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多久可以退?

美羊羊嘛嘛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紅細胞的生命週期是120天,所以紅細胞被定期的替換,舊的細胞被分解,血紅蛋白分解成膽紅素進入血液,如果超過一定的量,就會發生黃疸。

由於膽紅素的代謝特點,60%的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在生後2~3天就會出現黃疸,4~5天最重,足月兒一般2周內消退,未成熟兒可延遲至3~4周,血清膽紅素足月兒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在此期間,寶寶的體溫、體重、食慾及大小便都正常,可自行痊癒。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黃疸一般是輕度的,新生兒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而早產兒可能黃疸症狀稍重一些,持續時間長一些,但一般也不會造成什麼不適,隨著發育逐漸消失。

一般情況不需要特殊處理,而且母乳餵養的嬰兒通常比接受配方乳的嬰兒恢復的更快。

病理性黃疸

1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呢?

具備以下任何一項即可視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出生後24小時內) (2)黃疸程度重,血清膽紅素足月兒超過 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

(3)黃疸進展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4)黃疸持續時間過長或者黃疸退而復現,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

(5)血清結合膽紅素超過2mg/dl。

2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見原因: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分為ABO溶血和Rh溶血,比較常見的是ABO溶血,這是因為母親的血型和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很多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發生ABO,其實並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根據文獻報道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2)母乳性黃疸:一般於母乳餵養4~5天出現黃疸,持續升高,2~3周達到高峰,1~4個月逐漸消退。患兒一般狀態良好,停餵母乳2~4天黃疸明顯下降,若不下降應排除此病因。若再繼續餵母乳,黃疸不再下降或又上升,最終延遲消退。

(3)阻塞性黃疸:多由於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3的,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黃疸一般生後1~3周出現,並逐漸加重,皮膚成黃綠色,肝臟進行性增大,糞便呈灰白色(陶土色)。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及時送孩子去醫院醫治了,如不及時治療3~4個月後可發展成膽汁性肝硬化。

(4)感染性黃疸:主要是由於病毒感染或者細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細胞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

(1)首先要找出原因,然後針對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

(2)其次是對症治療,光療對於降低膽紅素水平是很有效果的,可以將患兒放入一個特殊的盒子裡,依次用白光、藍光、綠光進行照射。這種治療方法的目的是幫助分解嬰兒皮膚中的膽紅素,從而達到減輕黃疸的目的。光療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嬰兒的眼睛和生殖器,嬰兒的眼睛需要戴上眼罩,生殖器裹上特殊紙尿褲,以免受到光的傷害。

(3)當嬰兒的膽紅素水平超過20mg/dl是,情況會惡化。嬰兒需要血液置換去除血液中過多的膽紅素,用輸新鮮血置換含有高膽紅素的血液。這種治療方法必須在醫院進行。

創作不易,如果覺得小編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記得關注哦,轉發和評論也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生活有你們才不孤單。




花開半夏1120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生後最常見的,我家寶寶就是出生後三天有點黃當時就覺得應該是生理性黃疸沒怎麼放心上,一直到29天了還是很黃,也是很擔心,醫生建議就照了24小時的藍光,後來也慢慢轉好,但是並非黃疸就要照藍光,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心裡有個準備就不至於手足無措了。


新生兒黃疸是在新生兒時期出現皮、鞏膜及黏膜黃染,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類。



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並且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後或者早產兒4周後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其中母乳性黃疸是病理性黃疸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暫停母乳餵養三天黃疸可明顯降低)


新生兒黃疸的常見護理:

1.一定要注意新生兒的保暖 。

2.適當提早餵養,供給足夠的水分以及儘早排出胎便 。

3.適當的曬曬太陽。

4.喝些葡萄糖水。

5.一般情況下新生兒黃疸可以自行褪去,如果一直不退去應去醫院做相關治療。

生理性黃疸無需擔心,十天左右就會消退,一般來說新生兒出生後基本都是生理性黃疸,如果黃疸一直不消退,建議去醫院檢查。


美妞酷寶兒


新生兒黃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的早產兒在出生後一週內出現黃疸。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那麼這兩種黃疸症狀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就診?

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

2、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

足月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2.9mg/dl。

早產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5mg/dl。

Tips: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為正常。

3、新生兒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區別

生理性黃疸特徵:

  • 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

  • 黃疸逐漸加深、第4-5天時達到高峰,之後逐漸減輕。

  • 足月的寶寶,一般在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3周消退。

  • 黃疸程度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沒有其他症狀。

  • 此時黃疸指數不超過15mg/dl就屬於正常範圍。

病理性黃疸特徵:

  • 出現時間早,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

  • 持續時間長,超過2周就要注意。

  • 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黃疸消退後又出現、在黃疸高峰時間漸退後又進行加重。

  • 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 膽紅素超過12mg/dl,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 出現其中一種症狀,都需要送醫觀察。

病理性黃疸可總結為:出現早、發展快、程度重,結合膽紅素高、消退延遲,出現其中一種症狀都需要送醫觀察。

4、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護理方法

生理性黃疸護理方法

  • 多餵奶,少量多次喂寶寶喝白開水,讓寶寶在排尿時,排出體內黃疸。

  • 讓寶寶多接觸自然光,建議在陽光不是很大的時候,帶寶寶曬太陽。

  • 黃疸指數高時,給寶寶喂葡萄糖水。

病理性黃疸護理方法

1、調整餵養方式,少量多餐,耐心餵養,保證熱量攝入;

2、照藍光;

3、如被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癥,嚴重則需要進行換血治療。

#羊臣羚奶爸小貼士#

如果你喜歡奶爸的文章,想跟奶爸探討育兒知識,就請關注我吧!如果有需要一起探討的問題,非常歡迎私信,有時後臺看到私信會有點延遲,所以會回覆得比較慢,請諒解一下~


羊臣羚奶爸


正常黃疸(生理性),足月兒一般兩週內完全退黃,早產兒時間更長。但是,強烈建議:新生兒黃疸,還是交給專業新生兒科醫生評估吧!從專業角度,首先要了解有無膽紅素腦病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的,必須放寬指徵積極處理。其次,要關注黃疸出現的時間,越早越危險。第三,要注意黃疸高峰數值,超標的要積極處理,這個超標的標準,必須具體的每一天,出生後每一天都有具體標準,且根據出生胎齡體重及是否有高危因素的不同這個數值也不同,而不是一個單一界定值(網上一大堆所謂醫生呀專家呀,就是這麼胡說八道的,簡單粗暴一刀切劃線)。第四,要分析黃疸的原因,輕症、生理性黃疸,完全不用處理。溶血癥,包括母嬰ABO血型不合、RH溶血、南方的蠶豆病(G6PD缺乏症引起的溶血),引起膽紅素腦病的危險性極大,必須儘早積極處理。嚴重感染,或者敗血症引起的黃疸,必須及時住院搶救。顱內出血也可以引起明顯黃疸(血管外溶血),這時候處理的重點不是黃疸。如果皮膚暗黃,大便白色,或者很淡的黃色,那可能是先天性肝膽異常,往往需要手術。第五,受膚色以及血紅蛋白含量影響,肉眼看皮膚黃染差別很大,特別是沒有專業經驗的家長們,很可能孩子已經嚴重黃疸了還覺得很輕(估計非洲的家長深有體會),所以必須交給專業新生兒醫生評估。因為膽紅素腦病是一種致殘致死性疾病(劃重點!),只可預防,暫無有效治療方法,所以切不可掉以輕心!那些胡扯什麼中草藥外洗(無論誰說的或者你親眼看到“有效”的,事實上都無效!因為它“僅對生理性黃疸有效”~這就是很多人親眼“見證有效”的原因,沒有科學思維很可悲)、多喂水呀或者葡萄糖水呀(都是想當然,跟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常識違背)、甚至直接曬太陽呀(大人都要塗防曬霜防紫外線,你說說孩子皮膚那麼嬌嫩會怎樣?呵呵~請注意戶外活動≠曬太陽)......都是些亂七八糟的害人害己的玩意。



一切問題的本質就是錢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是每個寶寶必須經歷的階段。正常的新生兒生後3天起,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會開始逐漸地被染成黃色,呈漸漸加重的趨勢,大約到7天后,逐漸消退,差不多到第10天基本消失,這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過程。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黃疸。

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原因主要是:

1.膽紅素生成過多: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徵、Gilbert綜合徵、Lucey-Driscoll綜合徵、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3.膽汁排洩障礙: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

當什麼樣的情況需要警惕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呢?

1.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侷限於面頸部,或波及軀幹,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一般,生理性黃疸時,膽紅素不會太高,多在205微摩爾/升(μmol/L)以下,對孩子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不影響孩子的食慾及精神,因此,不用擔心。有時,由於孕婦用藥,如用了磺胺類的藥物,就有使黃疸加重的危險,所以妊娠後期需要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以防使新生兒黃疸加重。個別的新生兒黃疸較重,超過205μmol/L,醫生會給孩子照射藍光,或還需加白蛋白靜脈注射,以減輕黃疸的程度。有的母乳餵養的孩子黃疸持續的時間較長,程度也稍稍重些,也應該去看醫生,以明確是否為異常情況,以得到及時的治療。



百科名醫


  醫學上把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因為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還有母乳性黃疸。首先看寶寶的黃疸是什麼原因導致。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觀察

1、判斷黃疸的程度

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為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儘早使胎便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不排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洩。

3、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出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消退後反覆、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如果寶寶的情況符合病理性黃疸,建議立即去醫院就診,這個需要做藍光和藥物治療的,光在家曬太陽是曬不好的。

母乳性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持續時間長,有的達三個月之久。嬰兒一般情況良好,如果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停餵母乳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


尚醫健康


中醫學認為新生兒黃疸為病,或由於孕母感受溼邪,鬱而化熱,溼熱燻蒸,傳入胎兒;或寒溼阻滯,遺於胎兒;或溼熱蘊鬱,瘀阻內積,鬱結於裡,均導致胎兒脾胃運化失常,氣機不暢,燻蒸肝膽,膽失條達,以致膽液外洩,而發為此病。本病中醫學稱“胎黃”.“胎疸”等。

現代醫學所說的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若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5~7mg/dl,即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患兒可發生膽紅素腦病(核黃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重者甚至死亡。

新生兒黃疸分類

1 生理性黃疸 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其特點為:1) 一般情況良好 2)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但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多於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3)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umol/L(5mg/dl)。

以往規定足月兒血清膽紅素的上限值為205umol/L(12mg/dl),但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此值偏低,故國外將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umol/L(12.9mg/dl)和早產兒<257umol/L(15mg/dl)定為生理性黃疸的界限。但有資料表明:亞洲足月兒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值高於西方足月兒;也有小早產兒血清膽紅素<171umol/L(10mg/dl)即可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報道。

2 病理性黃疸 1)生後4小時內出現黃疸; 2)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umol/L(12.9mg/dl).早產兒>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 3)黃疸持續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4)黃疸退而復現; 5)血清結合膽紅素>34umol/L(2mg/dl)。若具備上述任何一項者均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


醫聲營養


黃疸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必須要得到重視!很多家長都說每個孩子都會有黃疸,屬正常。醫生說留院觀察,家長非要帶回家,結果出事了,要全部換血。這是我看過的一篇新聞報道。我孩子剛出來的時候黃疸就超標了,在監護房照紫外線照了三天才降低一點點。出院的時候醫生再三叮囑要多曬太陽,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頭一個月的天氣不是颳大風就下雨。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黃疸檢測仍然超標,不能打預防針。醫生又一次叮囑要多曬太陽,天氣條件不好就送來醫院照紫外線。接下來兩個星期天天都光著身曬太陽,再去醫院檢查已經降低了,可以打預防針。這裡提醒下,有些長輩得知孩子有黃疸,會拿一些藥水洗澡。我家就是,其實那個藥水對黃疸沒什麼作用,對孩子也無害,但畢竟是長輩,順從下就好。治療黃疸多曬太陽就可以了,預防針要等黃疸褪去才能打,一定要老實跟醫生說有沒有黃疸,不然會害了孩子。


骨折小劵


新生兒黃疸是針對於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現象。一般6成足月兒和8成早產兒會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的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在皮膚、粘膜、眼球等出出現染黃現象。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生理性黃疸是單純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現象。一般發於出生2~3天,4~6天達到高峰,7~10天逐漸退去。生理性黃疸隨著新生兒的發育,肝細胞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增強,腸肝的循環增加而逐漸緩解。

如果是出生24小時即出現黃疸,且持續時間長,一般足月兒大於2周,早產兒大於4周的,甚至黃疸病情持續加重或反覆,則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主要分為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其中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較為常見。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乳含有的抑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的孕二醇,降低新生兒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該類型表現為哺乳後黃疸加重,停止哺乳後減輕。對此可採用暫停母乳的方法。而溶血性黃疸是由於親子血型不同產生的,母親血型為O型而新生兒血型為A或B時發生幾率較高,危害也較為嚴重。

當發生黃疸時,要持續監控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確定病因。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一般10日左右恢復正常。而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法。最常用的是光照療法,將新生兒臥於光療箱,用眼罩保護雙眼,會陰和肛門用尿布遮蓋,採用藍光照射直至膽紅素下降。光療失效時可採取換血療法或藥物治療等。


留白說


很多媽媽都經歷過新生兒黃疸,但對於一些新手媽媽來說,面對這種狀況,往往很害怕,不知道新生兒黃疸要多久能夠消退。


首先,我們來正確認識下新生兒黃疸。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類。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但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了有輕微食慾不振之外,無其他症狀;


病理性黃疸,出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紅膽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病理性黃疸持續的時間較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持續加深加重、消退後重複出現或出生後一週或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


目前來說,對於病理性黃疸的治療,臨床上常使用藍光退黃和藥物治療。


那麼,很多媽媽都非常好奇,新生兒為何會出現黃疸呢?大多由於孕母內蘊溼熱,傳入胎兒所致,所以在懷孕前母親一定要先調理好體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