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役之淝水之战

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役之淝水之战

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役之淝水之战

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役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形势图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而东晋则汉人政权也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流域,影响了今日中华大地汉族人的分布。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将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前秦皇帝苻坚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军3万,共90万大军南下。长江天险也不在他眼里,苻坚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投鞭断流”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

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役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线形势图

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东晋王朝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晋帝任用谢石、谢玄,率领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人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苻坚派诈降的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前秦大将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

秦兵士气本就低落,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纷纷转身竞相奔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

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役之淝水之战

前秦溃败图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