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崛起了吗?


宁波崛起了吗?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新一线城市,刚刚好!”

作为GDP万亿俱乐部成员、计划单列市、拥有820万常住人口的“包邮区”新一线城市——宁波,2018年人才净流入率达10.08%,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高居首位。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宁波?根据2018年《全国人才生态指数白皮书》,宁波的人才生态指数,在全国排在了第七。

“硬指标”秀出宁波“软实力”

从一些吸引人才的硬指标看,宁波在新一线城市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人才求职不外乎两个考量——物质回报和精神满足。首先,宁波的薪水给够了吗?

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四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宁波的平均薪酬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里排行第八,月薪7116元,环比增长了3.5%。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南京和苏州。

宁波崛起了吗?

这不是孤例。在今年一季度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中,宁波的平均月薪更是达到了7894元,排全国第7位。其中,平均“月入过万”的行业,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证券投行”、“石油化工”等。同时,部分新兴的IT企业,更是在春招季开出了“求贤若渴”的高薪。

或许有人会说,“同样的岗位,在北上广深杭的工资可以是宁波的两倍”。这时,让我们祭出下一个数据——房价收入比。所谓“安居乐业”,你的工资有多少得垫付房租?你要奋斗多久才能攒下首付?

根据2018年《全国人才生态指数白皮书》援引的数据,宁波去年平均房价为1.7万元/平米,价格约是“北上深”的三分之一,而平均月薪与“北上深”的差距远不到一半。跟杭州、南京、相比,宁波与它们平均月薪相差无几,可房价要便宜得多。

即使是“租房党”,按照上图的平均工资计算,北京的平均月薪比宁波多出的那“5000元”,可能也就正好用来交个房租和水电;杭州比宁波月薪多出的“2000元”,即便都能攒下,也抵不过每平米房价的悬殊差距。

因此,白皮书的研究指出,“不错的收入是吸引年轻人的第一步,房价是留下他们的关键。从房价购买压力这一指标来看,宁波位居全国人才生态指数排名前十城市首位,年轻人在宁波置业的压力最小。”

宁波崛起了吗?

“用人”,产业才是硬道理

不过,光看数据可未必有说服力。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早已告诉我们,当基础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得以满足时,人们更关注的将是最高层级的“自我实现需要”:这座城市的岗位,是不是符合我的喜好、够不够我提升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虽然近两年应届生最为感兴趣的“互联网”、“文化传媒”等行业,并非宁波的强项,但宁波拥有自身的特质,足以让更多其他领域的人才找到发挥的平台——

“全市境内上市公司77家,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10位。制造业发达,拥有全国最多的28家国家级‘单打冠军’企业。沿海开放,港通天下,宁波舟山港市全球唯一超‘10亿吨’的大港,连接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

上市公司,对于人才来说意味着“更规范的体系,更广阔的平台”;而制造业与港口优势,恰是宁波得以“圈粉”的重要原因。

宁波崛起了吗?

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的助理所长王明辉,半年前选择从广州搬来宁波,在这里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厂房,实现了“辐射制冷降温薄膜”的量产。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广深一带多是互联网产业,要找到合适的厂房,远没有在制造业发达的宁波来得容易”,二是因为,“宁波的膜产业上下游供应链非常齐全。”

十多年前,“雅戈尔”、“杉杉”的纺织服装金字招牌能“圈”得服装“技术宅”何先撑慕名而来;如今,大朴网、生意帮、时科新材料等数不胜数的新兴产业团队,之所以能在宁波扎根,无不同样考虑到了这片土地上积累了多年的供应链和制造业基础。

可以说,要想在这些细分领域闯出一片天,全国恐怕鲜有比宁波更好的选择了。

国际物流SaaS软件服务商——“大掌柜”的运营总监张聪,也是一位新宁波人。2003年,他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北京为家电品牌做物流方案。说来也是缘分,两年后,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便“因为爱情”,来到了妻子的家乡宁波。

“我发现宁波是一座比较现代化的都市,很有朝气。”南下之后,张聪对宁波的第一印象很不错,但最终让他拍板决定留在宁波的,还是“因为产业”:

“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猎头公司的电话,他告诉我有一家为国际物流提供SaaS软件的公司,也就是当时的奥林科技,现在大掌柜的前身。我发现,国际物流跟我先前的工作有些相通,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在这里布局国际物流这个万亿级的市场,一定大有可为。”

于是,张聪接受了Offer,在宁波一待就是十几年。多年来,他见证了公司成为唯一获得IDG资本青睐的宁波企业,也一直在坚持“用技术为传统货代企业赋能”,每次提到国外物流信息化改造的案例,他都会干劲满满地说,“我们希望在这一行业做出更大的事业。”

“留人”,文化生活更重要

“用人”之后,更得把人留下。在智联招聘去年的应届生就业力报告中,有37.02%的应届生在择业时会考虑城市文化、环境等软实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新老宁波人在谈及宁波优点时,都会说一句“环境好”。要说具体好在哪,有人说,是市区“有蓝天有白云,PM2.5相对较低”的自然环境;但大家说得更多的,则是“社会生活的环境”。

去年,大朴网CEO王治全毅然决定南下,把公司的总部从北京搬至宁波。要说在北京和宁波生活最大的区别,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交通”:通勤时间省了,休闲更方便了。

“过去,我住在北京石景山,上班的地点在朝阳区,每天上班得花一两个小时。现在搬到宁波后,每天上班只要10分钟,周末只要驾车一小时就能去户外爬山。这一点,在北京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王治全说。

且不说北上广深,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宁波的“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可以排第七位,居所有新一线城市之首!车子“堵”后,心里也会“堵得慌”,记者每次想到读书时被某城市公共交通“1公里路要开20分钟”的恐惧,或是排长队进地铁的人潮,就会坚定一遍留在宁波的幸运。

宁波崛起了吗?

出行,只是宜居的一个缩影。在知乎上,一个题为“宁波宜居么”的问题,已有超过5万次的浏览量,一位高票答主举了这样几件小事:

“要去机场坐飞机,不知道路线,到了一个很拥堵的地方(下班高峰期),询问交警路线,交警抽空回复我:最好打的,并告诉我去哪边比较可能打到的士。末了又加上一句:要不是这一会太忙,我就帮你打的了。”

王治全还分享了这样的故事:他的妻子想在宁波开一家小公司,去办理登记手续时,发现的确可以“最多跑一次”,工作人员把要办的事宜都办完了,服务态度也很好。同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其他城市,不见得会这么顺利。

在宁波,有“礼让行人”的公交车,有每年向市慈善总会捐款的爱心人士“顺其自然”,有全国排名第八的“星巴克门店数”,有仅次于北上深的“开放厕所平衡指数”……在“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位列第二,也是名至实归。

这种人文关怀,用宁波大学音乐系教授梁卿的话来说,就是“先上车,后买票”。来到宁波之后,他逛遍了天一阁、城隍庙、鼓楼的角角落落。在他看来,宁波有好景点,也有温暖人心的好故事,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文化原动力”。

苏东坡曾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融入、留在一座城市,归根结底是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这样一座宜居的宁波,足以让更多新宁波人感到安心。

宁波崛起了吗?

当前,宁波正为打造更好的人才生态铆足干劲。4月20日(本周六),在这个万物生长的谷雨节气,宁波将迎来首个“宁波人才日”,旨在打造宁波人才的专属节日,以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同时,“宁波人才日”将同步推出宁波人才工作总体品牌——“与宁波·共成长”,寓意人才同宁波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成长。

我们相信,每座城市都有足够的空间完善自身的人才生态,而那些愿意为此做长远规划并且付诸于点滴实践的城市,终将成为人才的最佳选择。宁波,就是这么一座值得人才选择扎根、奋斗成长的城市。

宁波崛起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