄密约》中都谈到日,俄对辽东半岛占领问题。《中俄密约》后由一名受顾于日本政府的中国记者公开于报端,成为日,俄與论争头的焦点,清政府为了灭火,绞杀了这名记者,但事态不但不平息,反而在7月日俄在对马海峡爆发海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