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农民舍得出去花钱吗?

Fan757125


农民出去旅游和是不是五一,十一没有必要的关系。关键是农民,他的价值观的问题,这个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农民而定论

旅游现在已经变成了全民生活质量的一种刚需,所以,无论是什么人都有旅游?只不过旅游的概念和我们有所不同

比如说,你住在农村的乡下,那么你去县城算不算旅游?

你住在县城的周边,那么你到别的城市去算不算旅游?

旅游不一定就是要购物,旅游,更多的就是在旅行中邮揽,在旅行中发现问题,所以说,很多的农民,他都是会出去旅游的,只不过用我的目光来看,觉得他可能只是从a点到b点,其实,对于农民来说,他就是进行了一场旅游

以我的叔叔和婶婶为例,他们打工的时候去去过山东的一些城市,他们在这些城市除了打工,没有做别的事情,也没有去别的地方游览,做工作完之后他们就返回了自己的老家。

那么,你认为他旅游了吗?其实问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他们去旅游了。通过他们平时对工作周边的观察,他们可以很清楚地告诉你,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情况?甚至比我们所谓的旅游观察了解的更多,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旅游真的是我们这样子想象的吗?








徽文化杂谈


我爷爷这不五一就要去云南旅游了,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爷爷当了一辈子农民,他很有当商人的经营头脑,现在农村的地都荒了,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在农村最多的就是荒地了。

这可把他乐坏了,以前他的地都在很远的山里,现在家门口四处都是荒地,以前种别人的地还得交租。现在过完年很多户人都把地免费给他种。

爷爷雇了很多他们一般有体力的老年人,春天开始种烟,管理竹林。等烟田收割完了,他开始种水稻,此时他又种了很多花生,地瓜玉米之类的庄家。

秋天的爷爷忙的不亦乐乎,收割稻子。有空卖点地瓜,花生,玉米。卖完稻子,他又砍竹子去卖,爷爷春种秋收就收获了好几万元的利润。

冬天他也没有闲着,勤劳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变成钱。爷爷去山上砍那些死掉的树木拿去窑里烧木炭。把自己种的糯米用来酿米酒,一个冬天他卖木炭米酒也收获不少。



平常他养鸡卖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说很辛苦,但是他也不会亏待了自己。爷爷虽是一个农民,但是,中国很多城市他都去过了。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想的开,过的潇洒。

他常说,钱用完再赚。是的,人生苦短,活着好好赚钱,但是也要享受生活……


LUO宝


先算一笔账,去年小麦一亩地大都700斤左右,一斤一元一角,一亩地收入770元,种地每亩70元,种子80元,化肥240元,秸秆粉碎30元,农药50元,收割70元,除此之外还有保险什么的。除去这些,一亩地最多收入200元。出门旅游吃喝拉撒都要钱,老百姓有经济能力去吗?能消费得起吗?拉动内需,不要指靠老百姓。就连最基本的去本市转转,一天下来也要好几百元,老百姓消费不起啊!


江山165940261


我是农村的,其他地方的农民我就不知道,我就说我身边的人,去年有位同乡去北京旅游,他是与越南打过仗的老兵,这个人很光荣,应该去旅游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前年有位村支书也是去北京旅游了,他夫妻去的时候很少人知道,回家就多些人知道,说是他儿子们请他们去的,他的儿子们打工赚到钱了,暗地里都知道他在村里兴修水利工程赚到的钱。第二年生产队长去长沙旅游了,可能是乡政府的指标和安排的,他老婆对我们说:旅什么游,去了三天庄稼地都没有犁,还有两种要赶种的作物也耽搁了。还有一对村叔村婶,(他们是五六年和五七年的)儿子女儿带他们去旅游,村叔没有去,村婶时髦点就去了,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去自己的都庞岭风景好。我是早在广东打工的时候每年都要去一趟旅游,那是公司集体旅游,也去十多处风景区旅游。


义文玉


老弟。什么年代了还农民!农民咋了?在我们市,农民的收入是城里工人的2倍!👍

在我们市,职工年收入过8万,已经是好单位了。😁但在我们老家,父妻两人,种两个蔬菜大棚,年收入在30万元不成问题!😜

你不信?是不,我给你😄算一下,清明节,我回老家,我侄子和侄媳两人去年新上两个高温蔬菜大棚,长180米,宽80米。😜一个棚种的珍珠西红柿🍅,一个种的毛粉西红柿🍅。

今年珍珠西红柿的批发价是6.5元。毛粉的是4.5元。自去年秋种到春节就己收回两个大棚的投资26万元。👍今年春季蔬菜价格一直回升,今年两个蔬菜大棚纯收入40万元没问题😁!我说的是春秋两季。

别说是去登泰山,夏季大棚休夏时机,小两口带孩子经常自驾游去青岛,烟台,威海!😜😜


天下为公29909717


我爸是属于那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人,平常吃饭碗里的饭都是一粒都不剩,虽然一直教育我们姐妹几个要把饭吃完,但是我们也改不过来,我爸也没有多强求。


我们小时候家里种了二十亩田,用的是那种用力按下去就可以喝的井水,而且井底的水很凉,跟现在冰箱的里冰冻的水差不多,每次看着爸妈挑着稻谷回来时,我都会打出最冰凉的井水给汗流浃背的爸妈喝。每次秋季丰收爸妈就会买肉回来,此时也是我们一家最快乐的时刻。



我爸爸妈妈是不会舍得的,他们不说五一会不会舍不得旅游,就算是这几十年都没曾舍得花钱出去旅游。虽然经济条件上升很多,我们也都成家,但是老一辈的省钱概念在他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慵懒Cat


1.说说我的父母吧,地地道道的农民,妈妈年轻时还出去打过工,也是被生活所迫。

记得我小时候农民要上交粮食给国家,生活条件很艰苦,温饱都成问题。

我上大学之前都没出过我们县城,哪会想着出去旅游,更不用说父母,即使现在生活富裕点了,也会觉得浪费钱,还不如存起来呢!

他们省吃俭用,有时候连衣服都不舍得买贵的,更不用说出去旅游,车费,住宿,买东西,哪个不要钱,有哪个闲钱还不如吃点好吃的,他们普遍是这个消费观念。

2.

一,他们苦惯了,觉得即使有钱了也不知道怎么享受。

二,农村也是有山有水,环境又好,还去别处看啥,有啥好看的,还那么多人。

三,他们不会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土人情,更不用说去欣赏不一样的美。

我带我妈去西湖,她直觉得累,就想赶紧回去,根本不知道这湖有啥好看的,我也是啥也不想说了。

四,说白了,旅游就是从一个人活腻的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即使有些农民思想比较开明,爱赶时髦,喜欢享受,那也是个别。

大部分农民还是比较居家,以家庭为主,不爱远行,这是父母那辈的宿命?

你们觉得呢?





木子又悠


既然提到了农民花钱旅游的问题,我想这不是一概而论事情。

肯花钱的农民还应该是极少数。如城市圈内人,得到拆迁款的人,经商的等这些特除的农民。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花钱旅游只是希望。

我是农民60后,一直从事货车运输,收入相对他人来说还是偏高的。儿女们婚事房车掏空了我的所有积蓄。至今我还有房贷。所以成百上千的花钱旅游没有指望,更不能停下来休息,人情世事,喜事丧往,到处等着还没有挣到手钱用。真的身心疲惫,不堪重负。

不要说我们农民花钱旅游,就是有人付费我也不能去旅游。因为我耽误不起那时间……!

农民的钱是点点滴滴攒出来的,省吃俭用也是没有办法。有谁不想出去旅游?可花掉钱那可是血汗钱!

国家多放面的经济政策惠顾了农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农民的收入远远赶不上现在的高房价和高消费

所以说农民真的舍不得花钱去旅游!

我讲咱农民

别无他意


作平8977


我是农村的孩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家的吃喝也都是靠父母的双手辛辛苦苦地干出来的。

1.在我小时候,村上人比较多,所以很少有人出去打工,都是基本上守着自己的几亩地。

一年有两个收成。五月份收麦子,油菜等,而且,在四月份还会插秧;

2.9到10月份开始收玉米,花生,水稻等。每年到这几个月份,大人们都忙的不可开交,顾不上吃饭,做饭,中午就拿点开水和速食(方便面)在地里吃了,吃完继续干活。

3.小时候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就是觉得好累!而打出去的粮食不是卖就是留着吃,辛辛苦苦的种出去的粮食,买的时候才有几千块钱。然而,孩子还要上学,一家人还要吃喝穿。多余的还会存起来,容不得一点浪费。即使上学想买个零食吃,都不敢要,也舍不得给。

4.而现在,村上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只留下了老头,老太太。哪还有壮劳力啊?又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大,现在种地都机械化了,一个机器就可以搞定犁地,耙地和种地。当然钱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一块地下来,好几百。更别说其他的地了,也更不要说还有各种肥料。

5.所以,现在农民靠种地得不到什么钱,更不要说,五一放假的时候,出去旅游了。

他们不是没有钱,干了大半辈子了,怎么说也有点积蓄了。但这个钱对他们来说,是靠汗水挣来的,来的不容易啊。好不容易来的钱,怎么可能“胡乱挥霍”呢?所以,我觉得他们在五一的时候不会出去旅游。





小桑达


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半截楼村任支部书记助理。我们这个村没有工业,也不种玉米小麦。家家户户都种大棚,春夏种西瓜,秋冬种辣椒。每逢五一、十一这样的节假日是农民最忙碌的日子,五一西瓜大规模上市,十一辣椒大规模上市,都是收获的时候,所以大家都不能去旅游。但我们的农民都很富裕,一季西瓜能赚回全年的成本,辣椒卖多少就是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根据种植面积的多少,每户的年收入十万至三十万不等,家家户户有轿车,出行方便,但能旅游的日子只有年前的一个月左右。在北方,这个季节没有好的景点,到南方或者出国成本又高,舍不得。所以大家喜欢去这些周边市区游玩,当天能回,不超过三天的地方是最合适的。这一两年99元,199元的当日游很受我们村欢迎,最多一次去了四个大巴,大家在车上欢声笑语,讲荤段子,唱歌,都很开心。一个地方一个特色,一个地方一个习惯,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们其实还是挺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